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当前分子生物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而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过程中最重要的第一步,由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一些复杂大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导致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是一个多级的复杂过程.转录因子即反式作用因子在转录调控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识别或结合在顺式作用元件8bp~112bp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效率.因此,转录因子与调控序列的相互作用在决定某个基因是否表达中占据核心位置.随着对转录因子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染色质免疫沉淀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人们将会进一步研究转录调控的机制及细胞行为和疾病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豆粕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但豆粕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会给动物生长带来负面影响。研究表明,酶解预消化处理能有效减少或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改善豆粕营养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文章从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酶的来源、功能,以及将酶解豆粕作为无抗日粮的应用方案等方面综述了酶解豆粕的研究进展,为酶解豆粕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及FPLC层析从印度柞蚕(Antheraea mylitta)5龄幼虫血液中纯化得到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真菌蛋白酶抑制因子并命名为AmFPI-1。纯化的产物用双向电泳作了分析。SDS-PAGE电泳表明纯化的抑制因子分子量为10.4kDa。测出了该蛋白质N端的1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并依据这个序列合成了寡聚核苷酸,构建了印度柞蚕全长cDNA文库,用这些寡聚核苷酸和CDS作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了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部分cDNA;用PCR扩增出的DNA作探针,筛选cDNA文库,获得了抑制因子cDNA克隆的序列。对序列分析表明:cDNA由543个核苷酸组成,包含一个315bp的ORF。编码一个105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序列与Bombyx mori的几个EST相似,N端氨基酸序列尤其与蜡蛾(Galleria mellonella)的诱导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ISPI-1)相似,表明两者存在高度的近缘关系。血液中存在的这种蛋白酶抑制因子可能在蚕体对抗微生物入侵的天然防御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新发细菌性传染病,我们对其毒力因子的了解却很少。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该病原体,作者对副猪嗜血杆菌各种因素与菌株毒力的关系做了简要的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血清型与毒力的关系,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巴氏杆菌科毒力相关因子荚膜、菌毛、脂多糖、外膜蛋白以及酶类与副猪嗜血杆菌毒力的关系,并认为神经氨酸酶是副猪嗜血杆菌重要毒力因子。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的研究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氟与一些营养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菁  丁角立 《饲料工业》1997,18(2):16-19
氟与一些营养因子的关系中国农业大学何菁丁角立呙于明迄今为止,人们认识氟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由于氟的活泼性,能与许多元素和分子结合,因此必然会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同时,它自己的吸收、利用也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本文主要从营养学角度阐述氟与一些营...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否通过提高内源性和外源性蛋白质的损失降低蛋白质消失率,并在实验室中应用高精氨酸技术确定这些损失的数量。装有持久性回肠T一套管的猪,饲喂含精氨酸标记的蛋白质试验日粮,日粮含有酷蛋白并提高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剂量(试验1),或进行热处理或粗制粉碎大豆(试验2)酷蛋白粮组(425mmol氮,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猪回肠蛋白质内源性来源显著高于外源性来源(105对9mmol  相似文献   

7.
1降低蛋白质利用率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有以下两方的原因:(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和小肠液中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结合,生成无活性的复合物,消耗和降低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导致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下降;(2)引起动物体内蛋白质内源性消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随粪便排出体外,使肠道胰蛋白酶数量减少,引起胰腺机能亢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酶与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的关系,以及常见的一些应用。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几乎参与动物机体内所有的代谢反应,酶的活性异常必然导致代谢异常。酶与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动物疾病的预防、疾病的分析及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9.
《湖南畜牧兽医》2003,(5):20-20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类,植酸)是影响饲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该项目利用酶法钝化技术既可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又不产生毒副作用,是最具有潜力的生产安全饲料的“绿色”方法之一。该项目在酶钝化条件下建立了日粮养分利用和生产性能参数,研究了猪、鸡体内微量元素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蛋白质、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了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酶钝化技术可减少猪粪便中磷和氮排泄量的40%~50%和9.7%,减少了粪便对环境污染。□饲料抗营养因子新技术研究成功  相似文献   

10.
松嫩盐碱草地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松嫩平原盐碱草地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氮素、磷素、钾素、有机质、全盐含量及pH值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同,酶活性在不同季节和肥力因子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将酶活性和肥力因子作为两组综合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到3对显著典型变量,其中第1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967,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88.5%,且综合土壤肥力因子和综合酶活性因子典型变量排序图呈很好的线性特征,可以用综合酶活性来指示盐碱地肥力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猪育种面临的遗传胁迫因子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生产与文献资料,对猪育种面临的遗传、营养、疾病源性的遗传胁迫因子进行了综述,主要归纳了选择、霉菌毒素、病毒对猪遗传基础稳定、遗传潜力发挥的胁迫,具体表现在降低猪生产、繁殖性能,改变猪体形外貌,制约遗传进展等,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安达地区曾发生过几次严重的牛羊疾病,给牧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兽医临床诊治情况的分析,探索自然环境的恶化和气象因子变化与牛羊灾难性流行疾病发生的关系,以提高防犯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质源,但由于抗营养因子的存在影响了其利用效率。介绍了大豆蛋白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种类、抗营养机理及大豆饼粕微生物发酵降解。  相似文献   

14.
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营养的消化吸收的微量成分。抗营养因子可影响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有些抗营养因子毒性很强,可造成动物中毒和死亡。1 影响蛋白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1.1 主要抗营养物质: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皂素、单宁等。1.2 副作用:抗营养因子与消化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或减弱其活性。可与蛋白体结合,使粘膜发育异常。可与金属元素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蛋白质、能量消化的抗营养因子、来源、抗营养作用及加工处理等详见表1。2 影响矿物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2.1 …  相似文献   

15.
豆类饲料内的抗营养因子及其灭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类饲料内的抗营养因子及其灭活李莉(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00094)霍启光(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豆类籽实是单胃动物最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但是其营养价值受许多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但使蛋白质的质量下降,还会导致动物的...  相似文献   

16.
山羊可提供丰富的肉、乳、绒、毛等畜产品。转录因子是一类结合特异DNA片段的蛋白质,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山羊的各类经济性状。本文概括了约42个转录因子在绒毛、繁殖、泌乳和产肉等生产性状的功能,发现与模式生物相比,山羊转录因子功能的研究还不深入和系统:山羊已知转录因子的数目少于模式生物;已知转录因子的功能较单一,多功能转录因子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关注转录因子表达与表型的关联,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其靶基因等机制尚未清晰阐述。为深入理解调控山羊经济性状的分子机理,今后可采用高通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预测转录因子及靶基因、挖掘和解析关键调控模块。  相似文献   

17.
将废弃物转化成饲料的酶技术当前,动物饲养业产生大量富含蛋白的废弃物,而蛋白质仍是动物饲料最费钱的部分。蛋白质废弃物包括不可食的动物下脚,死亡动物以及粪便中过剩的氮。这些废料正面对着麻烦的处理问题。由于这些废料有散播疾病和危害环境的危险,使问题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蚕种H2O2与SOD酶的活性并研究了它们与一些蚕种质量指标间的关系,表明该两种酶的活性与饲料桑叶中蛋白质与可溶糖含量有关,与催青孵化率和蚁蚕高温绝食生命率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今日畜牧兽医》2007,(4):49-51
1.1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可提高饲料的能量、蛋白质的利用率大量研究证明,饲料配方按照理想氨基酸平衡原理,可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质代替动物性蛋白质,保持畜禽正常的生产性能。但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存在抗营养因子问题。其中主要是非淀粉粘多糖(NSP)、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果胶、抗原蛋白等,这些抗营养因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饲料的消化利用率。研究证明,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的消化利用率。Siversides等(1999)报道了巴西圣保罗和维克萨大学所作实验,采用回肠消化率测定法,在玉米豆粕型饲料添加酶制剂。结果提高了饲料的代谢能值(p〈0.05)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20.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植酸在低pH条件下可与蛋白质分子的碱性基团结合,络合蛋白质,抑制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淀粉及脂类等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率。同时,植酸也具有极强的螯合能力,能与钙、钾、锌、铁及铜等矿物质形成不溶性盐类,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