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聊城市主要行道树国槐胸径与树高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祥斌  刑柱东 《北方园艺》2010,(10):128-130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聊城市主要行道树国槐的树高与胸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胸径与树高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相关指数(R2=0.9910)可知H=a+bD+cD2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最好,系统误差Se=0.5156%,总体精度极高,且各径阶系统误差均在±5%以内,在聊城地区可以用胸径估测平均树高,对于森林资源清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核桃主栽品种'温185'为试材,调查其结果情况,研究其合理负载量。结果表明:核桃品种'温185'的单株产量随树高、冠幅和干径的增加而增大,并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一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2.319 4x-4.918 4(r~2=0.504 1)、y=0.312 1x-0.873 7(r~2=0.581 9)、y=50.521 0x-1.700 9(r~2=0.517 1),多元回归方程为y=-3.493+0.464x_1+0.192x_2+16.086x_3;3~5年生枝组产量与枝条粗度×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518 2x+80.208 0(r~2=0.512 3);盛果期树3~5年生枝组叶果比为1.33~5.89,平均叶果比为2.91,3~5年生枝组产量随叶果比的增加而减少,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208.32x+1 598.5(r~2=0.109 1)。可见,核桃品种'温185'合理负载的主要指标可由树高、冠幅、干径、叶果比、枝组粗度×长度等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对B9、N29高接后生长1年的圃地苗越冬枝量的分析认为,摘心处理的N29枝量与基砧径阶的线性方程可表达为y=31x-31.2,R2=0.9884.表现摘心处理使枝量与径阶体现极显著相关;B9表现为摘心与不摘心处理枝量与基砧径阶均不相关.说明N29较B9在圃地更容易进行树体的造型.N29的接点枝条的有花枝率(未摘心枝条)达到65%,B9为84%;N29腋花芽的成花高于B9,容易形成春展-串花,夏秋一串果的果实观赏特点.说明N29、B9在同等条件下植株均易成花、结果而体现其园林用途.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新疆主栽枣品种‘灰枣’主干形树形栽培模式下适宜的修剪参数,采用混合水平均匀设计,研究建立了以株高、主枝数、每主枝二次枝数、每二次枝枣股数为变量因子,以株产和一级以上(含一级)果率为目标函数的四元二次数学模型;采用“连续数学模型模拟+归一化处理+聚类”进行模型联合寻优,获得了最佳树形参数。模型解析表明,株高、主枝数、每主枝二次枝数、每二次枝枣股数对‘灰枣’株产和一级以上果率均有显著影响。计算机模拟得出,株行距1.0 m×4.5 m的主干形树形栽培模式下,当株高2.7 m、主枝11个、每主枝二次枝8个、每二次枝枣股10个时,有最高株产Yy=4.6453 kg(一级以上果率Yg=10.7729%);当株高3.0 m、主枝7个、每主枝二次枝4个、每二次枝枣股6个时,有最高一级以上果率Yg=36.7964%(株产Yy=3.9255 kg);通过联合寻优得出,株高2.8 m,主枝7个,每主枝二次枝6个,每二次枝枣股9个时,有株产4.12 kg,一级以上果率28.57%的高产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黄花梨发展的新途径,开展了黄花梨园套种雷公藤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黄花梨高干稀植条件下套种雷公藤,与单一的黄花梨矮化密植栽培方式相比,黄花梨地径增加26.7%,主枝延长枝长度和粗度分别增加12.6%和5.3%,冠幅增加46.5%,单株产量提高29.9%,单果重增加14.8%,大果率增加4.2个百分点,糖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0.36和0.8个百分点.叶片与果实病虫害明显减轻.雷公藤基径1.4 cm,每丛11支,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6.
以保定地区‘107杨’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了2~6a生‘107杨’叶片形态特征数据;通过幂函数、二项式、标准S曲线等7种形式16个模型构建了‘107杨’单叶面积静态模型、单叶面积增长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利用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判定系数R2及其模型精度等指标来验证模型的预估能力,并主要分析了2a生‘107杨’全株叶片大小在空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以长、宽乘积为自变量的单叶面积静态模型精确度最高,公式为:S=-0.000 6 X^2+0.780 7 X^(-1)0.673;距萌芽期74d、106d、138d、154d的不同发育时日,三级叶片分布较多,单叶面积为40cm^2左右;在距萌芽期74d、106d发育时日,一级叶片数量稳定,占总叶片比重3.9%;出叶速率在前期基本保持快速稳定,后期逐渐减退;以距芽萌动期的发育时日为自变量、叶面积为因变量,构建的单叶面积增长模型为:S=0.981t0.726 1。叶面积模型的构建为准确模拟冠层内光辐射传输的研究提供了可能,也为提高植物的生物产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茎瘤芥瘤茎增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瘤芥涪杂1号为试材,研究了瘤茎膨大后瘤茎性状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用Logistic方程y=k(1+e(a+bt)-1能很好地描述瘤茎纵径、横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长过程,而菜形指数的变化过程符合二次回归方程)y=a+b1t+b2t2。瘤茎纵径、横径、干样质量、鲜样质量线性增长始期分别出现在膨大后2.1-9.6d、17.8-19.7d、45.7~48.0d、46.0~50.5d,线性增长持续时间分别为61.6-78,1d、56.1~70.6d、32.9~34.8d、31.6~35.2d;增长高峰期出现在膨大后32.9-48.7d、45.8-55.0d、63.1~64.5d、63.5-66.3d,其最大增长速率分别高达每株每天0.17cm(纵径)、0.16cm(横径)、1.05g(Dw)、16.24g(Fw)。播种晚则瘤茎横径线性增长持续时间短,纵径、干鲜质量增长速率低,而菜形指数的变化由慢到快的递增演变为由快到慢的递减。  相似文献   

8.
文磊  谭美  王四清 《园艺学报》2014,41(5):1001-1008
根据光照辐射和温度对大花蕙兰生长状况的影响,通过‘明月’和‘梦幻’两个品种在两个温室中的试验,建立了以辐热积为指标的温室大花蕙兰生长指标预测模型,并使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于大花蕙兰两个品种‘明月’和‘梦幻’母球、子球、孙球植株最长叶长、假鳞茎直径、展叶数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高于0.98、0.98、0.95;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低于2.06 cm、0.85 mm、1.21 片;预测相对误差(RSE)分别低于4.8%、2.8%、8.8%。表明该模型对以上生长指标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为温室大花蕙兰生产中的光照和温度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切花小菊的分枝是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用不同分枝特性的切花小菊品种‘QX-145’(作 母本)和‘南农银山’(作父本)杂交获得F1 群体,对F1 杂种的一级分枝数、分枝高度、一级分枝长度 和分枝角度等4 个分枝性状在2011 和2012 两个年度的表型数据进行记载,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 个分枝性状在F1 群体中广泛分离,变异系 数为14.60% ~ 38.89%;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除一级分枝长度外,其他3 个性状的中亲优 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1.46%、–46.96%和–8.85%。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切花小菊 一级分枝长度、分枝角度符合A-0 模型,无主基因控制;一级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符合A-4 模型,主基因 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45%和53.92%。  相似文献   

10.
结球甘蓝耐裂球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球甘蓝‘79-156’和‘96-100’为亲本配制的6 个联合世代(P1、P2、F1、B1、B2、F2)群体为试材,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耐裂球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两年结果均表明,耐裂球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0 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且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2010 年该组合B1、B2、F2 分离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3%、1.4%和59.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56.2%和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60.9%,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39.1%;2011 年该组合B1、B2、F2 分离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5.5%、22.3%和8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24.3%和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63.9%,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36.1%。表明该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B1、F2 主基因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RGB模型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快速、无损地获得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表面颜色特征之间的关系,为诊断苹果树生理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以新梢旺长期的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应用数码相机采集叶片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集叶片图像的红(R)、绿(G)和蓝(B)值,通过运算组合构造颜色特征参数,建立基于苹果叶片颜色特征参数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敏感的颜色参数分别为B、B/R、B/G、G/(R+G+B)、B/(R+G+B)、(R–B)/(R+B)、(G–B)/(G+B)、(R–B)/(R+G+B)和(G–B)/(R+G+B)值;基于以上9个敏感颜色参数分别建立单变量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M),估测叶片Chl.a、Chl.b、Chl.(a+b)和SPAD值,其中单变量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6左右;SVM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754、0.8374、0.8671和0.812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194、0.0350、0.0497和0.9281,相对误差(RE)分别为0.8059%、1.7540%、1.1224%和1.1894%,尤以对Chl.a的估测效果最佳,SVM的估测精度高于单变量回归模型。模型验证取自1/4同样本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VM的Chl.a稳定性更佳,R~2=0.8275,RMSE=0.0293,RE=1.8529%。应用数码相机并基于RGB颜色模型可快速估测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可对果园水肥的精确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长梗润楠扦插生根对IBA、NAA和IAA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梗润楠(Machilus longipedicellata)是西南地区的特有树种之一,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以长梗润楠为试材,采用U_7(7~6)方法,研究了IBA、NAA、IAA对长梗润楠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9个月时,平均愈伤组织产生率、生根率、一级根数、一级根长和一级根直径分别为78.9%~85.6%、84.5%~92.2%、2.7~3.7条·株~-1、9.7~14.6cm和1.22~1.58mm;0.75g·L~(-1) IAA+0.4g·L~(-1) IBA组合的生根率、平均一级根数、一级根直径和根长分别达85.5%、3.5条·株-1、1.58mm和13.5cm,为生根性状综合指标较优的处理组合。穗条的生根率与愈伤组织产生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00.01),二者的相关模型为Y=26.846+0.629 X(R2=0.506,R2Adj=0.484)。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保鲜剂对玫瑰切花保鲜及生理效应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玫瑰切花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赤霉素(GA)、水杨酸(SA)对玫瑰切花瓶插寿命和最大花径、花枝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瑰切花花枝鲜重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瓶插时间的延长,水分平衡值由正值降为0,再降为负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丙二醛含量持续上升。其中200mg/L SA+3%蔗糖+300mg/L柠檬酸处理下玫瑰切花保鲜期最长达到17.8d,比对照延长7d,花径最大达到6.51cm,比对照增大2.06cm;花枝鲜重变化率在11d时仍高于起始鲜重,比对照延长7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适合作为玫瑰切花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建立了根据番茄叶片颜色特征确定其叶绿素含量的一元二次拟合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图像采集系统中采集番茄叶片图像,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提取图像的颜色特征参数,对颜色特征参数和番茄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做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RGB颜色系统的R/G、(G-R)/(G+R)、G-R、色度坐标r、r-g及HIS颜色系统的H值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非线性相关性,可用于测定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从建立的6组模型中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3组模型进行检验,预测误差在0~22.22%之间。用预测精度最高的G-R颜色特征预测叶绿素含量的模型为Chl.a = 0.0926 + 0.1208 (G-R) - 0.0009 (G-R)2,Chl b = - 0.0252 + 0.0397 (G-R) - 0.0003 (G-R)2和Chl.(a+b) = 0.1271 + 0.1600 (G-R) - 0.0011 (G-R)2。  相似文献   

15.
激素对平欧杂种榛硬枝容器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Corylus avellana)一年生枝条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IBA和ABT 1号生根粉单独和复合浸泡处理3h对其容器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100mg·L~(-1) ABT 1号生根粉效果最好,生根率达77.22%,插穗平均一级侧根数达10.33条,插穗平均根长达8.25cm,最粗根根粗达1.91mm,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了22.19、2.87、2.99、3.55倍。不同浓度IBA处理后,以400mg·L~(-1)处理时生根率最高,达25.00%;IBA与ABT 1号生根粉复合处理后,以100mg·L~(-1) IBA+25mg·L~(-1) ABT处理时生根率最高,达20.00%。由此可见,平欧杂种榛硬枝容器扦插宜采用100mg·L~(-1) ABT 1号生根粉浸泡插穗3h。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的干形特征,以指导华北落叶松的培育,提高木材质量及木材利用率,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坝上及坝缘山地进行取样,对华北落叶松的干形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拟合了华北落叶松干形曲线。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的干型较好,树干通直率达到88.47%,其中,坝缘山地干形好于坝上地区,其通直林木占比达92.1%;在弯曲林木中,坝上地区一个弯点的林木比例(61.9%)低于坝缘山地(73.68%),且弯点多位于3m以下(占比52.38%),而坝缘山地弯点多位于6m以上(占比42.11%);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分杈林木占比不足10%,且分杈位置多位于6m以上;华北落叶松干形曲线以三项式模型效果最佳,相关系数最高,为0.970 6;不同干形曲线在模拟树干不同部位的精度不同,各个模型在树干上部拟合效果都相对较差,在模拟树干中下部和基部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比较小的模型是二次多项式(分别为0.019 8,-0.007 8)和三次多项式(分别为-0.010 6,0.012 2)。  相似文献   

17.
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 个嫩果皮颜色不同的黄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目测分类、色彩色差仪测定果皮色L 值和C 值,并利用P1、P2、F1、B1、B2 和F2 等6 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规 律。结果表明:黄瓜嫩果皮颜色性状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 因模型(E-0 模型);L 值和C 值F2 代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3.61%和80.86%,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 力和环境效应都较低,在育种时对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42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测定和调查了开花时期的植株大小、叶长、叶宽等22个性状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模型,以期为蝴蝶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蝴蝶兰品种间性状存在差异,不同性状指标离散程度不同,变异系数在16.12%~68.73%。相关性分析表明,22个指标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88.242%,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蝴蝶兰品种间的质量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蝴蝶兰质量评价预测模型Y=-10.109+1.331X16+0.017X13+0.030X5+0.058X2+0.163X6+0.609X22-0.014X19,其中花瓣长、中萼片L*、花序梗长、叶长、花序梗直径、唇瓣中裂片宽和花瓣a*等7个性状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长茄高代自交系125 和126 构建的茄子6 个不同世代的遗传群体〔P1、P2、F1、F2、 B1(125×F1)、B2(126×F1)〕 为试材,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茄子的株高性状进行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株高 性状差异显著,分离世代株高性状数值均呈单峰的偏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茄子株高 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C-0 模型,不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加性- 显性- 上位性遗传模式。采用二阶 遗传参数进一步分析株高的多基因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茄子分离世代F2、B2 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24%、22.77%,茄 子株高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20.
豆梨植物络合素合酶PcPCSl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梨砧木豆梨(Pyrus calleryana Dcne.)为试材,克隆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PcPCSl)的cDNA全长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PcPCSl cDNA序列长度为1970 bp,编码49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由两个典型的植物络合素亚家族结构域组成,具有3个相邻的cys-Cys元件(331-332、351-352和369-370位氨基酸)和植物络合素合酶蛋白的特征位点(Cys-56、Cys-90/91和Cys-109).它与豆科植物的PCSl蛋白处于系统发生树的同一分支,且与百脉根LjPCSl蛋白的同源性最高(84%).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PcPCSl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各器官表达量存在差异,在20 gmol·L-1CdSO4胁迫条件下,其表达量迅速上升,并且在豆梨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其上调表达的诱导能力为Cd2+>Zn2+>Cu2+.200μmol·L-1Y-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抑制剂丁胱亚磺酰亚胺能够显著抑制该基凶的表达,补充200 μmol·L-1谷胱甘肽后,其相对表达量恢复或超过单一重金属离子处理的表达水平,即豆梨植物络合素以谷胱甘肽为底物,通过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途经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