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及RAPD分子标记分析的方法,研究21份广西高糖割手密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1份高糖割手密无性系在萌芽率、分蘖率、株高、茎径、小区茎数、单茎重上的变异较大、类型多,基于该6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21份割手密无性系划分为3个类群;对21份割手密无性系进行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发现这些高糖无性系间亦存在较丰富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异,基于RAPD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将21份无性系划分为4个类群.本研究表明,21份广西高糖割手密无性系间在DNA水平上和主要性状的表型水平上均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广西高糖割手密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分析和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及RAPD分子标记分析的方法,研究21份广西高糖割手密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1份高糖割手密无性系在萌芽率、分蘖率、株高、茎径、小区茎数、单茎重上的变异较大、类型多,基于该6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21份割手密无性系划分为3个类群;对21份割手密无性系进行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发现这些高糖无性系间亦存在较丰富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异,基于RAPD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将21份无性系划分为4个类群.本研究表明,21份广西高糖割手密无性系间在DNA水平上和主要性状的表型水平上均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甘蔗割手密无性系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割手密不同无性系为参试材料,研究水分胁迫对割手密伸长期的抗旱性影响,测定苗期植株的叶面积,正常水分和水分胁迫下植株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含水量、束缚水含量、失水速率、根系活力、根 /冠比,计算各生理生化指标的耐旱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各指标的耐旱系数不同,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割手密抗旱性进行评价表明割手密不同无性系间的抗旱性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割手密不同无性系间的抗旱性与植株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r=-0. 474,P<0.05)。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连续3年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5nm)增加对33个割手密无性系成熟期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辐射对割手密无性系锤度具有明显的影响;(2)33个割手密无性系锤度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锤度响应范围分别为-27.86%~69.90%、-28.88%~34.58%和-18.90%~26.21%;(3)割手密无性系锤度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年际间差异,从选择的10个无性系来看,从2003年、2004年到2005年,6个无性系锤度变化率增加,4个无性系锤度变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境内搜集了78份割手密无性系,并进行性状观察和同工酶、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割手密在性状上可分为闽东南、闽西北、闽北3种类型;酯酶同工酶共呈现8条酶带,19个酶谱类型;染色体数目有2n=72,80,84,88,92,96,102等7种类型。从同工酶的分析来看,福建割手密可能是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扩展的。综合评价10个优良的无性系进行创新利用,选出闽蔗92/117的高产饲料蔗及一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0 nm)增强对4个UV-B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割手密无性系叶片附生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耐性割手密无系性92-11叶片附生真菌数量较少,UV-B辐射增强减少了4个割手密无性系叶片附生真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连续3年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5 nm)增加对10个割手密无性系伸长期株高和茎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割手密耐性无性系株高和茎径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敏感无性系的株高和茎径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2)无性系株高和茎径对UV-B辐射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年际、生育期之间的差异,在伸长初期和中期最敏感。(3)割手密无性系90-15的耐性最强,无性系II91-93最敏感。  相似文献   

8.
对87份云南割手密无性系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植物学性状的观察,发现云南割手密染色体数目有2n=60、64、70、80四种类型。讨论了染色体倍性与植物学性状及地理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连续3年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5nm)增加对10个割手密无性系伸长期株高和茎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割手密耐性无性系株高和茎径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敏感无性系的株高和茎径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2)无性系株高和茎径对UV—B辐射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年际、生育期之间的差异,在伸长初期和中期最敏感。(3)割手密无性系90—15的耐性最强,无性系Ⅱ91—93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连续两年模拟UV-B辐射(280~315 nm,5.00 kJ/m2)增强对8个割手密无性系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UV-B辐射对割手密叶片MDA含量有显著的影响,8个割手密无性系叶片MDA含量对增强UV-B辐射存在种内差异。5个无性系叶片MDA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分别为I91-97,I91-38,Ⅱ91-116,93-25,90-22;1个无性系MDA含量变化不明显(Ⅱ91-93),2个无性系MDA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分别为Ⅱ91-98,92-11。UV-B辐射对割手密叶片MDA含量的影响具有年际间差异。UV-B辐射对割手密叶片MDA含量的影响存在生育期之间的差异,为伸长期>成熟期>分蘖期。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割手密和斑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来自不同原生地甘蔗近缘野生种割手密、斑茅无性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Fpro)的含量及其与低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割手密和斑茅叶片中Fpro的含量与其原生地的海拔、纬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冬季的Fpro含量平均值分别是夏季的11.4和7.7倍,导致Fpro积累的真正原因是低温;在持续低温胁迫条件下,割手密、斑茅叶片中Fpro含量呈波动式增长,在作变温处理时Fpro的消长是可逆的。叶片中Fpro含量与其抗寒性关系十分密切的特点,表明它可以作为甘蔗近缘野生种抗寒力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电解质渗漏法测定割手密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解质渗漏法对云南割手密50个无性系进行了抗寒性测定,结果表明,割手密的电解质渗漏率:(1)随原生长地点海拔的上升而下降,相关系数r=-0.669,p<0.01;(2)随原生长地点纬度增高而降低,相关系数r=-0.551,p<0.01;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决定电解质渗漏率高低的因子是海拔;在相近的海拔范围内,决定电解质渗漏率高低的因子是纬度。  相似文献   

13.
电解质渗漏法测定割手密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解质渗漏法对云南割手密50个无性系进行了抗寒性测定,结果表明,割手密的电解质渗漏率:(1)随原生长地点海拔的上升而下降,相关系数r=-0.669,p<0.01;(2)随原生长地点纬度增高而降低,相关系数r=-0.551,p<0.01;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决定电解质渗漏率高低的因子是海拔;在相近的海拔范围内,决定电解质渗漏率高低的因子是纬度。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he energy productivity potential of Saccharum spontaneum L.germplasm resources as energy plant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Method]The energy productivity potential of Saccharum spontaneum L.germplasm resources collected from the wild was asse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ellulose,semicellulose,lignin and crude ash contents and caloric value.[Result]The total content of cellulose and semicellulose ranged from 41.75%to 69.13%,the lignin content ranged from 2.16%to 11.75%,the crude ash content ranged from 4.79%to 9.34%and the caloric value ranged from 16.00 to 17.69 MJ/kg among the 30 Saccharum spontaneum L.germplasms.Compared to other plants,Saccharum spontaneum L.had higher contents of cellulose and semicellulose,a higher caloric value but lower contents of lignin and crude ash.[Conclu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ing fuel ethanol with lignocellulose,Saccharum spontaneum L.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s an energy plant.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中低海拔甘蔗细茎野生种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筛选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优良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及后代,为丰富甘蔗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奠定种质基础.[方法]依据甘蔗细茎野生种原生地的海拔差异结合SSR分子标记筛选7个云南不同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与以云南当地栽培品种德蔗93-94(母本)进行测交,用R软件对其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有效茎数、锤度、茎径、株高6个数量性状进行方差、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结果]各组合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茎径、株高、有效茎数5个性状表现差异极显著,锤度表现差异显著;各组合后代株高、茎径、糖产量、蔗茎产量的遗传力表现较好,均超67.0%;德蔗93-94x云割82-114和德蔗93-94x云南1号后代株高、有效茎、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均表现明显的正效应,德蔗93-94x瑞割07-3和德蔗93-94x瑞割06-7-3后代茎径、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有比较明显的正效应,组合德蔗93-94x云割83-184和德蔗93-94x云割83-174后代在有效茎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的正效应.[结论]筛选出糖产量、蔗茎产量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突出的云割82-114、瑞割07-30、瑞割06-7-3和云南1号;有效茎数遗传力和配合力优良的云南1号、云割83-184和云割83-174.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育种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甘蔗组合或种质,以扩大甘蔗遗传种质血缘,提高甘蔗育种效率。【方法】以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1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及其与栽培种杂交组配的17个组合有性世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其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等6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结果】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父本)对其杂交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蔗茎产量的改变,对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为产量性状的变化,而双亲对后代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在锤度、茎径、株高、有效茎数4个性状。在亲本及所配组合中,以不同组合方式对后代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父本,母本影响相对较小。湿热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蔗茎产量的配合力表现突出,尤其是云割82-114、瑞割06-7-3,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种质。半湿润半干燥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的锤度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力,尤其是云割83-174、云割83-160和云南1号,可作为高糖育种的优良种质。粤糖93-159×云割82-114、CP65-357×瑞割06-7-3和CP77-1776×云割82-114等3个组合的蔗糖、蔗茎产量和锤度特殊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是高糖、高产优良组合,应重点利用。【结论】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的蔗茎产量、蔗糖分遗传潜力表现不尽相同,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多种类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创新种质,培育新型亲本,尽可能地丰富甘蔗育种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云南湿润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F1代创新种质材料进行分类,为提高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1代创新种质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集对分析理论与模糊聚类原理相结合,采用同一度分类分析方法对20个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0个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种质材料被分为8个类型:Ⅰ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中等,分蘖率低,有效茎少,细茎,低产,低锤度;Ⅱ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中等,分蘖率高,有效茎多,成茎率高,高产、高锤度;Ⅲ类包括8个材料,占参试材料总数的40%,出苗中等,有效茎数中等,中大茎,中等产量;Ⅳ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分蘖一般,大茎,高产,低锤度;Ⅴ类包括两个材料,出苗好,分蘖率中等,有效茎数多,中大茎,高产,锤度偏低;Ⅵ类包括5个材料,出苗分蘖好,有效茎数多,中小茎,高产,中等锤度;Ⅶ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分蘖差,有效茎数少,低产,中大茎,中等锤度;Ⅷ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一般,分蘖率高,大茎,成茎率不高,高产,中等锤度.[结论]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的F1代创新种质材料同一类型的性状表现基本一致,而不同类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在云南湿润生态型细茎野生种创新利用研究中,针对性筛选利用不同类型种质材料的优良性状,可降低资源利用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甘蔗细茎野生种资源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从割手密幼叶诱导愈伤组织的条件,试验表明,培养基以MS附加2,4-D1~4mg/L为佳,所接种的幼叶以4cm以内为适宜的区段.不同材料在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成苗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云南的割手密在生理和遗传上存在着丰富的种内变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甘蔗组合或种质,以扩大甘蔗遗传种质血缘,提高甘蔗育种效率。【方法】以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1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及其与栽培种杂交组配的17个组合有性世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其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等6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结果】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父本)对其杂交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蔗茎产量的改变,对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为产量性状的变化,而双亲对后代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在锤度、茎径、株高、有效茎数4个性状。在亲本及所配组合中,以不同组合方式对后代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父本,母本影响相对较小。湿热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蔗茎产量的配合力表现突出,尤其是云割82-114、瑞割06-7-3,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种质。半湿润半干燥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的锤度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力,尤其是云割83-174、云割83-160和云南1号,可作为高糖育种的优良种质。粤糖93-159×云割82-114、CP65-357×瑞割06-7-3和CP77-1776×云割82-114等3个组合的蔗糖、蔗茎产量和锤度特殊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是高糖、高产优良组合,应重点利用。【结论】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的蔗茎产量、蔗糖分遗传潜力表现不尽相同,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多种类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创新种质,培育新型亲本,尽可能地丰富甘蔗育种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