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道采自宁夏六盘山的柄卵姬蜂属(Tryphon Fallén,1813)一新记录:短柄卵姬蜂[Tryphon(Symboethus)brevipetiolaris Uchida,1955]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
蚜茧蜂种类调查初报刘丽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蚜茧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总科(Ichneumoniuea),蚜茧蜂科(Aphidiidea)。蚜茧蜂在蚜虫(Aphidinea)体内产卵,并靠其体内的营养来完成从卵到蛹的生长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曲趾姬蜂属新种─黑尾曲趾姬蜂(膜翅目:姬蜂科)盛茂领,杨春英(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沈阳110031)(秦皇岛市农业事业管理局环保站,秦皇岛066100)孙建文(辽宁省新宾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新宾114000)曲处姬蜂属HadrodaCtyl...  相似文献   

4.
蚜蝇姬蜂亚科的分类研究王登元(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分院乌鲁木齐830052)马祁王锁牢(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1蚜蝇姬蜂的分类蚜蝇姬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科(Ichneumonidae)蚜蝇姬蜂亚科(Dip...  相似文献   

5.
世界蚜蝇姬蜂亚科种类目录马祁1王登元2王锁牢1(1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1)(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分院,乌鲁木齐,830052)蚜蝇姬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科(Ichneumonidae)蝇姬蜂亚科(Di...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采自中国山东省的皱背姬蜂属(Rhyssa)的4个新种,并对1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再描记,文中附有中国皱背姬蜂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利用Tracor550高压气相色谱对烟草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试验室化学分析.针对黑唇姬蜂化学行为活动诱导,进行了人工自然风管(Windtunnel)的生物测定.烟草中原提取物与气相色谱全部收集和分离的化合物生测效果基本一致.50%化合物对黑唇姬蜂活性诱导产生作用.分离中三个主要峰区被测定为黑唇姬蜂寻求寄主的关键化学物质.经核磁共振分光仪(NMR)鉴定石竹烯C15H24Caryopyllene、烟碱和Farnesyl法尼丙酮三种挥发性物质与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合物,经试验室生物测定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寄主,对过寄生后,小菜蛾重要内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种内竞争进行了研究.当2头雌蜂同时寄生(10 min内)同1头小菜蛾,几乎同时孵化的姬蜂幼虫间总是先发现对手的1龄幼虫抢先利用角质化上颚将其他竞争者攻击致死.当2次寄生时间间隔为24,48,72,96 h时,多以先寄生的姬蜂幼虫在发育上占据优势,它通过物理攻击将后产的初孵幼虫杀死,或直接攻击蜂卵致使包囊、黑化的发生,并可通过生理抑制完全阻碍后产蜂卵的发育.当2次寄生间隔时间长达120 h,后孵化的姬蜂1龄幼虫可通过上颚将先寄生的已发育为末龄的无上颚的姬蜂幼虫致伤或杀死.研究结果表明,当种内竞争发生时,半闭弯尾姬蜂可通过物理攻击和生理抑制2种途径将同类竞争者排除.竞争结果与雌蜂2次寄生的时间间隔有关.  相似文献   

9.
松黄叶蜂在陕西主要为害油松,1年1代,以卵在油松针叶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5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以预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夏,有滞育现象。在郁闭度较小的中、幼林中发生危害严重。新发现5种茧期寄生蜂,即尖胸青蜂、翠金小蜂、邻凹姬蜂、恩姬蜂和田猫姬蜂,茧期寄主率高达40%,且以前两种为优势种。加上捕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对松黄叶蜂茧的致死率为48.7%-64.0%。用1.5%甲敌粉粉剂,3.75kg/hm^2防治叶蜂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绿尾大蚕蛾(Actias sclene ningnoana Fdder)是危害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在江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茧内越冬,卵成堆或排开产于枝干或叶背边缘上。1头雌虫可产卵100-400粒不等。幼虫共5龄,随着虫龄的增大.食量也不断增加,每头幼虫可食100多片叶子。绿尾大蚕蛾在幼虫成熟期,常被寄生蝇、姬蜂、赤眼蜂、鸟类或病毒等天敌危害.可对其天敌加以保护和利用。也可用人工防治或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1.
对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幼虫寄生性天敌黑足凹眼姬峰,寄生蝇类和幼虫及蛹寄生蜂黑点瘤姬蜂在松毛虫种群中寄生行为的空间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多属于负二项分布。这与其寄主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寄生性天敌的这种寄生行为,有利于对害虫种群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2.
兔卵中导入精子培养液(不含精子)和卵的机械穿刺(不导入任何外源物)试验结果表明,显微注射时的机械刺激对兔卵有激活作用;注射卵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注射时带入卵中的外源性液体较多,采用卵周隙中注射精子的办法,未能提高注射卵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兔卵中导入精子培养液(不含精子)和卵的机械穿刺(不导入任何外源物)试验结果表明,显微注射时的机械刺激对兔卵有激活作用;注射卵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注射时带入卵中的外源性液性体较多,采用卵周隙中注射精子的办法,未能提高注射卵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菜蛾盘绒茧峰和半闭弯尾姬蜂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25±1)℃,详细观察了小菜蛾两种幼虫内寄生蜂的胚胎发育过程.其中,菜蛾盘绒茧蜂胚胎发育经历大约48 h.根据胚胎发育的先后顺序可将其划分为以下3个时期:卵裂与胚盘形成期,即产卵后20 h时,在卵周缘形成均匀的单细胞层;原肠胚形成及器官发育期,产卵后20~32 h,包括胚带形成、原头原躯分化、口道形成及消化道发育;最后是胚胎背合与胚胎成熟期,在产卵后48 h,胚胎发育完成,并在蜂卵孵化时,源自浆膜的畸形细胞释放到寄主小菜蛾的血腔中.相同培养条件下,半闭弯尾姬蜂的胚胎发育历经50 h.根据胚胎的形态特征将胚胎发育过程同样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产卵后12 h的卵裂与胚盘形成阶段、产卵后12~32 h的原肠胚形成和器官发育阶段、以及随后的胚胎背合和胚胎成熟阶段,即产卵后32~50 h,直至姬蜂卵孵化.与茧蜂不同的是,姬蜂卵孵化时,浆膜并不产生释放畸形细胞.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期接虫和分期回收的方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品种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第2~4代发生期以及卵期和幼虫期,转基因棉品种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品种。棉铃虫卵期的寄生蜂主要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ogramma confisum),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ompoletis chlorideae)等。由此可见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效应。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及其亲本泗棉3号棉铃虫不同世代间卵、幼虫寄生率的纵向比较,发现同一品种棉花上不同世代间棉铃虫卵寄生率差异不显著,而幼虫寄生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报道在宁夏发现的切顶姬蜂属Dyspetes Farster,1869,1中国新记录种:东方切顶姬蜂D.orientalis Kasparyan,1976,以及2个宁夏新记录种:黑切顶姬蜂D.nigricans He & Wan,1987、具区切顶姬蜂D.areolatus He & Wan,1987。  相似文献   

17.
采用10种饵料,不同日采收率进行试验,通过观察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变化,比较饵料,日采收率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比单独使用酵母高,轮虫的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怀卵率差异显著(P<0.05)。投喂第6种饵料时轮虫达到的密度最高,最高密度达2123个/mL,怀卵率也最高,最高达59.9%,轮虫怀卵率高低提前反映轮虫密度的变化。(2)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酵母的不同用量对轮虫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酵母最适投喂率为2.0。(3)日采收率20%对提高轮虫培养的密度和怀卵率有显著作用,明显高于10%(P<0.01)。  相似文献   

18.
以2011年秋季生产发生白死卵的云蚕7B原原种卵圈(试验区1)、同批生产的无白死卵发生的云蚕7B原原种卵圈(试验区2)以及同期其他批次的无白死卵发生的云蚕7B原原蚕种(对照区)为试验材料,按蚕种繁育技术规程进行催青、收蚁、饲育、制种、保种处理,调查后代白死卵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1和试验区2的白死卵卵圈发生率分别为50%和19.08%,卵粒发生率分别为8.01%和3.26%,且随着蚕种保护时间的延长,白色卵发生率持续增加,而对照区无白死卵发生,表现出云蚕7B发生的白死卵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9.
饵料和日采收率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0种饵料,不同日采收率进行试验,通过观察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变化,比较饵料,日采收率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比单独使用酵母高,轮虫的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怀卵率差异显著(P<0.05)。投喂第6种饵料时轮虫达到的密度最高,最高密度达2123个/mL,怀卵率也最高,最高达59.9%,轮虫怀卵率高低提前反映轮虫密度的变化。(2)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酵母的不同用量对轮虫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酵母最适投喂率为2.0。(3)日采收率20%对提高轮虫培养的密度和怀卵率有显著作用,明显高于10%(P<0.01)。  相似文献   

20.
轮虫休眠卵用不同浓度盐溶液处理后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和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的休眠卵用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处理后卵壳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种轮虫休眠卵的外表超微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表面有孔,卵壳有不同程度的龟裂。新鲜休眠卵用盐度为10的食盐溶液处理后,龟裂不明显;隔年休眠卵经饱和食盐水处理,龟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