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效唑对多粒型花生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对多粒型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明显抑制花生主茎和侧枝的徒长,促进植株分枝的形成,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荚果的发育,提高单株果数、饱果率及籽仁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相似文献   

3.
花生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茎高等农艺性状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与花生产量密切相关。为培育高产花生新品种提供遗传信息,本研究以远杂9102/皖花4号F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和结果枝数4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作用方式因性状而异。主茎高和侧枝长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而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性状则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5种药剂对春秋两造花生叶斑病的防效,以及对花生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泰对春造花生叶斑病防效较好,阿米妙收对秋造花生叶斑病防效较好;药剂处理对总分枝数、结果分枝数、出仁率无明显影响,对主茎青叶数、饱果率有促进作用,对主茎高、侧枝长既有促进也有抑制;百泰、凯润对两造花生增产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临花5号是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辐8707为母本、徐州68-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高世代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多抗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中早熟普通型大花生品种,株型直立,植株生长稳健,叶色深绿,根系发达,分枝较多,结果集中,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花生子叶对其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便给生产和科学实验选用种子培育壮苗提供依据,我们采用室内外砂培法。供试品种为早熟中粒种伏花生和晚熟大粒种宫家庄半蔓。定期取样测定,重复四次,每重复随机取样20株 (粒),砂床始终保持适宜湿度,砂含氮量为0.019615%。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花生子叶有无对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花生子叶有无对其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夏直播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花10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夏直播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开花—结荚期长短受播种期影响较大,开花下针后,播期越晚生育进程越快;随着播期的推迟,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则呈上升趋势,同一播期下,随密度的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千克果数、千克仁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分枝数呈现降低趋势;6月5日、6月10、6月15日处理的花生单株结果数、花生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6月20日处理随密度增加而增加。6月5日处理的最高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比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处理分别提高3.58%、5.03%、16.88%和21.65%、27.76%、35.29%,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夏直播花生应抢茬早播。宜于6月10日前,不应晚于6月15日播种。播种密度为15.0~16.5万穴/hm2。  相似文献   

8.
花生系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是一种喜温作物,学名Arachis hyposaea L。我国农民习惯把花生叫作落花生、六月豆、长果、珍珠豆等等。现在生产上栽培的品种类型很多,以熟性来区分,有早、中、晚熟三种,早熟种生育期为130天左右,如伏花生;中熟种145天左右,如徐州68—4;晚熟种为165天左右,如蓬莱一窝猴等。以花生植株的分枝与主茎形成的角度,可分成直立、蔓生、半蔓三种。第一对侧枝生出后,就斜着向上生长,形成四十五度  相似文献   

9.
花生矮化病(又称矮缩病和孤老病)是山东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L.)上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病。据调查1976—1977年在山东的部分花生产区曾严重流行,一般病株率在20—30%,严重的高达60%以上,损失率达20—30%,重者为50%以上,个别地块单产只有20—30斤,几乎绝产。但1979年后病情明显下降,而且年度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 感病花生的主要症状是花生主茎和分枝的节间显著缩短,植株特别矮小,株高只有健株的1/4至1/2(封3图1),整株叶形变小,叶片呈皱缩状,变厚、变硬、开花很少,甚至不开花。矮化严重的病株,大部分不结果或结几个小果,果仁大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花生高产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花生高产现状 (一)花生属于高产作物 从花生的生物学特性来看,花生属于高产作物。其原因:一是花生属于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豆科作物,根系发达,主根深1~2米,侧根和次生根50~100余条,吸肥能力强,且有根瘤,有50%—60%氮素靠根瘤菌固氮供给花生;二是花生开花时间长,可持续50~100天,大田单株最多花量200朵左右。有效成针率60%上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夏播花生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生育期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侧枝长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正相关;主茎高、饱果率与花生单株生产力相关性不显著。而百果重与花生单株生产力为负相关,其中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侧枝长〉结果枝数〉饱果数〉生育期〉饱果率〉百果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在夏播花生育种工作中,要注重花生饱果数多、生育期长、结果枝数多、饱果率高的花生材料的选育,这样才能选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单粒精播对高产花生株间竞争缓解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传统种植方式双粒穴播的株间竞争作用和变革技术单粒精播对株间竞争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双粒穴播方式的一穴双株之间随生长发育竞争加剧,易分化成强势株和弱势株。强势株的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单株干物质重和单株荚果重平均分别比弱势株高1.07个、2.25条、11.64g和7.47g。单粒精播植株均匀分布缓解了株间竞争,成熟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低2.53cm和2.34cm,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单株荚果重和荚果产量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14个、0.64条、28.61%、13.65%和12.81%。根据单粒精播相关性状,测算出高产条件下单粒精播适宜主茎高≈平均行距×0.95,或适宜主茎高≈株距×3.65,因此高产花生若株行距较小、密度较大,应提早控制植株高度。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为花生育种基础研究的第一部分,报导了开花机构、杂交技术及杂交组合结果率。于开花盛期(8月15日)观察到,在夜晚工11时左右有花药开裂花粉散出现象,于翌晨2—3时观察花全部都发现花粉流出现象,并在早3时后有30—40%的柱头已经授粉。在自然条件下,受精时间为上午10时左右,当日的花午后即萎凋。花生花粉管有迅速伸长,在短时间通过花萼管进入胚部的特性。品种分类的6个代表性品种,杂交总花量为3559朵,平均结果率为21.22%,做为母本时品种间差异较小,做为父本时差异显著,不育率高的发芽率低的品种结果率也不好。在30个组合中,红皮西班牙×饱托中粒、瓦棱西亚×饱托中粒结果率达31%以上,红皮西班牙×人大骆驼及红皮西班牙×瓦棱西亚则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14.
弱光胁迫对两个不同类型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条件下,花生幼苗期设置55%和85%两个遮光强度,遮光40d,研究了弱光胁迫对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和小花生品种白沙1016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苗期弱光胁迫花生主茎高显著伸长,根/冠比增加,幼苗各器官的干物质、侧枝数、叶面积和侧枝/主茎比降低;盛花期延迟,单株开花量显著减少,花生荚果产量显著降低,遮光50%处理单株结果数显著降低,遮光85%单株结果数和果重均显著降低,苗期侧枝发育不良可能是造成弱光胁迫花生减产的重要原因。两品种相比,弱光胁迫下花育22号荚果产量降低幅度小,其耐荫性好于白沙1016。  相似文献   

15.
临花5号是由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辐8707为母本、徐州68—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高世代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多抗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中早熟普通大花生,株型直立,植株生长稳健.叶色深绿。根系发达,分枝较多.结果集中,成熟一致。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等突出特性。2009年3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2009038号。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B、Mo、Zn三种微量元素对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华双4号角果发育进程中干物质累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锌缺乏阻碍了主茎和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进而影响籽粒干重的增加;三种微肥以及硼、锌配施利于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促进籽粒增重。华双4号主茎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4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38d达最大值,主茎籽粒干重在开花后5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籽粒干重在开花后49d达最大值。各处理主茎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8d出现明显差异,而第一次分枝的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3d开始出现明显差异。硼钼锌配合施用有利于油菜籽增产,对产量影响顺序为,完全处理(NPKBMoZn)>-Zn(NPKBMo配合)>-B(NPKZnMo配合)>-Mo(NPKBZn配合)>CK(NPK)。  相似文献   

17.
花序的着生位置和排列方式是栽培花生分类的重要依据。根据主茎上是否着生花序以及花序与营养枝在一级侧枝上的排列方式,将花生栽培种分为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然而,两个亚种杂交后代形成的“中间型”品种的开花特征还不明确。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连续开花型和交替开花型花生杂交的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并调查了该群体子代的花序类型。研究发现,重组自交系后代可以分为8种类型,除了2种经典的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外,其余6种中,主茎是否着生花序与侧枝上花序连续或者交替着生没有相关性,表明一级侧枝花序排列方式与主茎是否存在花序无连锁关系。Flowering locus T(FT)是植物关键开花激活因子。为了探究FT在花生开花习性和开花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花生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出30个花生FT基因,这些基因可分为5个亚家族,分别为AhFT(AhTSF)、AhMFT、AhBFT、AhATC和AhTFL1亚家族。AhFT-21和AhFT-22在开花期表达较高,可能与花生开花调控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花生开花习性及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花育 1 8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最新育成的大花生品种 ,该品种选用辐射与杂交相结合选育的82 2 3品系做母本 ,γ射线 2 50Gy辐照海花 1号干种子的M1 代做父本 ,经有性杂交 ,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 2 0 0 1年 8月 ,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符合出口要求的普通型大花生品种 ,春播地膜覆盖生育期 1 3 0d左右。株型直立 ,连续开花 ,主茎高 40 .5~ 45.1cm ,侧枝长 43 .9~ 47.4cm ,分枝数 7~ 8条 ,结果枝数 6条左右 ,叶色深绿。荚果大小均匀适中 ,网纹明显 ,籽仁长椭圆形 ,种皮粉红色 ,内种皮金黄色 ,结果较集中 …  相似文献   

19.
多粒型花生的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多粒型花生是花生四大类型之一,具有优质、抗叶斑病、早熟等特性。共筛选出16个能在多粒型花生品种DNA中扩增出多态性片段的SSR引物,每个SSR引物能扩增出1~7个DNA片段,在24个花生品种中能扩增出1~23条多态性片段。根据SSR分子标记计算出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9~0.82.平均为0.59。聚类分析结果说明所分析的24个花生种质可分为不同的品种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全息胚学说和全息生物学原理,运用全息律、遗传势理论,对花生清棵增产机理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花生清棵强化了第一对侧枝基部这一期望性状部位的高活性基因组合的表达,使清棵比不清棵第一对侧枝结果数增加1.86个,单株结果数增加1.74个,饱果率提高7.5%,荚果增产14.7%,籽仁增产16.35%,达显著水平。切除第一对侧枝与对照比较结果,是全息生物学的有力实验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