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亚热带雨林,是我国新兴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背景复杂,亲缘关系混乱。开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拓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有效加快澳洲坚果育种进程。形态表型分析是最早用于种质鉴定和管理的标记之一,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克服了传统表型分析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本研究采用9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对91份国外引进以及自主选育品种(品系)澳洲坚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7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689,平均杂合度为0.57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53~0.792,平均值为0.659,表明91份澳洲坚果具有较高的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3处,将91份澳洲坚果分为2大类,且其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供试澳洲坚果材料群体内遗传变异显著高于群体间变异,且遗传成分来源单一,遗传结构较为简单。本研究为澳洲坚果种质的有效利用以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速澳洲坚果种质遗传改良以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亚热带雨林,是我国新兴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背景复杂,亲缘关系混乱。开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拓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有效加快澳洲坚果育种进程。形态表型分析是最早用于种质鉴定和管理的标记之一,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克服了传统表型分析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本研究采用9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对91份国外引进以及自主选育品种(品系)澳洲坚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7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689,平均杂合度为0.57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53~0.792,平均值为0.659,表明91份澳洲坚果具有较高的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3处,将91份澳洲坚果分为2大类,且其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供试澳洲坚果材料群体内遗传变异显著高于群体间变异,且遗传成分来源单一,遗传结构较为简单。本研究为澳洲坚果种质的有效利用以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速澳洲坚果种质遗传改良以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系统观测21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开花结果物候期,分析其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变异规律,并根据物候差异划分物候类型。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的开花结果物候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异系数为2.91%~37.23%,进入花芽萌动期、花序抽生期、开花期、谢花期、果实膨大期、油份积累期及果实成熟期的时间分别相差约45、43、41、38、30、28、30 d;聚类分析将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分为物候期特点各异的3类;主成分分析第1、2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 91.985%,更为直观展现了澳洲坚果种质开花结果物候期特点,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按照种质资源规范描述的基本要求,对引种的莲雾(3个品种)、澳洲坚果(2个品系)两种热带作物资源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叶片特征、生长发育等特征特性,通过描述基本区分了不同的莲雾、澳洲坚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86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材,分析澳洲坚果种质叶片表型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8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3.8个,嫩叶颜色和叶片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各为5个;4个数量性状中,叶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33%,叶片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3.59%;Q型聚类分析将86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6.85时分为光壳种及光壳种与粗壳种的杂交种2个组群;R型聚类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1.16处聚为4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2个表型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71.120 9%,更为直观展现了叶片表型特点,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因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叶片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叶序、嫩叶颜色、叶尖形状、叶缘形状、叶缘刺、叶柄长度、叶形指数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基于叶片表型多样性的数量分类为构建澳洲坚果种质分类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鉴别与利用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以湛江地区栽培的25份澳洲坚果种质为试验材料,调查研究叶片的14个表型性状,并对部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澳洲坚果资源的叶片表型性状(叶序、嫩叶颜色、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叶基形状、叶缘形状、叶缘刺多少、叶面状态、嫩叶黄化、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其中,叶片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47%~25.19%,变异幅度以叶面积最大、叶片长度最小;各数量性状数据分布均为偏正态分布,偏度大小范围为-0.20~1.3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与叶形指数均与叶片长度及其宽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而叶柄长度与叶面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及叶形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叶片表型性状显示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数量性状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运用石蜡切片法,对澳洲坚果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观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取与澳洲坚果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5个农业气象因子作为区划指标,通过对澳洲坚果最适生长的气象指标与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各地区气象条件的关联分析,初步得到云南热区各地与澳洲坚果最适气象指标之关联度;据此进行云南澳洲坚果生态适宜区区划,并对各分区进行评述,以期为云南省澳洲坚果宜植地区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国外澳洲坚果研究若干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对澳洲坚果的果实发育,种质资源,栽培技术及速衰病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分析法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1个数量性状归属于2个弱相关的主因子,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0.353%,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生物学含义,可把2个主因子按方差贡献大小依次命名为果实重量因子F1和带壳果质量因子F2。采用正交因子和斜交因子模型分析了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根据各种质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两个地理种源镇沅(ZY)和墨江(MJ)豆腐渣果的果实特征规律,对72份豆腐渣果果实的若干外观和数量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同时,以豆腐渣果的幼苗为砧木,利用澳洲坚果3个品种的芽条进行嫁接,观察嫁接成活率,以初步探索山龙眼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表明,在外观性状上,两种源豆腐渣果的果实均以绿色为主;但在果皮质地上有所差异,镇沅的果皮多较光滑,而墨江的全部为粗糙质地。两种源豆腐渣果除出苗率(镇沅75.39%和墨江83.26%)无显著差异外,墨江的其他数量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镇沅的;8个数量性状中,果实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对两种源样本累积贡献率分别为79.47%和96.23%。经各项指标代入综合评分模型,从72份样本中选出了15个果实综合性状优良的样本,可考虑进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初步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澳洲坚果芽条与豆腐渣果幼苗砧木二者表现为嫁接不亲和。  相似文献   

11.
首次对广东省湛江市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内28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28份种质中大部分果实形状为卵圆形,大小在15.0~20.0 g,果皮为光滑亮绿色,腹缝线不明显,果顶乳头状突起明显;(2)多数壳果为扁圆形,腹缝线明显,表面斑纹分布分散、珠孔密闭;(3)果仁颜色以乳黄色和乳白色为主,大小在2.0~3.0 g,出仁率在31.0%~37.0%,一级果仁率在88.0%~98.0%;(4)从带皮果到果仁,形状由卵圆形变为扁圆形,腹缝线明显程度也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澳洲坚果与咖啡间作对地上部生长及地下部互作效应,为生产推广复合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布置了咖啡和澳洲坚果间作盆栽实验,以二者分别单作为对照,分析植株的生长量、生物量、养分含量、根系形态以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干重、茎干重、单株总干重分别为40.86、50.38、148.34 g,22.38、33.19、111.97 g,间作咖啡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叶干重二者差异不显著;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生长速率快于澳洲坚果。间作咖啡、间作澳洲坚果与各自单作根、茎、叶、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差异均不显著。(2)间作澳洲坚果叶氮累积量2135.27 mg显著大于间作咖啡的1957.60 mg,除此之外,间作咖啡根氮、磷、钾,茎氮、磷、钾,叶磷、钾,单株总氮、磷、钾累积量均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表明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养分累积量占优势;间作澳洲坚果根氮、钾累积量742.80、103.22 mg显著大于单作的535.00、37.77 mg,可见,间作根系竞争促进澳洲坚果增加根部氮的分配,提高根钾的吸收累积。(3)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本株侧面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62.63%~65.67%,其次是在株间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16.01%~27.53%,在对应本株近侧和对应本株远侧面2个根系生态位分布较少,可见间作后二者根系主要分布于自身根系生态位,在株间位置根系交叉重叠,未在土壤深度和广度空间形成差异分布,属于间作竞争型根系统。咖啡与澳洲坚果均属于浅根系,侧根直径小,成龄澳洲坚果是高大乔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咖啡间作将处于地上、地下部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利用澳洲坚果青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其对羟基苯甲醇、3,4-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的测定方法和含量。结果表明,澳洲坚果青皮中,4种多酚的最佳测定条件为:以1% 乙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min,87% A;5 min,85% A;25~30 min,60% A),检测波长260 nm,流速0.8 mL/min。并测得青皮中对羟基苯甲醇、3, 4-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分别为(1.3±0.12)、(0.19±0.001)、(0.046±0.003)、(0.15±0.00 9)mg/g。该方法简单、高效、实用。  相似文献   

14.
15个澳洲坚果品种在云南的产量及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4个澳洲坚果品比点的产量及品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5个品种的产量及品质均低于澳大利亚和夏威夷等澳洲坚果主产区.在4个品比点中,15个品种6a的平均产量为2.24 kg/株,仅有H2、O.C、HAES900和广11的平均产量大于4 kg/株,接近澳大利亚良种标准.在品质指标的比较中,O.C、HAES900、H2、和广11好于其它品种.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供试的15个澳洲坚果品种中,HAES900、O.C、H2、广11优于其它品种,但因广11果仁偏小,在云南热区可将HAES900、O.C和H2作为主导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澳洲坚果主要引进品种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个澳洲坚果品种在粤西、桂南2个试验区的平均单株产量均比在澳大利亚的低,在粤西沿海地区,成年树平均株产约是澳大利亚的 1/3的水平; 16 a树龄果园 5个品种前 7 a平均株产以keauhou(246)较好,其次为 Ikaika(333)、 Hinde(H2),而 Keaau(660)、 Kakea(508)较差; 11a树龄果园 6个品种前7 a平均株产量以 Kau(344)、Ikaika(333)较好,其次为 Own Choice,而Mauka(741)、Makai(800)、Kakea(508)较差。 2个品比试验初产期3 a统计, H2、Own Choice、333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246,508,344,800差异不显著,9个品种在南亚所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外主产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喷施乙烯利对‘HAES900’澳洲坚果果实脱落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澳洲坚果采收难和采收成本高的关键问题,以‘HAES900’澳洲坚果成龄结果树为材料,在采收期分别喷施低浓度梯度(0.40、0.65、0.90 g/L)和高浓度梯度(0.80、1.30、1.80 g/L)的乙烯利溶液,对喷施乙烯利溶液后的落果率、果柄附着力和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乙烯利对果实脱落有促进作用,但落果率达不到生产要求;喷施1.80 g/L的乙烯利溶液2周和4周后的落果率分别达到98.75%和100.00%,可满足生产要求;喷施浓度为0.80、1.30和1.80 g/L的乙烯利会使果柄附着力显著降低,且果柄附着力与落果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柄附着力可作为判断澳洲坚果适宜采收期的指标之一。采用本方法采收对壳果含水量、单壳果重、壳果平均横径、单果仁重、出仁率和一级果仁率等品质参数无显著影响,且可缩短澳洲坚果采收周期,降低采收成本。  相似文献   

17.
10个品种澳洲坚果叶片解剖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叶片离析和石蜡制片技术,对澳洲坚果10个品种的叶结构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并测定了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等结构参数.结合10个品种抗寒性的前期研究分析认为:叶片厚度、SR和CTR等指标与澳洲坚果抗寒性关系不大,而叶片组织结构的上表皮厚度及其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和叶脉突起度等指标与抗寒性关系密切,认为气孔密度小、叶片表皮及角质层厚大和叶脉突起度大是抗寒性强的性状,反之则是抗寒性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澳洲坚果扦插繁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亚所苗圃对6个澳洲坚果品种和在西双版纳苗圃对9个澳洲坚果品种插穗,分别以WGD-1和IBA、ABT—1号、IAA等生长调节剂处理,进行扦插繁殖比较试验。结果表明:WGD—1、IBA、ABT-1号和IAA的合理使用均有显著促进澳洲坚果插穗生根的作用。WGD-18000mg/L处理的插穗成苗率显著高于8000mg/L IBA及ABT-1号、IAA处理:IBA 8000mg/L处理成苗率显著高于IAA;但IBA与ABT—1号之间,ABT—1号与IAA之间,差异不显著。经2个苗圃3a以上应用WGD—1配方生产扦插苗,成苗率达82.34%;品种344在版纳苗圃成苗率显著高于660、741,而344、246、O.C、788、800、H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788、294扦插苗根系少,扦插难度较大:在常规条件下,我国植区的澳洲坚果扦插繁育期最宜在冬季,以长20~25cm皮色灰白木栓化枝作插穗为佳,带叶扦插,插后40~45 d所有插穗均有愈伤组织形成,生根高峰期在插后115~150 d之间,但品种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