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降温对不同生长期甘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甘蔗的抗寒、耐寒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糖28号(GT28)和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测定自然降温条件下,新植苗期、宿根苗期、新植伸长期和新植成熟期等不同生长期甘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自然降温条件下,相同的生长时期,两个品种POD活性、MDA和SP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新植苗期〉宿根苗期〉新植伸长期〉新植成熟期;相同生长时期,GT28叶片MDA含量低于ROC22,ROC22叶片POD活性比GT28高,GT28的Pro和SP含量均高于ROC22。【结论】通过分析甘蔗新植苗期生理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评价甘蔗成熟期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应用甘蔗/大豆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以单、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为主因素,以ROC22、B8和GT213个甘蔗品种为副因素,比较低氮条件下不同处理间甘蔗的产量、氮素积累及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低氮条件下,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宿根蔗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和9.0%~40.5%,而不同处理间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茎、叶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其中ROC22茎、叶中的固氮酶活性增幅最大,分别提高了59.35和0.98~1.89 nmol C2H4/gFW·h。除分蘖期间作处理B8叶片的全氮含量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显著提高18.8%和35.2%外(P<0.05,下同),其他品种叶片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伸长期时,间作处理下蔗茎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较单作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ROC22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35.0%和81.1%。【结论】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可明显提高宿根蔗的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其中以GT21间作大豆的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寒性甘蔗品种节间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耐冷型品种桂糖28号(GT28)和冷敏感型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模拟低温逆境,研究了低温胁迫对甘蔗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胁迫条件下,两个甘蔗品种的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低温与正常条件下相比,SOD和POD活性均上升,且GT28活性要显著高于ROC2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持续下降;而Mg2+-ATP酶活性逐渐下降,GT28能保持比ROC22更高水平的ATP酶活性.低温逆境下GT28保持较高酶活性,可能是其抗寒力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甘蔗不同时期及品种的抗旱性差别,为甘蔗抗旱性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GT28、GT21及ROC22 3个甘蔗品种为材料,在桶栽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株高和其他7个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供试品种的抗旱性.[结果]在反复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甘蔗品种的生长势、叶片水势及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增大;生长势、叶片水势、脯氨酸含量以及POD活性在苗期变化幅度较大,而丙二醛含量、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在伸长期变化较明显.不同品种中,以GT21叶片水势、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POD活性相对较低,而ROC22株高、细胞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POD活性较高,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稍低于GT21,叶片水势较低.供试3个甘蔗品种的整体抗旱性强弱的排序为GT21>ROC22>GT28.[结论]干旱胁迫下不同甘蔗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变化差异明显,苗期与伸长期反复两次干旱胁迫处理没有表现出一致明显的累积影响效应,应用隶属函数法能更加准确全面评价甘蔗品种的抗旱特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ROC16、ROC22两个甘蔗品种,分别施用45、75、105 t/hm2糖蜜酒精废液。在甘蔗苗期分3次取样测定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45和75 t/hm2浓度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极显著提高了ROC16新植蔗多酚氧化酶活性,75和105 t/hm2处理则显著提高了ROC22宿根蔗的多酚氧化酶活性;45 t/hm2处理显著提高了ROC22宿根蔗苗期后期(5月22日)的过氧化物酶活性;3种浓度酒精废液都极显著提高了ROC16新植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45和75 t/hm2处理极显著提高了ROC22宿根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处理105 t/hm2极显著提高了甘蔗的分蘖率。定量施用糖蜜酒精废液对甘蔗苗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常规施肥处理的效果,而且还能大大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糖蜜酒精废液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前景是广阔的,但在国内还只是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粉垄对甘蔗根系结构发育及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蔗粉垄技术增产增糖的根系细胞生理学机制,为粉垄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粉垄耕作处理(耕作深度40 cm),以常规耕作为对照(耕作深度 25 cm,CK),分别测定土壤速效养分,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和糖分、根系形态、根毛区组织细胞结构、根系活力、苹果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1)与常规耕作相比,新植蔗土壤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分别增加了8.7%和17.9%;宿根蔗土壤增加了10.4%和25.6%,且不同耕作方式间同一指标差异显著;(2)粉垄新植蔗出苗率和分蘖率比常规耕作分别提高了25.0%和17.4%,宿根蔗分别提高了30.6%和11.7%。砍收时,粉垄新植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产量分别提高了13.2%、17.6%、29.0%、5.3%、12.9%,粉垄宿根蔗分别增加了7.6%、22.2%、70.3%、18.7%和12.9%,且不同耕作方式间同一指标差异显著;(3)粉垄甘蔗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尖数、根表面、根鲜重、根干重比常规耕作分别增加20.9%—42.3%、12.3%—71.0%、33.3%—71.0%、6.4%—61.6%,21.8%—64.1%、26.8%—64.4%和32.6%—95.3%,且不同耕作方式间同一指标差异显著;(4)与常规耕作相比,粉垄甘蔗根毛区和根毛细胞更长,根毛排列更疏松有序,根尖细胞壁增厚,细胞质、粗糙型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丰富,线粒体数目更多且嵴清晰,细胞核结构更紧致;粉垄新植蔗根毛长度、根毛密度、单位面积根毛总长度和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分别增加了53.3%、73.0%、111.1%和37.5%;粉垄宿根蔗以上指标也分别增加了38.9%、95.9%、82.6%和53.8%,且不同耕作方式间同一指标差异显著;(5)与常规耕作相比,粉垄甘蔗根系活力在整个生育期均显著增强,在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了1.29倍、1.39倍和1.25;(6)与常规耕作相比,粉垄苹果酸脱氢酶(MDH)、细胞色素氧化酶(CytcA510)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苗期和伸长期均显著增加,在苗期,新植蔗粉垄甘蔗苹果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2.9%、28.1%和38.9%,宿根蔗以上各指标分别提高23.0%、20.3%、27.7%,差异显著;在伸长期,新植粉垄甘蔗分别显著提高21.2%、41.8%和33.7%,宿根蔗各指标分别提高27.4%、26.8%和53.3%;成熟期,除了细胞色素氧化酶差异不显著外,粉垄新植蔗和宿根蔗的苹果酸脱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结论】粉垄可提高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改善甘蔗根系的营养,提高根系活力和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有利于根系组织细胞结构和根系形态的发育,从而进一步促进根系对水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Si(硅)水平对不同耐旱性甘蔗品种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Si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3个施Si浓度(0、0.2、1.7 mmol/L),经不同PEG-6000胁迫时间(0、18、26、30、40 h)后,测定两个耐旱性甘蔗品种(ROC16和ROC22)甘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RW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结果】与对照处理(Si浓度0 mmol/L,PEC-6000胁迫时间0 h)相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Si处理的叶片RWC持续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升,CAT活性先升后降,S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抛物线式变化趋势。ROC22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ROC16。【结论】施Si能提高甘蔗叶片RWC及SOD、POD和CAT的活性,且高Si浓度(1.7 mmol/L)比低Si浓度(0.2 mmol/L)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有毒物质对宿根甘蔗苗期黄化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宿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发生黄化的原因,遏制黄化现象的蔓延,对宿根甘蔗苗期发生黄化较严重的产地进行实地调查,并采样分析各产地宿根正常苗种植地、宿根黄化苗种植地和新植蔗苗种植地的甘蔗根系、叶片与土壤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宿根黄化苗种植地的土壤酚酸含量高于宿根正常苗种植地和新植蔗苗种植地,宿根甘蔗黄化苗的根系细胞严重受损,根系细胞膜透性显著高于宿根甘蔗正常苗和新植蔗苗,根系活力弱;叶片活性铁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则低于正常苗和新植苗。说明长期连作导致土壤酚酸类有毒物质大量积累,甘蔗根系中毒,根系受损细胞膜透性增大,大量内容物外渗,死亡的根细胞残体和根系分泌物又加速有毒物质的积累;而植株吸收过量的锰和铝后,降低了甘蔗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了甘蔗正常的氮代谢;植株发育不良对新根的萌发和生长也不利,造成植株体内铁锰比例失衡,阻碍宿根甘蔗对铁的吸收与活化,最终宿根甘蔗幼苗因缺铁而出现黄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BGA土壤调理剂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甘蔗苗期生长的影响,为BGA土壤调理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02-281和ROC22作为试验品种,采用室外桶栽试验,分别以壤土和粘土为栽培基质,设不同BGA施用量(0、2、4 、6、8 g/kg土)处理及施用复合肥(1.2 g/kg土)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甘蔗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桶栽甘蔗施用BGA土壤调理剂,可促进甘蔗苗期的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高度,明显提高甘蔗叶片中N、K含量。在同类型土壤条件下不同甘蔗品种间的效应一致,而对于同一甘蔗品种下粘土施用效果比壤土显著,其中6、8 g/kg土施用量的促进效果较显著。【结论】BGA土壤调理剂对桶栽甘蔗苗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BGA土壤调理剂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甘蔗苗期生长的影响,为BGA土壤调理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02-281和ROC22作为试验品种,采用室外桶栽试验,分别以壤土和粘土为栽培基质,设不同BGA施用量(0、2、4 、6、8 g/kg土)处理及施用复合肥(1.2 g/kg土)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甘蔗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桶栽甘蔗施用BGA土壤调理剂,可促进甘蔗苗期的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高度,明显提高甘蔗叶片中N、K含量。在同类型土壤条件下不同甘蔗品种间的效应一致,而对于同一甘蔗品种下粘土施用效果比壤土显著,其中6、8 g/kg土施用量的促进效果较显著。【结论】BGA土壤调理剂对桶栽甘蔗苗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蔗新品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甘蔗10个优良新品系的抗旱性能,为抗旱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处理下测定甘蔗伸长初期的根系活力,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8项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蔗伸长初期的抗旱性。【结果】受干旱胁迫后,甘蔗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升高,叶片SOD、POD、CAT活性增强。聚类分析将包括对照品种ROC22在内的11个甘蔗品系分成抗旱性强、中度抗旱和抗旱性弱3类。抗旱性强的新品系为A6-13115和A3-1320,中度抗旱的新品系为A13-1396和A6-13122,抗旱性弱的新品系为A6-13111、A11-1390、A1-1305、A7-13120、A7-13104和A4-1316。【结论】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提高甘蔗抗旱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甘蔗新品系A6-13115和A3-13120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12.
乙烯利对宿根蔗生理生化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糖17号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分蘖初期,用100mg/L乙烯利喷施叶面,促进了宿根蔗出苗并提高了苗期的叶绿素含量。继续用100mg/L乙烯利分别在宿根蔗苗期、伸长盛期喷施叶面,结果显示:苗期喷施乙烯利促进了宿根蔗的生长,改善了宿根蔗的经济性状,增加了甘蔗产量;两个时期处理都提高了宿根蔗的有效茎数、成茎率和甘蔗品质,但伸长盛期喷施乙烯利,甘蔗的茎长、茎径、单茎重比对照低。在相对干旱时期,乙烯利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都高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组织浸提液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都低于对照,说明乙烯利处理提高了宿根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方式对甘蔗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设(T1)不施氮肥,(1、2)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T3)氮肥分基肥和分蘖肥施用,(T4)氮肥分基肥、分蘖肥和攻茎肥施用,比较不同施氮方式对甘蔗叶片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结果】氮肥仅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的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在甘蔗苗期均较高,但到了生长中后期均较低;而氮肥按基肥、分蘖肥、攻茎肥3次施用时,在甘蔗生长中期及后期的上述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较高。【结论】甘蔗氮肥施用按基肥、分蘖肥、攻茎肥分3次施用对甘蔗生理生化性状有积极的影响,能持久保持较强的生理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甘蔗幼苗根系形态结构及保护系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低温对甘蔗根系的影响,本研究采取水培试验的方法,选用不抗寒品种ROC22和抗寒品种GT28的完整根系为供试材料,测定常温(25℃)与低温(4℃)条件下甘蔗幼苗根系的根长、根体积、根细胞排列、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GT28根长、根体积均大于ROC22,但都显著低于常温生长;低温胁迫3d后,根系细胞膨大变形,细胞结构散乱,以ROC22更为明显;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而ROC22的降幅更大;在低温持续胁迫下,根系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和SOD活性等指标均高于常温生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抗寒品种GT28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均高于不抗寒品种ROC22。结论:在低温胁迫下根系生长和生理生化代谢的差异是不同品种抗寒能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宿根甘蔗黄化幼苗根系活力及其营养特性,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能力的关系。【方法】在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严重的蔗区采集宿根黄化苗、相邻地块宿根正常苗和新植蔗苗的根系样品,测定根系活力及根系N、P、K、Fe、Mn、Cu、Zn、Mg、B、S等营养元素含量。【结果】黄化苗根系活力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N含量略高于宿根正常苗根系,但低于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P、K、Fe、Mn、Cu、Zn、Mg、B、S等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新植蔗苗根系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结论】宿根蔗黄化苗根系活力微弱,矿质元素含量不足,营养贫乏,不能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宿根甘蔗黄化幼苗根系活力及其营养特性,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能力的关系。【方法】在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严重的蔗区采集宿根黄化苗、相邻地块宿根正常苗和新植蔗苗的根系样品,测定根系活力及根系N、P、K、Fe、Mn、Cu、Zn、Mg、B、S等营养元素含量。【结果】黄化苗根系活力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N含量略高于宿根正常苗根系,但低于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P、K、Fe、Mn、Cu、Zn、Mg、B、S等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新植蔗苗根系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结论】宿根蔗黄化苗根系活力微弱,矿质元素含量不足,营养贫乏,不能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7.
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甘蔗育苗及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1号(GT21)和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品种为材料,利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pH值下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在pH4.5~7.5范围内的培养液对甘蔗幼苗的生长和发育不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而在pH6.0时两个甘蔗品种幼苗株高最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表明在此pH值下甘蔗蔗株各种生理代谢高度协调。【结论】甘蔗生长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pH6.0为甘蔗幼苗生长的最适pH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甘蔗育苗及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1号(GT21)和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品种为材料,利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pH值下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在pH 4.5~7.5范围内的培养液对甘蔗幼苗的生长和发育不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而在pH 6.0时两个甘蔗品种幼苗株高最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表明在此pH值下甘蔗蔗株各种生理代谢高度协调。【结论】甘蔗生长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pH 6.0为甘蔗幼苗生长的最适pH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产量水平(低产品种、高产品种、中产品种)的9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在大豆结荚期以后,测定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在结荚期后,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的SOD、POD、CAT活性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均在鼓粒盛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高产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随生育进程均呈上升趋势,以成熟期最大,高产品种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极显著低于低产品种。【结论】在结荚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叶片衰老延缓,而功能期延长,有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进而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进行第1年新植蔗、第2年宿根蔗不同施肥处理田间试验,各生育阶段分别测定各处理甘蔗对钾的吸收强度、对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土壤中钾养分的盈余量,并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监测施钾和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各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生长量的增加,钾养分在甘蔗植株体内的稀释效应明显,植株含钾量以苗期较高,成熟期较低;增施钾肥后甘蔗吸钾量明显增加,新植蔗、宿根蔗对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3%~40.6%、29.4%~31.7%;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宿根蔗中施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则有所增加;施钾处理较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明显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和宿根蔗土壤中钾养分平衡均表现为P2K2、N2P2K3处理有所盈余,N2P2K2、N2P2K1、N2P2处理有所亏损,但以N2P2处理亏损最大。【结论】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以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和平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