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查阅档案资料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整个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南岳衡山有古树名木46科83属124种4 816株,其中古树4 772株,名木44株;树龄中以100~299年的古树最多,有4 595株,500年以上的古树有24株,最大树龄达669年;南岳衡山的古树大都分布在寺庙、道观内或附近的原始天然林中;从所有权来看,南岳衡山的古树名木国有4 727株,占98.15%,集体60株,占1.24%,个人13株,占0.26%,其它16株,占0.33%;从生长状态来看,南岳衡山古树生长为"旺盛"的4 110株,占86.12%,生长为"一般"的440株,占9.22%;从分布型来看,南岳衡山的古树名木划分为6个分布类型,6个变型(不含世界广布型);南岳衡山古树名木种的分布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有62种,占种总数的50.4%,非中国特有分布中,温带分布最多,热带分布次之,种一级水平上南岳衡山古树名木具有亚热带性质,是华东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在地理成分上与华南、华中区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教育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新洲区现有古树名木457株,其中Ⅰ级古树名木10株,Ⅱ级65株,Ⅲ级382株,分布在全区13个街镇,以阳逻、凤凰和仓埠古树名木分布量最多,树种以枫香和朴树数量最多.然而随着城镇化的进行、自然环境改变、人为活动影响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绍兴市古树名木白蚁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绍兴市6县(市、区)古树名木白蚁危害情况的调查,查明危害古树名木的白蚁3科6种,其中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是优势种;古树名木受害率达25.1%以上;分析了易受白蚁危害的树种及古树名木受白蚁严重危害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省粤东西北(汕头市、肇庆市、韶关市)和珠三角(东莞市)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分析了这4个地区古树名木的树种分布以及数量性状特征,并对危害古树生长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地市古树名木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50 a,树高主要分布于10~20 m,胸径在200~400 cm范围内相对集中,而冠幅则集中于10~25 m。粤北的韶关市古树名木最多,高达7 300株,占全省的10.03%,其次依次为东莞、肇庆和汕头。粤北以樟树分布最多,而粤东、西和珠三角以榕树分布最多。东莞市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差的数量最多,高达824株,约占全市古树名木的21.01%,此外,衰弱株和濒危株分别为744株和85株,均超过其余三个地市的总和。病虫害和人为因素是古树名木长势衰弱的重要原因,其中白蚁危害最为严重,而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水泥铺装导致树池太小是古树名木衰弱的重要人为原因之一。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建议。  相似文献   

5.
古树名木衰败死亡原因及保护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宏 《绿色科技》2014,(4):119-120
从树木自身生命力减弱、立地条件差、树干周围土壤性质恶化、人为活动危害等方面,剖析了古树名木衰败死亡的原因,分别从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千山风景区的古树是景区内一大景观,经调查,景区内名木古树共1000余株,其中一级古树100余株,二级古树300余株,三级古树600余株。古树以油松为主,占整个景区古树的95%。多年来,由于古树处于生长的中后期,各组织器官功能下降,加之遭受雷击、干旱、水土流失、病虫害等危害,以及游客的不合理人为活动,造成长势衰弱,部分古树已经死亡。经过对千山风景区名木古树的调查,分析其衰亡原因,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莲都区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实地定位,逐株、逐片每木检尺调查的方法,对丽水市莲都区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和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资源数据库,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结果表明,莲都区现存古树名木1974株,隶属31科56属68种,其中一级古树名木64株,二级古树名木255株,三级古树名木1655株;树龄最大达1600a,胸径最大达458cm。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着手对全省城市古树名木进行核实、统一编号、登记备案,从而确立这些宝贵资源的“法律身份”。有关部门明确指出,城市新扩改建项目要避让现有古树名木。江苏省共有一级古树名木615株,二级古树名木2899株,其中以银杏、柏科、樟科、榆科等植物最多,主要分布在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内。各省辖市相继制定了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规定,落实了保护管理措施,城市古树名木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在一些地方古树名木受到侵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比如城市中的部分新、扩、改建工程对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产生威胁,一些古树名木受到严重的人为损害,…  相似文献   

9.
高燕 《山东林业科技》2006,(1):28-28,36
采用逐株、逐片调查的方法,对淄博市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古树名木树种、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结果表明,现存古树名木497株,古树名木群4片,隶属24科、36属、43种,其中一级古树名木227株,二级古树名木270株。  相似文献   

10.
江苏古树名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江苏省古树名木普查材料统计整理的基础上,报道了全省古树名木的数量、种类、树龄组成及分布情况等,并结合古树名木的生长、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对策。普查结果表明:江苏古树名木数量在1.1万株以上,隶属65科118属192种(含部分变种),种类资源丰富;数量最多的树种是银杏,达3200株;树龄最大的是宿迁的项王手植槐,树龄在2200a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武汉市黄陂区内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情况,采用资料查询、知情人走访、现场考察的方法,对黄陂区内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胸径、树龄、海拔分布等22项特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黄陂区总计拥有古树名木867株,包括26科36属40种,古树群落3处,其中:Ⅰ级古树30株,Ⅱ级古树71株,Ⅲ级古树766株;朴树最多,为269株,其次为枫香树150株,柿139株。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木兰乡、王家河街、六指街、蔡家榨街、蔡店街、姚集街,不同区域的生长情况差别明显,祁家湾街、罗汉寺街的古树生长环境较差,不同树种海拔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德县古树名木的实地调查,区别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对古树名木的影响,分而施治,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长势不佳古树名木的系统方法,推广至古树名木的日常管护之中。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在林业系统信息平台告知相关管护单位及个人所管护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将管护工作做在树木受害之前,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及外力因素对古树名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文成县古树名木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实地定位,逐株、逐片每木调查的方法,对文成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就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和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资源数据库,结果表明,文成县现存古树名木2 665株,隶属25科42属54种,其中一级古树名木122株,二级古树名木548株,三级古树名木1 955株,并后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莱芜市古树名木调查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全市范围内古树名木的实地调查,摸清了古树名木的分布、立地条件、病虫危害情况及生长状况,建立健全了古树名木档案;针对多数古树名木树龄大,管理粗放,长势衰弱,濒临死亡的现状,提出了改善立地条件,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树体加固和修复,复壮树势的科学管理措施,研究出古树名木生长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查阅资料、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和座谈访问等方法系统调查了无锡市古树名木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长现状。结果显示,无锡市共有古树名木45科75属98种921株。统计每种古树名木的单株个体数量,发现76.00%的古树名木拥有10株及以上个体,其中银杏拥有最多的单株个体,共有304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数量的33.01%;9.67%的古树名木拥有个体5—9株,11.07%的古树名木包含个体2—4株,还有3.26%的古树名木只有个体1株。记录了古树名木的树龄和生长状况,共有22株树龄大于100 a的古树,一级古树6株,其中3株银杏是1 700 a树龄,1株七叶树树龄是1 005 a,二级古树5株,三级古树11株。根据无锡市古树名木种质资源的分布和生存现状,提出了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临湘市市区古树名木的树种与数量、分布情况、生长现状、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湘市市区现存古树名木14株,隶属7科7属6种。根据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详细分析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和保护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古树名木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为各地进行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财富,它是历史的见证,被人们称为“活化石”。但因各种原因,古树名木衰老死亡的现象时常发生。其原因如下: 1.古树名木的树龄大,再生能力差,树形高大,因而抗病虫害侵染能力低,抵御风、霜、雨、雪侵蚀能力弱。2.恶劣天气是古树名木的大敌。古树名木树冠高大,如遇雷击,轻则灼伤,重则焚毁。大雨易造成地下水位过高,使其积水烂根。同时,冰雹、大雪对古树名木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危害。3.城市工厂排放的“三废”,不仅污染了空气及河流,也污染了土壤,古树根系、叶片受到伤害,使其逐年衰败枯死。4.不当的管理也会破坏其生长。如修剪过重,施药浓度、肥料浓度太大等,都能造成古树名木的生长不良。另外.人为的刻字留念、攀拉、采枝、叶、皮入药等都会给古树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的数据,对中山市古树名木的数量和树龄状况、地理分布特征、树种分布特征、生长状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古树名木共计1211株,总体保护成效较好,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个别古树名木存在保护形式不合适的情况。为此,提出了建议:保持古树名木的养护工作,适当发展古树名木观光旅游,发挥古树名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促进古树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查清拉萨市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生长等情况,分析评价其资源特点,为拉萨市制订保护及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古树名木(含古树后续资源)共有12科21属29种(含变种、亚种);(2)古树名木(含古树后续资源)共有2790株,其中,古树1914株,古树后续资源871株,名木5株;(3)古树名...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际调查的方法,对昆明市古树名木的种类与数量、分布情况、生长情况、树龄及保护级别、保护管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共有古树名木217株,分属28科32属64种,包含一级古树30株,二级古树57株,三级古树129株,名木1株;并提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