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澳洲坚果不同种质果实数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04%~24.06%之间,变异幅度以带壳果果形指数最小、带壳果单粒干重最大。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皮果纵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横径、带壳果纵径、果壳厚度、果仁单粒干重和果仁横径等9个性状之间互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一级果仁率与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纵径、果仁单粒干重、果仁横径等6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仅与果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类间平均法,基于果实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划分为4个不同性状表现的类群。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的21份种质资源果实的平均鲜果单重、果仁干重、出仁率、可溶性总糖含量、粗蛋白、含油率等6项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提出我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评价系统中这些性状的数值分级指标和参照品种,为我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澳洲坚果优种选育及发展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分析法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1个数量性状归属于2个弱相关的主因子,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0.353%,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生物学含义,可把2个主因子按方差贡献大小依次命名为果实重量因子F1和带壳果质量因子F2。采用正交因子和斜交因子模型分析了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根据各种质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46份国外腰果种质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续2年在海南省乐东县冲坡镇测定46份国外腰果种质植株的坚果产量、坚果重量、坚果大小、坚果出仁、尧果仁重量、果仁大小尧果仁质量等级等,并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30份种质的经济性状较优异,可进一步开展种质比较试验,筛选出高产、稳产、优质的腰果新品系。  相似文献   

5.
澳洲坚果不同种质果仁粗脂肪及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仁的粗脂肪含量和8种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质的粗脂肪含量和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碳烯酸、肉豆蔻酸及二十一烷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7.61%、65.51%、12.57%、9.44%、4.32%、3.00%、2.41%、0.51%、0.32%;种质粗脂肪含量普遍较高,但其变异系数较小且与各脂肪酸组份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种质脂肪酸组份含量变异系数在5.08%~40.10%之间,变异幅度以肉豆蔻酸含量最大,油酸含量最小。8种脂肪酸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28份种质分成4个具不同脂肪酸含量特点的类群。  相似文献   

6.
系统观测21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开花结果物候期,分析其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变异规律,并根据物候差异划分物候类型。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的开花结果物候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异系数为2.91%~37.23%,进入花芽萌动期、花序抽生期、开花期、谢花期、果实膨大期、油份积累期及果实成熟期的时间分别相差约45、43、41、38、30、28、30 d;聚类分析将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分为物候期特点各异的3类;主成分分析第1、2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 91.985%,更为直观展现了澳洲坚果种质开花结果物候期特点,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坚果果仁的颜色在焙烤过程中能发生显著变化。针对澳洲坚果果仁在不同焙烤条件下的颜色指标(亮度值、红绿值、黄蓝值、饱和度和色调角)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找出焙烤条件与果仁颜色的关系。根据颜色指标的变化规律将焙烤条件大致划分为4个焙烤程度:(1)浅度焙烤。焙烤条件为130℃焙烤10~15 min、150℃焙烤5 min和170℃焙烤4 min,果仁颜色奶白色;(2)中度焙烤。焙烤条件为130℃焙烤25~40 min、150℃焙烤10 min和170℃焙烤6 min,果仁颜色淡黄色;(3)中深度焙烤。130℃焙烤50~60 min、150℃焙烤15 min和170℃焙烤8 min,果仁颜色金黄色;(4) 深度焙烤。150℃焙烤20~30 min和170℃焙烤10~14 min,果仁颜色深黄色。通过建立焙烤坚果颜色与焙烤程度的关系,更好地指导澳洲坚果的焙烤工艺和拓展坚果产品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对23份耐寒腰果种质的坚果产量、坚果重量、坚果大小、坚果出仁率、果仁重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其中17份腰果种质的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可进入下阶段的种质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9.
喷施乙烯利对‘HAES900’澳洲坚果果实脱落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澳洲坚果采收难和采收成本高的关键问题,以‘HAES900’澳洲坚果成龄结果树为材料,在采收期分别喷施低浓度梯度(0.40、0.65、0.90 g/L)和高浓度梯度(0.80、1.30、1.80 g/L)的乙烯利溶液,对喷施乙烯利溶液后的落果率、果柄附着力和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乙烯利对果实脱落有促进作用,但落果率达不到生产要求;喷施1.80 g/L的乙烯利溶液2周和4周后的落果率分别达到98.75%和100.00%,可满足生产要求;喷施浓度为0.80、1.30和1.80 g/L的乙烯利会使果柄附着力显著降低,且果柄附着力与落果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柄附着力可作为判断澳洲坚果适宜采收期的指标之一。采用本方法采收对壳果含水量、单壳果重、壳果平均横径、单果仁重、出仁率和一级果仁率等品质参数无显著影响,且可缩短澳洲坚果采收周期,降低采收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以86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材,分析澳洲坚果种质叶片表型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8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3.8个,嫩叶颜色和叶片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各为5个;4个数量性状中,叶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33%,叶片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3.59%;Q型聚类分析将86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6.85时分为光壳种及光壳种与粗壳种的杂交种2个组群;R型聚类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1.16处聚为4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2个表型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71.120 9%,更为直观展现了叶片表型特点,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因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叶片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叶序、嫩叶颜色、叶尖形状、叶缘形状、叶缘刺、叶柄长度、叶形指数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基于叶片表型多样性的数量分类为构建澳洲坚果种质分类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鉴别与利用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以湛江地区栽培的25份澳洲坚果种质为试验材料,调查研究叶片的14个表型性状,并对部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澳洲坚果资源的叶片表型性状(叶序、嫩叶颜色、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叶基形状、叶缘形状、叶缘刺多少、叶面状态、嫩叶黄化、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其中,叶片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47%~25.19%,变异幅度以叶面积最大、叶片长度最小;各数量性状数据分布均为偏正态分布,偏度大小范围为-0.20~1.3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与叶形指数均与叶片长度及其宽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而叶柄长度与叶面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及叶形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叶片表型性状显示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数量性状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运用石蜡切片法,对澳洲坚果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观测。  相似文献   

12.
选用4份咖啡种质资源为材料,对S1-S100共100个RAPD引物进行筛选,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利用这10个RAPD引物对28份咖啡资源进行扩增,共获得86条带,平均每个RAPD引物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谱带7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0%。结果表明:供试咖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0个多态性好的RAPD引物中S8的鉴别效率最高,能将全部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通过整合软件录入如所属种类、种质名称、采样地点、引物、RAPD-PCR 扩增数据以及电泳图片等相关信息,形成指纹图谱二维编码,构成咖啡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为咖啡种质资源品种权益保护及分子身份证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3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种重、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个性状指标对3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黄皮果实的单果重变异幅度最大,果形指数的变异幅度最小;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8个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之间大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30份山黄皮种质聚为3大类,山黄皮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来自广西龙州县和宁明县的13份山黄皮种质的果实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按照种质资源规范描述的基本要求,对引种的莲雾(3个品种)、澳洲坚果(2个品系)两种热带作物资源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叶片特征、生长发育等特征特性,通过描述基本区分了不同的莲雾、澳洲坚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利用羊奶果种质资源,以云南德宏的16份羊奶果种质资源为试材,主要分析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三个主要品质性状,并对所收集的羊奶果材料相关品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份羊奶果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6%、20.72%和26.72%;根据综合评价,3号羊奶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