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工作目标保育期成活率98%以上;料肉比控制在1.6∶1以内;70日龄平均体重30千克以上,生长发育合格率97%以上。二、工作日程07:30~07:50,查看温度、调温并记录、观察猪群、处理应急问题。07:50~08:10,添料饲喂。08:10~08:30,病猪隔离治疗。08:30~10:10,清扫、收拾落地料、清粪。10:10~11:00,舍内环境调节。11:00~11:30,收拾落地料、观察猪群。13:00~13:30,观察猪群、收拾落地料。  相似文献   

2.
1后备猪 工作目标是保证后备母猪使用前合格率在90%以上,后备公猪使用前合格率80%以上。工作日程为上午7:30-8:00观察猪群,8:00-8:30饲喂,8:30-9:30治疗,9:30-11:30清理卫生和其他工作,14:00-15:30冲洗猪栏和清理卫生,15:30-17:00治疗和其他工作,17:00-17:30饲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台湾杜洛克猪在育肥阶段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关系,选取体重(41.3±9.1)kg健康的生长猪134头,采用奥斯本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采集猪采食数据和体重数据,通过统计猪群采食行为24 h的变化规律,对猪群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猪群在1 d中存在2个采食高峰,分别是07:00—10:00和16:00—20:00;猪日增重与日均采食量显著正相关,与日均采食次数、日均采食时长无显著相关;料重比与日增重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日均采食量、日均采食次数和日均采食时长都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池养大天鹅亚成鸟春季行为时间分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观察法对春季大天鹅(Cygnus cygnus)亚成鸟(Juvenile birds)的行为进行观察,并统计其各行为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春季大天鹅亚成鸟在一天中约有49%的时间用于休息,休息时段主要集中在11:00~16:00时;约24%的时间用于游动和采食,主要集中在10:00时以前和16:00时以后;梳理羽毛的时间约占13%,主要集中在13:00~15:00时;鸣叫和飞行的时间约占12%,主要发生在9:00~10:00时和16:00时以后。  相似文献   

5.
2014年3月6~12日(第1期,丰容前),2014年3月27日~4月2日(第2期,丰容后)和2014年5月9~14日(第3期,丰容1月后),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对成都动物园救护的7~12只普通鵟环境丰容前后的行为变化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结果发现:丰容前普通鵟昼间的休息行为所占的比例最高(65.2±14.6)%,其次为警戒行为(26.4±13.5)%。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丰容后,第2期),警戒行为发生比例(73.6±23.8)%显著升高(P0.01),并远超过休息行为比例(24.9±22.8)%。丰容1个月后,休息和警戒行为与第1期(丰容前)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运动行为显著低于第1期(P0.01)。普通鵟在不同丰容设施上停留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80%以上的时间停留在巢箱和栖架上。普通鵟昼间休息行为高峰期(3个时期行为峰值基本没有变化)为16:00~17:00,低谷期是9:00~10:00和12:00~13:00;警戒行为的高峰期为9:00~10:00,次高峰为12:00~13:00,低谷期为16:00~17:00;运动的高峰期是13:00~15:00,低谷期是10:00~11:00;修饰行为的高峰期为15:00~16:00,低谷期为9:00~10:00和11:00~12:00。总之,圈养普通鵟在观察时间段不活跃,很机警,但通过扩大圈舍面积,升高高度,搭建适宜的丰容设施(栖架和巢箱),可以降低它们的紧迫感,提高它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6.
仙湖鸭的繁殖行为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00~320日龄仙湖鸭的繁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公鸭单方求偶、母鸭单方求偶和公母鸭互相求偶所占比例分别为56%、3%和41%。以公鸭单方求偶用时最长,公母鸭互相求偶用时最短,平均为65 s。核心群比扩繁群的求偶时间约短16 s,在水中求偶比在陆地求偶用时约长16 s。在水中交配占所有交配方式的比例达80%以上;核心群和扩繁群的交配行为分别集中于6:30~8:00和7:30~11:30;交尾时间平均分别为7.1 s和9.3 s。每只公鸭交配4~7次/d;母鸭无固定产蛋位置,产蛋高峰期为3:30~5:30。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免疫再生素对免疫应激的影响,选择健康,体质量和日龄为(75±3)d的保育后期长×大48头二元仔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免疫再生素400g/t。试验第11天07:00注射口蹄疫(FMD)疫苗,分别在第10天和第11天的08:00、10:00、14:00和16:00测定猪直肠体温。结果表明,口蹄疫疫苗免疫后导致保育猪肛温上升。使用免疫再生素在口蹄疫疫苗免疫前后都较对照组保育猪肛温低,在免疫后更是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再生素能显著降低口蹄疫疫苗注射引起的体温反映,具有较好的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畜牧兽医》2011,(5):60-60
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4月第3周,全省生猪均价涨跌互现、饲料原料及配合料均价稳中有涨,猪粮比、猪料比双双小跌。肥猪和猪肉均价分别小跌0.08无千克和0.13元/千克;仔猪和后备母猪均价分别小涨0.51元/千克和11.00元/头:玉米均价小涨0.01元/千克,小麦麸和育肥猪配合料均价与上周持平。猪粮比和猪料比分别回落0.05和0.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在辽宁省冬季低温环境下,处于育肥阶段的规模化养殖猪、牛、羊的排尿行为。选择相同饲养条件下的育肥阶段的健康猪、牛、羊,对其排尿行为进行跟踪观察。并选择2个条件相似的养殖场进行对比试验。猪、牛每个观察组100头,羊每个观察组30只。跟踪观察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点,动物因驱赶从卧息到站立或游走姿势0.5 h的排尿次数。每个养殖场连续观察2 d。试验表明,肉牛的最佳采尿时间为早6:00~7:00或下午16:00~17:00。猪最佳采尿时间为早6:00~7:00或上午9:00~10:00,其他时间点尿液采集困难。羊的最佳采尿时间为早5:00~6:00,其他时间段采尿采集困难。  相似文献   

10.
<正>1 18~30日龄仔兔补充料配方玉米30%、豆饼23%(炒熟粉碎,下同)、麦麸12%、米糠10%、草粉20%、骨粉2%、食盐0.5%、兔1%、兔球丹2%。每兔日喂10~20 g,另补青料50~100 g。2种公兔饲料配方2.1配种期玉米11%、豆饼25%、麦麸20%、草粉40%、骨粉2%、食盐1.5%、生长素0.5%。日喂量150~200 g,另加VE 1片(分两次拌料饲喂),青料700~800 g。2.2非配种期玉米15%、豆饼11%、麦麸20%、草粉50%、食盐1.5%、生长素0.5%。每兔日喂100 g,另加青料  相似文献   

11.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指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感染两种以上病原,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出一系列综合征群的疾病。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发病率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以及18~20周龄,也就是俗称的13周龄墙和18周龄墙。严重的时候,猪场呼吸道病诱发严重的高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猪场爆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10%~30%。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治疗成本增加,因此许多专家将该病定名"猪无名高热病"。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6,(1)
大河乌猪是曲靖自主培育于2003年经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新品种,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做过其生长肥育猪对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为探索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对蛋白质营养的需求,我们于2015年5—8月开展了不同蛋白质营养水平饲料对大河乌猪的生长肥育试验,试验分A、B、C 3组,30~50 kg、50~120 kg两阶段,每组用"奥斯本"种猪性能精准测定设备1套,肥育大河乌猪10头(试验中A组损失1头后为9头),在能量、钙、磷等其它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前提下,A、B、C组30~50 kg阶段分别用16%、14%和12%蛋白质营养水平,50~120 kg阶段分别用14%、12.5%和11%蛋白质营养水平,结果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30~50 kg阶段的最佳蛋白质营养需求水平为14%,50~120 kg阶段的最佳蛋白质营养需求水平为11%,30~120 kg全程肥育的最佳蛋白质营养需求为前期(30~50 kg)12%、后期(50 kg以后)11%。试验初步探索了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的蛋白质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用自家苗防制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的效果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发生猪皮炎肾炎综合征的猪场,随机挑选120头4周龄离乳保育猪分成三组,为对照组、添加抗生素组和添加抗生素与注射疫苗组,试验经过35天后,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0 00%~32 50%(P<0 05),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28 28~132 00g/天(P<0 05),出现呼吸症状的猪只头数减少30 00%~34 50%(P<0 05)。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5)
为研究大河乌猪采食特性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选择云南富源县大河种猪场饲养的日龄相近、体重30 kg左右的50头大河乌猪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每头均打上电子识别耳标,进入测定舍测定,试验猪100 kg体重结束试验。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显示:1)30~50 kg与50~100 kg体重阶段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总耗料量、日增重及料重比均差异显著(P0.05)。2)双变量分析表明,30~50 kg体重阶段大河乌猪的日采食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60;r=0.932);总耗料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88;r=0.861);日增重与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845)。50~100 kg体重阶段大河乌猪的日采食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81;r=0.990);总耗料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78;r=0.984);日增重与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69)。3)30~50 kg和50~100 kg体重阶段日采食量、总耗料量、日增重与料重比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四川畜牧兽医》2011,38(10):60-60
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9月中旬末,四川省肥猪和仔猪分别略降0.01元/千克和0.07元/千克,后备母猪和猪肉零售均价分别小涨13.00元/头和0.11元/千克。玉米、小麦麸均价和育肥猪配合料均价分别小涨0.01元/千克和0.02元/千克;猪粮比和猪料比分别下降O.03点和0.05点。  相似文献   

17.
草原毛虫作为青藏高原区系中特有的昆虫种类,成为对草地危害最严重的有害昆虫之一。然而,关于草原毛虫生殖阶段的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的研究报道尚少。基于此研究通过室内温度20±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5L:10D条件下观察草原毛虫成虫的羽化、求偶和交配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草原毛虫羽化行为全天可见,雄虫羽化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0:00~12:00,而雌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11:00~15:00和17:00~18:00两个时间段。羽化第3天发生求偶行为的虫数最多,第4d后开始逐渐下降,1,2和3日龄雌蛾求偶高峰期在16:30左右,而4,5和6日龄求偶高峰期在16:00左右。室内草原毛虫交配集中在9:30-19:30,交配高峰期出现在11:30和16:30左右,交配率高达55%和75%,且显著高于其他时间交配率(P<0.05)。由此可见,草原毛虫雌雄成虫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存在差异性,可能与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条件和昆虫适应性进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6,(9):116-118
为了查清山西省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对山西11个地市的30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的253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检测。结果:共有5 158窝、52 533头仔猪发生腹泻,死亡40 059头,死亡率为76.25%;病料检测PEDV阳性率为73.26%,TGEV阳性率为7.36%。表明山西省猪群发生的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7,(3)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的一种传染性病症,以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感染猪群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达20%~3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该病随着养猪业集约化发展,再加上免疫抑制病(如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目前  相似文献   

20.
2006~2009年自云南曲靖(YNQJ07、YNQJ08)、昭通(YNZT07、YNZT09)、楚雄(YNMD06)、保山(YNTC06)、红河(YNHH09)、怒江(YNNJ08)分离获得8株狂犬病毒,对其P和M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已知国内外代表毒株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云南狂犬病毒P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8%~99.4%和90.6%~99.3%;M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7%~99.5%和94.3%~100%;它们均属于基因Ⅰ型毒株,存在2个进化亚组群(Ⅰ、Ⅲ);YNTC06与泰国和YN0601H、YN0701H毒株遗传关系密切,属于亚组群Ⅲ毒株;其余地州分离毒株均属于亚组群Ⅰ毒株,进一步可划分为2个不同进化亚分支,YNMD06属于分支Ⅰ,与近年江苏、安徽毒株遗传关系密切;分支Ⅱ包括YNQJ07、YNZT07、YNQJ08、YNNJ08、YNZT09、YNHH09,与湖南、贵州毒株遗传关系密切。亚组群Ⅰ毒株已成为当前我国狂犬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亚组群Ⅰ的第Ⅱ分支毒株在云南省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