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效率”逻辑与生态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集体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以现代化建设的"效率"为逻辑,"方便"政府征地和工业化的低成本和快速推进。而农地主体的权益规定模糊,特别是农地产权界定以及以此相联系的责、权、利不清,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双重关系紧张的生态困境。众多学者对此多有争议并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仍未形成共识。现行农地制度必须实现生态转型才能走出困局:首先要改变理念,由经济人思维向生态人思维转变;其次要明确土地责任权,实现国家(政府)国土资源权,以及农民主体的土地财产所有权的"两权制衡",从制度上消除投机行为的操作空间,在此基础上理顺政府、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大众传媒和环保组织为"两翼"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是环境要素"公共化"、公众生活"社会化"、政府管理"服务化"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在农民、大众传媒、环保组织和政府之间构建一种可操作性的网状合作和监督框架,以改善日益恶化的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3.
金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12-10013
对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运营效率进行考察,发现公有产权下公共物品特别是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分析其原因,发现公有产权所固有的弊端——"公共物悲剧"所致。借鉴"灯塔制度"原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在政府的监控作用前提下,明确水资源的产权界定,运用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方”合作关系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以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合作社实践主体———社员、管理主体———社长、服务主体———政府三方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合作社发展的认知、期望及实现程度对比进行实证分析。从三方的认知与期望差异、期望与现实差距中发现,社员主体地位尚未形成、具有合作精神的"企业家"社长缺乏及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是影响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于农地产权问题的相关争论,多集中于农地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更能促进公平与效率.本研究梳理了农地产权问题的不同观点,并分析了这些观点分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实践困境不在于“姓公”与“姓私”,而在于农地管理主体(政府)、开发主体(商人)以及经营主体(农民)各自权益边界不清,导致投机盛行,不利于社会公平与效率.为此要突破认识障碍,搁置农地公属私属之争,凝聚“确权”共识.即,以明确使用权而未必是所有权来充实土地权益内容;通过明确的权益边界,排除农地相关主体在使用和处置农地过程中的投机行为,维护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杨江潮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265-266,277
以人力资本产权与土地产权双重残缺为分析的逻辑起点,剖析了农业集体化进程必然归于失败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的天然性缺陷,在我国大力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土地,通过土地出让金攫取"土地财政"。而目前的税制,即事权下移、财权上收的制度安排,也是迫使地方政府寻求体制外收入的重要原因。因此,税制改革便是寻求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的关键性变量。  相似文献   

7.
正让"三农"搭上信息化快车,不仅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建设和人才培育,还要集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逐步构建"互联网+三农"生态圈,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需求。一是建立"互联网+政府+龙头企业"的特色产业。应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业支撑、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将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地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规划,以县级为单位进行大规模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农村土地三种所有权主体并存。随着社会发展,与现实农村土地权力结构的变化是不适宜的。排除乡(镇)一级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主体地位,而确立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两级分享的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并在制度和立法方面进行构造和安排,使"两级分享"格局进一步明确,这是重塑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刘乔  汪沙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191-193
由于我国农地产权的形成是国家强制安排的结果,这种赋权方式严重弱化了农户拥有的产权强度,而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地的法定所有权人却没能得到法律清晰的界定。产权强度的弱化和产权主体的模糊为政府在征地中侵占农民权利提供了寻租空间。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现有的征地制度安排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给农民权益以切实的保护,因此明晰农地产权主体,正确界定公共利益,完善社会保障等成为征地制度改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语境中,社会复合主体视角考量的是地方政府助推地方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关系维系,实现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校企运作"的角色功能,过程中整合企业行业与地方高校的合作资源,激发主体间合作的内驱力,以实现在主体复合、资源整合中凝聚育人力量。这也是"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形成强大育人合力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2016年5月1日起拉开全面"营改增"的帷幕。它不仅是深入税制变革的"重头戏",更是从多方位作用了全民的创新创业,而一个国家的创新创业程度直接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因此本文将结合"营改增"一系列改革措施,分析"营改增"意义之所在,着重讨论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对全民创新创业的影响,并给出一定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爱玛》主人公形象的“扩大”与“缩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玛》主人公形象,从表面上看,随着她逐渐成长和道德日趋完善在不断"扩大";从意境上讲,随着她慢慢融入以至陷入那个吞噬女性的风俗社会而慢慢"缩小"。这一大一小展示了小说主人公爱玛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付其运  孟志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22-323,327
从培训新型农民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参与2011年成都鼠年展设计竞赛的契机,以成都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背景,以战市功能格局与大型公园绿地的整体规划为出发点,探索以自然为本的全局景观体系设计,并追根湖源地思考人在“城”与“园”之间的定位.旨在寻求处理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建筑融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袁菲菲  周波  吴俊  杨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798-2800,2814
以参与2011年成都双年展设计竞赛的契机,以成都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背景,以城市功能格局与大型公园绿地的整体规划为出发点,探索以自然为本的全局景观体系设计,并追根溯源地思考人在"城"与"园"之间的定位。旨在寻求处理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建筑融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20.
A captive pilot whale emptied as much as 88 percent of lung gas passively, without the aid of expiratory muscles. Level or decreasing pressures in the esophagus during expiration, and in the blowhole at the onset of expiration, revealed the driving force of expiration to be solely elastic recoil. Active muscular reexpansion of the lungs ensued immediately. Expiration and inspiration were completed in about I sec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