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7个品种(系)增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8010-24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 3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6.53%;其次是3213,折合平均产量2 37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5.72%;承9835居第3位,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张98-7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汾豆93号折合平均产量2 3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3.28%;国安3号折合平均产量2 266.67 kg/hm2,较对照增产10.57%;陇黄2号折合平均产量2 2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8.40%。以上7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是以晋大70为母本、中作98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2 966.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8%。2018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 13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4.20%。该品种高产、品质优,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蛋白质(干基)417 g/kg、脂肪(干基)193.1 g/kg。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和陇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5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中黄605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03-5179为母本、中黄3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稳产广适抗病品种。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3 038.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7%。2020年参加全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95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16.04%。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粗蛋白405.0 g/kg、粗脂肪208.5 g/kg。多年田间试验未发现花叶病毒病、霜霉病、菌核病的发生,经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银豆2号是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大豆高代材料经过多年选育而成。银豆2号2011—2012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463.75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20.26%。2012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2 906.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3.29%。籽粒粗蛋白含量430.6 g/kg,粗脂肪含量206.5 g/kg。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大豆黑斑病。高产、稳产性强、抗倒伏,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河西、陇东等同类生态区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是以经太空辐射后的铁丰18号为母本,自选野生大豆(M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的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 a 2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670.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17.38%;在2010年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 838.8 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5.04%,居13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该品种籽粒含粗脂肪194.5 g/kg、粗蛋白427.1 g/kg,高抗大豆根腐病、细菌性叶斑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地区、东部地区、陇东地区、沿黄灌区以及西北同类地区春播,也可作为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收获后夏播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2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2是以中黄31为母本、山宁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2 358.23 kg/hm~2,较陇豆品种2号增产6.19%。2016年参加全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339.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8.82%。该品种丰产,品质优,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粗蛋白质412.6 g/kg、粗脂肪197.8 g/kg。多年田间试验未发现花叶病毒病、霜霉病发生,高抗大豆黑斑病。抗倒性强,抗旱性好。适宜在甘肃省河西、沿黄灌区和陇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2019年甘肃省油用向日葵品种区试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9年甘肃省油用向日葵区域试验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葵杂7号平均折合产量4 620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10.4%,丰产性最好,稳产性一般。陇葵杂6号平均折产量4 455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6.5%,丰产性好,、稳定性最好,适应性好。XKY1502平均折合产量4 310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3.0%,丰产性较好,稳定性一般。九洋562平均折合产量4 395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5.0%,丰产性一般、稳定性差。这4个品种(系)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旱地小麦西旱2号为对照,对甘肃省待审定的8个旱地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春37号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177.9 kg/hm2,较对照增产622.2kg/hm2,增幅24.35%,其次是定西51号,折合产量2844.9 kg/hm2,较对照增产288.9kg/hm2,增幅11.3%,会宁23号折合产量2711.25 kg/hm2,较对照增产155.55kg/hm2,增幅6.09%、甘春38号较对照增产22.2kg/hm2,增幅0.87%。且甘春37号、定西51号、会宁23号、甘春38号4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若在其他地区的区域试验中,表现优异,建议参加下年的生产试验。定西52号、双西1号、陇春47号、高原289产量均低于对照,建议这4个品种继续参加下年区域试验,以取得更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陇黄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陇黄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的以晋豆23为母本、鲁豆4号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572.28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9.17%。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501.7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6.09%。陇黄2号田间表现高抗花叶病毒病和大豆黑斑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385.3 g/kg、粗脂肪(干基)204.2 g/kg,品质优良。陇黄2号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间套作带状复合种植。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中部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系)区试兰州点总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1年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系)区试兰州点的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系)0725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000.00 kg/hm2,较对照增产16.13%;8010-40折合平均产量1983.33 kg/hm2,较对照增产15.16%;中黄30折合平均产量1927.78 kg/hm2,较对照增产11.94%;国安2号折合平均产量1853.89 kg/hm2,较对照增产7.64%.上述4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表现好,适宜套种,适宜在兰州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濮豆857是以自选系濮豆6018为母本,汾豆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2011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39.1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7.54%;2012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64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7.6%。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法,对2013—2014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18-3平均折合产量1 855.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4.10%,含油率40.42%,综合性状优良,可大面积推广种植。2004M1-15-1-1-1平均折合产量1 830.1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2.50%,含油率40.43%,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好。2000-16平均折合产量1 796.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0.41%,含油率39.60%,丰产性、适应性好,稳定性居中。3个材料可进一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_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 442.00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9个大豆新品种在崆峒区旱地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引进的9个大豆新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冀豆17、汾豆78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增产幅度大,其中以冀豆17折合产量最高,为3 904.04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48.08%;汾豆78折合产量为3 601.01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36.59%。适宜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以开育12号为母本、邯豆5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2—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650.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13%。2014年在甘肃省多点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2 00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6.69%。该品种株高63.5~86.3 cm,单株结荚45.6~52.3个,单株粒重15.8~22.6 g,百粒重19.1~24.8 g,全生育日数115~128 d,属中熟品种。籽粒含蛋白质(干基)41.94%,脂肪(干基)20.09%。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霜霉病,中抗大豆黑斑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沿黄灌区及陇东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对8个冬油菜参试品种的物候期、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和测定,结果表明,陇油9折合产量2747.5kg/hm2,较对照延油2号折合产量2040.4kg/hm2增产34.7%;陇油7号折合产量2252.5kg/hm2,较对照增产10.4%。其他品种折合产量较对照均减产,建议陇油9号、陇油7号在环县及周边冬油菜生产区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应以淘汰。  相似文献   

17.
定西旱山区马铃薯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定西旱山区进行的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陇薯6号均为中晚熟,田间长势良好。青薯9号单株结薯7.5个,单株产量0.62 kg,折合产量32 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3号增产21.5%;陇薯6号单株结薯7.0个,单株产量0.58 kg,折合产量28 433 kg/hm2,较对照增产8.0%。2个品种适宜定西干旱、半干旱山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1是由雄性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1815DH-1配制而成.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区试2 a 12点(次)折合平均产量3 677.1 kg/hm2,比对照品种陇油5号增产16.4%;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生产试验折合产量3 271.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3.6%.生...  相似文献   

19.
4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静宁县旱地梯田的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静宁县旱地梯田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进行了白菜型冬油菜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平油1号折合产量3 888.9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85.2 kg/hm2,增产率5.0%,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宁油2号、陇油6号折合产量分别为3 842.8、3 750.2 kg/hm2,分别较天油4号增产3.75%、1.25%,综合性状好,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0.
13个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在白银市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