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正常情况下,蛋鸡到达开产日龄后,一般在短时间内(5~7肉)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户、预定高峰时间和高峰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流行产蛋下降综合症,有些鸡场和专业户发现产蛋下降就怀疑得了产蛋下降综合症其实,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某些传染病、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都会引起产蛋下降,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述如下1饲养方…  相似文献   

2.
正常情况下,蛋鸡到达开产日龄,短时间内(一般6—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产蛋率按照自然规律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预定高峰时间和高峰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流行产蛋下降综合症,有些鸡场和专业户  相似文献   

3.
<正>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高峰和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流行产蛋下降综合症,有些鸡场和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高峰和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些鸡场和专业户发现鸡产蛋下降就怀疑得了产蛋下降综合征等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高峰和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些鸡场和专业户发现鸡产蛋下降就怀疑得了产蛋下降综合征等传染病。其实,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很多,除某些传染病外,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等都会引起产蛋下降,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常情况下,蛋鸡到达开产日龄后,一般在短时间内(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产蛋率按照自然规律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预定高峰时间和高峰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  相似文献   

7.
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高峰和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流行产蛋下降综合征,有些鸡场和专业户发现鸡产蛋下降就怀疑得了产蛋下降综合征。其实,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某些传染病、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都会引起产蛋下降,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述如下。1 饲料方面11 饲料配制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高峰和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流行产...  相似文献   

9.
蛋鸡产蛋下降原因综述曲宝林河南省淇县禽病研究所(456750)蛋鸡在正常情况下到开产日龄产蛋,5一7周以后进入产蛋高峰期,高峰期维持半年左右,以后产蛋率按照自然规律逐渐下降。但是,有些鸡场和专业户饲养的蛋鸡不能按期达到产蛋高峰,有的高峰期持续时间很短...  相似文献   

10.
蛋鸡生产过程中,在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蛋鸡场常出现蛋鸡开产、高峰和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探究商品蛋鸡产蛋下降原因及对策,对于提高蛋鸡养殖水平、提升养殖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笔者对我县181户蛋鸡养殖户调查发现蛋鸡非生理性产蛋率下降现象增多,应开产鸡群开产日龄推迟,产蛋高蜂和维持时间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多数鸡群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养鸡户怀疑是由于产蛋下降综合征,但笔者认为除了以上原因外。还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如饲养管理不善,患有某些传染病,用药不当,或各种应激引起的产蛋下降。  相似文献   

12.
我省蛋鸡饲养规模日益扩大,蛋鸡专业户起了重要作用,是一支强大力量。但作者在技术咨询和服务中发现,许多场主对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因素缺乏了解,蛋鸡开产期延迟、未能达到预期产蛋高峰、产蛋率下降等屡见。多用药物治疗,收效甚微。鸡群产蛋率下降后,一般很难回升,越接近产蛋后期,厂降时间越长,越难回升,即使回升,幅度也不大。所以,了解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因素,不仅有利于平时饲养管理中加以避免,而且一旦发现鸡群产蛋率不正常时,能迅速准确地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挽回经济损失。1饲料质量影响产蛋率许多蛋鸡专业户均自己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县蛋鸡饲养量每年达至700余万只.蛋鸡饲养已成为我县畜牛5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养鸡业的发展,一些养鸡场户饲养的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产蛋鸡群易出现产蛋率突然下降现象。正常情况下,蛋鸡达80%以上的产蛋率时间可维持34周左右并逐渐呈下降趋势,属正常下降,产蛋率非正常下降则直接影响到养鸡的经济效益。由于引起产蛋率下降的原因比较复杂,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养鸡户通称为“产蛋下降综合症”。为了查清我县蛋鸡产蛋率下降的确切原因,我们从1996年3月-2001年5月连续对有关商品蛋鸡群和个别父母蛋鸡群产蛋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同时对不同原因引起产  相似文献   

14.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却直接影响着蛋鸡饲养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深入探讨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制定卓有成效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当今养鸡业的热门话题。 一、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主要是由于家禽疾病、饲养不善、管理不当等多方面原因而引起。 1.引起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由肠病毒感染引起的鸡脑脊髓炎。该病可使蛋鸡在10天左右将产蛋率下降40%左右。②由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鸡新城疫。该病可使产蛋率严重下降。③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也可使产蛋率下降。④…  相似文献   

15.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分析与防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之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笔者对江苏省射阳县206户蛋鸡养殖户调查发现,蛋鸡非生理性产蛋率下降现象增多,应开产鸡群开产日龄推迟,产蛋高峰和维持时间延迟或缩短等情况较普遍,产蛋率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产蛋鸡群产蛋率按时达到高峰水平,但维持时间不长,会出现产蛋率突然下降,或缓慢下降或下降后回升,再下降等现象,使高产蛋鸡群产蛋高峰不能维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分析了环境因素及应激、饲料、疾病等几个方面原因引起产蛋下降情况,并提出和具体实施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此类现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产蛋率是衡量蛋鸡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但由于某些因素会导致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随后出现产蛋量突然下降,或缓慢下降,或下降后回升再下降等现象,致使高产蛋鸡群产蛋高峰不能维持正常水平,严重影响蛋鸡的生产效益。本文结合大量生产实践,认真分析了引起产蛋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饮水、应激、饲料、药物、疾病等,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此类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保证蛋鸡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蛋鸡高产、稳产的特点已被广大养鸡业界所公认。但是,生产实践中因产蛋鸡产蛋性能较低、产蛋率异常下降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引起养鸡户与种鸡场无端的争议而面对公堂。所谓蛋鸡的产蛋性能,是指蛋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高峰期及其维持时间、产蛋期的死淘率等。在养鸡生产实践中,常见鸡开产日龄提前或推后,不出现产蛋高峰或产蛋率攀升缓慢、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短、产蛋期死淘率高以及提前休产等产蛋性能下降的现象。现将我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蛋鸡产蛋下降的情况加以归类整理分…  相似文献   

19.
正蛋鸡养殖是通过产蛋获取经济收益的一项畜牧生产活动,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产蛋率、产蛋高峰、蛋重、蛋品质等多向生产成绩和指标,进而严重影响着鸡场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产蛋期饲养管理工作非常关键。笔者结合当前规模化鸡场养殖生产实际,对产蛋期饲养管理的几项技术措施做如下分享:1维持安静稳定的生活环境蛋鸡对应激较为敏感,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应激非常大。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产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蛋鸡生产,产蛋率的高低是衡量养鸡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在蛋鸡饲养管理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致使产蛋鸡群开产日龄过早或推迟,不能按期达到产蛋高峰或高峰期维持时间短,甚至提前休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