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1.水黾用尾巴尖儿,在一片半沉在水里的草叶上,一粒接一粒地仔细产卵。2.卵壳破了,水黾的幼虫从卵里钻了出来。3.水黾的幼虫在水里无法呼吸,它用像针一样的嘴,弄破水膜,钻出水面。4.钻出水面后两个小时,幼虫的眼睛和身体都变成了黑色的。  相似文献   

2.
1潜叶蝇 1.1生活规律水稻潜叶蝇的成虫为灰黑色或青灰色的小蝇子,体长2mm左右,以成虫在杂草间越冬。最早出现的时间为4月末,第二代成虫出现的盛期是5月末到6月上旬。成虫在5~6月间多在中午活动,气温高时,则多在早晚活动。成虫行动很快,可紧贴水面低飞,并能停落在水面上步行。成虫有将其腹面紧贴叶面与水面相接处产卵的习性,所以卵多产在近水面的叶上,尤其是平伏于水面上叶片的尖部产卵最多。因此,在其产卵孵化的盛期,深灌水处的稻秧受害比较严重。从产卵到孵化出幼虫,一般是8~10天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4种松材线虫组线虫种内变异、松材线虫雌虫尾尖突随环境变化的比较分析,总结出松材线虫的形态鉴定特征,即对于大多数松材线虫群体,形态学方法可准确判定松材线虫,在判断其为伞滑刃属后,掌握以下3点:(1)雄虫典型的较大弓状交合刺(直线长20~30μm);(2)雌虫较长的阴门盖(长7~11μm);(3)雌虫尾亚圆柱形,末端宽圆,无尾尖突(偶尔群体内个别有微小的尾尖突,但不超过2μm)。最后对松材线虫持久型和繁殖型幼虫尾尖突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乌龟的繁殖     
正(续第3期第19页)一、亲龟交配与产卵1.交配受精亲龟在亲龟池中自然交配受精。雌雄乌龟在4—5月交配,气温为20℃~25℃,交配时间多在天气晴好的傍晚进行。乌龟发情时,在水面游动或陆地上爬行,雄龟比雌龟显得要兴奋、灵活,往往一只雌龟后面跟随有多只雄龟。起初,雌龟不理睬,随着时间推移,力大、灵活的雄龟便腾起前身扑到雌龟背上,用前肢抓住雌龟背部两侧,后肢立地进行交配;如在水中,则雌、雄龟上下翻滚,完成交配。  相似文献   

5.
花斑皮蠹成虫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花斑皮蠹成虫活动性越强,飞翔的虫口数越多;光照度为380 lx时,短时间内即可刺激成虫起飞,在黑暗的条件下,成虫比较安静;未交尾的雌、雄成虫起飞虫口数分别为31.1%和82.52%;交尾产卵后雌、雄成虫起飞虫口分别为6.67%和77.78%;配对成虫有61.2%的成虫飞翔,其中雌虫占14.3%,雌虫未产卵或开始产卵或羽化后7 d内起飞较多;成虫交尾呈"V"型,一生多次交尾;雌虫产卵前活动频繁,身体边爬行边后倾,后倾时露出产卵器上下左右摆动,寻找适当的产卵场所;卵有单产、串产、成排产、聚堆产,卵多产于缝隙等处.  相似文献   

6.
1976年以来,我们查明粘虫雌蛾喜在麦田露地稻桩上产卵,幼虫喜于稻桩内外栖息隐蔽,是本县早改水后粘虫经常集中在稻茬麦田暴发的主要原因.一、麦田旧稻桩上粘虫卵量和二化螟越冬幼虫密度.1979,1981~1982年4月中下旬,在粘虫产卵  相似文献   

7.
狭胸天牛生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狭胸天牛的生殖行为和习性进行了室内外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以成虫在土中越冬,产卵于枝杆缝或土缝中,大多数狭胸天牛于夜晚8 ̄12点交配和产卵,其产卵方式为产配产卵和单雌产卵,雄虫活跃,能飞翔,在短距离内能识别雌虫。两性相距约2cm发生追逐→上背→定位→曲腹反应,多次接触后爬高,只有少数接触能实现交配。雌虫存在挥发性的性信息素。  相似文献   

8.
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managuense)水泥池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网箱内培育的2龄亲鱼可在水泥池中自行配对产卵。雌鱼绝对产卵量为1 500~2 500粒/尾,相对产卵量500~800 ind/kg。受精卵为椭圆形,暗黄色,不透明,粘性,卵分散排列在巢穴中。试验期间,70对亲鱼中有52对自行配对产卵,产卵率为74.2%,受精率为92.6%。在水温27~30℃时,从受精卵到破膜时间为48 h±41min,出膜仔鱼全长(0.65±0.35)cm,孵化率为84.8%,共获初孵仔鱼40.1万尾。在水泥池中用小体积网箱进行苗种培育,经41~43 d的培育共获得3.0~5.0 cm鱼苗32.2万尾,育苗成活率达78.5%。  相似文献   

9.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10.
(一)繁殖特性蟾蜍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型.雌雄成体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孵出蝌蚪,用鳃呼吸,约经60天变态发育,尾部消失变为蟾蜍,开始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其皮肤分泌出粘液帮助呼吸,其内部器官也逐渐完善,约16个月发育为成体,性成熟。雌雄性成熟时大多在春天交配,通常雄性蟾蜍拥抱雌体,当雌体排卵时雄体随即排精,在体外完成受精,开始下一代。  相似文献   

11.
网箱养林蛙     
网箱养林蛙湖南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局陈华湘林蛙原是有水山林的一种野生蛙类,盛产于东北山区,过着两栖生活,春天在山林低洼水池或溪流水潭静水处产卵,孵化成蝌蚪游泳于水中,至脱尾成蛙后,便爬至附近山林深处觅食,是种捕食森林害虫的能手。自从发现雌林蛙油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茶芽瘿蚊(Contarinia sp)是我国茶树上新记载的一种害虫,在广东一年发生三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为30~160天;蛹期6~10;成虫寿命平均3.0~4.5天,卵期4~11天。成虫飞翔扩散能力不强,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于刚萌动的芽上,孵化后幼虫侵害嫩芽,使芽结成虫瘿。每雌产卵量60~80粒,幼虫终生在芽苞内为害,老熟后落土化蛹。调查了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防治此虫,采用人工摘除瘿苞和幼虫出苞期及成虫羽化出土盛期在茶篷下施药效果较好,可用药剂DDVP,杀灭菊酯。  相似文献   

13.
三、繁殖1.雌雄鉴别。雄性鳄龟有较长的尾,其长度是腹甲长度的86%,且泄殖腔位于背甲边缘之外;雌龟尾短,龟尾的长度少于腹甲长度的86%,泄殖腔位于背甲边缘之内。2.交配。鳄龟的交配季节在每年的4 ̄9月,雄龟经常爬到雌龟背上,起初雌龟爬动,雄龟滑落后,又紧追爬上,如此反复,直到雌龟停止爬行,雄龟后腿蹬地,前爪钩住雌龟的背甲,雄龟咬住雌龟颈背的皮肤,交尾过程中,雄龟头颈伸直且左右摇晃,有时两龟的鼻孔对鼻孔,互相对峙。3.产卵、孵化。鳄龟每年5 ̄11月为产卵期,6月是产卵的旺季。生活在自然界的雌鳄龟常爬行数公里以寻找合适的产卵地点,它喜欢…  相似文献   

14.
正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雄蛙体长6.2厘米,雌蛙体长7.4厘米。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10~17厘米。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每个卵块有卵2000~3500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约经  相似文献   

15.
多雄多雌 春暖花开时节,冬眠醒来的青蛙纷纷露面了,它们疯狂的集体“婚礼”也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同一水域最强壮的雄蛙,它居于水面的最佳位置,之后扑上来一只雌蛙,然后又是一只雄蛙,一只接着一只,扑上来的青蛙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青蛙球体。青蛙球体沿池塘来回滚动,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当“婚礼”结束时,水面上留下了大面积数不清的亮晶晶的受精蛙卵,它将孕育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2014,(14):43-43
泥鳅开口苗至寸片之间(3~4厘米之前)的成活率不高,因此就有了泥鳅苗"寸片死"的现象,以下两点可能是问题所在:1.蜻蜓幼虫蜻蜓幼虫,有"吃鱼虎"的恶名,它的下颚生有"长柄",而且折叠在一起,很像一把"老虎钳"。如果蜻蜓卵产在鱼苗池中,或蜻蜓幼虫生长期正赶上鳅苗繁殖期,那鳅苗就是蜻蜓幼虫最便捷最丰盛的美食了。为此,可以把网目缩小,这样既能防鸟也能防蜻蜓。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同一池塘里进行螺、鱼及凤眼莲综合养殖,是根据福寿螺时而沉于水底淤泥上,时而漂浮于水面,时而又吸附于池边及水草上,以及它那贪食、排泄物多,易恶化水质的生活习性,与生活在水中上层的滤食性鱼类混养,再配置凤眼莲作为螺的食料及栖息场所,起到净化水质,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从而建立良好的水体生产结构,形成一个多效益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鱼巴(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鱼巴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27±1.0)℃,12D:12L],以杨树、柳树和桑树叶片饲养柳蓝叶甲,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幼虫的发育历期和雌成虫的产卵行为有影响。取食柳树叶的柳蓝叶甲幼虫发育历期长于取食杨树叶的处理,卵孵化率和羽化率也较高;雌成虫在杨树叶上的产卵时间长于柳树叶,但相同条件下雌成虫产卵优先选择柳树叶;试验条件下柳蓝叶甲成虫、幼虫均不取食桑叶;无论取食何种寄主植物,雌成虫大都将卵成块产于幼嫩叶片背面。  相似文献   

20.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