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历史上<周易>研究者对爻辞理解的纷繁复杂甚至矛盾现象,第一次提出了<周易>爻辞的表述结构及其解读方式,井以此为例,分析了某些爻辞的正确含义,纠正了历代解释者的某些错误诠释,解决了如何正确解读<周易>爻辞的原则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唐律》和西夏《天盛改旧定新律令》比较为中心,对其中主婚权、婚价和嫁妆的给取、等级婚姻和婚姻关系的解除方面进行了异同比较,以期探讨婚姻制度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发生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0,(5):171-172,165
《履》卦的“德基”意义,在于其明确的提出了“知崇礼卑”的思想。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庸言谨行做到对“礼”原则的自觉践履,切实做到依礼而行。这是因为“礼以天制”的“礼”具有顺天应时、持中守正、刚柔相济、贞常不变的“理”的必然规律,处处体现着天道的价值定势和价值理念,所以“礼”作为人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寓示的社会现象的归纳和社会行为的概念,成为社会生活中必然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成为一切价值判断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讼卦”主要要讨论争讼及诉讼问题,讼卦本身含义所表现出的息争止讼的思想,与易道倡导的“大道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以追求“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本文从易道阴阳观视角入手,通过对“讼卦”的诠释和解读,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考古》2004,(2):269-271,281
陆羽唐代著名学者,是茶学的创始人,《茶经》是其代表作。陆羽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其姓名是长大后自己用《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词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于是他就取姓为陆以羽为名,用鸿渐作字。大约三岁的陆  相似文献   

7.
前人溯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往往把天、地、人三个因素牵连在一起,例如代表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乾”≡“坤”≡“巽”≡“震”≡“离”≡“坎”≡“艮”≡“兑”三八个卦名,都是指:天、地及其有关的“象”。当时人们大致是初从采集到种植,从渔猎到畜养时期,其生活基本仰赖大自然,心目中离不开天和地,故卦名也如是反映。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历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就参杂了人和人事,其中卦辞如:泰、否、豫、颐、咸、家、人、睽、解、姤、革、归妹、兴、节等卦,都涉及天、地与人或人事的关系。后来《周易·十翼》则更彰明较著,不只一次地提出“三才”——天、地、人彼此相应的问题,所提到对“三才”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宋刑统》一书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足证赵宋承袭唐制 ;《宋刑统》不是《唐律疏议》的简单翻版 ;由《宋刑统》增加而为《唐律疏议》所无的文字 ,可知宋朝礼法不完全等同于唐代礼法  相似文献   

9.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4,(2):259-263
《陆文学自传》,是茶圣陆羽留给我们的一篇十分珍贵的史料,但至今仍不断有人对它产生怀疑,如说自传中某些文字为后人增补进去的,有的则干脆称自传为赝品。我则始终认为自传是真品,并且认为该传文字百分之百为陆羽所写,并无他人增补之迹象。我曾写了“《陆文学自传》真伪考”、“《陆文学自传》真伪考辨”等文章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现在继续为《陆文学自传》作考辨,并求教于广大陆学研究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侧重比较分析了唐代《水部式》和宋代《农田利害条约》两部古代著名水利法规的水利建设管理、水官设置、水权管理、节水办法及水利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在水利工程的管护与维修方面,《农田利害条约》侧重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而《水部式》注重维修与用水管理;在水官设置与职责方面,宋《农田利害条约》是唐《水部式》的继承与发展;在绩效考功上,《农田利害条约》继承《水部式》思想并增加激励机制内容。这些对现代水利法规建设以及目前河湖长制的制度创新,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周易》与周礼相通,可以互证。但是解说《周易》反映的古礼必须谨慎。二,《春秋》可以当礼书看,其中贯穿了孔仲尼维护周礼的原则精神。三,昭公元年《左传》记穆叔赋《鹊巢》而赵孟“不堪”,古今注家大多不知其所以然。解说春秋时期赋《诗》明志若要求其准确,就必须抓住切合当时情境与《诗》原文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弱光对两品种黄瓜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华北型黄瓜中农8号和西南本地春秋黄瓜为试材,秋露地栽培,通过遮光模拟弱光逆境,幼苗定植大田缓苗后,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遮荫直至拉秧,生育期内测定弱光逆境下黄瓜植株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和基本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两品种黄瓜株高升高,茎蔓变细,叶数减少,叶片变薄,株叶面积增大,根冠比增大,整株鲜、干样质量减少,向叶分配比例降低,向根、茎分配比例升高,尤以茎的明显。叶绿素a、b、类胡萝素含量上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降低,而胞间CO2浓度升高。根瓜节位升高,单株结瓜数减少,化瓜数增多,单株产量下降。弱光下虽春秋黄瓜的株高、株叶面积、整株鲜样质量、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值高于中农8号,但前者前15节雌花数、单株结瓜数、单瓜鲜重等值低于后者,即使春秋黄瓜植株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但其雌花数、结瓜数少,终使产量不及中农8号。由此可知,春秋黄瓜的弱光耐受性差于中农8号。  相似文献   

13.
刘逢禄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接续汉代董仲舒和何休之公羊统绪,系统总结公羊义例,重启今古文之争,推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成为晚清学术主流。他对公羊学的总结与阐发,奠定了清代公羊学的基础;对公羊学变革改制理论的挖掘,确立了清代公羊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论文,通过行政制约、技术督导、知识传授等手段,构筑了古代农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形成了以重农、三才思想为核心的农业管理思想体系;体现了以任地、贵志为宗旨的农业管理目标。吕书是我国古代农业管理的经典性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中的特殊符号一共有八种类型,由红黑两种颜色的符号单色或双色组合而成。这些特殊符号的标识遵循八条原则。归于同符原则与异符原则两大类。此外,上博易特殊符号的分布为三十六卦体作了精确的合理的分区,体现了特殊符号标识者对卦形的深度理解与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西省晋中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春季大白菜3种栽培方式与7个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小杂56和中熟品种美泰春秋耐抽薹性优于对照秦白二号,是该地区春播大白菜的首选品种;阳畦护根育苗后移栽是最适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降低“先期抽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高淳相国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江苏省形成的历史不仅最早,在江南也绝无仅有,是太湖流域最早的圩田。相国圩外部圩堤逐年加固,防洪抗旱水利设施方面,工程较为科学而严谨。千百年来,圩堤遭受到无数次洪水的侵袭而安然无恙,故有"铁相国圩"之誉称。相国圩的固若金汤,离不开其护堤水牮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花椰菜下胚轴培养和高频率芽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春秋”花椰菜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影响下胚轴再生的若干因子。结果表明 ,6 d苗龄的下胚轴在附加 2~ 3m g/ L 6 - BA和 1.0 m g/ L NAA的 MS培养基上培养 ,芽分化率最高 ,达 93.33% ,平均每个外植体产芽5 .71个 ;Ag NO3对下胚轴的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下胚轴的下端比上端产芽早 ,并且较易产生不定芽。  相似文献   

19.
传统认为,佛教不提倡卜筮,但其实佛门也有自身的卜筮信仰,不仅有佛教经典作为依据,而且也有实际践行的历史记录。这种信仰隋唐时就已出现,明清时得到广泛发展。明末藕益大师是积极施行的代表人物,他的卜筮活动主要是拈阄与地藏占察。他将佛教卜筮与传统易占做了区分,并撰《周易禅解》以佛教卜筮理论解读易学,他的理论注疏和实际践行对佛教卜筮具有“正名”的价值。除了儒释道相融因素,末法时求疑与利他的需要、密宗影响也都是促进卜筮信仰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核桃种植的生态效益评价--以云南省大姚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是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树种,也是一种能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在界定核桃种植生态效益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查阅法以及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核桃种植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采用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以及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云南省大姚县核桃种植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与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云南省大姚县核桃种植的生态效益为64.15亿元,是其经济效益的9倍多,其中涵养水源效益9.60亿元、固土保肥效益37.65亿元、固碳释氧效益7.45亿元、净化环境质量效益1.83亿元、调节区域气候效益2.46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5.16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