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育1号小叶萍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有性杂交育种(以小叶萍为母本、细绿萍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红萍新品种。其生长特征特性为植株多边形,平面浮生或斜立浮生于水面,萍体大小为10mm×20mm,背叶长椭圆形,背叶表面突起细短,腹叶白或绿,抗寒性强、抗热性强、耐盐性强,生长速度快,产萍量大;其品种干物质营养成分含量为粗蛋白26.3%、粗脂肪16.0%、粗纤维11.2%、粗灰分13.6%、酸性洗涤纤维36.9%、中性洗涤纤维50.3%;并总结其主要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高蛋白花生新品种福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春,以梧油7号为母本,与(泉花10号×ICGV91284)F7父本配组,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福花8号。2009~2010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平均荚果产量3 924.4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5.42%,增产显著;平均籽仁产量2 572.80kg.hm-2,比对照增产3.7%,增产不显著;2010年度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 796.0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9.67%,达极显著差异;平均籽仁产量2 574.75kg.hm-2,比对照增产19.95%,达极显著差异。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 860.2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2.55%;籽仁产量2 573.85kg.hm-2,比对照增产11.83%;粗脂肪含量51.9%,蛋白质含量32.1%,O/L值1.12。该品种抗叶斑病、抗锈病,感青枯病,抗旱性较强,耐涝性强,抗倒性中上,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闽油认2012001)。  相似文献   

3.
优良萍种是绿萍高产的基础。选用耐寒、抗热萍种周年养殖,比常规萍种生长期延长80-110天,每亩绿萍的年产量可提高1.08-1.22万公斤。优良萍种交替应用、配套养殖,能发挥多萍种的群体优势,克服气候条件的制约,使绿萍年产量达到每亩3.91万公斤。改进施肥技术,合理施用肥料是充分发挥绿萍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用鸡粪液代替以过磷酸钙为主的施肥技术,萍产量可提高23.3%-62.0%;含氮量提高44.8%。配施钾肥有利于改善萍体素质,提高繁殖速度,增加绿萍产量,不同萍种的增产幅度达29.4%-85.4%。实行科学管理,是保持绿萍群体生长优势,提高适应能力的必要条件。调节萍群结构、协调留种数量和繁殖速度的矛盾,增强萍种的耐寒、抗热能力及防治虫害等一整套技术措施,在全年生产中要综合应用,才能达到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4.
2017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对8个具有代表性的满江红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对满江红生长繁育有害,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越严重;在冬季常规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大多数满江红无法生存,只有闽育1号小叶萍和卡州萍能存活,越冬率分别为55.82%和33.54%。  相似文献   

5.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新疆引进3个燕麦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新疆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的燕麦新品种,为燕麦在新疆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引进裸燕麦品种为试材,2007~2008年在新疆奇台、沙湾、塔城、昭苏县同时鉴定,测定其籽粒、干草产量、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籽粒品质等。【结果】花晚6号平均籽粒产量为217.6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6.3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草产量为837.0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4.6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坝莜3号籽粒产量为213.2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3.7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草产量为777.5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49%,增产不显著;白燕2号籽粒产量为198.22 kg/667 m2,增产不显著,干草产量为640.63 kg/667 m2,比对照减产12.26%,减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白燕2号、花晚6号、坝莜3号均可在新疆奇台、沙湾、塔城、昭苏种植。白燕2号为早熟、优质的裸燕麦品种。花晚6号为中熟、高产、粮草兼用型裸燕麦品种。坝莜3号为中熟裸燕麦品种,可作为新疆裸燕麦的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7.
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新复极差测验,筛选出的黑饲1号、高油115青贮玉米杂交种,其生物学产量极显著高于江饲103、龙青1号、东青1号、海引4号、中原单32。黑饲1号的果穗鲜重极显著高于中原单32,高油115果穗鲜重显著高于中原单32品种。黑饲1号生物学产量68 188.5 kg.hm-2,比当地主栽品种中原单32增产38.4%;果穗鲜重27 783 kg.hm-2,比中原单32增产84.2%。黑饲1号果穗鲜重占生物学产量40.7%。  相似文献   

8.
宁杂15号是以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和双低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新品种.宁杂15号在2004-2005年度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38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11.06%,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182.56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8.07%,增产均达到极显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比宁杂一号增产9.3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1.45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7.09%.宁杂15号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适中,双低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是江苏省审定的第一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介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玉生2号是201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蒙审2018039)。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玉生2号具有高产潜力。2015年参加晚熟组品比试验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55.8 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达显著水平。2016年参加晚熟组区域试验6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884.7 kg,对比郑单958增产5.8%,达显著水平。2017年参加晚熟组生产试验7点平均产量为933.2 kg/亩,比对照  相似文献   

10.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7个品种(系)增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8010-24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 3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6.53%;其次是3213,折合平均产量2 37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5.72%;承9835居第3位,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张98-7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汾豆93号折合平均产量2 3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3.28%;国安3号折合平均产量2 266.67 kg/hm2,较对照增产10.57%;陇黄2号折合平均产量2 2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8.40%。以上7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抗性、产量及适口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京糯208鲜果穗产量最高,达到24 000 kg/hm~2,比对照增产38.6%,荣玉糯9号产量22 437 kg/hm~2,比对照增产29.6%。以上两品种鲜果穗采收期与对照相当,株型适中,抗病抗倒性强,口感好,比对照增产,差异极显著;赣糯二号产量21 288 kg/hm~2,比对照增产23.0%,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使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绿萍在稻田系统中的生态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加强绿萍的循环应用,[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动态分析了稻鸭萍共作系统的生态结构,绿萍在系统中的生长动态和增产效应.[结果]通过鸭子和绿萍在稻田生态位的添加,使原来的稻田食物链结构趋向复杂化,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效促进了水稻产量性状的表达和稻米品质的改善.稻鸭萍共作处理的有效穗、千粒重、实际产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出7.77%、1.34%和20.03%;整精米率提高4.02%,垩白粒率降低30.24%.随着鸭子的不断成长,对萍的采食量也不断增加,整个共作期间每只鸭可食鲜萍量40.8 kg鸭子在稻田的取食、践踏、嬉戏等行为,利于绿萍的分萍、倒萍,促其生长,绿萍生长后期倒萍速度明显低于稻萍处理.[结论]总之,稻鸭萍共作系统是一项种养相结合,节本增效的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春季广东省丝瓜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万宝、翠丰和绿胜3号每667 m2总产量分别为1931.18kg、1 923.83 kg和1782.18 kg,比对照种绿胜2号增产24.53%、24.06%和14.93%,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分别为474.73 kg、460.33 kg和441.15 kg,比对照种增产29.92%、25.98%和20.73%,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参试新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均比对照种高,增幅15~73 mg/kg.枯萎病接种鉴定,绿胜3号表现中抗.根据区试结果,推荐万宝、翠丰和绿胜3号等3个丝瓜新品种参加复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桂特一号大叶菊花菜的替代优势,以更新品种,筛选出更适合广西南宁市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食苗菊优良品种。【方法】以大叶菊花脑为对照品种,通过栽培试验,对桂特一号大叶菊花菜和大叶菊花脑的形态指标、产量性状等进行比较。【结果】桂特一号大叶菊花菜的单枝商品嫩茎重平均为4.48 g,比对照重1.20 g,达极显著水平;其年产量为64245.5 kg/ha,比对照增产89.3%,达极显著水平;桂特一号大叶菊花菜的蛋白质、维生素、黄酮类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而纤维素含量比对照低2.31%。【结论】桂特一号大叶菊花菜具有采收时间长、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是值得推广种植的保健蔬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夏玉米施用不同种类有机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比施用化肥(对照)增产1 199.00 kg/hm2,增产率达到12.53%;施用鸡(鸽)干粪比施用化肥增产821.56 kg/hm2,增产率达到8.58%;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比施用鸡(鸽)干粪增产377.44 kg/hm2,增产率达到3.63%。尽管在株高,植株地上部分、植株地下部分的鲜、干重,鲜重干重比率,单株叶面积,出籽率等性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差别,多方面优势的集合使产量出现了质的飞跃,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烟后稻品种筛选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烟后稻新品种,2018年晚季引进7个水稻新品种,以闽丰优3301作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花2优3301、泸优明占、天优596产量高,亩产量分别为592.7 kg、556.2 kg、537.6 kg,比对照闽丰优3301分别增产82.3 kg、45.8 kg、27.2 kg,增产16.12%、8.97%、5.33%,差异达极显著,田间表现为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26~130 d),综合农艺性状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适宜在我县作烟后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德禹201在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267.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0.7%;在2017年生产试验中,5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为9 659.3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8 956.8 kg/hm~2)增产7.8%,该品种适合在吉林省玉米极早熟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80003"。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是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泛麦8号-4为母本、以周麦18为父本,于2009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抗性鉴定、品质分析、多点试验选育而成。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9 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8.6 kg,比对照增产3.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6 kg,比对照增产4.4%。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金薯17、金薯20、福宁紫4号、福宁紫5号、龙紫4号、龙紫6号、龙紫9号7个优质紫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新品种的产量和性状等进行比较试验,以福宁紫3号为对照,为其在福建省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龙紫9号产量为46.52 t/hm2,比对照增产22.4%,居第一位;金薯20也表现了突出的丰产性能,产量达42.35 t/hm2,比对照增产11.4%,位列各参试品种的第二位;金薯17产量为39.17 t/hm2,仅比对照增产3.1%;且这3个品种薯块外观好,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色,丰产性状好,其中龙紫9号、金薯20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适宜在该地种植推广。其他品种产量都低于对照,其中龙紫6号和龙紫4号与对照品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高产栽培和常规栽培对比试验,对产量、产油量、品质性状、经济效益和植株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栽培平均产量3 177.25 kg/hm2,平均产油量1 408.57 kg/hm2,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37.96%和32.26%,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平均产值7 625.4元/hm2,比常规栽培平均增加2 098.2元/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平均纯收益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高产栽培平均含油量及平均油酸含量均降低,与常规栽培差异达显著水平;平均饼粕蛋白质含量增加,与常规栽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余的7个品质性状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获得高产的同时,品质和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