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张方发 《绿色科技》2013,(10):46-47
指出了林业是我国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进一步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科技推广是一项具有长期、艰巨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新型技术使用效率不高。因此,急需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保障林区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冕宁林业发展实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全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义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展此项工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具有林区特色的科技推广新格局 ,提高林区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是实施林业“二次创业 ,富民强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森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1 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1.1 传统的科技体制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多年来 ,我省森工企业一直把木材生产和森林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科技意识淡漠 ,在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中 ,经济指标是“硬”任务 ,科技工作是“软”任务 ,这必然导致各级领导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完成各项指标上 ,资金的使用是更多地被切块到生产单位和经济部门中 ,科技资金只能在剩余…  相似文献   

3.
王刚 《森林公安》2009,(4):39-40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一场被称为"第三次土地革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普遍推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系广大林区群众利益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和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速林业发展、振兴林区经济、富裕广大林农的根本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既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新时期发展的历史重任。林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产业,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公益事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重功能。因此,加快林业发展、林农增收和林区面貌的改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今年为“农业科技推广年”。这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具体行动,是我国农林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组织“农业科技推广年’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推广农林科技适用技术,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为山区林农脱贫致富服务。湖南是农业大省,林业是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加速全面绿化,建设高效林业”的决定,把建设高效…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林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着注重经济效益这一“利”的方面 ,而忽视由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林农科技素质提高所构成的社会公益性层面即“义”的方面。林业科技推广中既要向林农提供“黄金”(即新科技 ) ,更要授予“点金术”(即提高林农的科技文化素质以增强吸纳新科技的能力 ) ,构成林业科技推广的社会公益性层面的重心。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是全社会的事情 ,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闽清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清县位于福建省中部、闽江中下游,是福建省37个重要林区县之一,是福州市重点林区,全县共有林业用地170.6万亩,有林地面积149万亩,全县平均年产商品材2.6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2.4087亿元。一、闽清县林权制度改革的概况当前,福建省的山林集体所有制形式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闽清县也不例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对全省现有的集体经营的林木、林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调整林业生产关系使之适应林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增强林业活力的需要;是增加林农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由于林区定销粮政策被取消、林业发展政策趋向环保、惠农政策未能有效惠及林农等原因,林区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林农返贫的现象。调查显示,林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主要是三个方面,即非公有制林业、林产品加工业和林区特色产业。因此,当前之计是必须全力打造这三大核心经济增长极,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带动整个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核心增长极之一:非公有制林业林区经济的发展之所以显得格外沉闷,主要是缺乏非公有制林业的有利支撑。究其原因有:一是体制不畅。江华瑶族自治县90%以上林业村林地都是集体所有,村民不能自主经营,不能充分开发林区资源,很多好项目都无法实施,村民只有“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二是驱动不够。我国现行的林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缺乏对社会资源向林业聚集的有效驱动,缺乏对非公有制林业的有效激励。再加上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效益低、效益外溢”等特点,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成为弱势产业。对策建议:一是进行林权体制改革,盘活林地资源。使林地权属真正落入林农手中,做到所有权明晰、经营权放活、处置权落实、收益权保障。二是降低林业相关规费,扶持林业发展。三是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经营收益。各级政府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构...  相似文献   

9.
林业建设是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构筑新的林业产业框架,培育发展林业产业新的生长点合理采伐森林是林农的根本利益所在稳定林区秩序是发展林区经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培育和发展农村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是随着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适应林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式。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农村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情况,论述了培育和发展这种经济合作组织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发展林区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cludes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forest policies in Bangladesh. There have been four different government forest policies in Bangladesh since 1894. The first two forest policies (1894 and 1955) were exploitative in nature. Most of the regulatory documents were developed during the first two policy periods. The third forest policy instituted in 1979 by the sovereign Bangladesh government had contradictory elements and mutually inconsistent policy statements. It addressed for the first time forestry extension through mass motivation campaign. Current forest policy formulated in 1994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laborate policy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Under this policy, participatory social forestry has been institutionalized in Bangladesh.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to attain the stated policy targets, progress is slow and is blocked on several fronts. A number of identified technical, managerial and logistical problems are hindering policy and program implementation. In addition, corruption contributes to the observed problems. The real strength of Bangladesh forestry is locally based, participatory forestry, co-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and highly motivated people who increasingly recognize the need for a healthy forest ecosystem that will provide future economic stability. Because it is the rich homestead forests of Bangladesh that generate the majority of commercial forestry products, it is important that education continu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addition, educated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the future driving forces towards better, and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ke it clear that Bangladesh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not presently in a position to accept and adopt internationally derived forest policies due to inadequate institutional support,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poor governance. Therefore, along with development of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nd forest certification, international policy scientists must consider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skill development, identification and adoption of indigenous technology and long-term financial suppor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out these, all international processes, policies and directives will be of little value and produce few substantive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退耕还林地块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退耕还林可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为适应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要准确定位林业地位,科学区划林业发展布局,提高林地比较效益,发展林业产业,创新投资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制定扶持政策,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下经济是一种高效的林业循环经济,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由之路。笔者在概述国内外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林下经济的主要经营模式,分析了中国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总结经验 再接再厉 努力提升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依法监测全国森林资源消长和生态状况变化的林业基础性工作,其成果是制定和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林业生态建设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已经完成六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积累的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更要适应生态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以保持和发扬,并提升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作用表现:一是为山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保护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入与自然和谐,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依托山区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利用科技进步,建设林业产业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构建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国家赋予"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现秀美山川,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四川德阳市林业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严重损失,林地受灾面积45133 hm2,森林覆盖率下降了2.4%,林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21.994亿元。德阳市始终将林业可持续发展、低碳重建的理念贯穿到林业灾后重建的各个环节,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地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农村新能源、特色林产业等低碳经济,实施森林生态补偿,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林业自身发展能力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林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指出,绿色山西建设的关键是治旱兴林,治旱兴林的关键是科技治旱,成果推广应用和科技培训是科技治旱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林业科技需求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全省林业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林业科技的推广与运用将成为现阶段林业快速发展,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未来林业科技推广与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将成为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对当前全省林业技术需求现状和林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并就加快和扩大林业科技推广与运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林业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村组织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的需要;是林改后适应林业规模化经营的需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章以辽宁省林业合作组织为例,对现有林业合作组织的构建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