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民用飞机蓄电池、以及蓄电池系统控制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新型锂离子蓄电池的特殊控制需求,结合双向DC/DC的运行特性,设计了一套基于双向DC/DC的民用飞机蓄电池系统,并对其控制原理进行了基本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铅酸电池组安全的充放电,提出UPS不同工作模式下铅酸电池组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对不同充放电切换控制下的铅酸电池储能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最新版本的DCMI元数据术语规定了元数据元素、元素限定词和编码体系修饰词定义的必备属性和有则必备属性。本文区分了DC元数据标准中关于修饰词的几个概念,介绍了DCMI元数据术语定义规范和DC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优势,探讨了本地应用纲要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由猪链球菌(SS)的分泌型DNA核酸酶A(SsnA)、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H)和高亲和力锌摄取系统蛋白(ZnuA)3个毒力因子的优势细胞表位和树突状细胞靶向肽(DC3pep)串联而成的重组蛋白DC3pep-SDZ(SsnA-DLDH-ZnuA)对致病型SS攻击斑马鱼的免疫保护效果,本试验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DC3pep-SDZ和SDZ,分别免疫AB系野生型斑马鱼,攻击致病型2、3和9型SS(SS2、SS3和SS9),计算存活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斑马鱼脑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SS3感染斑马鱼后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DC3pep-SDZ和SDZ分子质量分别为44和42 kDa, 2个蛋白均以可溶的形式表达。SS2、SS3和SS9攻击斑马鱼后,重组蛋白DC3pep-SDZ组和重组蛋白SDZ组斑马鱼存活率分别为50.0%、65.0%和60.0%,45.0%、47.3%和45.0%,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其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5.
在机体免疫系统中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独特之处在于激活初始型T细胞。近年来,随着DC体外大量培养技术的成熟,有关DC的研究结果日益增多。本从DC分化发育途径和过程,DC在体内分布及成熟迁移,DC对抗原的摄取,加工,提呈的途径及分子机制以及DC与某些重大疾病的关系等诸方面对DC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1、免疫应答中DC的主要功能   DC可以看做是专门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的一个细胞体系.它们是最强大的APC,在启动幼龄动物的免疫应答中是必需的.DC由骨髓样或淋巴样的前体演化而来,在许多组织中是微量的,但在体表下(如皮肤、气管、肠管)明显的形成网络,在此捕获抗原,然后迁移到输出淋巴结,提呈加工过的抗原.DC可以通过其特殊的形态和在组织中的定位来鉴别.……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代化奶牛牧场的生产和营销信息量快速增加。传统的牧场管理模式往往存在劳动强度大、管理困难或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奶牛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对奶牛的产奶量、繁育或疾病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也可以实现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笔者介绍了Dairy Comp 305软件的基本结构,并在大庆星星火牧场进行了应用评估。  相似文献   

8.
《农业新技术》2006,(1):30-30
3DC系列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主要预防和控制温室大棚蔬菜、花卉、实用菌等的气传病害。该机是以温室内的空气为原料。通过高压放电技术实现空气的臭氧化。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达到一定浓度的臭氧化的空气,可对温室内的空气、植株表面的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快速杀死或钝化。完成杀菌消毒过程后,由于臭氧的还原特性,常温下几十分钟臭氧又还原为氧气。所以用臭氧杀菌消毒无污染、无残留.是目前人们公认的绿色灭菌消毒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和设计光伏并网逆变器,根据小型民用并网单相逆变器的特点,采用的并网逆变器为Boost升压型拓扑结构,即由DC/DC直流斩波器和DC/AC逆变器两部分组成。DC/DC直流斩波器采用BOOST升压电路,其结构简单并且控制方便;DC/AC逆变器采用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器,其拓扑结构稳定,同时能将直流电转换成220V/50Hz正弦交流电,实现并网向电网输送功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电动自行车的太阳能电源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光伏发电技术为基础,提出了运用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跟踪(MPPT)和DC/DC变换器的方法,并利用最大功率追踪法分析系统的效率及性能。设计DC/DC变换器,通过改变DC/DC变换器中功率开关的导通率,进而控制整个电源管理系统,实现太阳能电池自动充电并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动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猪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化条件进行了摸索,通过对试验猪只日龄的选择、刺激物浓度和刺激时间的比较以及DC表面分子标记的选择,确定了猪外周血和骨髓源DC的分化条件。静脉采集15日龄猪只抗凝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贴壁12 h后,用终浓度80 ng/mL的GM-CSF和40 ng/mL的IL-4共同刺激7 d,用CD152作为DC的表面分子标志,试验结果显示:贴壁的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的共同刺激下,7 d后能够将超过60%的单核细胞刺激分化为CD152~+的DC。取15日龄猪只的股骨和胫骨并冲洗骨髓腔,参考外周血来源DC的分化方法,结果显示:可以获得约63%的骨髓源单核细胞刺激分化为CD152~+的DC。本研究建立的DC分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病毒感染后猪体建立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奠定了平台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体外诱导、培养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免疫生物学特性鉴定,本实验从猪外周血无菌分离单核细胞—DC前体细胞,以猪源重组GM-CSF和IL-4联合诱导培养,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证实,经体外诱导培养的猪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培养6d的未成熟DC表面SLA-II-DR、CD1、CD172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1.50%、83.10%和24.90%;培养8d的成熟DC表面SLA-II-DR、CD1、CD172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70%、50.10%和19.30%;培养的DC具有吞噬异物的功能,以及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本文首次在国内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培养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DC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在猪传染性疾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级半桥式开关电源,其输出电压可以稳定在48V,可以作为LED灯的电源使用。该开关电源的单级结构由一个半桥AC/D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1-3]和一个半桥DC/DC电源转换器融合而成。通过采用在不连续导通模式(DCM)下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PFC功率校正电路调节开关电源的输出。相比于传统的两级电源,这种单级半桥式结构提高了系统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和尺寸,简化了设计。详细介绍新型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从猪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分别加入150μg/L pGM-CSF和100U/mL pIL-4,体外培养6d后诱导出大量树突状细胞(Dendrictic cell,DC),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其细胞表面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突起,呈毛刺状。在培养末期加入TNF-α后可促进DC进一步成熟,其表面高水平表达MHCⅡ、CD80/86和CD16。猪DC的体外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许多病毒性疾病的致病机理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比较了按不同方法贮藏的培养液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成熟后孤雌激活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此外,还探索了针对初情期前母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和孤雌激活方案。结果如下:①1.4 kv/cm、100 μs、1DC电激活后,卵母细胞死亡率明显高于2.0 kv/cm、30 μs、1DC和2.0 kv/cm、60 μs、1DC处理组,但激活后胚胎卵裂率和囊胚率相似;②使用钙离子载体和6-二甲基氨基嘌呤(Ionomycin+6-DMAP)处理后,胚胎卵裂及囊胚率都明显不如电激活处理;③6次独立试验结果证明:经4℃冷藏和-20℃冷冻保存的培养液用于猪卵母细胞培养,其体外成熟率、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成熟卵在2.0 kv/cm、30 μs、1DC或者 2.0 kv/cm、60 μs、1DC电击参数激活下可以降低死卵率;按本试验设计的电激活方案处理初情期前母猪成熟卵优于化学激活;在-20℃冷冻保存猪卵母细胞成熟液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ro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感染机体后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激活状况,以及DC在PHEV感染过程中参与免疫应答的能力,本试验分离了BALB\c小鼠骨髓细胞,并通过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8d,获得纯度约77.69%的DC。将PHEV接种DC后,分别对其表面成熟标志分子CD40、CD80、MHCⅡ类分子以及分泌炎症因子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HEV感染DC后T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CD80及MHCⅡ均有一定程度的上调,同时DC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能力显著增强,尤其IL-1β的mRNA表达量增高近10倍。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刺激后DC模式识别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LR4和TLR9表达量变化不明显,TLR7的表达受到抑制;但Rig-I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结果表明,PHEV在体外能有效的活化DC并促使其成熟为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潜在的激活T、B淋巴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在LMH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增殖规律,通过研究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等病毒增殖条件,筛选、优化了病毒增殖工艺。结果表明病毒最佳的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最佳接种量为1%,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72 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2%,维持液中不添加0.25%胰蛋白酶,收获时间为病毒接种后72 h。LMH细胞是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较适合的病毒培养系统,为研制Ⅰ群4型禽腺病毒疫苗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样颗粒(NDV VLPs)是由基质蛋白(M)为病毒骨架,装配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和/或融合蛋白等。已有研究表明,NDV VLPs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然而,关于NDV VLPs如何激活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尚无报道。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连接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之间具有独特功能。本试验以NDV VLPs与小鼠DCs为研究靶点,将NDV VLPs(M+HN)刺激DC以评价DC成熟表征。结果显示该颗粒可被DC有效吞噬并递呈给初始型T细胞,诱导DC表面MHCⅡ和共刺激分子显著上调以及促进DC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另外,还发现不同组装类型的NDV VLPs对诱导DC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不一。结果表明,NDV VLPs可诱导DC成熟,这对更好地理解VLPs激活的天然免疫应答奠定基础,并且为优选NDV VLPs候选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制猪CD205单克隆抗体,并对猪CD205蛋白在淋巴组织、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及分离自猪皮肤的DC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制备了针对猪CD205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5的单克隆抗体1.F6F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其能识别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中约200ku的蛋白质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1.F6F6能分别识别28.5%、28.1%、34.1%和6%的细胞扁桃体、腹股沟和肠系膜淋巴结和胸腺细胞。约20%单核细胞来源的DC呈阳性,而LPS激活的细胞阳性率增加至36%。约70%猪皮肤中分离的DC表达CD205受体。识别CD205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应用抗针对DC靶抗原的CD205抗体增强免疫应答的启动新策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递呈细胞(APC),因其在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发挥中担当重要角色,成为免疫学研究热点。多糖是中药黄芪的重要有效成分,由己糖醛酸、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等组成,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应激和抗氧化等作用。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其可通过促进DC成熟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论文从DC的形态和功能变化、DC的成熟和DC表面标志CD80、CD86、CD83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黄芪多糖对DC抗原递呈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