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酥梨套袋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虫的为害,但仍有隔袋为害的害虫,如梨椿象、梨黄粉蚜。尤以梨黄粉蚜为害最为严重,如防治不及时,可使70%-80%的果实受害,现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众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识的不断深入,套袋将成为酥梨进入市场的必然要求之一。近几年来,在祁县、平遥等酥梨生产大县(市),套袋酥梨黄粉蚜的为害十分猖獗,严重影响着酥梨的套袋效果,也给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笔者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观察,将黄粉蚜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果实套袋是改善鸭梨外观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套袋后诱发了梨黄粉蚜大发生,给梨主产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我们于1996~1998年对套袋鸭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调查,提出了梨黄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套袋梨黄粉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套袋是提高梨果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随着南方优质梨套袋面积的增加,入袋黄粉蚜的为害也随之增加,经济损失很大。分析梨黄粉蚜的发生为害规律,提出3个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冬季清园;适时采取药物防治;规范果实套袋程序。  相似文献   

5.
防治套袋梨害虫有新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果套袋技术是提高梨果外观品质的有效技术之一,但袋内潮湿、阴暗的环境有利于梨黄粉蚜、康氏粉蚧等害虫的发生.入袋害虫一但发生,由于有袋体保护,很难防治.现介绍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防治技术,通过处理果实袋袋口,起到防治入袋害虫的作用,广大梨农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6.
黄粉蚜已成为酥梨套袋栽培中的一突出害虫,总结我场2年套袋的经验和教训,为了防止套袋梨黄粉蚜为害,需采取综合措施,概括为"把五关灭蚜法”. 1.刮好树皮黄粉蚜是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老翘皮下或树干、主侧枝上的残附物内越冬.因此,要在梨树落叶后及发芽前,认真刮除粗、老翘皮和清理残附物并烧毁,这是减少黄粉蚜虫口密度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套袋梨病虫害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套袋技术是目前生产高档梨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梨果套袋后避免了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减轻了病虫危害,提高了果面光洁度和果实的商品价值。但果袋所提供的微域环境加重了梨果黑点病、褐斑病、中国梨木虱、黄粉蚜等病虫害的发生。文章综述了套袋梨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期为梨果的无公害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德化梨套袋后果面光洁,蜡质增加,颜色变白,外观晶莹剔透,无农药残留,商品价值高。2002年我县套袋梨果参加全国评比.荣获全国优质梨第1名。据调查,有部分梨场套袋后因遭受黄粉蚜的危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9.
套袋梨黄粉蚜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近年来梨黄粉蚜 (AphamosligmajarsuineKishida)的发生为害情况 ,并对其形态特性、生活史、为害习性以及其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0.
砀山酥梨黄粉蚜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粉蚜喜欢隐蔽、阴凉的场所 ,多集中于果实萼洼处为害。酥梨套袋为黄粉蚜提供了适宜的场所 ,一般套袋果受害重 ,最大虫果率 5 6%。防治措施为 :冬刮树皮 ,萌芽前重喷石硫合剂 ,花序分离期和套袋前喷 10 %吡虫啉或 1.8%齐螨素等 ,套袋后喷80 %敌敌畏 10 0 0倍液。  相似文献   

11.
套袋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类型果袋对华酥、翠冠和丰水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使梨果皮颜色变淡而且均匀,果面也由暗变亮,果锈由多变少,果点由明显变为不明显,套袋明显改善了果实的外观;不同类型果袋相比,套“好果袋”牌果袋的梨果实外观品质最好;套袋对华酥梨的糖度、酸度无影响,对翠冠和丰水梨的酸度没有影响,但对糖度有一定影响,不同处理间虽有一定差异,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50%抗蚜威超微可湿粉剂防治套袋翠冠梨黄粉蚜,用3组不同处理,即I组套袋前3d、套袋后25d、套袋后48d 3次都进行了50%抗蚜威超微可湿粉3000倍喷药防治。II组只进行前2次喷药防治,III组进行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喷药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I组与II组、III组与对照相比都有极显著性差异,对套袋翠冠梨黄粉蚜防治效果最好的是I组,且这种方法减少了喷药次数,降低了农药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套袋对满天红和美人酥梨果实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套袋对满天红和美人酥梨果实中糖、酸、维生素C、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两品种果实中的总糖、非还原糖和总酸含量显著降低,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糖酸比有所增加,蛋白质含量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变化。套袋对满天红梨果实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影响,美人酥梨套双层纸袋与对照和套三层纸袋的维生素C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套三层纸袋与对照相比维生素C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对套袋梨黄粉蚜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梨园黄粉蚜入袋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在5月中旬末下旬初、6月上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中下旬。与不套袋相比,入袋时间提前27-29 d,虫量增加4.2倍,为害部位和症状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农业、物理、化学的综合防治技术,并探明了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5.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对2种果树蚜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生测法,以4个浓度供试菌株孢子悬浮液处理梨黄粉蚜和桃粉蚜成蚜,测定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对梨黄粉蚜与桃粉蚜的致病力,旨在明确该菌株作为生防资源防治以上2种蚜虫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梨黄粉蚜、桃粉蚜2种蚜虫死亡率与孢子悬浮液浓度有关,随着浓度的提高,蚜虫死亡率随之增加,即死亡速度加快,同时2种蚜虫的时间-死亡率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侵染死亡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6。经1.0×108个/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梨黄粉蚜成蚜,LT50为2.55 d,LT90为4.50 d,7 d校正死亡率为97.24%;处理桃粉蚜成蚜,LT50为1.36 d,LT90为2.83 d,7 d校正死亡率为100%。在室内条件下,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梨黄粉蚜和桃粉蚜具有较高的致病能力,具有作为防治以上2种蚜虫生防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优质梨套袋技术,包括套袋前的果园管理工作、套袋时期与方法、摘袋时期与方法、套袋果实着色技术、套袋后果园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优质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农技服务》2011,28(4):531-532
阐述了梨黑星病、褐斑病、轮纹病、锈病、腐烂病等病害及梨小食心虫、潜皮蛾、二叉蚜、木虱、黄粉蚜等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多年开展梨黄粉蚜调查测报的实践 ,阐述了梨黄粉蚜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并对该虫的调查和测报技术作了进一步规范 ,同时规定了测报资料的统计和信息交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绿宝石梨是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的优新梨品种,由新世纪和早酥梨杂交而成。在辛集定植4年来表现为果形正,果皮绿色,果肉白色,脆嫩多汁,石细胞少;套袋后果面光洁,果皮黄白色,外观极为漂亮,是品质极佳的早熟品种。但是在生产中套袋梨常出现果锈、虎皮、果面花青色、黑点、裂口、裂纹、日灼、畸形果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果品产量和外观质量。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浅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供生产中借鉴。一、发生原因分析1.树势不稳,过弱或虚旺树势不稳,过弱或虚旺,贮藏营养不足,是导致果面光洁度差的根本原因。这类树幼…  相似文献   

20.
套袋处理对梨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套袋作为果树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起到改善品质,提高果实商品率的作用.利用不同套袋材料对梨进行套袋处理,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对梨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与对照的坐果率、商品果率差异明显.套袋材料以专用透气塑膜袋和双层纸袋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