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稻区稗草对禾草丹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我国三大类型水稻产区的稗草为对象,测定了其对禾草丹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在禾草丹应用10年以上的地区,稗草的抗性比大于2.8;对α-淀粉酶的活性比为2.5~2.7;等浓度敏感性比为1.3~1.6;等浓度生长量抑制率敏感性比为1.4~1.6。结果还表明:在几乎没有应用过禾草丹但连续使用丁草胺11年后的地区的稗草,对禾草丹的抗性比为1.7,α-淀粉酶活性比为1.9。上述结果说明我国稻区稗草对禾草丹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而且与丁草胺可能存在着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
野生杏种子对外源赤霉素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甜杏仁和苦杏仁天山野生杏种子为对象,观察赤霉素处理对种子打破休眠的影响、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赤霉素可以提高天山野杏的发芽率,其中对甜杏仁的作用更显著。种子吸水之后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其中苦杏仁的增幅大于甜杏仁,萌发之后2种杏仁可溶性糖含量均迅速下降。野杏干种子有较高的α-和β-淀粉酶活性,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的活性比未萌发的种子活性高。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的活性成反比,说明可溶性糖对α-淀粉酶的活性有反馈抑制作用。种子萌发之前具有较高的β-淀粉酶活性,并且未受高浓度可溶性糖的抑制,萌发之后活性显著下降。表明较高的β-淀粉酶活性对野杏种子打破休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稻区稗草对丁草胺抗药性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1993年,对我国三大栽培类型稻区内9个监测网点的稗草抗药水平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稗草对丁草胺已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以LC50和LC90作为标准,最高抗性系数分别由1991年的2.90和2.79,上升至1993年的5.42和11.04。在丁草胺连续使用8年以上地区,抗性水平呈急剧上升之势。稗草对丁草胺的抗性水平与连续使用时间呈正相关,而与a-淀粉酶活性抑制率呈反相  相似文献   

4.
利用盆钵法测定了江西省8个地区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恒湖农场的抗药性最高,2012-2013年的抗性指数在11~13之间,处于中等水平抗药性阶段;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和朱港农场的抗性指数在6~9之间,处于低水平抗药性阶段;南昌市进贤县温圳镇、赣州市宁都县青塘镇和宜春市奉新县赤岸镇的抗性指数在3~4之间,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而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抗性指数均低于3,仍处于敏感阶段。总体而言,江西省8个地区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指数均低于2,仍处于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5.
廖庆生 《植物保护》2000,26(5):17-19
用广东 9县 (市 )稗草种群对丁草胺、禾草丹抗药性测定 ,结果表明 :广东稗草对丁草胺表现有明显抗药性 ,以LC50为标准 ,最高抗性系数达9.48;广州、博罗两地区的稗草对禾草丹产生抗药性 ,其抗性系数分别为1.74、2.50。  相似文献   

6.
高传民 《植物保护》1992,18(5):48-48
水稻是我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在1万亩以上。由于杂草危害,常导致严重减产。 1989年前,我场先后引进杀草丹、禾大壮、二甲四氯、苯达松、百草敌、丁草胺等多种稻田除草剂。采取系统防治的方法,即苗期施用杀草丹或禾大壮防除秧田稗草,移栽后返青前施用丁草胺防除本田稗草和部分阔叶草,水稻分蘖后施用苯达松或百草敌加二甲四氯防除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这种防治方法,施药次数多(一般施药2-3次),防治适期不易掌握,容易错过最佳施药时间,而且  相似文献   

7.
稗草对丁草胺自然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稗草对丁草胺自然耐药性测定黄炳球(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12)丁草胺是高效除稗剂之一。通过十几年的应用已从稻田向旱地发展。在华南地区、几乎一年四季在使用。但是,在不同季节其对杂草的毒力如何?稗草对除草剂是否存在自然耐药性?这对科学合理使用除草剂和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宁波沿海地区水稻田稗草发生量及对丙草胺和丁草胺的抗药性,本研究以宁波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碱化和非盐碱化稻田的稗草及土壤中稗草种子库密度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及室内抗药性分析,研究稗草草相及土壤中稗草种子库密度变化,并对稗草的抗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周期内,宁波沿海的盐碱化稻田稗草发生密度为16.23株/m2,显著高于土壤碱化和非盐碱化稻田中的11.70株/m2和10.10株/m2。盐碱化稻田稗草种子库密度为19 169.17粒/m2,高于土壤碱化稻田的17 224.83粒/m2,并显著高于非盐碱稻田的15 411.33粒/m2。在庵东镇和大徐镇的盐碱稻田中,稗草对丙草胺和丁草胺的相对抗药性指数(RI)分别从调查初始期的4.51和2.88上升至调查末期的5.52和6.14,达到中抗水平;而在土壤碱化稻田和非盐碱稻田中,稗草对丙草胺和丁草胺的RI均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调查周期内介于1.00~2.33之间,处于低抗水平。因此,在该地区的水稻生产过程中,应尽量改善土质,以控制稗草种群规模、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上海地区稻田无芒稗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采用室内萌发试验测定丁草胺对不同采集地点稗草的抗性指数。结果表明,丁草胺对上海地区稻田无芒稗的EC50值在0.10~0.65μg/m L之间,抗性指数在1.47~9.49之间,其中抗性指数3~5之间样本数占总体样本的66.67%,抗性指数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东部、西部和南部各郊区。  相似文献   

10.
延边地区稻田抗药性杂草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在延边稻区首次发现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慈姑以来,稻田陆续出现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雨久花、藨草、牛毛毡和抗二氯喹磷酸的稻稗生态型。其中,抗性藨草和稻稗生态型仍处于蔓延状态。抗药性特征的分析结果,抗性稻稗生态型的抗二氯喹磷酸程度因地而异,高抗生态型的抗性系数(R90/S90)达到60。在标准使用剂量条件下,有效防除抗二氯喹磷酸稻稗生态型的除草剂有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丙草胺、丁草胺;有效防除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慈姑、雨久花、藨草、牛毛毡生态型的除草剂有灭草松、2甲4氯、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吡唑特。  相似文献   

11.
40%丁草胺·噁草酮防除水稻秧田杂草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苗床播种后,喷施40%丁草胺.噁草酮乳油1 500 g/hm2,可有效防除水稻秧田稗草、藜、苋菜等一年生杂草。如果田间杂草基数大,用量可增大到1 875 g/hm2。丁草胺.噁草酮乳油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2.
稻田王的使用技术梁翠芹(秦皇岛市植保站,066000)长期以来,我市稻田除草主要施用丁草胺,由于一些地块水质差及水源不足,影响了除草效果,且一次使用只对前期稗草杀伤力较强,对后期出现的稗草无效。1992年我市引进了沈阳化工研究院生产的由二氯喹啉酸和苄...  相似文献   

13.
乐吉化工厂于1990年新开发了丁农颗粒剂除草剂,省农药检定管理所组织全省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丁农的杀草谱和防效丁农含丁草胺和苄黄隆,丁草胺对稗草高效,苄黄隆对阔叶草、莎草广谱高效,而且对稗草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二者混配对常见杂草均有高效,但对萍藻类无效。经中国水稻研究所在植物生长箱中试验,亩用丁农750克在25℃、光照强度为8000Lx每日12小时的条件下,对稗和矮慈姑效果均可达100%。 6个单位田间不同用量小区试验,每亩500~2000克对矮慈姑的效果平均在90~99%(表1)。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具有光导性能的芳基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光活化除草作用,由α,β-不饱和酮与苯肼环化,合成了5个1,3,5-三芳基吡唑啉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并讨论了其波谱性质。首次研究了这类化合物对稗草的光活化除草作用。结果表明,1-苯基-3,5-二噻吩吡唑啉(化合物 Ⅱ e )光照下对稗草根长的IC50值为4.46 μg/mL,光活化比为2.69,具有较好的光活化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滤纸法、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研究了黑龙江省10个地区水田稻稗对丁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同一地区的抗性指数不同,但趋势相同。经比较,琼脂法最为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可用于稻稗对丁草胺敏感性水平的初步筛选;整株盆栽法较为准确,可对筛选后可疑稻稗进行敏感性测定。整株盆栽法测定牡丹江地区稻稗对丁草胺的敏感性最低,ED50为I136.5750ga.i./hm2,抗性指数为5.42,产生了低等水平抗性;其他地区抗性指数在1.00~3.00之间,处于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以稗草为主的水稻田有较好的防效,其中40%五氟磺草胺·丁草胺悬乳剂的防效最好,22%五氟磺草胺悬浮剂防效次之。  相似文献   

17.
将自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OSS-7应用到丁草胺水乳剂中制得1#产品,测试其性能,考察其对稗草的生物活性,并与助剂为罗地亚的2#产品以及3#药剂美国孟山都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自制表面活性剂为助剂的1#丁草胺水乳剂乳液稳定性合格,分散性良好,离心稳定性优。在防除稗草时,该3种药剂随着剂量的增加防除效果都增加,在25 g a.i./hm2下对稗草地上部分鲜质量的防除效果都能达到60%以上,且3种药剂各浓度鲜质量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乐草隆防除中稻移栽田杂草试验示范许长敏,许金昭(福建省德化县植保植检站362500)我县以栽培一季中稻为主,稻田杂草种类多,主要优势种有稗草、鸭舌草、节节菜、牛毛草、矮慈菇等。多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用丁草胺进行水田化学除草。该除草剂虽对稗草效果好,但对阔...  相似文献   

19.
东北水稻生产与杂草防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2007年水稻播种面积分别为225.32万hm^2、67万hm^2和66.06万hm^2,稻谷产量分别为6300kg/hm^2、7470kg/hm^2和7650kg/hm^2。水稻主要栽培方式为旱育秧机械插秧和手工插秧。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2008年机械插秧面积分别为30.7万hm^2、6万hm^2和6.67万hm^2。黑龙江省稻田主要杂草有稻稗、稗草、千金子、李氏禾、水莎草、扁秆蔗草、雨久花、泽泻、野慈姑、葡茎剪股颖、疣草、狼巴草、杂草稻等;吉林省稻田主要杂草有稗草、鸭舌革、眼子菜、雨久花、牛毛毡、野慈姑、扁秆藤草、萤蔺、异型莎草、狼巴草、泽泻、李氏禾、千金子等;辽宁省稻田主要杂草有稗草、藤草、萤蔺、雨久花、扁秆藤草、鸭舌草、野慈姑、牛毛毡、匐茎剪股颖、眼子菜、陌上菜、疣草、荇菜、苦草、水绵等。杂草防控技术主要是在早育秧田使用丁草胺·扑草净、丁草胺·嗯草灵或杀草丹等;移栽田使用杀稗剂[如禾大壮、丁草胺、丙草胺(含安全剂)、苯噻酰草胺、二氯喹啉酸、稻思达、嗯草灵、莎稗灵]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或苯达松和2甲4氯等的复配剂,也有现混现用防除一年生和部分多年生杂草,用千金(氰氟草酯)防除千金子,用稻杰(五氟磺草胺)防除抗药性稗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气象灾害如干旱、全球气候变暖等逐年加重、杂草对杀稗剂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药性生物型增加、杂草稻在黑龙江和辽宁省的局部地区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对抗贮藏对黄粉虫幼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药材丹皮、泽泻及其混合物为饲料,对黄粉虫幼虫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以丹皮为食的幼虫日均生长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说明丹皮能抑制幼虫的生长发育。(2)随着时间延长,丹皮组幼虫体内的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其余各组,说明丹皮既抑制幼虫水解蛋白质,也可影响幼虫的神经传导,但丹皮对幼虫淀粉酶的活性作用较复杂,幼虫的淀粉酶活性在第20天受到抑制后在第50天叉升高。(3)随着时间延长,混合物组、泽泻组幼虫体内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面粉组差异不显著,但幼虫体内的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面粉组,说明以泽泻、丹皮与泽泻混合饲养的幼虫水解淀粉的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