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提高籽仁中油酸含量成为我国重要的花生品质育种目标之一。采用传统杂交育种方法,结合SSR标记应用和种子无损伤品质选择技术,选育出高油酸小花生品种花育51号、花育52号和高油酸大花生品种花育951。本文主要介绍三个高油酸花生品种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品种对花生干燥后品质变化的影响,本试验以高油酸型、高糖型和普通型花生为原料,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研究其热风干燥干后综合品质(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生育酚、硬度)和挥发性成分并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干燥后各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其中,高油酸和高糖花生的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油酸花生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普通花生次之,高糖花生最低。不同品种花生干燥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百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油酸花生和普通花生的油酸含量最高,高糖花生的亚油酸含量最高,二者含量成反比。不同品种花生中均检测出3种生育酚,高糖花生的总VE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花生和高油酸花生(P<0.05)。此外,共检测出12类81种挥发性物质,高糖花生和高油酸花生主要为醇类和烷类,普通花生主要为烷类和烯烃类。干燥过程中随着干基含水率的降低,花生壳的硬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花生仁的硬度均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本研究探明了不同品种花生干燥后的品质特征,为适用于不同品种花生干燥条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除高油酸自然突变体外,中国通过辐射诱变、化学诱变已创制出新的高油酸花生突变体。从花生栽培种与不亲和野生种Arachis rigonii杂交后代中鉴定出FAD2G插入型新突变,不同于国内外已报道的FAD2B A插入型突变。中国迄今已育成14个高油酸花生品种,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区试。中国高油酸花生品种的产量潜力和综合抗性水平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高油酸花生品种区试和扩繁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高油酸花生相关标准须尽快制定,以加速高油酸花生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花生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研究,可为花生品质育种及不同生态区域花生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GGE-biplot工具,对我国黄淮海花生主产区16个花生品种两年间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含油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蛋白质含量等。结果显示,5个品质性状均有较高的GGE总变异值(主成分因素PC1和PC2变异的总和),变幅在61.5%-79.9%之间,以含油量的GGE变异值最低,为61.5%,油酸含量的GGE变异值最高,为79.9%。16个花生品种2年间部分品质性状表现较为一致,其中濮花9519的含油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山花9号的亚油酸含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开农49是油酸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天府23号是棕榈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初步明确了徐州和濮阳分别适合高油花生和高油酸花生种植,确定了不同生态类型试点下较适合种植的品种,为花生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花育96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育961是一个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籽仁油酸含量81.2%,油亚比高达24.6。安徽夏播,比对照鲁花8号增产7.72%,列本轮花生区试参试高油酸花生品种之首。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鉴定(皖品鉴登字第1305010)。  相似文献   

6.
为培育适应山东省以及黄淮海区域生产的高产、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以山东优异花生品种花育23号(HY23)和花育31号(HY31)为母本,以高油酸花生品种Sunoleic95R、DF12和开农176(KN176)为父本,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HY23×DF12(SAAS-01)、HY31×KN176(SAAS-02)以及HY31×Sunoleic95R(SAAS-03),在3年时间内,进行了一次杂交、4次回交和1次自交,利用优化的CAPS和PCR产物测序法,以及新开发的花生FAD2基因KASP检测方法,对自交和回交后代进行检测。SAAS-01、SAAS-02和SAAS-03三个组合分别获得了FAD2A和FAD2B隐性纯合的高油酸基因型BC4F2种子1,18和26粒;另外还获得了一批基因型为Aabb、aa Bb、Aa Bb的BC_4F_2种子,这三种基因型的杂交后代可通过进一步自交获得纯合的高油酸材料。本研究获得了遗传背景为花育23号和花育31号的高油酸花生材料,为培育适合山东省种植的高产、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育成的19个高油酸材料、2个对照品种和5个高油酸参照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考种、室内考种、品质测定和休眠性检测来进行高油酸材料的评价。结果表明,19个高油酸材料中除H6外,油酸含量均在78%以上,油亚比值大于20;与高油酸参考品种的农艺性状相比,筛选的高油酸材料主茎高和侧枝长有所降低,分枝数和饱果数有了一定提高。产量比较筛选出4个产量表现较为突出的材料,1个大花生材料H4,与鲁花11号产量相当;3个小花生材料H12、H15、H17,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44%、14.50%、8.78%。  相似文献   

8.
以5个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和1个普通油酸含量花生品种为试材,在调查测定农艺性状、种子脂肪酸含量和SSR引物扩增带型的基础上,分析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5个高油酸含量的花生品种在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饱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6个性状方面的差异明显;其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而其他七种脂肪酸的含量各有差异;利用12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分析,共扩增出50条带,其中40条呈现多态,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25~0.750之间,平均为0.65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育种单位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首先聚类在一起;国内高油酸含量品种间的遗传基础相近,优先聚为一类;高油酸含量品种与普通油酸含量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低,最后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筛选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花生品种,对盐碱地开发及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种植在滨州盐碱地的13个高油酸花生品系和1个普通油酸对照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发现5个花生品种(系)在盐碱地种植相对产量较高,分别为花育33号、P16-8、P16-7、P16-10和P16-41。此外,在盐碱地种植的品种(系)的含油量、油酸含量和油亚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本研究为耐盐碱花生品种(系)的筛选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酸含量提高,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棕榈酸的含量,减少对人体心脑血管等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货架期。为培育专门食用型高油酸花生品种,本研究以优异花生品种花育23为母本,高油酸材料DF12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自交后代进行检测,对油酸含量稳定的高油酸新种质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荚果外观品质,以及籽仁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获得了含油量为49.95%,油酸含量81.3%,蛋白含量为26.1%,总糖含量为6.01%以及荚果外观品质符合食用型花生要求的食用型高油酸花生新种质,这为高油酸食用花生提供了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油酸花生种植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实现花生种植加工的高油酸化是促进花生产业发展和深化农 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方向。本文概述了高油酸花生的特点,简要回顾了高油酸花生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对高 油酸花生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对高油酸花生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 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掌握害虫在储藏物环境的感染发生、存活危害等知识是昆虫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防治害虫的基础,锈赤扁谷盗在储藏花生中偶有发生但缺少其适应程度的研究。在高油酸花生2个品种豫花99号(油酸含量76.71%,下同)、冀花11号(80.50%)和非高油酸花生3个品种豫花22号(35.87%)、天府3号(42.02%)、豫航花1号(55.24%)分别为破损籽仁、去衣籽仁、带衣籽仁、破损荚果和完整荚果的不同物料状态下,观测了锈赤扁谷盗成虫在其中的存活时间、存活率、产卵时间、幼虫存活时间及其龄数。在2种高油酸花生中,破损籽仁中锈赤扁谷盗成虫最多存活48 d(存活率从100%降至0%),半数存活时间ST50值分别为25和23 d;相应品种的去衣籽仁中锈赤扁谷盗成虫可存活44 d,其ST50值为23和20 d;带衣籽仁中可存活40 d, ST50值为19和16 d;破损荚果中可存活28 d, ST50值为13和11 d;完整荚果中最多存活5 d, ST50值均只有2 d。高油酸花生中未见锈赤扁谷...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评价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产利用价值,本研究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917进行了产量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生主产区参加试验的8个品种中,花育917表现出稳产、高产、适应性好的优势。花育917油酸含量77.5%,油亚比13.5,符合高油酸花生标准。其株型为小匍匐型,连续开花结果,单株结果率高,适合精准的单粒稀播技术。  相似文献   

15.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花生学报》2003,32(1):16-16
花育 2 0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1 992年以 8644 6(Robertt3 3 1×A .Chacoense)为母本 ,伏早 1号为父本杂交 ,后代采用系谱法进行选择而育成的小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4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质性状 : 该品种属于早熟直立“旭日型”出口小花生品种。 2 0 0 2年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 )测试 ,花育 2 0号脂肪含量 5 3 .72 % ,蛋白质含量 2 7.7% ,两项合计高达 81 .42 % ,营养价值高 ;油酸 /亚油酸比值 1 .5 1 ,比白沙 1 0 1 6高 0 .6左右 ,与美国兰娜相当 ,是国内小花生油酸 /亚油酸比…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评价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34个阜花系列高油酸花生进行农艺性状及SSR位点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花生品种间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差异显著,但是出米率差异较小,稳定在(70.34±0.78)%之间;采用56对引物对34个阜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种(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8对引物在这些种质间存在多态性,平均等位位点数为2.89个,Shannon’s信息指数分布在0.06~3.06之间,平均值为1.2,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指数分布在0.33~0.91之间,平均值为0.66;34个高油酸花生相似系数分布在0.346~0.885之间,平均值为0.661;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聚类分析表明,所有阜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种(系)分布在不同分枝上,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研究结果提高了SSR分子标记筛选的效率,也为阜花系列高油酸花生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为今后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花生脂肪酸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F435作高油酸亲本与12个美国大花生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并以大花生为轮回亲本回交3次。结果表明,花生高油酸(80%左右)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在在美国大花生种质资源中,两对显、隐性基因杂合的种质普遍存在,而隐性纯合形式的种质很少。F2和回交后自交BCn+1S1代群体出现3(正常油酸含量):1(高油酸含量)的分离比例,两对隐性基因除控制高油酸性状外,对勘察农艺性状无影响。花生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  相似文献   

19.
花生野生种尤其是不亲和野生种,具有高产、抗逆等优异基因,但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利用。为选育高油酸抗逆花生新品种,以高油酸品种花育963为母本、不亲和野生花生作父本杂交,采用原位胚拯救技术直接收获花生不亲和种间杂种F_1。利用MITE转座子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萁中有35粒样品同时具有双亲条带,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44.3%。近红外分析表明,真杂种油酸含量显著低于高油酸花生,为杂种真实性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20.
利用RIL群体检测与花生高油酸含量连锁的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与花生高油酸基因相连锁的SSR标记,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本研究选用低油酸品种花育28号和高油酸品种P76配制杂交组合,构建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亲本和各株系脂肪酸含量,卡方检验结果为RIL群体3个环境下低油酸株系数和高油酸株系数比值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表明P76的高油酸特性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和BSA法,对1151对SSR引物进行筛选扩增,筛选出8对差异引物;以这8对引物对RIL群体中的19份低油酸家系(油酸平均含量44.06%)和24份高油酸家系(油酸平均含量80.75%)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2个与花生油酸含量极显著(0.001水平)相关的标记AH1TC5D06和FI298287,其中,标记AH1TC5D06在RIL群体低油酸株系中的检测符合率为84.21%,在RIL群体高油酸株系中的检测符合率为87.50%;标记FI298287在RIL群体低油酸株系中的检测符合率为84.21%,在RIL群体高油酸株系中的检测符合率为75.00%。进而利用AH1TC5D06和FI298287对RIL群体中所有株系进行扩增,检测出AH1TC5D06和FI298287与控制高油酸特性基因的遗传距离为7.4cM和19.8cM。综合分析标记AH1TC5D06和FI298287可用于花生油酸含量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