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牛附红细胞体病简称牛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牛血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可感染各种品种和年龄的牛,以贫血、黄疽和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本文将从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对该病的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或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处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以发热、贫血和黄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在流行病学特点上,附红细胞体病具有发病动物种类广泛、隐性感染率高的特点。附红细胞体相对宿主有特异性,也有互感性,如猪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鼠、兔;绵羊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人;牛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鼠[2]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及媒介昆虫4种[3]。  相似文献   

3.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牛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咳喘、贫血等为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呈不显性感染,多在有应激因素作用时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我们对某肉牛育肥场123头发病牛的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认为牛附红细胞体病,经过紧急治疗,治愈率达99.2%。  相似文献   

4.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xo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 ,尤其是 2 0 0 2年 5月份以来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猪群中流行。发病率、死亡率低者为 10 %和 35 % ,有些猪场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 30 %和70 %以上 ,经济损失惨重[1] 。本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和黄疸。附红细胞体最早由美国学者Splitter和Wittiamson于 195 0年发现的[2 ] ,以后相继报道了狗、牛、绵羊、猫、兔、山羊和猪等动物的附红细胞体病。目前…  相似文献   

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不仅导致畜产品质量、产量降低,动物生育能力下降,而且可导致动物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阻碍畜牧业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必须科学防治。一、病原学分类附红细胞体的种类很多,多以寄生的宿主来命名。如牛附红细胞体、兔附红细胞体、犬附红细胞体,尤其猪附红细胞体报道占绝大多数。猪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感染猪、牛、羊及马属动物和猫、兔、鸡、人等,人类也可感染,但相互间各具有种属性,如猪附红细胞体病就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呈隐性,并且常与猪的多发病、常见病混合感染,导致饲养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感染猪、马、牛、羊、猫、兔、鸡和犬等多种动物,亦能感染人,但相互问有各自种属性。如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不仅导致生产力下降,还会引起猪只免疫力下降,文章提出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采用压滴镜检法和血涂片染色法,检测龙井和珲春地区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共检测21头牛,检出率100%,两地区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6.58%,55.11%:对比以上两种检测方法。两法检测出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5.25%,58.52%。采用压滴镜检法检测,表现临床症状的生与不表现临床症状的牛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比为56.22:29:放养牛与圈养牛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比为59.72:8。  相似文献   

10.
应用血液压片镜检法和血液涂片染色法,对邯郸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检测,旨在了解奶牛附红细胞体在邯郸地区的感染率和奶牛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邯郸地区犊牛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最高,为62.3%;其次是泌乳牛,为52.6%;青年牛最低,为48.2%.整体上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不高,泌乳牛、青年牛、犊牛的发病率分别为1.9%...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近几年,猪的病例报道较多,奶牛的附红细胞体病发病却较少,但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上病牛以持续发热、贫血、消瘦和黄疽为主要特征,并可继发慢性子宫炎症、蹄叶炎,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及动物如牛、羊、猪等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我市自 1995年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以来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引起育肥猪生长缓慢 ,种猪繁殖障碍 ,并继发感染引起大批死亡。现将我市某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猪场位于安阳市东郊 ,存栏猪 16 0 0余头 ,种猪 2 0 0多头。该猪场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了猪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的免疫接种 ,种猪还接种了伪狂犬病、乙脑、细小病毒疫苗 ,近两年来没有发生疫情和繁殖障碍性疾病。 2 0 0 2年 2月下旬 …  相似文献   

13.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血浆中的红细胞表面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寄生虫病。该病的发病动物种类非常广泛,已报到的发病动物有兔、猪、牛、羊、  相似文献   

14.
附红细胞体病是猪及牛、羊、猫共患的一种热性溶血性疾病,目前该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猪附红细胞体病一旦在猪场感染,很难根除,同时也易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值得引起饲养管理者及兽医防治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龙井和珲春市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滴镜检法和血涂片染色法,检测龙井和珲春地区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共检测21头牛,检出率为100%,比较2种方法,检测出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5.25%,58.52%,2个地区附红细胞体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6.58%,55.11%;采用压滴镜检法检测,表现临床症状的牛与不表现临床症状的牛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比为56.22:29;放养牛与圈养牛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比为59.72:8.  相似文献   

16.
龚佳望  张丽 《湖南农业》2002,(21):19-1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引起猪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腹部皮下和四肢末梢发紫,且多为隐性感染.猪、绵羊、牛、马、犬、猫和其它动物易感,主要由吸血昆虫如蚊、跳蚤、虱、疥螨、虻、蠓等传播,注射针头、交配、手术器械也可以传播本病.  相似文献   

17.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多为混合感染。通过对宁夏某奶牛场送检的发病犊牛的各种脏器组织及粪样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等检测,并对发病犊牛和同群犊牛的血样进行附红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场发病犊牛存在附红细胞体、致病性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且附红细胞体感染为主要发病原因;未发病的犊牛存在着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对发病犊牛使用血虫净(贝尼尔)进行治疗的同时,使用氧氟沙星全身给药,病牛发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急性溶血性黄疸、贫血,严重者导致死亡。1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呈球形。血液涂片姬姆萨氏法染色,呈淡红色或淡紫色,对干燥和化学药品抵抗力弱,一般常用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2流行特点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猪附红细胞体病仅感染  相似文献   

20.
黄丹 《福建农业》2012,(2):26-27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牛、羊等共患的溶血性疾病,其中猪发生该病的报道占绝大多数。附红细胞体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病猪以高热、贫血或黄疸为主要特征,常与猪的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必须准确诊断,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