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面喷施腐植酸钾对张杂谷10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钾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张杂谷10号谷子品种为材料,在孕穗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0,0.05%,0.1%,0.2%,0.4%,0.8%)腐植酸钾,对谷子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光合参数及产量构成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浓度处理下,谷子株高、茎粗先升高后降低,在0.1%和0.2%浓度时均增加显著,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44%、2.78%和9.93%、17.90%;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均升高,在0.2%浓度时均达最大值,SPAD值较对照平均增加11.8%,净光合速率增加26.38%;胞间CO2浓度(Ci)降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在喷肥后均增加,码数则先增加后减少,各产量构成指标均在0.2%时最大。[结论]本试验中,孕穗期喷施腐植酸钾浓度为0.2%时最佳,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指标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外源硒对谷子植株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以冀谷19、冀谷21为试验材料,在谷子不同生长时期进行硒浓度为30 g/hm~2的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外源硒对谷子植株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粗蛋白及产量的影响,为富硒谷子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冀谷19、冀谷21的拔节期、孕穗期与齐穗期进行外源硒肥处理后均可提高GSH-Px的活性,且在拔节期30 d、孕穗期20 d和齐穗期20 d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在提高谷子酶活性方面,3个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后,2个品种谷子酶活性均得到提高,且冀谷21的效果优于冀谷19;不同时期的硒处理对籽粒中粗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孕穗期施硒,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较高;不同时期硒处理对2个品种产量的影响大体相似;在提高谷子品质方面,孕穗期叶面喷施硒肥对谷子籽粒粗蛋白与产量的影响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多效唑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谷子拔节期前、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多效唑,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个施药水平,研究张杂谷10号光合参数及产量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谷子生育时期喷施适宜的多效唑能够促进谷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相对叶绿素含量,且均随着多效唑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多效唑300 mg/L时达到最大;影响谷子产量的关键构成因素是千粒质量、穗质量及穗粒质量,谷子增产显著,且拔节期前喷施效果优于拔节期和孕穗期,但在浓度过高时会降低增产效果。在拔节期前喷施300 mg/L多效唑,谷子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相对叶绿素含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达到最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腐殖酸叶面肥在猕猴桃果树上施用的最佳质量浓度,以‘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腐殖酸叶面肥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处理:处理1(腐殖酸0g/L),处理2(腐殖酸0.15g/L),处理3(腐殖酸0.3g/L),处理4(腐殖酸0.45g/L),处理5(腐殖酸0.6g/L),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17年猕猴桃坐果后10d、20d、30d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量为200L/667m~2。结果表明:腐殖酸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使果实产量与品质达到最优,综合产量与品质,处理3质量浓度最优。回归拟合结果为产量和品质各指标与腐殖酸质量浓度均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产量最高时腐殖酸质量浓度为0.349g/L,果实品质各指标最优时腐殖酸质量浓度均为0.3~0.4g/L。  相似文献   

5.
使用传统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等无机硒实现富硒谷子生产,用量相对较高,潜在毒性较大,本研究使用不同形态外源硒,通过叶面喷施探索谷子富硒化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在孕穗期施用腐殖酸硒肥,谷子籽粒和茎叶硒富集较灌浆期稍高。在灌浆期施用各种硒肥,亚硒酸钠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化学纳米硒和腐殖酸硒,但化学纳米硒的用量仅为亚硒酸钠的45%。因此,从产业化和人体健康角度而言,在孕穗期通过化学纳米硒叶面喷施实现谷子富硒化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叶面喷施高效腐殖酸液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验证高效腐殖酸液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我们于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进行了水稻叶面喷施高效腐殖酸液肥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水稻有效分蘖期、灌浆期和孕穗期各喷施1次高效腐殖酸液肥,有效分蘖明显增加,可提高水稻产量11.32%。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灌浆初期喷施新型腐植酸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清水喷施为对照(NC),设置腐植酸低(0.75 L/hm2, 600×,LC),中 (3.75 L/hm2, 120× ,MC),高(7.50 L/hm2, 60× ,HC)3个浓度梯度,在谷子灌浆初期喷施于叶面,测定产量、穗部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直链淀粉、黄色素、总黄酮、多酚等多个指标,分析谷子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 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新型腐植酸可以通过增加千粒重来增加产量,各处理的谷子产量增加幅度由高到低为HC>MC>LC>NC,MC和 HC处理分别比NC增产18.5%和19.4%,谷子增产的最适新型腐植酸浓度介于60~120 ×。2) 灌浆期喷施新型腐植酸可改善谷子籽粒品质,显著提高蛋白质、氨基酸、黄色素、多酚含量(P<0.05)。3)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的多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总得分由高到低为MC>LC>HC>NC,中浓度(3.75 L/hm2, 120×,MC)处理对品质提升效果最好。综上,叶面喷施新型腐植酸可以提升谷子产量,改善籽粒品质,中浓度处理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天达2116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喷施浓度下,天达2116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改善冬小麦的籽粒品质及经济性状,促进灌浆期光合作用能力,利于光合产物的有效积累分配,但喷施浓度不当反而有负效应,从而最终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故在对天达2116的实际应用推广中应注意其合理用量问题,本试验中,天达2116在拔期+孕穗期、灌浆期的喷施浓度为0.1%时获得最高的产量效益,为最适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以氨基酸和腐殖酸为有机质来源的含有机质叶面肥对水稻生物量、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5种处理:不含有机质对照(CK)、氨基酸125 g/L(T1)、氨基酸110 g/L+腐殖酸20 g/L(T2)、氨基酸95 g/L+腐殖酸40 g/L(T3)、氨基酸80 g/L+60腐殖酸g/L(T4),处理T1~T4有机质含量均为100 g/L。以水稻品种“内5优39”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稀释600倍进行喷施。并测定水稻4个关键生育期的生物量积累,收获期的株高、叶绿素、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喷施各处理,均可促进水稻生物量积累,提高农艺性状,并增加产量;且随着氨基酸添加量的降低,腐殖酸含量的增加,各项指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氨基酸95 g/L+腐殖酸40 g/L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有机质配比为氨基酸95 g/L+腐殖酸40 g/L,水稻农艺性状、产量等增加幅度最高,推荐在水稻孕穗期喷施。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试验选取海心花、喷乐增、藻力素、富活素、海藻素、禾神元生物菌剂6种叶面水溶肥对谷子孕穗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6种叶面微肥处理的谷子的株高、茎粗、光合速率、SPAD值、产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海藻素、富活素2种肥料效果显著,较对照净光合速率增加34.76%、29.09%,SPAD值增加9.37%、9.24%,产量增加20.34%、23.09%。以上结果表明,孕穗期喷施叶面微肥能促进谷子的生长发育,提高谷子产量,以海藻素(N5)、富活素(N4)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姚广平  蒙星  王楠  汪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44-2944,2992
[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孕穗期不同追肥方式对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西农9871为材料,于2009~2010年度陕西三原县在小麦孕穗期进行了5种追肥方式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土壤追施尿素的产量最高为9.4 t/hm2,比不追肥(CK)增产36.2%,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比CK增产18.8%和11.6%。[结论]在小麦孕穗期土壤追施尿素、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增加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尿素并不能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索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品质、保护酶活性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量和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对照(T0)、16.96g·hm~(-2)Na_2SeO_3(T1)、33.92 g·hm~(-2)Na_2SeO_3(T2)、67.84 g·hm~(-2)Na_2SeO_3(T3)、135.68 g·hm~(-2)Na_2SeO_3(T4)、271.36g·hm~(-2)Na_2SeO_3(T5)),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供硒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生理生化指标、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外源硒叶面处理谷子,不同生育期SPAD、POD、SOD、MDA、GSH和GSH-Px等6个生理生化指标,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并且除MDA外,其他均主要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3处理达到最大,抽穗期SOD、POD、GSH-Px的活性、GSH含量和SPAD分别比对照增加18%、44%、94%、97.4%和9%,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并且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均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时间对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不同品种同一时期表现为晋谷50长农35冀谷20。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T3处理,晋谷50籽粒硒含量达到0.297 mg·kg~(-1),比对照增加8.6倍。叶面喷施硒可以提高谷子粗蛋白、脂肪、赖氨酸和叶酸等营养品质的含量,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谷子粗蛋白、赖氨酸和叶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T3处理增加最多,最高增加了13.9%、17.9%和7.5%。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T3处理达到最大,之后为减小趋势。抽穗期T3处理晋谷50、冀谷20、长农35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7%和1.2%。【结论】适量的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提升、营养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富硒功能食品谷子的生产。综合分析,抽穗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 g·hm~(-2)为谷子叶面喷施硒的最佳施用期和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喷施浓度及时期对谷子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关燕 《农学学报》2015,5(8):31-35
摘 要:为探明多效唑对谷子优质品种‘晋谷21号’的调控效果,提高‘晋谷21号’的抗逆性能,在3叶期、6叶期、9叶期三个时期,以0.2%、0.3%、0.4%、0.5%、0.6% 五个浓度作了喷施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后,对‘晋谷21号’谷子下部节间长度(1~9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减少节间数量,使株高明显降低;喷多效唑的最佳时期为谷子出苗后9叶期;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浓度为0.4%~0.5%;喷施多效唑后不会影响‘晋谷21号’的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  相似文献   

14.
钾对夏谷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周转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开花前叶喷KHCO3(20mg/kg)对夏谷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周转的。结果表明,钾处理能提高籽粒产量,增加籽粒总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钾对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与旗叶的氮素周转紧密相关。旗叶中蛋白水解酶活性在灌浆初期低于对照,后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控蘖剂对超级早稻品种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喷施控蘖剂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研究了控蘖剂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株形态,孕穗期田间小气候及群体质量特征的影响。[结果]喷施控蘖剂处理能显著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单茎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控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及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剂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剂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三叶叶温和群体的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结论]喷控蘖剂措施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上升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品种豫粳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0、10、30、50、70 mg/L)ALA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LA后,能够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特性;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粒重;增加产量,增幅达1.41%~14.46%。其中以喷施ALA30 mg/L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多效唑对谷子茎秆性状及其穗颈的抗倒性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拔节期前(A1)、拔节期(A2)和孕穗期(A3)分别叶面喷施300 mg·L-1的多效唑,以清水作为对照(CK),对谷子主要茎秆性状、倒伏指数、穗颈参数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施药后谷子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喷施时期越早,抑制效果越明显,株高越低,2个品种的株高均在A1处理下达到最小值,同时植株重心高度与株高的比值变化趋势与之相一致。②基部节间茎粗增大,在A1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多效唑喷施时期的推移,各节间长度降低幅度减小,而节间直径则随着节间长度的减少逐渐增大,茎秆充实度明显提高。③随多效唑喷施时期的推移,茎秆各节间的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渐增,抗折力渐减,抗倒性逐渐减弱,均在A1处理时最好。④穗颈方面,农大8号穗颈含水量、弯曲力矩有明显变化,其中,穗颈弯曲力矩在A1处理最小,穗颈含水量则在A2处理下最低。而张杂10号穗颈除弯曲力矩有影响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其中,穗颈弯曲力矩在A1处理时达到最小。⑤影响谷子产量的关键构成是穗重及穗粒重,在A2处理下谷子增产显著,农大8号产量比CK增加7.10%,张杂10号产量比CK增加8.29%。因此,在拔节期喷施300 mg·L-1多效唑,可提高谷子茎秆充实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日明  苏益  蔺万煌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63-14165
[目的]研究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水稻“湘早籼45”为材料,观测不同浓度下腐植酸对水稻种子萌发、稻株生长、根系活力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差异.[结果]200 ~250 mg/L的腐植酸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150~250 mg/L的腐植酸溶液培养条件下,水稻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总生物量均表现为最高.当腐植酸浓度高于250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总生物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早期施用腐植酸以150~200 mg/L为宜,后期以200~ 25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9.
在洛阳市洛龙区农场进行的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黄腐酸+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与有机水溶肥料对干旱地区小麦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施水溶性肥料增强了小麦叶片的SOD和POD活性,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以喷施黄腐酸+含腐植酸效果最好,小麦折合产量7683.0 kg/hm2,较喷清水处理增产624.0 kg/hm2,增产率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