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高产理论与基本技术探讨黄完基(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南昌梅岭330045)江西省红壤丘陵棉田遍布全省各地,面积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50%左右,在全省棉花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丘陵旱地棉花的种植密度,经历过由稀向密再稀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却...  相似文献   

2.
都昌县地处赣北鄱湖沿岸,共有旱地21万亩,其中红壤旱地14.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8.9%,近3年来,植棉面积在8.2~10.6万亩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年年上升。1981年亩产皮棉首破百市斤关后,连续五年五大步,亩产皮棉增加到60.5公斤,总产皮棉突破五千吨,开创了丘陵红壤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新局面。总结我县30余年的植棉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改土治水、大搞棉地基本建设我县红壤地有百分之八十属泥土,系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具有酸、瘦、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和完善棉花穴盘基质育苗移栽在丘陵红壤旱地的相关栽培技术措施,笔者于2013年在江西省都昌县的丘陵红壤旱地进行了连片0.8hm2棉花穴盘基质育苗移栽示范。结果表明:穴盘基质苗相比营养钵苗株型紧凑、叶枝少、果枝着生节位低、开花结铃集中、增产效果明显等优势。同时总结了相应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省农业开发办下达科技振兴计划“耐旱棉‘赣棉8号’及其配套裁培新技术的推广”,经过省棉花研究所科技人员和当地基层干部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在进贤县三里乡红壤丘陵取得较圆满成功。9月21日在进贤通过省级专家验收。项目选用耐旱的“赣棉8号”,采用“棉花密、矮、早裁培”,“氯化钾拌种”、“棉花应用植物生和调节剂”、“棉花经济配方施肥”、“棉花应用稀土、锌素”等成果优化组装的配套栽培模式在无灌溉红壤丘陵旱地示范推广。通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当地棉花连续两年获得大幅度增产。1996年实际平均皮棉产量在1269.0kg·hm(-2…  相似文献   

5.
刘极灿副厅长在全省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试验示范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编者按:1995年9月23~24日由省棉办组织棉花专家考察组及各市、县领导对我省都昌县实施棉花“矮、密、早’试验示范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借鉴新疆的植棉经验,对我省60%以上的丘陵红壤低...  相似文献   

6.
都昌县无灌旱地棉花矮密早栽培技术研究冯绍武,邱太明,方建国,陈齐炼,曹园孙,成淳流,邵国助(都昌县棉办332600)都昌的气候特点是春季阴雨低温,伏秋干旱明显。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严重制约着棉花单产,特别是4万多亩丘陵红壤无灌旱地,单产水平低,一直在2...  相似文献   

7.
红壤是江西主要的土壤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46%;红壤(包括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3个亚类)也是江西棉田的主要土壤,红壤丘陵棉区约占全省棉田面积的60%。研究挖掘红壤丘陵棉区的增产潜力对提高我省棉花产量水平,实现原棉自给都具有重要意义。1 江西红壤丘陵棉区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旱地棉花十项节水增产栽培技术许白妮,韩法柳河南安阳县农牧局455000我县旱地棉花多处于丘陵岗坡地带,土壤瘠薄,地下水位低,春季雨水偏少,不能保证播种和正常生长需要。近年来,我们推广了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的综合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棉花产量,夺取了粮棉丰...  相似文献   

9.
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全县有耕地53万亩,其中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的丘陵红壤旱地21万亩。近三年来,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棉田面积稳定在10万亩,增产显著,可谓我省丘陵红壤旱地植棉的一个好典范。一、三年三大步,一步一层楼。都昌棉区的自然条件同我省波阳湖周围各县都差不多,生产条件并不好。气候,春夏多雨,伏秋多旱;棉地,分布于丘陵岗上,地势起伏大,土壤酸、粘、板、瘦;常年有灌溉条件高产稳收棉田只有三万余亩。但都昌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棉花生产,面积越种越大,产量越种越高。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棉52880亩,单产30.3斤;六十年代,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0.
南峰公社地处鄱阳湖北岸,全社15,879人,耕地面积18,000亩,其中水田6,800亩,旱地11,200亩。水田种植双季稻,旱地棉、麦(油)两熟。一九八一年全社一万亩棉花,全部种在岗地上,土壤属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是典型的酸、粘、瘦、板的丘陵红壤。一九五四年大面积植棉以来,单产一直很低,近年来由于水利条件的改善,棉花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是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亩产还是在60—70斤上下徘徊。近两年来,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大力开展领导、群众、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科学实验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创造了一套适合本社自然经济条件的“三抓”,“三保”,“争三桃”,丘陵红壤创高产的棉花生产栽培技术,走出了一条由低产变高产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我省玉米多数以丘陵红壤旱地种植为主,为了充分发挥紧凑型玉米高产的优势,增加玉米生产的效益,我们在红壤旱地进行紧凑型玉米种植密度试验,目的是探讨在红壤旱地的生态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密度与产量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衢县上方灰坪乡进行,供试品种为紧凑型玉米掖单12,试验田土壤为黄砾泥土,耕层土壤pH值5.0,前作是紫云英,种前割去50%的紫云英后再翻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们对丘陵红壤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考查,现分三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丘陵红壤植棉大有可为。丰城县10万亩棉田,丘陵红壤棉地就有6万余亩。无论是旱年、水年,丘陵红壤棉区都涌现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高产单位和田块。一九八一年是高温干旱年,高产单位和田块仍然不少;据荣塘公社考查,店里大队中湖生产队5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21.5斤,全队36户,有18户亩产超过130斤;荣塘公社棉种场0.77亩移栽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74.4斤。外地丘陵红壤棉花高产典型更多,有的亩产已经超过250斤皮棉。实践证明,丘陵红壤不但可以种棉花,而且能够创高产。丘陵红壤种棉与平原圩区种棉相比有许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12月在江西省九江县茶岭村对丘陵棉田免深耕优化耕作模式再次布点示范.一年来从棉花生育的各个阶段(苗蕾期、花龄期、吐絮期)进行了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结合2004年在瑞昌市武蛟乡丘陵旱地布点示范的成功经验。基本摸索出丘陵旱地棉田节本省工高产高效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间作对红壤旱地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棉花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棉花产量、改善品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棉花单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了棉花与大豆、玉米和甘薯间作对棉花株高、果枝数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可提高棉花第一果枝高度和第一果枝节位;促进棉花株高、果枝数、真叶数的增加;可增加棉花成铃数,特别是提高伏桃比例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可降低马克隆值和提高断裂比强度从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综合分析认为,棉花间作甘薯的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荣圹公社江下大队位于赣江东岸。九个生产队,232户,1,354人。耕地面积1,543亩,其中丘陵旱地种棉54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是个水源、土质条件较差的丘陵红壤粮棉兼作地区。该队自52年种棉以来,常年亩产在20~30斤之间徘徊,产量最高的1982年单产也只有55斤,是荣圹公社有名的低产队。为了改变棉花低产落后面貌,县农业局经作站在公社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棉农自愿的原则,与大队签订了棉花技术承包合同,并派出棉花技术干部常驻大队,负责科技普及、培训、指导等工作。今年棉花生产尽管遭受了低温、大风、梅雨、高温秋  相似文献   

16.
丘陵旱地棉田免深耕优化耕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5-12月在江西瑞昌丘陵旱地布点示范棉田免深耕优化耕作模式.一年来从棉花生育的各个阶段(苗蕾期、花铃期、吐絮期)进行了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初步探索出丘陵旱地棉田节本省工高产高效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丰城市棉花测土配方施肥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丰城市农业局已连续几年在丘陵红壤上进行棉花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来摸索适应赣中丘陵红壤地区棉花测土配方施肥的最佳方案.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邱太明  冯绍武 《江西棉花》1994,(4):18-19,26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对水改旱棉花的效应初报邱太明,冯绍武,陈齐炼(都昌县棉办332600)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一项新的旱作技术,即:将表层熟上集中起来形成种植畦,相当于表层熟上厚的生土放在畦边的一种耕作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丘陵红壤旱地上应用,增产效...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丘陵红壤新垦棉花低产原因入手,提出解决办法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栽培试验示范获得成功谢宗权江西省高安市农业局330800江西省高安市筠阳镇西门村总耕地面积76.5公顷,其中丘陵旱地25.3公顷。长期以来,该村棉花绝大部分种植在黄土高坡、站岗放哨地上,无水灌溉。1996年拿出近13.3公顷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