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淮北地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明确处于顶层水平(≥10.50 t hm~(–2))、高层水平(9.75~10.50 t hm~(–2))、中层水平(9.00~9.75 t hm~(–2))和底层水平(≤9.00 t hm~(–2))水稻品种的钾素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4个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茎鞘和叶片的含钾率在拔节期最高;抽穗期顶层水平品种的这3个参数高于其他3个等级的品种;穗部含钾率差异不显著。随着氮肥群体生产力等级的提高,钾素总积累量增多;拔节前底层水平钾素积累量最多,两年平均为120.56 kg hm~(–2),比例占50.56%,顶层水平为最少,两年平均为108.02 kg hm~(–2),比例占35.99%;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顶层水平钾素阶段积累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个等级。移栽至拔节期,钾素积累速率为中层底层高层顶层水平,拔节后则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及转运率明显高于茎鞘;顶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高于其他3个等级,高层水平叶片的转运率最高;穗部增加量随生产力等级的递增而变大;抽穗到成熟期,茎鞘、叶片对穗的钾素转运贡献率表现为底层最高,中层次之,顶层最低。4个等级水稻品种籽粒生产率和百千克籽粒吸钾量差异不显著;钾素偏生产力和钾收获指数均表现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总之,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越高,水稻中后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及器官对钾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越显著。抽穗后保持较高的钾素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是高产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包装与运输方式对常温贮藏青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椒(麻辣四号)为试材,采用不同包装(普通纸箱、瓦楞纸箱、微孔保鲜膜)、不同运输车辆(厢式半封闭货车、普通货车)及0.5μL/L 1-MCP共6种组合方式处理,青椒经6 h公路运输后(厢式半封闭货车温度18~24℃、相对湿度70%~80%;普通货车温度18~24℃、相对湿度50%~60%),贮于常温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80%~85%)12 d,研究不同包装与运输方式对常温贮藏青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5μL/L 1-MCP处理、采用5层瓦楞纸箱内衬微孔保鲜膜包装、用厢式半封闭货车运输的处理,能保持青椒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失重率与呼吸强度,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延缓膜脂过氧化进程,延长贮藏期,保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187.5、225、262.5、3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按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高低将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即顶层水平( ≥10.50 t hm-2)、高层水平(9.75~10.50 t hm-2)、中层水平(9.00~9.75 t hm-2)和底层水平( ≤9.00 t hm-2),比较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等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均出现在225、262.5、300 kg hm-2三个氮肥水平,不同氮肥群体生产力差异极显著;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先增加后降低,每穗粒数与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结实率显著下降;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总干物质积累量均以顶层水平最高,底层水平最低;移栽至拔节阶段的氮素积累比例表现为底层>中层>高层>顶层水平,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表现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吸收速率以顶层最高,顶层水平较底层水平分别高36.59%、34.36%和51.85%;随着氮肥群体生产力等级的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均提高;中熟中粳稻品种有氮低效型、氮中效型、氮较高效型和氮高效型,武运粳27、中稻1号、宁粳4号、连粳7号为高产氮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4.
在天津市武清区黏质潮土日光温室,通过田间土壤剖面实地连续监测,研究了滴灌栽培西红柿条件下土壤湿润锋水平、垂直运移规律和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滴灌开始后,湿润锋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在0.5 h内能达到10 cm以上,在1 h内能达到12 cm以上,在停止灌溉后移动距离仍然继续增大,灌溉后1.5 d后基本稳定在14.5~15.0 cm。滴灌后湿润锋垂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在0.5 h能达到30 cm以上,停止灌溉后仍能继续下移,6 h能达到49.5~53.0 cm,滴灌后1.5 d稳定在52.5~55.7 cm。湿润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移动距离与灌水定额呈正相关。灌溉后6~10 h滴孔正下方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灌水定额越大,达到最大值的用时越短。滴灌后3 h的滴孔正下方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达到33.0%~34.0%,距滴孔水平距离10 cm处为30.0%~31.0%;灌溉后6 h距滴孔水平距离15 cm处的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28.0%~29.0%,土壤相对湿度81%~84%。20~40 cm土层适宜作物生长土壤含水量的持续时间随灌水定额增大而增长,灌水定额135 m3/hm2为8 d,而180 m3/hm2为11 d。灌水后10 d的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至28.0%~28.5%,土壤相对湿度80.0%~82.0%,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30.5%~31.2%。在黏重土壤日光温室西红柿灌水定额为135~180 m3/hm2时,需要间隔10 d左右灌水一次。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拟室温和冷藏环境,研究了杏鲍菇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失重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室温(25℃)贮藏时,杏鲍菇在低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失水严重,而在高相对湿度条件下(80%~90%)发生霉烂变质,货架期仅为1~2 d;冷藏(4℃)条件可明显降低杏鲍菇的失水率,延缓其腐烂变质,从而延长保鲜期。杏鲍菇适宜的销售环境条件为:4℃、相对湿度70%~80%,此时其货架期可达5~7 d。研究结果为杏鲍菇的贮藏和销售条件提供了重要参考,可有效降低杏鲍菇的失水和霉烂现象,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设施滴灌条件下甜瓜茎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施甜瓜栽培已成为中国一个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重要产业。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和决策来提高甜瓜产量与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为探明设施滴灌条件下甜瓜植株茎流速率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效诊断植株水分指标,为制定灌溉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基于茎热平衡法的Dymaxax包裹式茎流计、小型自动气象站和TRIME-IPH土壤剖面水分测量仪等对温室内覆膜滴灌条件下甜瓜植株茎流速率变化及其周围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长时间连续定点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温室内甜瓜的茎流速率日变化曲线基本呈双峰曲线,多云及阴天甜瓜白天液流启动推迟,峰值减小15%~47%;晴天条件下温室内太阳辐射(Rs)、空气相对温度(Rh)滞后于茎流速率,阴天及多云条件下,辐射与茎流速率基本同步达到峰值,相对湿度在晴天中午辐射较高区间内的小幅提高会对茎流速率产生一定的拉低效应;温室内太阳辐射是甜瓜茎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建立了以太阳辐射(Rs)和空气相对湿度(Rh)为主要因子反映甜瓜茎流速率(F)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F=26.204+0.0890Rs-0.2540Rh,R2=0.831,P<0.001),可对甜瓜蒸腾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甜瓜不同品种类型芳香物质和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方法测定了10个不同品种类型的甜瓜芳香物质,结果表明薄皮甜瓜芳香物质的种类比厚皮甜瓜多:在薄皮甜瓜中分离出的芳香物质以乙酸乙酯、乙酸-2-甲基丙酯和乙酸正己酯等乙酸酯类为主;在厚皮甜瓜中,哈密瓜的芳香物质主要以正辛醇、2-辛醇和辛醛等醇醛类物质为主;网纹甜瓜和薄皮型厚皮甜瓜中甜1号以(Z,Z)-3,6-壬二烯醛、(Z)-6-壬烯醛和正壬醇等饱和与不饱和的九碳脂肪醛和脂肪醇为主;光皮型厚皮甜瓜中白兰瓜和伊丽莎白甜瓜主要以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2-甲基丙基酯等低分子的酯类物质为主,这与薄皮甜瓜的芳香物质相似,但在白兰瓜和伊丽莎白中没有分离出醛类物质,光皮型厚皮甜瓜心里美2号、元首和天蜜以(Z,Z)-3,6-壬二烯醛、壬醛和正壬醇等饱和与不饱和的九碳脂肪醛和脂肪醇为主。对十个品种的营养品质分析表明,薄皮甜瓜之间的营养品质含量都有显著性差异;在厚皮甜瓜中,光皮型厚皮的营养品质优于其它厚皮甜瓜;薄皮甜瓜的糖酸比显著低于厚皮甜瓜。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伽师县不同耕作土壤施肥的精度、减少浪费、降低盐分含量及轮流种植作物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取样、GPS定位、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在SPSS 17.0和ArcGIS 9+的支持下,研究不同耕作土壤有机质与盐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甜瓜土壤各层有机质平均含量高于种植玉米和种植棉花土壤。(2)不同耕作土壤不同土层中各盐离子变异系数的差异比较明显,有机质与盐离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特征。其中,种棉土壤中有机质与K~++Na~+、Mg~(2+)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都是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甜瓜土壤有机质与Cl~-、Mg~(2+)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都是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玉米土壤中有机质与SO_4~(2-)、K~++Na~+、Mg~(2+)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都是呈显著负相关。(3)种植棉花土壤的盐分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逐渐增加趋势;种植甜瓜土壤的盐分含量分别为表层含量高,中层和底层的盐分含量差异不大;种植玉米土壤的盐分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低温气调协同臭氧间歇处理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柑橘为试材,将其贮于3~5℃、相对湿度85%~90%的气调贮藏箱内,由气调箱每35 min自动对柑橘进行3 min的臭氧(浓度4.0 mg/m3)处理,研究低温气调协同臭氧间歇处理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气调协同臭氧处理组可有效保持柑橘果实的水分、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和VC含量,有效控制柑橘果皮上的微生物数量。其中,以CO2含量5%~7%、O2含量3%~4%、N2含量89%~92%的气调处理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1.山楂贮藏的适宜条件温度要求-2℃~0℃,相对湿度90%~95%(贮藏温度为2℃~4℃时湿度要求85%~90%)。气调贮藏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7%~15%、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5%~10%。2.山楂产地贮藏应注意的问题(1)选用耐藏性较强的品种贮藏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1.
辽西北沙地流动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西北沙地流动沙丘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水分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土壤含水率的时间变化与降雨有密切关系,春季土壤含水率较低,为0.1%~3.1%;夏季土壤含水率较高,为2.5%~5.1%;秋季土壤含水率略高于春季,为2.2%~3.6%。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位为:0~10cm土壤含水率变异程度较大,受降雨和蒸发影响强烈;10cm~80cm变异程度相对小些;80cm~120cm土壤含水率比较稳定。流动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率受干沙层厚度频繁变化和降雨量影响显著,阴坡底含水率>阳坡底>阳坡中>丘顶>阴中。  相似文献   

12.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区0~50 cm风沙流结构,揭示流动沙区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在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和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50 cm垂直高度内的风沙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50 cm总输沙量与各高度层的输沙量与风速均呈幂函数关系。(2)各高度层输沙量与高度呈指数递减关系。(3)上、中、下3层的输沙量均与总输沙呈幂函数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尖孢镰刀菌的分布与西瓜枯萎病病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2.07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铁、越江隧道等地下工程的日益增多,涌现出了大量的对称式基坑。基于共形映射理论,推导了对称式基坑涌水量计算表达式,并对其计算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称式基坑的单宽涌水量与渗透系数、基坑内外水头差成正比,与(相对)隔水层层顶到坑底的距离和基坑两侧止水帷幕间距的比值、止水帷幕嵌固深度和(相对)隔水层层顶到坑底距离的比值、基坑内外水头差和(相对)隔水层层顶到坑底距离的比值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贮藏方式对甜高梁茎秆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旨探讨可作为再生能源的甜高粱贮藏期间的糖的种类及含量变化和减少糖分损失的贮藏方法,为科学合理贮藏甜高粱茎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甜高粱品种新高梁4号茎秆在捆扎竖立堆垛和捆扎横放堆垛两种条件下贮藏至157-199天期间其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及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横放条件下的甜高粱茎秆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含量比竖放的甜高粱高;竖放与横放的甜高粱茎秆纤维素含量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晴空条件下华北平原城市气溶胶观测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气溶胶污染的微观特征及可能原因,利用2008 年10 月19 日一次飞机探测的资料,对保定和石家庄的气溶胶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保定边界层内气溶胶数浓度垂直递减明显,边界层以上接近背景气溶胶。石家庄边界层附近气溶胶浓度出现累积,边界层以上数浓度迅速降低,2300 m出现峰值。逆温层和相对湿度峰值附近累积的较高浓度的气溶胶是影响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重要原因。气溶胶数浓度和平均直径与相对湿度并不完全呈正相关。1500 m以下气溶胶浓度与局地排放源有直接关系,人为活动及风速是影响气溶胶水平分布的重要因素。区域输送对混合层以上气溶胶浓度的影响较大。保定不同高度层的粒子谱均呈单峰分布,石家庄低层粒子谱呈双峰或三峰分布。  相似文献   

17.
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87~1989年分别在江苏沐阳和南京卫岗进行了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及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的高度及叶倾角影响光在冠层内的分布,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可反映叶面积和光的空间分布状况。低产群体的最高叶面积指数小于4.0,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部位较低,消光系数分布均匀,但漏光严重,光能利用率低;过旺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过大,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部位较高,消光系数呈上大、中小分布,光在冠层上部递减迅速,中下部光环境差,叶片早衰,净同化率低;高产群体叶面积及其垂直分布合理,孕穗期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在相对高度0.60~0.65处,冠层中下部消光系数较大,上部较小,利于光向冠层深处透射,冠层50cm处透光率40%~60%,地面透光率2.5%~3.0%,净同化率较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天津地区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此菌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18~23℃。菌丝生长的适宜湿度为90%~100%;在所测试的碳源中,病原菌对乳糖利用最好;在供试的氮源中,对硫酸铵利用最好;菌丝在pH3~10均可生长,生长的最佳pH值为6.5。  相似文献   

19.
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竖向振动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铜梁县新城核心区小学建设项目3#楼(体育馆)工程为背景,对其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竖向振动模态进行模拟分析,并与实测结果相比较,评价其控制竖向振动舒适度的效果。根据建模思路精确建立的该大跨楼盖有限元模型,其模态分析结果与模态实测结果接近,相对误差约为5%;模拟分析及工程实测结果表明,该大跨楼盖前三阶振型均以竖向振动为主,结构自振基频满足我国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竖向振动舒适度符合标准;与无底板的大跨次梁楼盖相比,增加底板后,其增幅最小的一阶频率增长了19.9%,表明增加底板可有效地控制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的竖向振动。  相似文献   

20.
弱磁场处理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50HZ特定频率磁化器,对不同活力水平的玉米种子进行了种子活力的磁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弱磁场处理对种子活力表现极显著而稳定的正向效应。不同活力水平种子活力指数的最大增长幅度,芽鲜重为21.9%~122.9%、根鲜重55.7%~102.5%、芽干重29.7%~65.7%、根干重51.4%~93.0%。其中,根干重活力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按回归方程Y=1.0922X+229.5562可以预测田间产量。弱磁场处理可增强种子耐贮性,贮存5个月电导率下降10.87%~21%。综合评判:高活力种子磁化10d,中、低活力种子磁化8~10d效果最好。对研究发现的弱磁场对发芽力影响的不稳定效应进行了讨论,并分析比较了弱磁场与强磁场处理对玉米种子产生的磁生物学效应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