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中国西南地区奶牛场饲养管理情况,本次专项调研收集了来自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四个省、直辖市的47家存栏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牛场数据,分析了调研牛场的存栏量、年产奶量、牛舍类型和犊牛饲养管理以及其随牛场规模的变化情况。结果得出:(1)1 000头以上规模牛场较100~499头规模牛场年平均产奶量高了11.1%。(2)西南地区主要以半开放式牛舍为主,占调研牛场的46.8%,随着牛场牛舍封闭程度的提高(从开放式到封闭式),泌乳牛年产奶量提高10.0%。(3)新生犊牛配置新生犊牛保育舍和专用产犊区、哺乳期犊牛一直单栏饲养或先单栏饲养后大群饲养、断奶缓冲7d再转群的牛场,泌乳牛年平均产奶量高。综上所述,奶牛的产奶量与牛场存栏规模、牛舍类型以及犊牛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生态牛舍并与普通牛舍进行了饲养育成牛和肥育架子牛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牛舍饲养育成牛日增重可达0.68千克,饲养育肥架子牛日增重可达1.19千克,分别比普通牛舍饲养育成牛日增重的0.37千克和饲养肥育架子牛日增重的0.62千克提高0.31千克和0.57千克,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生态牛舍并与普通牛舍进行了饲养育成牛和肥育架子牛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牛舍饲养育成牛日增重可达0.68千克,饲养育肥架子牛日增重可达1.19千克,分别比普通牛舍饲养育成牛日增重的0.37千克和饲养肥育架子牛日增重的0.62千克提高0.31千克和0.57千克,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甘肃畜牧兽医》2013,(10):23-23
饲养管理方式:根据育肥牛月龄、性别可采取散放圈养和拴系饲养两种方式。散放圈养适合幼龄期育肥牛。方法是:将体重、月龄相近的牛10—20头为一组,放入一个圈内群养,喂给全价日粮,自由采食,自由运动。这种方式优点是节省劳力,提高牛舍利用率。但易出现发育不整齐现象。  相似文献   

5.
秋冬季节是牛配种、怀孕、育肥、出栏的旺季,加强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能切实提高牛的繁殖成活率、出栏率、商品率,对养牛成败至关重要。1防寒保暖冬季牛舍要尽量做到避风向阳,顶不漏雨,地不潮湿,墙无贼风。平时要保持圈舍干净卫生。怀孕母牛、犊牛舍能铺以柔软干净的垫草更好。牛舍温度应  相似文献   

6.
1饲养管理要点1.1牛舍要干燥、清洁卫生黄牛喜干燥怕湿,圈舍潮湿容易发病。因此,保持牛舍的干燥清洁特别重要。传统的“自由式”牛舍容易使圈舍又脏又潮,不利于牛的生长发育,现介绍一种保燥保洁的牛舍:适宜于拴系饲养,即牛舍内有隔栏的牛床,牛头拴系固定,可自由站立和躺卧,前边设饲槽和水槽及采食饲料通道,牛只可自由向饲槽内采食青贮和干草及饮水,牛床后设粪沟,保证粪尿排于沟中。便于清扫和冲洗,每天早晚各扫一次,圈舍定期撒适量石灰,以减少臭味和潮气,保持牛舍干燥。1.2防病治病预防为主,养防结合,注意平时的饲…  相似文献   

7.
奶牛业的生产效益不仅取决于牛的品种和科学的饲养管理,还取决于牛的饲养环境.本文所说的环境是针对集约化养牛场的封闭式牛舍内环境,是指牛周围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空气质量等.牛舍的环境控制是在建设或改建及牛舍使用时要充分考虑的各种措施,用这些措施消除和减缓自然因素对牛饲养中的不利影响,保证牛只的健康,预防疾病,降低饲养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益等.  相似文献   

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用牛的种类、营养需要、饲养管理、饲草饲料、疾病防治、牛舍设计及常用记录表格.适用于肉用牛养殖场、养牛户.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运动场对种公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塑料大棚运动场牛舍饲养模式与常规露天运动场牛舍饲养模式对种公牛生产性能影响的比较试验,测试塑料大棚运动场在种公牛饲养中的应用效果。精液品质按照《牛冷冻精液》标准和《牛冷冻精液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测定。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选择一幢常规露天运动场牛舍改造为塑料大棚运动场牛舍,并以其中饲养的13头种公牛为试验组,以相邻的常规露天运动场牛舍及其中饲养的13头种公牛进行同比对照试验;以试验组13头种公牛前12个月的采精记录作为环比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比试验处理,试验组种公牛采精量、原精活力、冷冻精液产量和冷冻精液解冻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环比试验处理,试验组种公牛采精量、原精活力、冷冻精液产量和冷冻精液解冻活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塑料大棚运动场牛舍饲养模式饲养种公牛效果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后备牛舍相对泌乳牛舍来讲,要简单一些,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犊牛阶段,应该将每头牛单独分开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到了育成牛阶段,为了改进劳动和设施的效率,可以将奶牛分小群饲养,同时为转入待配种育成奶牛群作准备。配种后进入青年牛群,产犊后转入泌乳牛群。本文讨论后备牛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的分群管理是牛场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之一,但是该项工作的进行的好坏对于牛群的生产性能和整个牛场的盈利能力都有巨大的影响。1分群原则犊牛(0~6月龄牛)分群原则。断奶前和断奶后犊牛要分群饲养,断奶后犊牛应按照体格大小分群,刚断奶犊牛必须在单独牛舍内饲养,每圈牛头数要少于牛颈夹数确保同圈牛能够同时采食。青年牛和成年牛(6~24月龄牛或围产牛)的分群原则。体格大小一致的应同群饲养,参配牛要同群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形成了牛肉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肉牛异地育肥的形式逐渐增多。但是,部分异地育肥肉牛养殖户缺乏对新引进牛饲养管理的知识,造成新引进肉牛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现象,本文对新进肉牛的饲养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1入场前的准备1.1场地、圈舍准备检查排除牛舍安全隐患,搞好清洁卫生,干燥后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牛舍,6h后冲洗  相似文献   

13.
后备牛舍相对泌乳牛舍来讲,要简单一些,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犊牛阶段,应该将每头牛单独分开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到了育成牛阶段,为了改进劳动和设施的效率,可以将奶牛分小群饲养,同时为转入待配种育成奶牛群作准备。配种后进入青年牛群,产犊后转入泌乳牛群。本文讨论后备牛舍的几种类型分别是:①犊牛舍(0~2月龄)、②犊牛  相似文献   

14.
<正>牛场与牛舍设计需要考虑牛场的性质和规模饲养阶段,主要生产指标,饲养管理方式等,做出牛群结构及建筑物的合理初步安排。1牛舍的建设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牛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运行。花较少的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育成奶水牛生理变化特点出发,分别从分群、牛舍建设、适时配种、乳房按摩、定期消毒以及分阶段饲喂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育成奶水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肉牛肥育前首先应根据肥育牛的体重、品种和营养状况进行分群.使每群肥育牛的情况一致.有利于肥育牛的饲养和增重。其次,要进行驱虫,并注意日常清洁卫生和防疫工作。每出栏一批牛,对牛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相似文献   

17.
肉牛肥育前首先应根据肥育牛的体重、品种和营养状况进行分群,使每群肥育牛的情况一致,有利于肥育牛的饲养和增重.其次,要进行驱虫,并注意日常清洁卫生和防疫工作.每出栏一批牛,对牛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相似文献   

18.
保证高产奶牛的良好发育和理想产奶量,需注重各阶段的饲养管理。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有效措施包括选择优秀牛种,以改良本奶牛场的牛群结构;在奶牛不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选择不同的饲养方式;产奶牛需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固定的饲喂模式、预防热应激、清洁的挤奶卫生和牛舍卫生、慎重淘汰高产奶牛等。本文主要论述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中的技术要点,旨在为养殖户有序开展高产奶牛饲养活动,提升整体饲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1年7月下旬至9月上句,合肥奶牛场奶牛发生了一种以急性、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流行热。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 1991年7月24日,合肥奶牛场二号牛舍一头成年母牛出现体温升高、流鼻涕等症状,次日夜同舍12头奶牛出现类似症状。7月26日,全场三幢大牛舍、四幢育成牛舍和一幢小牛舍的牛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病。8月18日  相似文献   

20.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很多,只有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饲养肉牛的经济效益.从牛舍的建造、母牛的发情与配种、妊娠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肉牛育肥、牛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肉牛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