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2001,(9)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逃蜂,给蜂场或养蜂户带来经济损失。发生逃蜂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投奔新居;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为害,影响蜜蜂生存;四是蜂场有烟、臭味、药气的刺激;五是蜂箱放在高压线下,蜜蜂受到高压线上棕色磁瓶的  相似文献   

2.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飞逃现象,给蜂场或养蜂专业户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搞清逃蜂的原因,并切实加以预防。蜜蜂为什么会飞逃呢?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分蜂团投奔新居;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严重为害;四是蜂场有烟、臭、药味刺激;五是蜂箱放在高压线下,蜜蜂受到高压线上棕色瓷瓶  相似文献   

3.
春暖花开,野外蜜粉源充足,蜜蜂扩群繁殖加快,每年四五月,蜜蜂容易发生分蜂或飞逃,给养蜂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蜜蜂分蜂或飞逃,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蜜蜂群体过大,蜂箱空间过小,阻碍了蜜蜂的群体生存发展;二是蜜蜂生存环境不良,如潮湿、闷热,或者蜜蜂受到囊状幼虫病、白垩病、烂子病、爬蜂病、壁虎、蟾蜍、螨虫等病虫的侵害,或受到噪音...  相似文献   

4.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逃蜂,逃蜂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分蜂团投奔新居,进行逃迁;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严重危害,影响到蜜蜂的生存;四是蜂场有烟、臭、药气刺激味;  相似文献   

5.
<正>在养蜂过程中引起逃蜂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投奔新居;二是放蜂地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天敌影响蜜蜂生存;四是蜂场受到烟味、臭味等刺激  相似文献   

6.
蜜蜂在饲养中.有时会发生逃蜂,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搞清楚逃蜂的原因,切实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7.
在距蜂箱10 m 的地点放置质量浓度为0.75 kg· L- 3的蔗糖液,以测定各日龄意蜂的个体采蜜量.结果表明,采集蜂最小日龄为3 日龄,13~27 日龄段的工蜂采蜜量最高,每只蜜蜂每次采集69.44~75.25 m g;12 日龄以前的标记蜂采蜜量不稳定,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在测定地点,标记蜂11 日龄开始明显增多,直到28 日龄后减少.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定,近距离采集的适龄采蜜蜂为 13~27 日龄.此项研究结果对蜜蜂饲养管理技术的改进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庆 《吉林农业》2004,(2):30-31
捕食蜜蜂的鸟类很多,主要有蜂虎,还有蜂鹰,啄木鸟及山雀等。为害蜜蜂的兽类主要有黄喉貂、老鼠、熊、刺猥等。它们不但偷吃蜂蜜,骚扰蜂群,而且还经常将蜂箱推倒,毁坏巢脾,使蜂场遭受重大损失。(一)蜂虎:蜂虎又叫黄喉虎。全身披有艳丽的羽毛,头部两颊及喙呈蓝色,喉部黄色,背面棕  相似文献   

9.
在距蜂箱10m的地点放置质量浓度为0.75kg.L^-3的蔗糖液,以测定各日龄意蜂的个体采蜜量。结果表明,采集蜂量小日龄为3日龄,13-27日龄段的工蜂采蜜量最高,每只蜜蜂每次采集69.44-75.25mg;  相似文献   

10.
一、均等分蜂法将1箱强群分成2箱,子脾、蜜脾和蜜蜂平均分配,1箱有原来的蜂王,另一箱诱人1只新产卵蜂王。以原位置作标准,两箱的原位置左右距离都是30cm。这时采集蜂回巢时,不见原来位置的蜂箱,不得已分向左右两侧箱内飞人。如发现一箱的蜜蜂较少,就把这箱向原位置移近些,或把蜂多的那箱移远一点,以后蜜蜂数自然就平均了。  相似文献   

11.
甘宣 《农家顾问》2011,(6):43-43
目前蜂农养蜂使用的蜂箱一般为木质结构,比较笨重,既不利于搬运,也没有专门的喂养结构,通常只能进行简单的喷洒喂养,容易造成浪费。特别是在蜜蜂授粉过程中,蜂农一般只是在蜂箱外放个容器,补充些糖水,若要检查和饲喂蜂群必须打开箱盖,操作不便,工作效率很低。  相似文献   

12.
成春到 《新农村》2008,(10):22-22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逃蜂,给蜂场带来经济损失。为提高养蜂效益,必须做好逃蜂的收捕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蜜蜂宝库中的优良品种。中蜂分蜂性强,当其生存环境受到干扰、发生病虫害及受到敌害侵袭等情况时,易发生飞逃现象。飞逃是中蜂躲避危害及蜂群生存的"险恶"因素、实现继续生存的本能表现。中蜂发生飞逃主要是由于缺乏饲料、遭受巢虫危害、巢脾老化、引发盗蜂、发生病害、农  相似文献   

14.
一、蜂螫的原因 除个别蜂种易暴躁螫人外.犬部分蜂种的蜜蜂正常情况下是不轻易螫人的。只有受到外界刺激后,才进行螫刺.是一种自卫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锋生产中,组织交尾群对换王,抑制分蜂,增殖蜂群,保留蜂王等均有极大的作用.现将巧用中蜂交尾群的方法介绍于下,供养蜂者参考. 1 交尾群的组织在产生强烈分蜂后的蜂群内组织交尾群才可获得成功.方法是:提1框子脾、1框卵虫脾、1框蜜脾,按上述脾顺序从蜂箱的里壁向外排列放置.  相似文献   

16.
丰雪  张洁 《新农村》2013,(11):31-31
蜜蜂分群是蜜蜂饲养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工分蜂要在气温适宜,蜂群发展强大,外界蜜粉源充足的时期进行。在分蜂前,选择繁殖快,产量高,抗病力强,温驯的蜂群,培育一批蜂王。同时准备好足够的蜂箱、巢脾和巢础框。  相似文献   

17.
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它是群体生活的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18.
蜜蜂在越冬期间,因饲养管理不善,会发生大量死蜂现象,给养蜂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工蜂正常老死。工蜂正常老死,约占工蜂总数的20%左右。为了清除这些老死工蜂,可在蜜蜂入室后的1—2个月内,从蜂箱中各掏一次死蜂。掏时要防止振动蜂群。  2.蜜蜂被咬死。凡被老鼠咬死的蜜蜂,一般都缺头。一旦发现蜂箱内外有缺头蜜蜂,就要用磷化锌等灭鼠药诱杀,或用鼠笼、鼠夹等捕杀老鼠,尽快将老鼠消灭。  3.蜂群缺饲料饿死。因蜂群短缺饲料而饿死的蜜蜂,往往多集中于蜂巢的一侧。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补加饲料。补加的方法是将饥饿的蜂…  相似文献   

19.
1 农药中毒 是由于防治农作物、果树、林木等植物受到各种害虫、螨虫和病害的侵袭而喷洒农药、化学药剂等而引发蜜蜂中毒现象.尤其是蜜粉源植物开花季节,中毒严重时全场蜂箱门口前或箱底出现大量已死或将要死亡的蜜蜂.群势越强,死蜂越多.死蜂多为采集蜂,有的腿上带有花粉团.中毒症状表现为死亡两翅张开、腹部勾曲、吻伸出.在晴暖天气,蜜蜂秩序混乱,爱螫人,在空中作旋转飞翔或在地上翻滚.提脾检查时,有较多的蜜蜂坠落箱底,无力附脾.  相似文献   

20.
当中蜂的巢脾中心距为32mm,脾间蜂路、框间蜂路、前后蜂路、底箱上蜂路、继箱上蜂路、继箱下蜂路、底箱下蜂路分别为9、7、8—10、5、8—10、5和25mm时,蜂路结构既合符中蜂生物学特性,又便于蜂群的饲养管理.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在设计中蜂蜂箱时以此为蜂路结构的设计依据,并配合合理的巢框设计便可获得较理想的中蜂蜂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