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由于所处的微域环境不同,抗氧化特性有很大差异.生长季晴天,无论套袋与否,均以树冠西南面果实氧化胁迫程度最重.其中,O2-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23~1.37倍; MDA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32~1.75倍; SOD活性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40~1.69倍.一般情况下,套袋后致使果实经受的环境胁迫程度加大,因而果皮组织中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都高于不套袋处理.由于套袋果实长期经受高温、弱光微域环境的驯化,除袋后果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果皮组织O2-含量增加,SOD活性明显提高,表明果实中迅速启动了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2.
套袋对苹果果实表皮组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由于所处的微域环境不同,抗氧化特性有很大差异。生长季晴天,无论套袋与否,均以树冠西南面果实氧化胁迫程度最重。其中,O2^-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23~1.37倍;MDA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32~1.75倍;SOD活性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40~1.69倍。一般情况下,套袋后致使果实经受的环境胁迫程度加大,因而果皮组织中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都高于不套袋处理。由于套袋果实长期经受高温、弱光微域环境的驯化,除袋后果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果皮组织O2^-含量增加,SOD活性明显提高,表明果实中迅速启动了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3.
1.果实套袋的必要性套袋可以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使果面干净整洁;减少尘埃和农药对果面的污染;减少果实病虫害发生和夏季高温日灼为害;减少储藏过程中的软化果和腐败果;提高果实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一般套袋后每千克果实售价可提高0.5~1元。  相似文献   

4.
套袋技术主要应用于苹果、梨、葡萄等水果的生产,因套袋后的果实病虫害少、果面光洁、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茄果类和瓜类蔬菜上(特别是反季节的)。目前采用套袋技术的蔬菜主要有番茄、茄子、苦瓜、丝瓜、黄瓜等。  相似文献   

5.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由于所处的微域环境不同,抗氧化特性有很大差异。生长季晴天,无论套袋与否,均以树冠西南面果实氧化胁迫程度最重。其中,O2^-·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23-1.37倍;MDA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32-1.75倍;SOD活性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40-1.69倍。一般情况下,套袋后致使果实经受的环境胁迫程度加大,因而果皮组织中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都高于不套袋处理。由于套袋果实长期经受高温、弱光微域环境的驯化,除袋后果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果皮组织O2^-·含量增加,SOD活性明显提高,表明果实中迅速启动了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9月份是宿根和秋植香蕉转入抽蕾的时期,为提高香蕉的产量和品质,应注意抓好香蕉抽蕾期的各个环节管理。一、及时施肥香蕉花芽分化阶段是决定果梳数和小果数的关键时期,应及时增施一次重肥。即在香蕉叶片抽出对叶时,每株施土杂肥30~40公斤、粪肥3~5公斤、花生麸  相似文献   

7.
不同套袋材料对梨子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洪远 《耕作与栽培》2004,(3):43-43,45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实施,以及人们对水果需求的日益增加,对水果产品的安全、卫生日益关注。果实套袋作为果树无公害生产栽培的技术手段日益受到重视,对套袋的相关技术研究及应用,已成为当今果树技术推广应用的热点。为此,进行了不同套袋材料对梨子果实性状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8.
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枇杷产量,生产精品枇杷,于2013年4-5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枇杷不同果袋套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大五星品种果实套袋后果实橙黄色、茸毛多、果锈少,未套袋(CK)的果实橙红色、茸毛少、果锈多,果袋外黄内白、外黄内黑、外黄内黄的平均单果重与未套袋(CK)的平均单果重43.00 g相比,分别增加11.54 g、11.19g、7.22g,耒套袋的日灼率11.50%、鸟食率9.5%、裂果率11.2%、农药残留抑制率1.60%,套袋处理的日灼率0、鸟食率0、裂果率1.9%~2.2%、农药残留抑制率0.枇杷采用套袋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防止日灼和鸟害,降低裂果率,减少果实农药残留和大气污染.综合各因素分析,建议在贵州省枇杷种植区推广应用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黑的双层果袋套袋.  相似文献   

9.
以黄冠梨为试材,选用单层和双层两种类型的果实袋,在梨花后30d套袋,研究了套袋对果实发育过程中POD和PPO活性变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前期(8月份前),POD、PPO活性对套袋的响应最为敏感。在梨花后45d到成熟的整个发育期内,果实中POD活性的变化动态呈单峰曲线。双层袋套袋能明显提高果实的POD活性水平,而无论单层袋或双层袋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果实发育前期的PPO活性水平。此外,两种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动态表现出一定的平行性。  相似文献   

10.
柑橘果实套袋虽然没有苹果、桃、梨、葡萄等果实套袋普遍(这与果树种类、品种有关,也与套袋后的效果和管理措施有一定关系),但偶有内质增酸降糖的报道,从总的情况看,果实套袋有利于改善柑橘果实外观、提高品质、生产精品果、增加收益。以下从品种选择、园地选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套袋时长及搭棚处理对富士苹果果实不同部位糖酸含量的影响,旨在为提高糖心苹果品质及商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在落花后50 d,对树体不同部位进行套袋处理,发现其果实糖心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非糖心部位,且树冠上部套袋60 d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不同时长套袋处理的非糖心部位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糖心部位,树冠...  相似文献   

12.
1果实套袋果实套袋技术是近年来果树生产上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是生产绿色果品的关键措施之一。套袋的果实果面光洁美观,着色鲜红艳丽,减少农药污染与残留,减少灰尘污染和小冰雹危害,对增进果实品质,提高商品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套袋提高短枝型苹果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枝型红富士苹果套袋可极显著地提高果实着色指数、降低果面锈果率和胴部裂果指数,并减少贮藏前期烂果率,但果实上斑点(生理病斑),梗洼锈果率比对照增多。金矮生套袋可降低锈果率60%和贮藏前期的烂果率31%。新红星套袋可使果实果着色均匀亮丽。套袋对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硬度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红富士苹果套袋技术在新疆区外一些省市已大力推广和应用,但在新疆南疆地区,果农观念上认识本区光热资源丰富、自然着色好、对套袋技术未予重视,文章中经过3年对红富士苹果套袋试验。得出苹果套袋技术能有效提高果实外观质量、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化防次数、化防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值得在南疆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一种从香蕉果实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香蕉果实在中分离高质量的RNA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香蕉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重要前提。实验表明,用已报道的相关RNA的提取方法,即便利用已报道的从其它果实中成功提取出高质量RNA的方法,也不能从香蕉果实中分离出高质量的RNA。这主要是由于香蕉果实富含多糖、多酚和一些其它次生代谢物,在RNA提取过程中这些物质会与RNA共同沉淀,从而影响RNA的产量和质量。到目前尚无商业化的RNA抽提试剂盒适用于香蕉果实RNA的提取。因此,探索出从香蕉果实中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报道的RNA提取的简便方法,可从以香蕉果肉和果皮中成功提取高质量的RNA,产量可达48 ̄72μg·g-1·FW-1,且整个提取过程可在一天完成;通过测定其A240/260和A260/280的比值表明,该该方法可有效降低RNA提取过程中多糖、酚类物质和其它次级代谢物以及蛋白质的污染,提取方法所提取的RNA纯度较高;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后结果表明RNA在整个的提取过程中结构完整,未发生明显降解;利用RT-PCR技术,从所提RNA中成功克隆出了β-半乳糖苷酶基因cDNA片段,这表明其质量完全可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杧果坐果率很低,一般只有不到0.5%,导致其坐果率低的因素有授粉受精不良、胚胎败育、病虫害、低温等。胚胎败育的果实生长缓慢,通常为畸形,很难发育成正常果实大小(Zora,2005),给杧果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海南反季节杧果生产中,金煌、台农一号、贵妃等品种的胚胎败育和无籽果实(小果)的比例达到70%以上,果实商  相似文献   

17.
为给果袋在优质柰李果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以10年生柰李树为试材。以不套袋为对照,分别采用单层白色纸袋、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对柰李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对不同处理下柰李果实基本品质、色泽、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和单果重均未见显著差别。与不套袋相比,套袋能显著增加L*值、a*值、b*值;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降低17.70%和8.04%,只有单层白色纸袋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均提高,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分别提高52.60%和48.91%;套袋处理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提升。说明套袋处理可以明显提升果面光洁度,果皮色泽更鲜艳,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提高,双层外黄内黑纸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方式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在施用适量氮磷钾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香蕉施肥技术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全生长期撒施和前期撒施香蕉营养生长期与孕蕾期长势较好,前期水肥抽蕾期香蕉长高增粗,但抽蕾延缓。前期水肥,中、后期沟施或穴施施肥方式能提高果梳重和果指数,改善香蕉果实品质,提高果实风味,增产效果好,然而,由于该方式施肥人工费用较高,利润有所下降。香蕉中后期开沟或穴施肥容易伤根,香蕉感染枯萎病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果实采后抑制差减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five hybridization,SSH),是抑制PCR与差减杂交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其优点是在差减杂交过程中使不同丰度cDNA的拷贝数差异趋于均衡,因此不同丰度的差异表达基因都能得到有效克隆,能有效分离低丰度的差异表达基因,避免了表达序列标签分析中高丰度基因重复测序的缺点。因此SSH技术被应用于植物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到许多基因的表达。为了研究香蕉果实采后与采前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我们首次采用抑制缩减文库的方法,以分离香蕉果实在采后表达的基因。以采后0h的香蕉果实cDNA为驱动子,对香蕉果实采后48h果实cDNA为待测子,进行抑制缩减杂交,抑制缩减杂交产物与pGEM—TEasy Vecter连接,转化E.coli DH5α,构建了抑制缩减文库。该文库共包含312个克隆,采用PCR方法对文库进行了重组子的鉴定,共有302个重组子。该文库的构建成功为深入研究香蕉果实采后基因的表达奠定了基础,为研究香蕉果实采后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弄清香蕉果实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aSSⅢ-1)的分子特征及时空表达模式,以‘巴西蕉’果肉为试材,采用PCR法进行MaSSⅢ-1基因克隆,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MaSSⅢ-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aSSⅢ-1基因cDNA全长为2397 bp,编码798个氨基酸,包括4个典型的结构域,GenBank登录号为KU757067。MaSSⅢ-1基因在香蕉根、球茎、花和苞片中表达量较低,在叶、果皮和果肉中表达量较高;随着香蕉果实发育,MaSSⅢ-1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在抽蕾后50~60天达到最大;随着果实采后成熟,MaSSⅢ-1表达量在采后5天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香蕉果实不同发育及采后成熟阶段,MaSSⅢ-1蛋白呈现出与mRNA水平相一致的表达趋势。证明MaSSⅢ-1基因的表达不仅涉及到香蕉果实支链淀粉合成代谢,可能还涉及采后早期果实成熟或者支链淀粉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