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十余年大豆病毒在不少地区有所发展,对大豆产量和籽粒品质影响很大。曾在湖北省江汉平原推广的某些大豆品种,产量虽较高,并具有不少优异特点,但因严重感染病毒病,竟酿成颗粒无收。李莹(1976)指出,大豆病毒病可使大豆籽粒产生的褐斑粒率高达95%。当前,在化学和生物防治均难以控制该病的情况下,大豆抗病毒病的育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由介体蚜虫传播。防治病毒病的传播介体,对控制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黑龙江省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番莲病毒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番莲病毒病是西番莲第二大病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限制西番莲生产发展的主要因子.目前,较为明确的西番莲病毒病主要有3种:即西番莲木质化病毒病、西番莲花叶病毒病和西番莲环斑病毒病.其中以木质化病毒病的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大.西番莲病毒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机械汁液传播,嫁接和扦插的苗木带毒传播以及媒介昆虫传播等,但未见有种子带毒传播.在防治上,抗性的利用以及抗病品种的选育是主要的措施:而做好田间卫生,及时防治传播媒介也是关键.有关西番莲病毒病交互抗性方面的探讨是今后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花生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花生病毒病种类比较多。目前已知,花生斑驳病毒病[peanut mottle virus(PMV)]广泛流行在世界上各个花生产区,此外,在局部地区流行为害的有花生丛簇病毒病[groundnut rossete virus(GRV)]、花生顶端坏死病毒病(peanut bud necrosis disease)、花生矮化病毒病[peanut stuntvirus(PSV)],花生矮缩病毒病[peanut clump virus(PCV)]以及菌质体引起的花生丛枝病(peanut witche’s broom)。关于花生斑驳病毒病的国外研究概况已介绍于《油料作物科技》1978(1—2),现将其他重要的花生病毒病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在世界上广泛蔓延,尤以非洲为甚。Schaeters 等曾报道,在尼日利亚甘薯病毒病复合体由两种成份构成,其一是通过蚜虫以非持久方式进行传播、并在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 Ker.)上引起明脉症状的病毒,而且在没有第二种成分的情况下呈潜隐状态。另一种是目前尚未识别的由棉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传播的类病毒  相似文献   

6.
一、降低媒介蚜虫的密度彻底防治媒介蚜虫,就是用杀虫剂直接降低媒介蚜虫密度以防止卷叶病毒病的传播。不要在媒介蚜虫多发生的地块留种,除掉冬季寄主(越冬植株),避开媒介蚜虫易发生的一般栽培区,使留种地集中,以间接地降低媒介害  相似文献   

7.
病害是影响油菜高产稳产及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危害严重,欧洲的黑胫病和根肿病的危害日益加剧,而导致品质下降和减产,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综合评述油菜抗病遗传育种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病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述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疫霉根腐病、细菌性斑点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孢囊线虫、瘁死综合症等病害抗病基因定位中的最新进展,并指出抗病基因的群聚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陆蔗区发生的甘蔗病毒病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我国大陆蔗区发生的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甘蔗黄叶病(Sugarcane yellow leaf disease)和甘蔗杆状病毒病(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 disease)的病原病毒、田间症状、分布及危害、传播途径及大陆各蔗区的检测技术做一综述,并提出了防控对策,以期提高对甘蔗病毒病的重视,保护我国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主要是甘蔗花叶病毒山东株系(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DMV)。田间试验5种防治植物病毒病专用药剂对玉米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最高防效在60%左右。采用种植抗病品种、苗期拔除病苗、药剂拌种防虫和适期施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防病效果达61.35%~85.75%,增产率6.25%~13.99%。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商品大豆生产对高蛋白质含量和高产、稳产要求,我们以武汉(30°24′N)为育种基地,面向我国35°N以南地区,已初步育成一批种子蛋白质含量45—50%,抗大豆病毒病强的品种(系)和中间类型材料。 实践表明,根据大豆主要性状的生态区域适应规律和遗传特性,合理运用育种程序、方  相似文献   

12.
大豆抗病、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刘淼  王志坤  李文滨 《大豆科学》2011,30(5):865-868,873
大豆病、虫害不但造成大豆减产,而且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品种的抗性已在许多作物上得到应用.该文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蚜虫、大豆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食心虫抗性转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和讨论了各种基因的应用效果及目前抗病、虫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抗病...  相似文献   

13.
RNA干扰技术及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项基因沉默新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以来,现在已逐渐成为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有用工具之一.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植物抗病毒病研究中,在抗线虫病研究中应用较少.现综述了RNAi的分子机制、基因沉默的主要类型以及该技术在植物抗线虫病和抗病毒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甘薯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美国甘薯居28种蔬菜作物栽培面积的第九位(58000公顷,1978),由于病害和贮藏损失的减产超过百分之十。Cummings(1976)指出,甘薯产量尚未达到其潜在能力的一半。在美国,由病毒、真菌和线虫引起的主要甘薯病害有栓心病、羽纹病、褐色裂纹病(以  相似文献   

15.
危害我国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植物病毒: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和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均通过花生种子传播。种子带毒是这两种病毒病重要的初侵染来源,随着人们引种、调种,病毒进行远距离传播和扩散。为了了解各地花生种子带毒情况,为病害检疫和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吉育39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13年以合辐08-1为母本,吉育20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95.8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4.1%;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67.8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303增产6.0%。202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豆20210025。吉育397为高油、抗病大豆品种,籽粒脂肪含量22.25%;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吉林省白城、榆树、延边、通化等大豆中早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已有的少数报道表明,荞麦真菌和病毒病传播很广,危害很大。根据我们用荞麦育种材料(用杂交方法,试验诱变处理等获得的)、品种、野生近缘植物进行病理学鉴定的资料,最危险的是灰腐病、霜霉病和病毒灼伤病等病害。根据植物免疫在许多方面决定于组织、器官构造的解剖学形态学特点、细胞汁化学成分、专化性物质(如具杀菌剂性能物质)存在的概念,本文试图探明制约荞麦真菌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发生流行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已知和传播大麦黄矮病有关的病毒有两种主要类型。第一种类型,微小的等轴病毒,其传毒范围仅限于植物韧皮部,是由蚜虫以持久的循环性的方式传毒。这种病毒是某些复合病毒病在复合侵染中的病毒之一,其余的病毒可能只由机械传播,仅在有大麦黄矮病毒的辅助病毒存在的情况下才可借蚜虫传播。另一种类型,在大麦黄矮病(BYDV)混合侵染中分离物的  相似文献   

20.
1983年考察花生病毒病发现河南、山东大多数调查田块均有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生。病害症状和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病害不同,前者病株叶片褪绿程度轻,后者病株上部叶片表现黄化花叶。血清鉴定病叶样品,多数均与花生矮化病毒E株系(PSV—E)抗血清有强反应。1984年,对河南郑州花生普通花叶病株上分离的毒株进行了鉴定。根据该病毒在花生上的症状特征、寄主范围、传播特性、病毒颗粒形态和血清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