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山东昆嵛山林场生长的食用、药用真菌资源进行了鉴定,并分类汇总,其中食用大型真菌共计33种,隶属于15科;药用大型真菌共计26种,隶属于15科。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护该区真菌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及合理开发大型真菌资源,作者调查了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在食用、药用和营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及合理开发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了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在食用、药用和营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旨在为该地区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经过野外实地调查,初步统计到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大型真菌共398种,隶属13目61科147属;其中药用大型真菌39科66属127种,食用大型真菌40科72属181种,有毒大型真菌19科35属72种,有浙江省内新记录种共73种,隶属25科38属。调查结果表明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在食用和药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该调查研究可为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喀斯特林区药用大型真菌共有73种,隶属28科、47属。其中以担子菌种类数量最多,主要包括:侧耳科、白蘑科、红菇科、多孔菌科。  相似文献   

6.
随着药用真菌科学研究与应用的进展,在我国真菌学领域,除传统真菌药物外,目前已经出现了"药用真菌"、"药用菌"、"药用(蘑)菇"、"药用蕈菌"等新的概念。梳理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定义,对规范真菌科学名词术语,应用真菌学的发展,拓展药用真菌的开发领域,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十分必要。据查阅文献及有关法典,能直接入"药"或制造"药"原料的真菌,包括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约22种(不包括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等抗生菌),与文献记述的630多种药用真菌相比,把"药用真菌"转为"药"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提出对药用真菌和药用菌的定义要按照法律、药典与实际进行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3-2006年对豫西地区野生大型真菌发生种类进行了大面积调查和多处定点普查,并对调查到的野生大型真菌进行分类鉴定,初步查明豫西地区野生大型真菌有200种以上。简述了17个科36种药用真菌的用途、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采用随机踏采法收集标本,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2纲9目19科33属61种,其中子囊菌门1种,担子菌门1纲8目18科32属60种。广西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28个;单属科14个,寡属科4个,中等科1个;单种科12个,寡种科4个,中等科3个;林下可食用大型真菌22种,有毒大型真菌19种;濒危等级中易危(VU)1种、无危(LC)30种、数据不足(DD)30种。研究为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确保大型真菌的安全食用提供技术保障,为广西红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21,(4)
采用随机路线、踏查、访谈和市场调查相结合等方法,调查云南省新平县林下大型真菌资源。初步统计云南省新平县有大型真菌157种,隶属于2门、15目、42科、72属,其中食用真菌有63种,药用真菌有22种,毒真菌有23种;新平县大型真菌以世界广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种类为主,具有北温带分布特征,但仍有一定比例的热带、亚热带种类分布。研究可为该地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食用与药用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拥有食用与药用菌共32科60属92种,其中食用菌26科46属72种,药用菌24科36属55种;食药双重价值类真菌18科24属35种;腐生真菌70种,菌根菌25种;该区食用与药用真菌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全国十大中药材产地之一,其中药材资源丰富。该研究以广西81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对比研究、案例剖析等方法对广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合作社的优势和劣势。结果表明:广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具有明显区位优势、扶贫作用显著、发展势头良好等优势,但也存在社员文化素质偏低、品牌意识薄弱、自身建设不足、缺乏专业人才、法制与政策不完善等劣势。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推动广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加快广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桂西北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桂西北地区几种人工栽培灵芝和野生灵芝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均比野生赤芝的多糖含量高;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也比部分野生黑芝的多糖含量高。分析了不同样品灵芝多糖含量差异的原因,并探讨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用人工栽培灵芝替代野生灵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桂赤苍藤1 号和桂赤苍藤2 号是从广西野生赤苍藤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优良株系,采用组培快繁为主、扦插繁育为 辅的方法选育出的药食同源蔬菜赤苍藤新品种。桂赤苍藤1 号嫩芽绿色,每667 m2 产量1 900 kg 左右;桂赤苍藤2 号嫩芽红 色,香味较桂赤苍藤1 号浓郁,每667 m2 产量1 700 kg 左右。这两个品种均具腋生卷须,枝纤细,有不明显的条纹,叶纸质 至厚纸质或近革质,叶长8~20 cm,叶宽4~15 cm;采食新鲜嫩芽,长度15 cm 左右,有特殊香味,蛋白质、脂肪、粗纤维、 钙、磷、VC 含量及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常见蔬菜;定植3 a(年)后进入丰产期,适宜广西及西南地区露地栽培,北方地区 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食(药)用菌多糖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详细分析了食(药)用菌多糖专利的数量、类型和分类布局,在对食(药)用菌多糖专利知识产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食(药)用菌多糖的功效和应用领域。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才能让食(药)用菌多糖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天门冬在广西的地理分布情况、种群特征、人工栽培及市场供销情况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是我国天门冬药材重要产地之一,种质资源丰富;但天门冬资源遭受人为破坏严重,其野生资源量、人工栽培面积逐年减少,药材价格、市场需求量却连年飙升。因此,重视和加强天门冬野生资源保护,扩大种植规模,筛选高产优质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学园林专业具有近20年的办学经验;在简述广西大学园林专业沿革、培养目标、教学设置的基础上,从“学”的角度,探讨学生对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的愿望和园林专业“教”与“学”实践的结合问题,以期为广西大学园林专业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寒害是影响香蕉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为了更好地了解香蕉低温寒害的特征及规律,并为广西香蕉生产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香蕉生长状况、受害程度与低温寒害强度关系,分析确定香蕉寒害等级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30a的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数据等材料,采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回归分析以及气候资源的小网格推算方法,建立寒害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推算出1km×1km分辨率的寒害指标空间分布;并根据香蕉寒害分级指标,通过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分析广西香蕉低温寒害的空间分布情况,得出广西无寒害和轻度、中度、严重寒害等4个区域的分区结果,并对分区结果进行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耐贮运长豇豆新品种,对在广西推广的5个长豇豆品种的条荚密度、种子与嫩荚鲜质量比、失重率、发泡率4个指标变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2号嫩荚的耐贮运性明显好于春秋2号和丰成18号,适宜在广西作外销长豇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地考察、采集标本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状况进行系统调查,为六盘水市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公园内有药用种子植物690种。其中,贵州药用植物新资源26种。中国特有属药用植物6种,贵州特有药用植物6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或重点保护药用植物12种,贵州珍稀名贵药用植物10种。按药用功能可划分为19类。  相似文献   

20.
对新台糖27号等8个甘蔗品种进行两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平均产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新台糖22号>粤糖94/128>园林6号>桂糖94/116>园林3号>桂糖94/119>桂引9号>新台糖27号:各品种平均蔗糖分由高到低顺序为:桂引9号>新台糖27号>园林6号>桂糖94/116>桂糖94/119>新台糖22号>粤糖94/128>园林3号;各品种平均667m2含糖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新台糖22号>园林6号>粤糖94/128>桂糖94/116>桂引9号>新台糖27号>桂糖94/119>园林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