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观察中草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水煎煮法提取大黄、黄连和黄芩等20种中草药活性成分,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草药提取物对4种常见病原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黄、黄连、黄芩、地锦草、石榴皮和白头翁等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和黄连的效果最好;大黄对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MIC为62.5 mg/ml;黄连、黄柏和白头翁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的MIC1.95 mg/ml,MBC为31.25 mg/ml;黄连、黄柏、大黄和柴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和黄柏的MIC分别为3.91和15.6 mg/ml。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试验制备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提取物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五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并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观察其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无抑菌圈,阳性对照组抑菌圈直径为(20.13±1.47)mm;与对照组相比,苦参、黄芪组抑菌作用差异显著(P>0.05),敏感程度均为高敏;黄连、黄柏、甘草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敏感程度为高敏或中低敏;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的MIC浓度分别为20g/L、10g/L、80g/L、20g/L、160g/L。试验显示,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均可一定程度地抑制猪源沙门氏菌,苦参抑制作用最强,与抗生素效果一致,其次分别为黄芪、黄连、黄柏、甘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对家兔临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通过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石榴皮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极度敏感;黄连、厚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5.0mm^20.5mm,最小抑菌浓度在15.6~31.3mg/mL,石榴皮、黄连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0mm^19.5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7.8mg/mL,本研究为家兔致病菌的中药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15种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黄连等15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应用1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大黄均对大肠杆菌O101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8,20.3 mm,其MIC值为7.813 mg/m 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黄柏、金银花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 mg/m L;而苦参、马齿苋、败酱草等不敏感,其MIC值为500 mg/m 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酶处理对不同浓度三丁酸甘油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的影响。选用的脂肪酶浓度为3、6、9 mg/mL,三丁酸甘油酯浓度为20、40、60 mg/mL,抑菌效果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抑菌圈直径越大表明抑菌效果越强。结果表明:三丁酸甘油酯本身不具备明显的抑菌能力,在被脂肪酶酶解后,其抑菌能力增强;当三丁酸甘油酯浓度为20 mg/mL时,酶解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由7.9 mm增大至11.6 mm(P0.0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由10.0 mm增大至12.7 mm(P0.05);当三丁酸甘油酯浓度为40 mg/mL或60 mg/mL时,酶解后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由低度或中度敏感提高至高度敏感,且脂肪酶浓度对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结果显示,脂肪酶酶解能增强三丁酸甘油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4种中草药对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96孔板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五味子、黄柏、乌梅、山茱萸的抑制作用最强,MIC均为62.5 mg/ml,其次为五倍子,MIC为125 mg/ml,再次为石榴皮及连翘,MIC均为500 mg/ml,黄连、黄芩、川贝母、牡丹皮、秦皮、大黄、山楂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结论:石五味子、黄柏、乌梅、山茱萸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倍子具有中度抑菌作用,石榴皮及连翘抑菌作用弱,黄连、黄芩、川贝母、牡丹皮、秦皮、大黄、山楂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牛津杯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了黄芩、黄连、黄柏、鱼腥草、穿心莲、五味子、连翘、艾草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连、鱼腥草、五味子、艾草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高度敏感,五味子和艾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 mg/m L,黄连和鱼腥草的MIC为125 mg/m L,大肠杆菌对其他4种中草药均不敏感。说明部分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苦参生物碱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杯碟法和对倍稀释法测定苦参生物碱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苦参生物碱对大肠杆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20mg/ml苦参生物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分别是18.8mm、12.6mm和6.4mm,MIC分别是5mg/ml、8mg/ml和20mg/ml,而对沙门氏菌、枯草杆菌无抑菌作用。扫描电镜观察,苦参醇提物使大肠杆菌的菌体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菌体固缩变形,中间凹陷,呈规则元宝状,严重者细胞壁破损,内容物外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及其复方组合对奶牛隐性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选用三种中草药进行单味中药及复方组合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25. 00 mg/m L的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敏感; 6. 25 mg/m L的半枝莲对沙雷氏菌中度敏感;其余浓度的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低度敏感。中草药复方组合抑菌试验中,浓度均为25. 00 mg/m L的半枝莲+地榆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抑菌圈直径为9. 67 mm。说明试验选用的三种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及复方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取效果最佳的中草药组方,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7组以红花、黄连、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野菊花、浙贝母、当归、柴胡、黄芪、黄柏、黄芩、金银花等中草药为基础的制剂,用7组中草药组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进行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中草药组方Ⅱ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抑菌及杀菌效果最好,与其他中草药组方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中草药组方Ⅱ(黄连、红花、连翘、黄芩)是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最佳中草药组方。  相似文献   

11.
中药清温消热饮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清温消热饮的抗炎、镇痛作用,选择清洁级昆明系小鼠144只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小鼠炎性肿胀、疼痛反应模型对其进行药效学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清温消热饮对小鼠的耳廓肿胀和足趾肿胀的4 h抑制率分别为23%和59.34%,与西药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清温消热饮组能延长小鼠疼痛反应时间和有效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表现出与空白对照组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清温消热饮抗炎效果显著,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试验为该中药方剂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促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伟大文化遗产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回归自然”的浪潮中 ,人们对一度被抑制甚至几乎被扼杀的传统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应用传统药物的热潮。天然药物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给我国中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同时也导致了许多珍贵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目前 ,全世界约有 3/ 4的人口使用植物药或其提取物治疗疾病。传统中医药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关注。199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有中药资源12 80 7种 ,包…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天葵子为主药,与蒲公英、苦参、白鲜皮3种中药联合使用制备复方中药凝胶剂。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以卡波姆-940、主药、甘油、氮酮的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复合中药凝胶剂的最佳配比,并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关于凝胶剂的质量要求,对本试验所制备的复合中药凝胶剂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显示,1.5%卡波姆940,15%主药,10%甘油,1.5%氮酮为本试验中复合中药凝胶剂的最佳组合方案。药效学试验表明,本试验所制得的凝胶剂对治疗皮肤炎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剂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制剂(CN)是由黄芪、白头翁、白术、甘草、赤石脂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防治动物腹泻症。为了进一步探讨其防治动物腹泻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免疫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了巾药CN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为该中药制剂的全面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犊牛脐炎又称脐带炎,是指新生犊牛脐血管(脐动脉、脐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本病的特征为脐带和脐孔周围组织充血、发炎。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益气固表类药物除具有传统的药理作用外,还具有其他的医疗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或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除了传统的用于消化道疾病,还被应用于免疫、肿瘤、心脑血管、肝癌等疾病的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必然会逐渐解决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在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被犬咬伤后一般都是去注射狂犬疫苗或血清,这些方法的确是行之有效的.但当人畜已经出现狂犬病的症状时,是不是就回天无力、死路一条呢? 我国的中医中草药历史悠久,在古代就有治疗疯狗病的医案.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是一种热性传染病,夏秋两季多有流行,2~8个月的幼猪最易感染,常在耳部、颈部、下腹部、腿内部等皮肤上出现不规则的紫红色的疹块,由于色似丹涂,故称丹毒。有的红疹块突出于皮肤,形如火印之痕迹,故又名打火印。  相似文献   

19.
黄牛产后瘫痪是黄牛产后突然发生以精神沉郁、肌肉松驰、四肢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在临床上不多见,但有时亦有发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共遇5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以水泻、脱水、呕吐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播迅速的猪传染病。大小猪只均易感染,哺乳仔猪死亡率最高。本病春秋季多发,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分期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