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森林不同组分对降水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水文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大气降水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来源之一, 是目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不可或缺的因子.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一般通过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等组分对降水进行分配.文中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对降水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同时对森林降水中营养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研究作了简述, 指出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物质。其中大气降水就是林木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也是输入各种物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大气中浮游的尘埃微  相似文献   

3.
一、导言大气养分通过降水进入森林生态系统的为降雨中溶解离子和凝聚核子或灰尘中的干沉积物(Likens等,1977;Chadwick,1978;McColl和Bush,1978;Zinke,1980).同森林植被相互作用的穿透水和总降水,通过从植物表面淋洗的沉积物质和从植物组织淋溶的养分所富集(Switzer和Nelson,1972;Rolfe等,1978;Zinke,1980)。经过  相似文献   

4.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与大气、土壤以及生物本身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碳循环、养分循环和水循环等物质循环作为森林生态系统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最重要的载体,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态过程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联系、紧密耦合,贯穿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任何一个物质循环过程的改变,无疑会影响整个SPAC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SPAC中的大气和土壤氮沉降量明显增加,这必将对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产生显著的影响。该文综述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养分循环和水循环3个关键生态过程的影响及反馈,为认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支撑和维护了地球的生命保障系统、生命物质的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生物多样性、大气化学成分的平衡与稳定。文章根据当前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研究现状,选用森林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养分物质贮存、净化大气、生物物种保育、森林游憩等7大类指标,对阿尔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对速生阶段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大气降水输入的 N、P、K总量为 3 9.970 kg· hm- 2 a- 1 ,径流输出 9.883 kg· hm - 2 a- 1 ,净变化率为 75 .3 % .在整个系统中以 N的净积累最高 ,变化率为 83 .5 4% ;N、P主要以地质输入为主 ;K以降雨输入为主 .N、P、K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遵循 N>K>P的顺序 ,循环速率分别为 0 .3 87、0 .3 89、0 .476.此外 ,建立了速生阶段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动态模型 ,该模型可用于杉木林生态系统速生阶段养分动态的模拟和预测 .  相似文献   

7.
运用系统学的方法和小集水区技术,对秦岭山地的锐齿栎林生态系统的地球化学循环规律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向系统输入的养分总量为33.289kg·hm-2a-1,通过迳流输出的养分量为17.011kg·hm-2a-1,净累积养分16.278kg·hm-2a-1,变化率为48.91%,表明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处于进展的变化过程中。同时,讨论了森林冠层对大气降水携带养分的再次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比观测,初步探讨了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区降水的化学成分及冠层淋溶的特点。冠层淋溶是森林调节降水的功能之一,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渠道。“刀耕火种”似可增加降水中采些元素的含量,但随地表迳流而流失,无益于植物和土地。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循环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养分输入、贮藏和输出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冠对Ca、Mg、Fe总体呈现吸附趋势,其中对Ca元素的吸收最为显著;P、K元素则是经林冠后含量增加;微量元素Mn的输入主要来自降雨,林冠对其的利用很少;各元素在植物和土壤中贮存的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Ca、Mg、Mn主要贮存于植物体中,其贮存量约占86.06%、84.25%和94.18%;植物体中P、K的贮存量约占总贮量的44.62%和58.82%;Fe主要贮存于土壤当中,植物体中Fe的贮存量仅占总贮存量的9.16%;在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中径流输出是养分元素主要的输出途径,其中P、K、Mn元素的年输入量大于输出量,生态系统中养分含量呈累积增加趋势,而Ca、Mg、Fe元素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表现为养分流失,其中Ca的损失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树木个体和群体的养分循环和营养规律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同树种、种源、类型之间的营养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森林生态系统乃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都要求确定造林树种或具有发展前途的重要木本植物的营养需求量以及对不利营养条件的耐抗性能。系统生境的改变导致土壤—植株—大气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不但能揭示其循环特点及其与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机制、丰富生态系统的理论,而且能指导生产实践,调节和改善各种限制性因素,加速营养元素的周转速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煊章  田大伦 《林业科学》1995,31(3):193-199
对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气降水而进入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中,有二氯丁烷,苯等有机污染物,还有Pb,Ca等重金属元素。经过林冠层、地被物和土壤层的截留作用,这结污染物质不仅种类减少,而且浓度大为降低,进一步阐述了森林净化水的机理和效益。为森林净化水质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树干茎流,穿透水中N、P、K、Ca、Mg、Cu、Zn、Mn、和SiO2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SiO2>NH4 -N>Zn>K>NO3--N>Mg>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林内穿透水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树干茎流中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K>NH4 -N>SiO2> NO3--N>Mg>Zn>Mn>P>Cu,林内穿透水中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K>NH4 -N>SiO2>Zn>NO3--N>Mg>Mn>P>Cu,树干茎流中Cu和Zn为负淋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森林类型——木果石栎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气降雨对该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结果表明,以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木干流为养分输入,以地表迳流和土壤渗漏为养分输出的养分循环过程中,N、P、K、Ca等分别增加了15.941kg/hm~2·a,0.353kg/hm~2·a,3.83kg/hm2·a和1.201kg/hm~2·a,而Mg减少了0.654kg/hm~2·a。  相似文献   

15.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内地上植物组分产生并归还于地表,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机质总称。凋落物分解包含凋落物粉碎、淋溶和有机物的分解代谢3个过程。C/N、木质素含量等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指标因素,凋落物的质量等内部因素与气候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着凋落物分解。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对凋落物分解动态过程的研究可以帮助当地合理的、因地制宜的种植相关树种,有效的调节并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率,并为维持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养分可利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对长沙市大气降水和长沙市城市森林中湿地松的树干茎流、穿透水中的N、P、K、Ca、Mg、Cu、Mn和SiO28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H4 -N>K>SiO2>Mg>NO3--N>Cu>P>Mn;树干茎流酸化现象明显,而穿透雨酸化现象不明显;树干茎流中P、Cu为负淋溶.  相似文献   

17.
整个地球陆地有三分之一被森林复盖。森林分布相当广阔,它构成了极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如果从垂直于地面的角度来看森林生态系统,最低层是多变的土壤和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类),地面上则是苔藓类和层次分明的各种植物群落,伴随着相适应出现的动物种群,大气与水则介于它们之间。这一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往返不停地进行着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这种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方式,主要是通过碳素循环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动态及养分归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林  吴昊 《林业科技》1994,19(4):16-18
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动态及养分归还张成林,田树新,吴昊(黑龙江省林科院)(哈尔滨市环保局)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化学循环相互作用和制约,构成了养分循环的统一模式。关于白桦林林地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9.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分的总存留量为35 41kg·hm-2·a-1,总归还量为54 89kg·hm-2·a-1,年吸收总量为90 3kg·hm-2·a-1。冷杉林分具有养分低循环利用特征。大气降水主要补充N、Ca、Fe等元素,而凋落物主要补充P、K、Fe等元素,其中Fe元素是净增加的。冷杉林生态系统养分年输入量均大于年输出量,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的养分积累阶段。林地土壤(不包括凋落物层)的养分年输出量(除N、Fe、Mg元素外)稍大于年获得量,土壤年净亏损不大,但K的亏损较严重。冷杉林分的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利用指数均表明,林分对N的需求最大,对Fe的需求最少。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主要产区浙、赣两省的三块试验林中对毛竹林内降水的养分输入及其小流域迳流的养分输出进行了连续四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降水中的养分物质浓度及其输入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且与林内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林内降水中各养分物质的浓度及输入量依大小顺序列为K~+>Ca~(2+)>Mg~(2+)>NH_4~+-N>NO_3~--N>PO_4~(3-)。迳流水养分输出量的季节变化动态与迳流水量的季节增减趋势相一致,其养分物质浓度及输出量高低顺序为K~+>Mg~(2+)>速效N>PO_4~(3-)。除作为养分移动载体的林内降水及迳流水外,毛竹生长发育特性、土壤生物活动及施肥、抚育等人力措施亦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输入与输出产生影响。文中建立了浙江省庙山坞试验林林内降水中养分元素钾的年输入量GM(1,1)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