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传感器作为汽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检测、分析、转换、传输等极其重要的任务。汽车传感器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安全,本文对汽车传感器的分类以及性能作了详细阐述。并且对汽车传感器对汽车安全的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旨在找出汽车传感器对汽车安全的影响关系,为维修人员的汽车故障分析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使用美国NI公司的LabVIEW 7.1计算机图形化编程语言及PCI-6024E数据采集卡等虚拟仪器技术,配以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液压试验台等开发出功能强大、经济实用、准确度高、界面友好的基于PC机的汽车膜片弹簧性能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3.
陈航 《河北农机》2014,(7):61-62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数量在不断的增大,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其电子化程度逐渐升高,在其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这对于现代汽车控制性能的显著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车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希望对其传感器技术的提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车的使用逐年增加,汽车的安全性能问题备受关注.在智能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带动下,驾驶系统运用传感器、处理器、控制器等,特别是正在推广和开发的车道偏离预警和保持、行车安全环境检测、车辆本身安全检测等辅助智能系统,可实现汽车驾驶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智能化、人性化和便捷性、安全性等角度的考虑,结合传感器技术和微控制技术,设计并开发了汽车智能化组合仪表,该汽车仪表不仅能为驾驶员提供传统仪表所具有的各项数据信息,还能监测和指示各有关部分的性能和状态,成为多功能信息显示中心。这种仪表具有多功能、高精度、高灵敏度、读数直观的液晶显示和语音报警提示等特点,并能为正确使用和维修汽车提供依据和指南。  相似文献   

6.
传感器感知盲区是造成智能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传感器感知盲区对智能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影响,对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智能汽车主动制动系统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感知盲区数据库,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识别;其次,根据其运动特征进行分类,建立感知盲区条件下的安全距离模型;最后,基于上述安全距离模型对感知盲区内的潜在障碍物进行自车速度控制,达到主动避撞的目的。仿真和实车试验表明,提出的传感器感知盲区分类可以较好地表述感知盲区的运动特征,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对潜在障碍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主动避撞算法提高了智能汽车在传感器感知盲区内的主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温度、磁场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汽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降低,致使汽车的整体性能下降。为此,以对温度干扰最敏感的CYJ-101型压力传感器为例,采用18组样本数据对建好的3层前馈BP神经网络进行温度补偿训练。仿真结果表明,温度对压力传感器的干扰波动由补偿前的22%减小到补偿后的2.2%。BP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并最终改进了汽车的整体性能。作为一种分析、处理温度补偿问题的新技术,它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现代汽车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汽车发展的主导因素,汽车发展对汽车电子提出智能化要求。由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多样化,其所需的传感器种类和使用数量不断增加,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严格,对于传感器的智能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汽车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霍尔效应在转速传感器、电子点火系统和位置传感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霍尔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后在汽车传感器中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汽车的氧传感器典型故障分析与性能检测,了解氧传感器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使维修人员在故障排除时得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