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白菜型油菜不亲和性以及授粉方式的研究表明:①白菜型油菜的亲和性因品种(系)而异,不同品种(系)的亲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可根据其亲和程度采用不同的繁种方式。②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品种(系),其自交不亲和性表现在特定的时期,说明控制自交不亲和的基因只在特定时期表达。③具有自交亲和性的品种其自交后代的亲和性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④自交亲和性品种(系)的雌蕊发育较自交不亲和品种(系)晚,蕾期授粉能力弱。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授粉受精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异交和自交的授粉受精过程,比较不同蕾期授粉的自交亲和指数,明确了白菜授粉受精过程的时间历程,为提高自交的结实率提供了一个最佳蕾期授粉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亲本种遗传资源是改良甘蓝型油菜的重要手段。以甘蓝型油菜与菌核病抗性甘蓝杂交合成的六倍体为桥梁,与大量的白菜型油菜杂交,合成杂种,探索改良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策略。【方法】采用菌核病抗病甘蓝(C01)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杂交合成六倍体,通过分析六倍体的育性、菌病抗性和减数分裂行为来分析其作为桥梁材料转移菌核病抗性的可能性;将六倍体与110份白菜型油菜杂交,通过考察杂种发育和可交配性来分析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的可行性;通过鉴定杂种的苗期表型特征、自交结实率及离体茎秆的菌核病抗性来分析杂种在改良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上的利用潜力。【结果】该六倍体的花粉育性为90.6%—92.7%,自交结实率为3—7粒/角果;菌核病抗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双9号);处于减数分裂后期I的花粉母细胞中,68.80%(86/125)的染色体分离比为28﹕28。110份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授粉15 d后的胚珠发育正常,并且都能收获成熟种子,平均可交配性为(4.25±3.91)粒/角果。尽管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可交配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的可交配性无显著差异(半冬性:(4.35±3.77)粒/角果,春性:(4.34±4.51)粒/角果,冬性:(4.01±3.43)粒/角果;P=0.44)。六倍体作为母本或者父本与白菜型油菜杂交都能结籽,而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六倍体为母本:平均结实率为4.27粒/角果;六倍体为父本:平均结实率为3.95粒/角果;P=0.69)。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创建的杂种,苗期形态似甘蓝型油菜,但是表型变异丰富;杂种都能自交结籽,平均自交结实率为(7.72±4.45)粒/角果;来自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合成的杂种自交结实率无显著性差异(冬性白菜型油菜合成的杂种平均自交结实率:(8.07±3.43)粒/角果,半冬性:(7.88±4.64)粒/角果,春性:(6.41±3.00)粒/角果,P=0.95)。经过两年的离体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6份杂种的菌核病发病程度两年均显著低于中双9号(P0.05)。【结论】以六倍体为桥梁能有效地将甘蓝型油菜亲本种的优良性状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中。  相似文献   

5.
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34份芥菜型油菜为试验材料,对芥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大部分为自交亲和类型,但芥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差异较大,亲和指数在0.25~9.73间.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品种间,而且存在于亚种间.在34份参试材料中,2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不亲和(0<亲和指数<1.00),14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亲和(亲和指数>1),18个品种表现为高自交亲和(亲和指数>4.00).自交亲和性因地区而异,虽然我国有的芥菜型油菜品种的自交亲和性较高,但是整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有自交亲和品种,也有自交不亲和品种.芥菜型油菜是自交亲和植物,自交亲和材料中也有自交不亲和类型,因而通过定向培育可育成自交不亲和系,对进一步利用杂种优势、大量筛选找到优良杂交组合并进行杂交种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黄油菜是白菜型油菜品种,通过自交、剥蕾自交、兄妹交、选取自由授粉的黄籽单株的方式,将最初杂化退化的大黄油菜,其千粒重由4.2g提高到5.6g,提纯后产量比提纯前提高28%,为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育种提供了很好的亲本。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马占相思种子园结荚率低的原因,开展了马占相思花部器官及花粉结构的观察、访花昆虫及中华蜜蜂的SEM观察、控制授粉等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表现为雌蕊先熟,雄蕊平均长度为(4.04±0.35)mm,雌蕊平均长度为(4.53±0.38)mm,雌蕊比雄蕊稍长,不利于接受花粉;马占相思成熟的花粉为16合复合花粉粒,由16粒单花粉结合而成,中间为上下2层,每层各4粒,周围8粒,不利于风媒传粉;马占相思的访花昆虫主要为中华蜜蜂,其采集的花粉几乎100%为单株花粉,不利于异交授粉;马占相思的自交不亲和指数小于0.002,为高度自交不亲和性.马占相思雌蕊先熟,雌蕊比雄蕊稍长,成熟花粉粒结构特点,访花昆虫的作用及自交不亲和等特性,是造成马占相思种子园结荚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植物在批准商业化之前通常要求在控制条件下开展实验。我国规定转基因油菜田间试验的隔离距离为1 000 m,该距离大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规定。转基因油菜基因流研究的数据显示,自然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不超过3%,多数在1%以下,隔离距离和保护行可以显著降低异交率,隔离距离400 m处异交率低于0.01%。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率则要高得多。建议对转基因油菜的安全监管采取分类管理和阈值管理的原则,在0.1%允许阈值下,普通甘蓝型油菜的隔离距离可设为400 m,而以异花授粉为主的其他油菜(包括白菜型油菜与其他类型油菜的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的隔离距离可设为1 000 m。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自1948年开始在疏菜上利用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以来,目前国内外十字花科疏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自交不亲和系杂种。日本学者治田辰夫(1958)分析了甘兰和大白菜一些品种中一对不亲和基因问的四种遗传类型,进一步推动了自交不亲和性遗传的研究。饲用甘兰型油菜(B.napus·L·)自交不亲和性对自交亲和性通常是显性(Mackay,1976、1977)。在油用甘兰型油菜中,瑞典Olsson(1960),从欧洲油菜(B.napus,L.)分离出自交不亲和后代。在籽用油菜中,要育成隐性的自交不亲和系以及解决剥蕾繁殖自交不亲和系费工较多的问题,是当前国内外对甘兰型自交不亲和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广丰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白菜型油菜品种“广丰油菜”(Brassica chinensis)中的雄性不育株,通过测交、选择和回交育成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广丰A。广丰A属核质互作的细胞质不育类型。根据广丰A的育性变化与29A—样,可能受高温和积温的共同影响,并具有一些共同的保持品种和恢复品种。广丰A与29A可能是同型细胞质。由于白菜型油菜自交衰退严重,对白菜型油菜“三系”选育中,自交所需的代数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巨霞  李宗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13-11215
[目的]对不同类型油菜(Brassica L.)品种(系)的光合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不同油菜品种的光合特性。[方法]选择青海省主栽油菜品种(系),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杂交种为青杂7号、青杂5号、青杂3号、青杂2号,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 L.)为青油241,甘蓝型油菜为青油14和No.46,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为青海芥菜。[结果]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苗期时甘蓝型常规种青油14、白菜型油菜青油241和芥菜型油菜青海芥菜蒸腾速率与单株产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盛花期时只有白菜型油菜青油241的蒸腾速率与单株产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而在角果期各品种(系)油菜的蒸腾速率与产量之间均无相关性。单位面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蒸腾速率。[结论]在油菜品种选育中可把净光合速率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比较了低锌营养下芥菜、白菜、甘蓝型3个油菜(BrassicanapusL.)品种幼苗的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对锌的吸收、利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个油菜品种由于基因型不同,在耐低锌营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低锌时(10-6mol/LZn2 ),幼苗植株地上部干重以芥菜型>甘蓝型>白菜型,地上部干重分别较无锌对照处理增加17.8%(芥菜型)、9.9%(白菜型)、3.3%(甘蓝型)。芥菜型叶CAT、POD、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也明显高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锌积累量及锌利用率也以芥菜型远远大于其它2个品种,锌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2.3%(芥菜型),8.0%(白菜型),4.9%(甘蓝型)。苗期油菜叶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可以作为筛选耐低锌营养油菜基因型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油菜种质资源317份的抗(耐)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进行鉴定研究,结果为:云南省的地方油菜种质资源中虽无对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免疫的品种,但存在着高抗(耐)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的种质资源。其中,在芥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耐)病毒病种质资源11份(高抗3份,高耐8份)、高抗(耐)菌核病的种质资源有3份、高抗(耐)霜霉病种质资源1份;在白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耐)病毒病种质资源1份;甘蓝型油菜无高抗(耐)3类病的种质资源。云南省大部份油菜种质资源对3类病的抗性为低感至高感,占油菜资源总数的89.4%。  相似文献   

14.
在油菜花期喷雾Nacl溶液,研究克服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自交不亲和性。结果表明,在合肥用3%~5%的浓度,喷雾后半天内授粉,效果较好,其自交亲和指数与人工剥蕾的相当;单株套袋选育自交系,每隔3~5天喷雾一次,不需人工授粉,也可获得一定数量的自交种子.该研究为在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选育、繁殖自交系和克服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自交”不亲和性,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白芥(Sinapis alba)、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e)、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芸芥(Eruca Mill)自花授粉后,花粉粒在柱头上粘附、萌发以及花粉管与柱头的识别反应。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芸芥与白芥自交授粉后,花粉粘附在柱头上比较困难,花粉难以萌发,花粉管较难伸长。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自交后,花粉粘合、萌发时间早,并且萌发的花粉管数目多。这种差异性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各个物种的自交授粉亲和性,其中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表现为自花授粉,白菜型油菜、白芥与芸芥表现为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在尊重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athovar campestris,简称Xcc)hrpW基因的功能及Xcc的致病机理,实验以甘蓝型油菜为试验材料,以5~6d无菌苗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带柄子叶再生体系,同时探索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子叶柄的各种因素;并用农杆菌介导法将hrpW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中,经PCR检测法分析,证明hrpW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hrpW基因编码HarpinXcc(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Harpin蛋白),该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材料,也为选育高效抗病油菜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蕾期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的方式,以白菜型油菜十月红菜薹和黄芽白进行正反交,以较高的频率获得了杂种后代。杂种后代叶型、株型和花等形态均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叶片颜色比黄芽白更深,均偏向十月红菜薹的紫红色;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株高大于双亲,产生大量的分枝,角果数远多于双亲。杂种后代花器官发育正常,可育花粉为99%以上,且自交结实率较高。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正常,95%的花粉母细胞在终变期所有染色体进行同源配对,形成10个二价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部分出现染色体落后现象。杂种后代极强的杂种优势和较好的自交结实性为进一步选育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型白菜型油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