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马铃薯新品种凉薯8号是由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于1995年用凉薯97作母本,A1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杂种实生籽,经1996年实生苗培育,1997年选种圃鉴定建立株系,1998年株系圃鉴定入选,编号961-8。经品系、品比预试、品比试验、省区试、生产对比试验、品质、抗病鉴定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06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1选育经过 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6号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于1995年以I-10作母本、以NS51—5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5年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交实生籽,1996年进行实生苗培育,1997年选种圃进行单株选择建立株系,1998年进入鉴定圃,后经品系预备试验、品比试验、国家西南组区试、生产对比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薯2008002。  相似文献   

3.
“凉薯1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品种来源凉薯 17是我站于 1982年选用 10 5 16作母本 ,Schwalbe (燕子 )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原系谱代号为 82 2 17。 1986年在本站进行实生苗培育获得实生薯块 ,1987、 1988两年经选种圃、株系圃鉴定得以入选 (编号为 82 2 17) ,1989年进行品比预备试验 ,1990~ 1991年品种比较试验鉴定筛选参加区试。 1997~ 1998年通过凉山州植保植检站癌肿病抗性和田间晚疫病鉴定 ,2 0 0 0年通过原种质量鉴定。 2 0 0 1年 9月经第四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命名为凉薯 17。2 区试结果1993~ 1994年参加区试 ,在美姑、布拖、昭觉…  相似文献   

4.
优质、抗病马铃薯——晋薯1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亲本来源原品种名称:同薯15号(系谱号9909-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晋薯11号作母本,9424-2作父本杂交,经1999年实生苗圃,2000年株系圃,2001年升入品鉴圃,2002 ̄2004年在高寒作物研究所内参加品比试验。由于表现突出,2004年同时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次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通过8年的抗病、抗逆、产量等性状鉴定后,2005年完成育种、区试程序,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晋薯15号”。  相似文献   

5.
秦芋32号(原代号:康0102-5)是2000年以秦芋30号作母本,89-1优系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经育种圃、鉴定圃选育而成。2011年3月申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待审,2011年10月通过审定。2007~2009年参加国家级马铃薯品种中晚熟西南组繁种及区域试验;2010年国家西南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43 kg/667 m2,比对照米拉增产12.5%。块茎干物质含量18.5%、淀粉含量11.8%,Vc含量14.2 mg/100 g,还原糖含量0.29%,粗蛋白含量2.1%。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PVX和PVY,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6.
<正>1选育经过"晋薯16号"原代号00-5-9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9年用NL94014作母本,9333-11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实生种子,2000年培育实生苗,该组合共选出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单株250份,2001年这些入选株系升入无性繁殖系选种圃,通过田间观察及各性状调查,筛选出的单株系,其编号为00-5-97。经过品鉴试验、品比试验、省区域试验、省生产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7.
秦芋32号(原代号:康0102-5)是2000年以秦芋30号作母本,89—1优系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经育种圃、鉴定圃选育而成。2011年3月申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待审,2011年10月通过审定。2007~2009年参加国家级马铃薯品种中晚熟西南组繁种及区域试验;2010年国家西南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43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12.5%。块茎干物质含量18.5%、淀粉含量11.8%,Vc含量14.2mg/100g,还原糖含量0.29%,粗蛋白含量2.1%。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PVX和PVY,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8.
鄂马铃薯5号(原系号T962-76),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1996年利用CIP抗晚疫病杂交组合实生种籽筛选的优系392143-12作母体,以新型栽培种轮回选择优系Ns51-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培育实生苗,从中筛选高抗晚疫病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单株,1998年进入选种圃,1999年升入鉴定圃,2000年进行品系预备试验,2001年、2002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3年、2004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通过多年筛选鉴定,在湖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05年3月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鄂马铃薯5号。1主要…  相似文献   

9.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秦芋 30号 (992 - 30 ,安薯 5 8号 )是陕西省安康市农科究所利用EPOKA (波友 1号 )作母本 ,4 0 81无性系 (米拉×卡塔丁杂交后代 )作父本 ,杂交实生苗株系筛选育成。 1991年获杂交种子 ,1992年培育实生苗 ,并从中选出单株 ,1993年进入选种圃 ,再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繁育而成。该品种于 2 0 0 1年 8月 2 9日经陕西省第 30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 ,命名为“安薯 5 8号” ,编号陕审薯 2 0 0 10 0 1号 ,2 0 0 3年 2月 8日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 ,命名为“秦芋 30号” ,审定编号 :国审薯 2 0 0 3…  相似文献   

10.
1 选育经过鄂马铃薯3号是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自育品系791433作母本,59586作父本,1988年杂交,经实生苗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系预备试验,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等按育种目标鉴定筛选而成。1989年在实生苗阶段对该组合(编号88P55)进行晚疫病接种鉴定,结果选留健康植株所结块茎进行块茎性状(薯形、芽眼深浅)初步评估,并以尿糖试纸法对块茎的还原糖含量进行初步分析,从中选留薯形好、芽眼浅、还原糖含量低的单株进入选种圃继续鉴定。1990年将88P55组合入选的单株每株一个块茎按间比法种入选种圃,对植株的综合性状、病害抗性、块茎…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大豆湘春豆1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用怀春79-16作母本与浙春1号杂交,1990年获定型株系,经产量鉴定试验和省区试,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综合抗性好,于1998年审定命名为湘春豆18号。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1 审定情况   该品种于2005年2月经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该品系于1996年用国审品种汾豆50为母本,国审品种晋豆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1997年从F1杂种圃选择真杂种株,1998年将真杂种株种子种入F2代圃,并进行单株选择,1999年对F3继续进行单株选择,2000年从F42000-145株系圃中决选育成,2001年进入晚熟鉴定试验,产量排名第一位,比对照晋豆19号增产35.17%.暂定名晋34号.   ……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饲用、食用大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我院大麦室于1985年以高产抗倒大麦“泾大1号”与国外引进高蛋白高赖氨酸大麦“Hiproly”配制杂交组合,采取系谱法,经过多年单株选择和株系比较,于1994年选择到1优良株系进入本院品系比较圃,经两年品系比较,该品系于1996年以“苏B9602”为代号参加全国大麦多点试验,1997-1999两年参加省大麦联合鉴定试验,1999—2001年参加省大麦区试,2001-2002年度参加省大麦生产试验,于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B9602被定名为“扬饲麦3号”。  相似文献   

14.
新海30是新疆巴州农科所选育的早熟、高产、优质、高衣分型的长绒棉新品种.1998年以新海13为母本,吉扎68为父本进行杂交,2000年从28个优良单株中选出8个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株系,2001年将这8个株系在本所试验地和黄萎病圃进行株系鉴定,决选系为B-3029.南繁加代后,2002-2004年进人品系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自治区早熟长绒棉区试,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2008年3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海30.  相似文献   

15.
川凉薯7号是凉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于1999年用从我国南方马铃薯中心引进的IX-55—6作母本,390344—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交实生子。2000年培育实生苗选择单株,编号215—20,2001年进入株系圃,2002年升人品鉴圃,2003年品比预备试验,2004—2005年品比试验,2006年多点试验,2007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区域预备试验,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生产试验。2012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薯2012003。  相似文献   

16.
<正>1创新培育经过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选育材料44-4作母本,凉薯3号作父本,1990年创制杂交组合并获得实生种籽,1993年培育实生苗进行无性单系选择,其中系谱号为9203-16的无性单系表现优异,其植株生长繁茂,株型较矮而紧凑,单株产量高,随后经多年评价、鉴定,于2003年通过四川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同年通过省生产试验,2006年4月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为"川芋10号"。  相似文献   

17.
1 选育经过为进一步提高饲用、食用大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 ,我院大麦室于 1 985年以高产抗倒大麦“泾大 1号”与国外引进高蛋白高赖氨酸大麦“Hiproly”配制杂交组合 ,采取系谱法 ,经过多年单株选择和株系比较 ,于 1 994年选择到 1优良株系进入本院品系比较圃 ,经两年品系比较 ,该品系于 1 996年以“苏B96 0 2”为代号参加全国大麦多点试验 ,1 997~ 1 999两年参加省大麦联合鉴定试验 ,1 999~ 2 0 0 1年参加省大麦区试 ,2 0 0 1~ 2 0 0 2年度参加省大麦生产试验 ,于 2 0 0 2年 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苏B96 0 2…  相似文献   

18.
<正>1选育经过"晋薯18号"原代号02-5-8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2001年用9704-32作母本,用9333-10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实生种子。2002年培育实生苗,2003年入选的实生苗单株进入选种圃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及各性状调查,表现突出,编号为02-5-81。经过品鉴试验、品比试验、省区域试验、省生产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9.
<正>1选育过程原品种名称同薯21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晋薯7号作母本,7xy.1×R22-3-13作父本杂交,1999年培育实生苗选择单株,编号SE-11,2000年进入株系圃,2001年升入品鉴圃,2002~2003年进行品比试验,2004年进行试验推广。2005、2006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6同时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恢  尹江  张希近 《中国马铃薯》2007,21(3):192-192
<正>1选育过程1990年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杂交组合720087×X4.4的实生种子,当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编号坝90-2-10,1991~1992年入选种圃,1993~1995年进行鉴定圃试验,1996年进行品种预备试验,1997~199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国家马铃薯品种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