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法提取2株西瓜砧木种传镰刀菌粗毒素中的镰刀菌酸,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了镰刀菌酸粗毒素对西瓜砧木幼苗的致萎蔫作用.结果表明,2株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中都可检测到镰刀菌酸,质量浓度分别为69.9μg/mL和842.3 μg/mL.用2株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处理西瓜砧木幼苗根部能引起幼苗枯萎,且西瓜砧木幼苗的萎蔫程度随着粗毒素中镰刀菌酸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关于西瓜砧木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中镰刀菌酸含量的检测及其引起幼苗萎蔫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白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芸苔链格孢菌毒素(AB-毒素)对白菜叶片细胞膜透性及叶片内SOD酶、POD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叶片用AB-毒素处理后,细胞膜透性增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不同白菜品种用毒素处理后膜透性的改变与病菌接种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即电导率大的白菜品种,叶片发病也重。试验结果还发现,芸苔链格孢菌及其毒素处理白菜后,体内SOD酶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处理后12 h内急剧下降,然后(12~48 h)活性上升。而对照处理基本变化不大。可见,芸苔链格孢菌毒素表现了与其病原菌一致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4~2016年,由于栽培管理及重茬等原因,大白菜枯萎病在我国大面积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明确引起大白菜枯萎病的病原菌,本课题组从山东、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大白菜主产区采集了具有典型枯萎病症状的病样,并对样品中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分别具有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 (F. solani) 和木贼镰刀菌 (F. equiseti)的形态学特征。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均能使大白菜发病,且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此外,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和mt SSU序列的测序比对,3种病原菌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同源性分别达99%~100%,这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尖孢镰刀菌引起白菜枯萎病为国内首次报道,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引起白菜枯萎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宋瑞琳  柯冲 《植物病理学报》1988,18(4):195-195
 京郏菜豆枯萎病经分离230个标样,长出菌落的有227个,占98.7%;经鉴定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占73.1%,茄病镰刀菌占20.9%,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占6.0%.通过回接,只有尖孢镰刀菌致病(发病率选75.0%)而茄病、木贼镰刀菌和对照一样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葫芦砧木萎蔫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筛选, 为葫芦萎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从嫁接西瓜主产区和葫芦砧木育种大棚采集具有典型萎蔫症状的病样, 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共得到6株分离物。形态学观察发现分离物具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特征。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和TEF-1α序列分析, 6株分离物的序列与茄病镰刀菌的序列相似性为100%, 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采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验证, 结果表明, 6株分离物都能使葫芦砧木发病, 且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 其中LS-2致病力最强。选用11种杀菌剂对葫芦茄病镰刀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供试药剂中, 20%硅唑·咪鲜胺EW、70%甲基硫菌灵WP和25%多菌灵WP能很好地抑制茄病镰刀菌菌丝的生长, 抑菌率达到80%以上。20%硅唑·咪鲜胺EW的毒力最强, EC50为0.08 μg/mL。  相似文献   

6.
引起云南省灯盏花根腐病的病原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3种真菌,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为灯盏花根腐病的2种新病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率为42.86%,茄病镰刀菌有伤接种发病率为70%,无伤接种发病率为56.7%。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亿活芽胞/g 枯草芽胞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5种供试杀菌剂对灯盏花根腐病主要病原茄病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对茄病镰刀菌都有抑制作用。对茄病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0 4、0.050 7、0.053 5、0.081 3和8.624 0 mg/mL,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中浓度最低,相对抑制效果最好。5种药剂的毒力相关系数均在0.89以上,表明药剂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京郏菜豆枯萎病经分离230个标样,长出菌落的有227个,占98.7%;经鉴定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占73.1%,茄病镰刀菌占20.9%,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占6.0%.通过回接,只有尖孢镰刀菌致病(发病率选75.0%)而茄病、木贼镰刀菌和对照一样均未发病.又经过寄主范田测定,除菜豆发病外,其余30个作物都没有发  相似文献   

8.
从宁夏中卫硒砂瓜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有抑制作用的菌株B6,研究了其生物防治效果及诱导西瓜幼苗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规律。经单菌落形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拮抗菌株B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菌株B6皿内抑菌试验显示其能够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抑菌率达50%。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拮抗菌B6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达88.89%。B6发酵液浇灌西瓜幼苗,能够诱导幼苗中SOD及POD升高。尖孢镰刀菌侵染B6预处理幼苗,1h后幼苗中SOD活性达最大值1.07 nmol/s,6 h后POD活性达最大值0.73 nmol/s,较对照升高更早,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镰刀菌引起的马铃薯根腐病严重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筛选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 P-19 菌株最适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测定了其对马铃薯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接骨木镰刀菌F.sambucinum、茄病镰刀菌F.solani、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绳状青霉P-19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8.85%、45.07%、38.92%、28.13%、64.32%。不同培养基发酵后其浸提液对5种镰刀菌的拮抗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配方为甘草∶玉米粉∶木屑=5∶4∶1时发酵产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67.89%,板蓝根∶玉米粉∶木屑=3∶5∶2时对接骨木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67.00%,板蓝根∶玉米粉∶木屑=3∶5∶2时对茄病镰刀菌的抑制率为64.48%,甘草∶板蓝根∶葡萄皮渣∶玉米粉=2∶2∶10∶5时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为50.20%,甘草∶玉米粉∶木屑=3∶5∶2时对锐顶镰刀菌的抑制率达到78.25%。本研究为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控以及青霉菌生防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用植物杀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 solani)、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真菌,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8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离体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生药质量浓度为0.1 g/mL时,党参和黄芩对5种供试菌菌丝的抑制率达78%以上,苦参和地黄对5 种供试菌菌丝的抑制率达65%,苦参、党参和黄芩对5 种供试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大于70%。尤其是党参、黄芩和苦参的提取液对5 种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大于65%,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1.
 镰刀菌酸(FSA)是尖孢镰刀菌产生的主要毒素之一,对病害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其产生及运输机制尚不清楚,明确镰刀菌酸在寄主体内的产生过程及运输方式对防控作物枯萎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菌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 为试材,进行温室营养液培养试验,对不同侵染时期植株体内的病原菌及镰刀菌酸进行定量分析,结合韧皮部烫伤及分根根盒装置,探究镰刀菌酸的运输及分配机制。结果表明,病原菌的侵染首先从根尖或者侧根原基侵入根系,随后侵入维管组织并局限在木质部导管中,快速大量繁殖并开始产生毒素镰刀菌酸,镰刀菌酸主要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发病期(11 dpi)叶片中镰刀菌酸含量是根系中镰刀菌酸含量的10倍。病原菌主要借助镰刀菌酸加速植物萎蔫死亡,并且镰刀菌酸含量与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关系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病原菌侵染与镰刀菌酸产生的关系,病原菌在根系定殖成功后快速繁殖进入潜育期,随后产生毒素镰刀菌酸,并通过木质部运往地上部,促进叶片萎蔫,加速病原菌进入腐生阶段。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可以在病害发生前期,未产生大量镰刀菌酸之前加强田间管理,以抑制或减轻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尖孢镰刀菌毒素滤液鉴定大豆品种抗病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粗毒素不仅能使大豆根部产生类似病菌侵染引起的症状,而且能抑制大豆幼根的生长和对大豆幼苗具有致萎作用;用毒素滤液处理大豆胚根和幼根,测定大豆不同品种抗病性,用盆栽土壤作对照,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利用毒素滤液测定不同品种对大豆根腐病的抗病性,可应用于大量的初筛工作。  相似文献   

13.
赵欣  郝林 《植物保护学报》2020,47(2):273-282
为探讨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RH317对感染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幼苗产生伏马毒素B_1(FB_1)的影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HRH317对串珠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并通过浸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生长至3叶期后不同时间玉米幼苗叶片中FB_1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于室内测定玉米幼苗叶片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RH317能明显抑制串珠镰孢菌生长,抑菌圈直径平均可达33.31 mm;玉米幼苗生长至3叶期后1~6 d,菌株HRH317能有效抑制玉米植株体内FB_1含量,经串珠镰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与菌株HRH317菌悬液1∶1混合液处理玉米种子后,对幼苗中FB_1的抑制率为59.20%~75.70%;而玉米种子先接种菌株HRH317菌悬液后接种串珠镰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对幼苗中FB_1的抑制率为76.77%~88.10%。且这2种处理中幼苗叶片的SOD、CAT、PAL和POD活性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其峰值是对照的1.24~5.45倍。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RH317可通过抑制FB_1产生来降低串珠镰孢菌对玉米幼苗的侵害,同时能诱导玉米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表达而增强其系统抗性,在防治玉米穗腐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2015—2018年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吴忠市、中卫市和石嘴山市4个市12个区县采集马铃薯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基于rDNA-ITS与EF-1α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经组织分离法共获得真菌菌株347株,其中230株镰刀菌属真菌菌株引起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这些镰刀菌分属于5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 solani、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接骨木镰刀菌F. sambucinum,这5种镰刀菌分别为67、29、50、39和45株,分离频率分别为29.13%、12.61%、21.73%、16.95%和19.56%;这5种镰刀菌的致病性有差异,其中接骨木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发病率分别为91.81%和99.99%,病情指数分别为69.56和82.23,均高于其它3种镰刀菌,是引起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真菌,于其主产地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收集铁皮石斛根腐病病株,采用平板分离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使用镰刀菌种特异性引物并结合ITS和TEF序列分析及形态学鉴定确定该镰刀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共分离纯获得真菌117株,其中有105株镰刀菌;经分子生物学分析及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镰刀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mum、茄病镰刀菌F.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四个种,其中层出镰刀菌在数量上具有优势地位,占总镰刀菌数的44.8%;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厚垣镰刀菌分别占总镰刀菌数的21.0%、15.2%和19.0%。在致病性测定中发现层出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并不具备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明显弱于厚垣镰刀菌,表明厚垣镰刀菌为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铁皮石斛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在硅胶柱层析获得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非蛋白毒素基础上,以浸渍法进行生测和叶圆片法分析不同浓度毒素对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isis grandis hybrid bamboo)叶组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暗孢节菱孢菌毒素可使杂交竹呈现典型症状,且使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在较低毒素浓度范围内,毒素与杂交竹体内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防御酶活性呈正相关,与可溶性糖负相关;而当浓度较高时,毒素与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呈负相关,这说明高浓度毒素能使杂交竹机体组织完全破坏,从而证明了毒素在暗孢节菱孢菌对杂交竹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枸杞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宁夏枸杞根腐病普遍发生。作者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有4种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刀菌[F.solani(Mart,)Sacc]、同色镰刀菌(F.concolor Reinking)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其中尖孢镰刀菌致病力最强。对上述病原的生长温度、pH值作了室内测定。此病病原菌能随病株、病残体和病果种子越冬。枸杞不同品种对此病抗性有明显差异。田间积水和根部损伤利于发病。45%代森铵药液灌根对此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培土垄作和中耕时不伤根的防治效果达74.4%。  相似文献   

18.
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采用琼脂法培养大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测定其主要成分,研究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尖孢镰刀菌根腐病的影响。对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表明,当大蒜根系分泌物粗提物浓度为1 g/mL时,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30.56%,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100.00%。大蒜根系分泌物主要成份2,6—二异丙基苯酚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别对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防控效果较好,其浓度为5 mmol/L,接菌21 d后其病情指数为55.00,防控效果达32.38%。大蒜根系分泌物及主要成分对尖孢镰刀菌所引起的烟草根腐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为研制含大蒜成分的植物保护剂和间作套种大蒜防控烟草尖孢镰刀菌根腐病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具防病并提高植物耐旱功能的小链霉菌HS57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寻找防治黄瓜枯萎病并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的多功能菌株。从连作田健康黄瓜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到1株放线菌HS57。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HS57对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平皿对扣共培养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温室盆栽法测定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及对小麦耐旱能力的影响,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S57可抑制3种病原菌生长,其中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52.4%;其挥发性物质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32.1%。浓度为10^7个/mL的HS57孢子悬浮液浸种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最好,为51.0%;小麦种子经浓度为10^7、10^8个/mL的HS57孢子悬浮液浸种,麦苗经连续7 d缺水处理后再浇水,比对照恢复得更好。初步鉴定HS57菌株为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是一株非常有潜力的多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吸水纸检验法,对北京地区22份辣椒(Capsicum annuum)种子样品的分析结果是: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和茄病镰刀菌(F. solani)是5种常见的辣椒种生镰刀菌,其平均带菌率分别为1.0%,2.6%,0.1%,0.8%和0.2%。经发芽试验观察,在自然带菌的情况下,木贼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能分别使种子发芽率降低98.6%,39.8%、62.1%、2.7%和52.1%。经土壤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除半裸镰刀菌对植株无明显致病性反应外,其它4种镰刀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植株枯萎和其它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