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温度对广西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5、20、25、30、35℃5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6、7.33、10.77、9.72和10.77℃,有效积温分别为12.68、117.91、107.15、364.43和602.17℃·d;在35℃时蛹不能存活,25℃时单雌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428.30粒,15℃时最低,平均240.30粒;在15。30℃时,瓜实蝇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在25、30℃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分别为447.37和301.19。【结论】15-30℃范围内瓜实蝇可正常发育,25~30℃为其最适生长发育及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在不同温度下的生存特性及温度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方法】以韭菜鳞茎为食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在10、15、20、25、30℃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韭菜迟眼蕈蚊.【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历期逐渐缩短,10℃时卵-蛹的发育历期最长,达98.98d,30℃时卵-蛹的发育历期最短,为18.12d;韭菜迟眼蕈蚊雌、雄虫寿命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且雌虫寿命长于雄虫;单雌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为85.53粒,10℃时最低,仅有29.20粒;其中,卵孵化率、幼虫化蛹率及蛹羽化率均在25℃时最高;内禀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均在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0.15和1.16,随后开始下降;卵、幼虫、蛹和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70、5.40、9.24和4.76℃,有效积温分别为84.77、289.23、49.33和452.7℃.【结论】25℃为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温度对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辣木瑙螟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光周期L∶D=14h∶10h、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设置24、26、28、30和32℃5个温度梯度,测定不同温度下辣木瑙螟卵的孵化率、幼虫及蛹的死亡率和发育历期;待成虫羽化后,测定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并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实验室种群的生殖力生命表参数。【结果】在24~32℃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除1、2和3龄幼虫外,辣木瑙螟其他幼虫虫态和蛹的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24℃时各虫态的累积死亡率最高。在24~30℃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龄期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均逐渐缩短,32℃时从卵发育到成虫仅需14.58d,而在24℃下为28.75d。单雌产卵量在30℃时最大,为412.85粒,32℃时最低,仅27.33粒。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75、16.95和16.33℃,有效积温分别为27.83、131.00和94.16d·℃。在24~30℃内,周限增长率均大于1,种群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结论】温度对辣木瑙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明显影响,28~30℃是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区。根据辣木瑙螟危害地区的平均温度,结合其发育历期等,可对辣木瑙螟进行预测预报,为辣木瑙螟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黑腹果蝇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黑腹果蝇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长达41 d,而在30℃下,黑腹果蝇完成发育仅需7 d;黑腹果蝇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雌、雄平均寿命分别高达70,80 d,在30℃下,平均寿命都仅为30 d;黑腹果蝇在20和30℃的平均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85和137.97粒卵·雌-1,但在以上条件下的平均繁殖能力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黑腹果蝇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55.10和1.021 d-1,而在15℃条件下值最小,分别为36.67和0.189 d-1。据此得出,25℃是最适宜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黑腹果蝇种群增长。黑腹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23.3日·度。  相似文献   

5.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组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力表,计算了主要生命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30℃以上的高温不利于南美斑潜蝇的存活,在33℃时卵仅有16.9%的存活率,而其余虫态均不能存活;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幼虫的存活率最高,蛹的存活率最低。在25℃时,平均产卵量最高,内禀增长率(rm)最大,净增殖率(R0)最高。在15~50℃4种温度下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阶段所占比例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影响喙尾琵琶甲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喙尾琵琶甲及该属昆虫的人工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从饲养温度、产卵基质颗粒大小和基质含水量等方面比较研究雌虫的平均日产卵量差异。【结果】结果表明:饲养温度为20℃、室温(平均温度:21.8℃)、15℃、25℃时单雌日平均产卵量分别为4.790、3.919、2.151、1.568粒,20℃时雌虫的产卵量极显著高于15℃和25℃饲养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室温时的产卵量极显著高于25℃饲养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15℃时的产卵量。温度达到30℃时出现大量死亡;采用小颗粒产卵基质(30目)时雌虫的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基质颗粒过大(30目)时的产卵量,基质颗粒40目、30~40目、20~30目、10~20目、无基质时单雌日产卵均值分别为2.525、2.412、1.418、1.266、1.519粒;在含水量为10%~15%基质中的产卵量远多于其他含水量组,占总产卵量的68.49%。同时发现,喙尾琵琶甲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00:00-06:00时间段,占全天产卵量的73.48%。【结论】温度、产卵基质颗粒大小及含水量多少对雌虫的产卵量影响较大,雌虫对产卵环境具有极强的选择偏好性。20℃左右、小颗粒产卵基质(30目)、基质含水量10%~15%等条件较适合喙尾琵琶甲产卵。喙尾琵琶甲在长期的进化选择下更偏好于在静谧的深夜产卵。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及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的影响,找出其种群繁衍的最适宜温度,为研究福寿螺成灾机理及灾害预警积累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不同发育阶段的福寿螺,考查其存活率、生长发育速度、产卵量及摄食量。【结果】幼螺及成螺在15~20℃中存活率最高,达90%以上;幼螺体重增加率、成螺产卵量、卵孵化率均以30℃饲养的最高;幼螺的平均最大摄食率在30℃时最高,成螺则在35℃时最高;福寿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19℃,有效积温为137.41℃·d。【结论】30℃为福寿螺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的影响,找出其种群繁衍的最适宜温度,为研究福寿螺成灾机理及灾害预警积累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不同发育阶段的福寿螺,考查其存活率、生长发育速度、产卵量及摄食量。【结果】幼螺及成螺在15~20℃中存活率最高,达90%以上;幼螺体重增加率、成螺产卵量、卵孵化率均以30℃饲养的最高;幼螺的平均最大摄食率在30℃时最高,成螺则在35℃时最高;福寿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19℃,有效积温为137.41℃·d。【结论】30℃为福寿螺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寄主营养条件下的瓜实蝇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0℃下采用苦瓜、黄瓜、丝瓜饲养的瓜实蝇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4.82、43.12、46.08 d,幼虫、蛹、世代历期、雄成虫寿命差异显著;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878.41、895.65、806.35个,差异显著;采用苦瓜、黄瓜、丝瓜饲养的瓜实蝇实验种群的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228.39、268.70、201.59,净生殖率(R0)分别为59.2532、94.0800、48.9910,差异显著;其它生命表参数差异不显著;周限增长率(λ)均大于1,说明瓜实蝇的种群为正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圆粒短角棒Ramulus rotundus适宜寄主植物。【方法】室内控温控湿条件下,用十里香、樱桃、月季和小麦4种植物饲养圆粒短角棒,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并组建生命表。【结果】圆粒短角棒取食4种植物均可完成世代发育,但寄主植物种类对其虫态历期、存活率、繁殖力及种群参数影响明显。取食十里香的圆粒短角棒若虫总发育时间仅124.67 d,显著短于取食小麦的132.67 d;取食小麦的圆粒短角棒若虫期总存活率显著低于取食十里香和月季的个体;发育至成虫后,取食樱桃的圆粒短角棒雌成虫存在产卵高峰,其每雌总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达411粒,十里香处理组的雌成虫产卵期最长,达110 d。种群参数表显示,十里香处理组的圆粒短角棒种群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分别为0.009 6 d~(-1)、1.009 6 d~(-1)和5.272 9,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寄主植物种类是影响圆粒短角棒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圆粒短角棒取食十里香的生长发育及种群繁殖能力均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试验结果为圆粒短角棒的室内繁育和野外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3种寄主植物对条沙叶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和狗尾草3种食料植物对条沙叶蝉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25℃恒温条件下,以小麦、玉米和狗尾草为食料,分别观测记录了条沙叶蝉的卵孵化率和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和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并组建了条沙叶蝉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条沙叶蝉在3种寄主植物上都能完成世代发育;从卵到若虫期的发育历期在小麦上最短(23.33 d),玉米上次之(26.39 d),狗尾草上最长(27.50 d);取食狗尾草时,若虫的存活率(17.22%)最低,其存活曲线属Ⅲ型;取食小麦时,净增值率(6.106 7)、内禀增长力(0.052 3)和周限增长率(1.053 7)均最大,平均世代周期(34.58 d)和种群加倍时间(13.25 d)最短,存活曲线基本符合Ⅱ型;在玉米上平均每雌产卵量(17.63粒)最少,且无明显的产卵高峰期。【结论】用生命表参数和存活曲线等综合评价表明,在3种寄主植物中,小麦最适合条沙叶蝉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其次分别为玉米和狗尾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危害黄瓜、辣椒、茄子等多种蔬菜和花卉的主要害虫。[方法]在15、18、22、26、30℃恒温下,分别测定了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成虫寿命等,测算了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组建了西花蓟马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在15~30℃温度范围内,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其它温度;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蛹、成虫产卵前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5±2.23、5.48±0.89、3.79±2.58、3.08±1.53、8.08±0.81和5.78±0.73℃,有效积温分别为48.88±7.64、41.95±2.14、54.49±7.40、67.52±5.23、33.34±2.07和254.16±10.74日度;18℃成虫寿命最长,22℃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最高;每雌产卵量及种群趋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均呈抛物线状变化。[结论]组建了西花蓟马15~30℃温度范围内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了不同温度下西花蓟马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确定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深入了解该虫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做好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时波动高温处理棕榈蓟马对其后代种群的影响。[方法]以25℃恒温饲养的种群为对照,将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预蛹(3龄若虫)于波动高温下处理至1龄若虫产生,将1龄若虫单头饲养在25℃恒温条件下,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构建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卵期、1龄若虫期、蛹期、未成熟期、雌虫寿命、产卵前期、内禀增长率以及繁殖力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2龄若虫历期、3龄若虫历期和周限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处理显著缩短了棕榈蓟马的未成熟期,延长了雌虫寿命,但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单雌产卵量(18.46粒)较对照(93.35粒)显著下降。[结论]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温度、寄主、光照时间对新疆地区烟粉虱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下新疆B型烟粉虱的产卵量差异显著,在25℃恒温下,B型烟粉虱在烟草和番茄上产卵量都最高,分别为152粒/雌和182粒/雌,且成虫寿命最长.在昼夜24 h光照下新疆B型烟粉虱产卵量最高.在不同寄主上产卵量也有显著差异,在卡莫蒂尼上产卵量最高,为147粒/雌.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温度越高,新疆B型烟粉虱发育历期越短.35℃条件不能发育到成虫.在25℃温度下粉虱的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实蝇在同一生境中能为害同一寄主,为明确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成虫种间互作关系。实验室条件下,在4种寄主植物上以不同的种群数量单独或混合饲养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成虫,研究2种实蝇种群单雌产卵次数的变化情况,分析2种实蝇的生殖能力竞争。结果表明:在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和瓜实蝇雌成虫在4∶12、6∶10和8∶8的种群比例下,南瓜实蝇在4种寄主上的产卵次数均大于瓜实蝇;在南瓜实蝇单一种群和两种实蝇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雌成虫数在南瓜上为6和8头、在苦瓜上为8头、在冬瓜上为4和8头、在黄瓜上为4头时,单一种群中南瓜实蝇单雌产卵次数显著小于相同个体数的混合种群;在瓜实蝇单一种群和两种实蝇混合种群中,瓜实蝇雌成虫数分别为4、6、8、10和12头时,4种寄主上单一种群瓜实蝇单雌产卵次数与相同个体数的混合种群无显著差异。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在4种寄主上表现出明显的产卵竞争优势,而瓜实蝇则无明显影响;南瓜实蝇和瓜实蝇分别对南瓜和黄瓜有明显的嗜好。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南瓜实蝇与瓜实蝇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及种间竞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B型烟粉虱试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B型烟粉虱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求出了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了种群增长指数。结果表明:20℃发育历期为30.5天,而32℃下为14.9天。B型烟粉虱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低于20℃或高于32℃皆使发育变缓。不同温度下寿命和单雌产卵量有显著差异。20℃烟粉虱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为32℃时的两倍多。内禀增长力在29℃时最高。数据显示26℃是烟粉虱种群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7.
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18℃、22℃、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9.5d和12.5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d、16d和9d。成虫具趋光性,羽化高峰为9:00~10:00,8:00~10:30和15:00~18:00为取食时间,多数成虫只交配1次,交尾高峰为19:30~22:30,产卵高峰为16:00~18:30,产卵开始后约20d达产卵高峰期,卵聚产。初孵幼虫具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成熟后具趋光性.跳跃能力极强。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后化蛹,湿度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测定了瓜实蝇的发育历期,并应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瓜实蝇卵、幼虫、蛹和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16 ℃、11.91 ℃、11.65 ℃和13.99 ℃;有效积温分别为17.22 d·℃、76.38 d·℃、134.92 d·℃和802.57 d·℃.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14,18,22,26,29,32和35 ℃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蛾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马铃薯块茎蛾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04±0.66 ℃和497.83±18.40日度.29 ℃时全代发育历期最短,22 ℃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量最大达114.67粒.7种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1.2 %、28.9 %、56.1 %、56.8 %、62.9 %和29.9 %、7.01 %.29 ℃时世代存活率最高.29 ℃下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6 ℃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7.53 d.14 ℃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0 ℃下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和蛹均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幼虫期短时高温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存活、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方法】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在32、35、38、41和44℃条件下,分别处理1、2和4 h,测定其存活率;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在35、38、41℃条件下,分别处理1、2和4 h后,研究其发育历期、化蛹率、羽化率、雌雄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及子代卵孵化率等。【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存活率逐渐减小。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在35℃处理下发育历期缩短,38和41℃处理下发育历期延长。老熟幼虫经短时高温处理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化蛹率、蛹质量、蛹羽化率、产卵期、雌虫寿命及产卵量均逐渐减小,蛹历期逐渐延长。【结论】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对短时高温的适应性高于老熟幼虫,短时高温对井上蛀果斑螟老熟幼虫的存活、生长发育及生殖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对高温的适应性,可为井上蛀果斑螟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