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药褐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药褐斑病又称山药白涩病、叶枯病、斑纹病。此病主要为害山药的叶片和茎枝,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和茎蔓枯死。近年来,山药褐斑病有不断加重的趋势。为此,笔者于2000~2002年对此病的症状及发生特点进行了观察,并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1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面上  相似文献   

2.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尤其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该病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发病为害最重,主要为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并可导致植株倒伏或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3.
绿菜花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 ,其特有的风味、营养、色形深受人们的青睐。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黑腐病发生普遍 ,为害严重 ,成为绿菜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 症状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 ,子叶呈水浸状 ,后迅速枯死或蔓延到真叶。成株期发病 ,主要为害叶片 ,先从叶缘处发病 ,形成向内扩展的“V”字形枯斑。病斑可沿叶脉向下扩展 ,形成不规则大斑。病斑黄褐色 ,边缘淡黄色。发病严重时 ,叶缘多处受侵可引起全叶枯死。根部受害 ,维管束变黑 ,内部干腐 ,以至全株萎蔫死亡。2 发病规律黑腐病是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 ,…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浠水县竹瓦镇2006年始发,近几年发生越来越严重。笔者对这一病害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和防治,基本摸清了该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1为害症状一般在分蘖期至穗期发生,分蘖期发病植株心叶青卷枯黄,叶片自上而下发黄,至全株枯死似螟害枯心苗,茎基部变褐色至灰黑色腐烂,并有难闻的恶臭味;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黄,叶鞘近水面处有边缘褐色,中间青灰色的长条  相似文献   

5.
曾泉 《湖北植保》2001,(6):21-22
柑桔矢尖蚧在枝江市1a发生3代,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受害严重时引起整株枯死。本文结合我地发生情况就其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及综防技术作具体阐述,为控制该虫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鄂平 《植物医生》2002,15(6):21-22
香蕉黑星病又称黑斑病 ,是香蕉生长后期普遍发生、影响香蕉产业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 ,在香蕉产区发病尤为严重 ,蕉农在防治上感到非常头痛。香蕉受其危害 ,重病叶片黑色斑点密集 ,造成病叶枯黄、凋萎 ,感病果实上密生黑色斑点 ,影响香蕉果实外观和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1 危害症状黑星病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和青果。感病叶片 ,开始在叶面产生许多深褐色至黑色的小斑点 ,密集成堆 ,似煤烟状 ,从中脉至叶片边缘表现为条纹。随后斑点扩大 ,外缘有浅黄色晕圈 ,中央浅黄褐色或灰色。严重受害的叶片变黄 ,提前凋萎和枯死。被害青果 ,多在果背…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茶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病害为害,发病严重时,每张叶片上有多个病斑,许多病斑相连成大块枯死斑,致使叶片枯死脱落,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品质,为了摸清南昌等地茶叶病害的种类和主要病害发病情况,寻找有效防治药剂,笔者于1989~1990年进行调查与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病害种类调查:从2月下旬开始,每5~7天调查一次病害种类,记载各种病害发病始期,盛期、症状特症,以及发病情况。 2.茶褐色叶斑病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8.
菊花煤烟病,又叫煤病、煤烟病、煤霉病。发病植株叶片形成象煤状黑色霉层,为菌丝体组成,被害叶片变薄无光泽。发病严重时叶柄及嫩头均有黑色霉层显现,叶背面一般无症状。受害菊花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影响菊花整体造型及观赏价值,致使经济效益降低。1998年7~8月病害流行期调查当地发病情况,发病普遍率为34.3%;病叶率一般40%~5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情指数一般在80左右,严重的在90以上。该病属半知菌丛梗孢目,暗色孢科,枝孢属芽枝霉菌。在菊花生长季节7~9月份可多次侵染,连续发生。其发生与病原、寄主、气候、人为活动密切相关。连续阴雨、空…  相似文献   

9.
泡桐苗木炭疽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全昌 《植物保护》1964,2(6):266-266
泡桐苗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 RawaRamii Miyabe),近年来为害严重,致使泡桐播种、育苗易遭损失。 一、症状:泡桐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大树仅在嫩梢及丛枝上发生。在幼苗期(2—4叶片)发病,开始叶片变暗绿色,而后倒伏死亡。苗木木质化后(6叶片以上),在茎部、叶柄、叶片出现病斑,以后逐渐变褐色扩大,组织凹陷,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状。分生孢子盘在寄主表皮下形成,而后突破表皮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飞散后,秋末在病斑处形成黑色小点。病害发生严重期,病斑连成片(或长带),引起苗木茎部干缩枯死。  相似文献   

10.
梨木虱原是北方果园的害虫,南方很少发生。近年来在上海市闵行区、青浦、南汇等县均有发生,部分果园损失严重。梨木虱主要为害梨树叶片,刺吸汁液。叶片受害率可高达70%以上,受害叶片先变黑,叶柄变短,最后枯死脱落,同时果形变小,色泽差,影响商品价值。由于受害...  相似文献   

11.
民勤沙区不同稳定性沙丘植被生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固定沙丘优势种均生长不良,枯梢、死亡普遍,其伴生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均很小;沙丘水分条件决定了其生境条件,固定沙丘水分条件最差亦即生境条件最差;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表面易形成粘粒、粉粒结皮,其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影响降水下渗;固定沙丘表面田间持水量大是影响降水下渗的关键,其沙丘表土层粘粒、粉粒含量高是导致其田间持水量大的关键。其伴生草本植物密度并不随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而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降水少、气候干燥、表土层土壤水分易蒸发损耗所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人鑫  姜婷 《干旱区研究》2004,21(4):430-433
从新疆巩留县往西的察布查尔县境内,约2 000 km2的伊犁河南岸荒漠是未来灌区项目建设的所在地。2002年8月,对该地及其南缘和北缘地带的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查明计有291种昆虫,隶属于15目87科239属,并对未来灌区建设对昆虫区系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杨肖艳  #  刘红斌#  李铷  傅杨  汤东生 《植物保护》2020,46(6):264-269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云南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的除草剂, 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麦田常用7种茎叶处理剂各7个梯度剂量对小籽虉草的毒力?结果表明, 在推荐剂量下, 50%异丙隆WP?5%唑啉草酯EC?15%炔草酯WP?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7.5%啶磺草胺WG?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对小籽虉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34%?99.43%?87.50%?75.00%?34.50%?37.50%, 54.17%, 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92%?92.66%?56.09%?74.43%?57.17%?45.61%?44.67%?所有除草剂中, 唑啉草酯的GR90接近推荐使用剂量的90%?异丙隆的GR90略高于推荐剂量, 其他除草剂的GR90远高于麦田推荐使用剂量?以上结果表明, 防治麦田杂草小籽虉草的首选除草剂为唑啉草酯, 备选除草剂种类少?  相似文献   

16.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宁夏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宁夏各地≥0℃和≥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9 a增加显著;≥10℃积温不同等值线明显向地势较高地区移动,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积温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0℃和≥10℃积温期间降水量主要在部分干旱地带增加,这有利于干旱地带农牧业生产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7.
新疆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资料和文献,研究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寻求湖面变化和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得出降水量和湖面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06 43,经显著性检验,并用大量的数据及事实分析了湖面面积和其他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因子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大致预测艾比湖湖面的变化趋势,为决策层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套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灌区可持续发展和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需要。应用河段差法、引排差法、最大蒸发量、作物总需水量方法计算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别是49.3×108,49.2×108,54.4×108,49.7×108m3。方法相互佐证,引排差法计算结果,49.2×108m3是灌区实测引用黄河水量。引用黄河水量的分析为河套灌区节水改造、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以及黄河干流水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成灾状况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以1988-1998年蝗灾记录资料和1997-1999年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初步探讨了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数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近十年来刚察县气象资料,定性分析了不同年份灾情状况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7月份的平均气温和累积降水量对当年蝗灾发生强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