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3.
何飞 《中国家禽》2001,23(19):32-32
绝大多数生产者都希望种蛋越大越好,因为从传统观念上来说,蛋重如低于50克是不能用作种蛋的。蛋小孵出的雏鸡也就小,当这些小鸡同较大的鸡放在一起饲养时,生长速度相对缓慢。 对于超过45周龄的老种禽,要考虑尽量减少或至少限制蛋重的进一步增加,保证蛋壳质量;此外体积过大的种蛋在孵化时有着不同的孵化要求,这在孵化场中通常被视为一件麻烦之事。种蛋的大小影响着新生雏鸡的大小,反过来,雏鸡的大小又影响着肉仔鸡随后的生长。最近对高产肉鸡的研究表明,蛋重相差1克,肉仔鸡42日龄时体重差竟达10克。就单只肉仔鸡而言,10克仅占其…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上市鸡蛋品质的评价,是根据蛋的品质和大小来分等级的。也就是用蛋白和蛋黄的状态、蛋的大小重量、气室的状态、蛋壳的清洁度、蛋壳的完整性等项指标,作为全面评价可食用带壳鸡蛋品质的标准。 1.美国的蛋重规格蛋重是以每打(12个)平均盎司重量来分等级的。等级分得相当细,一个单位平均最低重量也有明确的要求。现将消费者要求每打平均最低重量的美国蛋重规格分级标准介绍如下。巨型蛋:每打30盎司(850克),特大  相似文献   

5.
肉种鸡产蛋后期种蛋的孵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均 《中国家禽》2002,24(4):12-14
蛋重较大的种蛋会给商品代肉鸡饲养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对孵化单位而言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通常产蛋后期种蛋的孵化率和出雏后健雏率与产蛋其它阶段相比都略低(见表1),根据这一问题,本文将以大型种蛋储存、孵化温度和孵化湿度等方面讨论产蛋后期种蛋的孵化管理,旨在提高此阶段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爱拔益加(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胚胎期皮下脂肪组织发育特征和差异,试验选取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种蛋各100枚进行孵化,将孵化24 h记为1胚龄(E1),从能分离到皮下脂肪组织时的胚龄开始至出壳当天(D0)选取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每个品种选取8枚发育正常的鸡胚,称量胚胎重(E20包含卵黄囊重量)/体重及皮下脂肪组织(主要包括颈部、胸部及腿部的皮下脂肪)重量,计算相对皮下脂肪组织含量;称量结束后随机从8枚鸡胚中选取3枚鸡胚,取其左侧后肢皮下脂肪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 E.染色,观察皮下脂肪组织细胞发育状态和测定皮下脂肪组织细胞平均面积,同时提取皮下脂肪组织RNA,检测不同时间点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胚胎重/体重均随孵化时间增加而总体呈增加趋势,均在E20后增长趋势趋于稳定,且E20和D0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E12、E14、E16、E18(P<0.01);不同时间点AA肉鸡的胚胎重/体重均高于海兰灰蛋鸡,其中在E12时差异不显著(P>0.05),E14时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种蛋孵化是发展鹅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养鹅生产的基础。但是种蛋孵化率高低除了和孵化技术直接相关外,还间接的和种蛋的质量密切相关,如种蛋来源(鹅种的饲养、公母比例、防疫卫生等)、保存时间、蛋重、蛋形、蛋壳质量和清洁度等,为了提高鹅蛋的孵化率必须全面考虑。 (一)种蛋 1.种蛋的选择。种蛋要求源于没有鹅传染病的非疫区,卫生防疫条件好、打过预防针,饲料营养标准、公母比例适当的健康鹅群。种蛋受精率应在85%以上。蛋重要符合选用品种的标准(小型鹅蛋重120~135克,中型鹅蛋重135~150克,大型鹅蛋重150~210克),蛋形以椭圆为好,蛋形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蛋重对汶上芦花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挑选的324枚健康种蛋按蛋重分为3组:Ⅰ组(39.65~44.82 g),Ⅱ组(45.07~49.44 g),Ⅲ组(50.18~56.78 g),测算种蛋3个胚龄的失重和失重率,并对孵化效果和雏鸡初生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Ⅲ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最高;种蛋的失重随蛋重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但失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雏鸡初生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汶上芦花鸡蛋重区间为50.18~56.78 g时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肉鸡种蛋孵化过程中失重对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同一鸡场同一天入库的种蛋,按蛋重区间分成10组,每组150枚,孵化时各组保留受精蛋100枚,测定失重率、孵化率、健雏率、初生雏重。结果表明:种蛋的失重总趋势为快—慢—快,初生雏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 SIF)对产蛋期黄羽肉种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繁殖器官发育、孵化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SIF在肉种母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用192只健康且体重和产蛋率接近的岭南黄羽肉种母鸡(快大型,21周龄),分为4个处理,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第2~4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5、25 mg/kg SIF,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从25周龄开始至35周龄结束,共10周。试验期间,按重复记录每天采食量、产蛋数、产蛋重;34~35周龄时,每组选取50枚种蛋孵化,测定孵化性能;35周龄时,每个组随机选取24枚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每个重复选取2只试验鸡进行采血和样品采集,测定繁殖器官发育和血浆生化指标。【结果】SIF对黄羽肉种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日蛋重及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其中25 mg/kg SIF组的不合格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提高蛋壳强度和蛋黄颜色,其中5和25 mg/kg SIF组的...  相似文献   

11.
收集37、41、59和63周龄的罗斯肉鸡种蛋,在18℃、75RH的环境下保存1~2天,然后进行人工孵化。在孵化期3~11天内分别以每天24、48、96次进行转蛋,其余1~2天和12~18天以每天24次转蛋。实验结果表明:37和41周龄肉鸡种蛋的孵化率显著高于59和63周龄肉鸡的种蛋,这主要是由于59和63周龄肉鸡的种蛋在孵化中有较高的早期胚胎死亡率;每天转蛋96次的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每天转蛋24或48次,这主要是由于转蛋次数的增加可降低孵化后期胚胎死亡率;种蛋品质与影响种蛋孵化率或死胚率的转蛋次数间没有显著互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比较50克以上的异常种蛋(白壳蛋、纹路蛋、花斑蛋、沙壳蛋)与正常种蛋的孵化效果,为提高种鸡场种蛋率、控制生产成本提供参考数据。研究共进行了3批次重复孵化试验,主要考察孵化率、种蛋失水率、健雏率及雏鸡前期成活率。结果表明:异常种蛋中的白壳蛋、纹路蛋、花斑蛋的主要孵化指标接近或好于对照组(正常蛋),鸡苗体重达到良凤花鸡鸡苗标准,鸡苗前期饲养成活率高。本结果表明,上述3种异常种蛋可以作为种蛋入孵,提高经济效益;异常种蛋中的沙壳蛋主要孵化指标均稍差于其他试验种蛋,不建议作为正常种蛋入孵。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不同蛋重种蛋适宜的孵化时间。选取峪口京红1号B段50.1~60.0 g商品代合格种蛋45 360枚。根据蛋重,分成50.1~53.0 g和53.1~60.0 g 2个种蛋组。每个种蛋组再分别以孵化时长502、504、506 h分为3个试验组。在孵化条件适宜、一致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孵化,记录分析各试验组健母雏率、残母雏率、孵化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及出鸡前1 h雏鸡外观状态。结果显示,50.1~53.0 g种蛋孵化时长为502 h时,残母雏率和蛋雏比最低;随着孵化时长的延长残母雏中黑脐类残母雏的比例逐渐增加,大肚子类残母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53.1~60.0 g种蛋孵化时长为506 h时,健母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残母雏率和蛋雏比最低;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大肚子类残母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50.1~53.0 g种蛋最适孵化时间为502 h,53.1~60.0 g种蛋适宜孵化时间为506 h。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次氯酸钠去除胶护膜对褐壳蛋孵化性能的影响,将4 032个褐壳种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84个种蛋,分别采用熏蒸消毒、清水浸泡2 min、常温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 min和常温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 min。孵化后每组随机选取雏鸡50只戴上翅号,饲喂7 d并记录其1、3、5、7 d时的体重并统计7 d死亡率。结果显示:常温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 min去除胶护膜后可以显著提高其受精蛋孵化率(P<0.05),并显著降低其受精蛋死胚率(P<0.05);次氯酸钠处理种蛋对雏鸡7 d体重增长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使用常温次氯酸钠溶液浸泡褐壳蛋3 mi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褐壳蛋孵化率。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种蛋孵化效果,探究鸡蛋胶护膜处理剂及处理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鹌鹑的孵化 1.种蛋的选择及孵化设备:种蛋要求新鲜,以产出1周左右为宜,种蛋贮藏温度为10℃~20℃,蛋重13~15克。孵化设备可采用立体或平面孵化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孵化方面的报道大多数是蛋种鸡,而对肉种鸡种蛋孵化效果的报道甚少。为探讨肉种鸡不同产蛋周龄、不同蛋重、不同蛋形指数对孵化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次试验。1.试验材料供试种蛋采用北京市南口农场种鸡场饲养的艾维茵父母代种鸡所产种蛋。种蛋存放1天。种蛋收集后消毒一次,入库前进行分捡消毒处理,分组码盘预热后,再连同孵化器一并进行消毒。2.试验方法(1)分组试验一组选择产蛋周龄分别为33周龄和55周龄种蛋,每小组3000枚。试验二组选择33周龄和55周龄种蛋,根据蛋重分为4个小组。试验三组选择33周龄和55周龄种蛋,根据蛋形指数分…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枫叶鸭、金定鸭种蛋应用电脑调控孵化机(A)和人工土法(B)两种不同方式孵化,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枫叶鸭应用A的方式孵化,受精蛋孵化率可达94.01%,比B的方式提高24.01%;健雏率达92%比B的方式提高13%;每羽种苗孵化成本降低0.112元。金定鸭应用A方式孵化,受精蛋孵化率可达96%,比B提高u%;健雏率98%比B提高8%;每羽种苗孵化成本降低0.048元。A方式孵化出的枫叶鸭鸭苗47日龄体重可达3kg,成活率96%,料肉比2.85:1,分别比B方法孵化的枫叶鸭鸭苗提高15.8%,7%,料肉比少0.15。  相似文献   

19.
以籽鹅种蛋为研究对象,在种蛋孵化至20、24、27胚龄时,随机选取部分种蛋,从孵化器移至摊床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出雏完毕。比较上摊孵化与全程机器孵化的效果,并研究最佳的上摊胚龄。通过试验证明,籽鹅机器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5.84%,上摊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9.23%,提高3.39个百分点(P<0.05)。籽鹅在20,24,27胚龄上摊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87.41%、91.03%、89.19%(P>0.05),可见机器孵化鹅胚蛋至24胚龄时上摊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一、种蛋的选留在19周龄时,少数蛋用种母鸡开始产蛋,到21—22周龄产蛋率可达5%左右,此时蛋重较轻,不宜作孵化用;开产2周的种蛋孵出的雏鸡生活力不强。因此,一般在24周龄或蛋重50g 以上时开始留种蛋,留种蛋10—12个月,到64或77周龄时淘汰种鸡。选留种蛋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鸡群健康种蛋应从饲养管理正常、高产、健康无病的种鸡群选留。受精率不得低于80%。2.种蛋新鲜清洁以产后7天内的蛋较为合适,最好5天以内。以春秋季节不超过7天、夏季不超过5天、冬季不超过10天为宜。蛋壳不污染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