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有不少养殖户反映,饲养的蛋鸡在产蛋率达10%~70%时常出现零星死亡,每天少则死亡1~2只,多则7~8只。鸡发病初期呼吸短促,张口喘息,体温高达42.5~43.5℃,后期双腿麻痹、瘫痪,排乳白色蛋清样的稀便或白、绿、黄色黏稠粪便,手触泄殖腔可摸到鸡蛋,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常会迅速死亡,给养鸡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疾病发生,生产中又如何进行预防呢?1.育成鸡饲养管理差,上笼时间早生产中应加强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严格控制上笼时间,一般应在开产前2周将育成鸡入笼。2.产蛋初期饲…  相似文献   

2.
初产蛋鸡难产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育成鸡饲养管理差,上笼时间早生产中应加强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严格控制上笼时间,一般应在开产前2周将育成鸡入笼。2产蛋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太高或维生素含量不足应将产蛋鸡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控制在12%以下,并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AD3与维生素E。3蛋鸡开产前补钙过早、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合理生产中应在开产前半个月进行补钙,日粮中含钙量以3%为最好,并要注意使日粮中的钙磷比例保持在4∶1的平衡状态,以促进鸡对钙磷的吸收。4光照时间延长过快,光照强度过大,产蛋率上升过快生产中应从蛋鸡20周龄开始,采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有不少养殖户反映 ,饲养的蛋鸡在产蛋率达 1 0 %~ 70 %时常出现零星死亡 ,鸡发病初期呼吸短促 ,张口喘息 ,体温高达 42 5~ 43 5℃ ,后期双腿麻痹、瘫痪 ,排乳白色蛋清样的稀便或白、绿、黄色粘稠粪便 ,手触泄殖腔可摸到鸡蛋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 ,常会迅速死亡 ,给养鸡户带来经济损失。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疾病发生 ,生产中又如何进行预防呢 ?1 育成鸡饲养管理差 ,上笼时间早 生产中应加强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严格控制上笼时间 ,一般应在开产前 2周将育成鸡入笼。2 产蛋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太高或维生素含量不足 应将产蛋鸡…  相似文献   

4.
汶上芦花鸡生长到6周后转入育成室进入育成期,直到18~20周上笼饲养。这段时间育成鸡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蛋鸡开产前后是指开产前三周至产蛋率达65%左右这段时间,一般为18~24周龄。这时期,青年鸡由育成舍转入产蛋鸡舍,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都有所改变,因此,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蛋鸡开产日龄的迟早和以后产蛋量的高低。1转群准备1.1测定体重在15~16周龄时,要测定青年鸡体重,看是否能在以后1~2周,达到该品种上笼时的标准体重。1.2调整饲养把体重过重和过轻的鸡分开,重新组合鸡群;体重过轻的鸡,应加强饲养管理,使它们处在一个较高营养水平下生长;体重过重的鸡,使它们处在饲料控制的状况下。上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蛋鸡生产有所发展。但是,蛋鸡在产蛋期的某些饲养管理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以致产蛋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现将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要点略述如下。一、开产前转舍(笼)育成母鸡一般在开产前就迁入产蛋鸡舍(笼)内饲养。迁移时要注意的事项有:1.转移时间宜在120—140日龄进行,至少要在开产前二星期结束这一工作,使鸡有一段熟悉新环境、新伙伴的时间。2.在转移到产蛋鸡舍(笼)后,直至开始产蛋这段时间内,蛋鸡的光照制度应和育成期的光照制度相一致。3.按体型分大、中、小进舍(笼)。在饲养管理方面对发育迟、体型小的应加以照料,以便加快这些鸡的发育,尽可能使全  相似文献   

7.
笼养蛋鸡有很多好处,既扩大空间利用率,又减少鸡患病的机会,同时,便于实行机械化管理,节约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但只适于小型或小规模养殖。 1 选购鸡笼 全阶梯式3层蛋鸡笼适宜农户采用,每笼可装3~4只鸡。这种3层笼,鸡粪可直接落地,不需再安装承粪板和接粪装置,很适合规模养鸡采用。鸡笼市场有售,购买回来后即可安装使用。 2 适时上笼 育成鸡应从17~19周龄时转入产蛋笼中饲养,使用在开产前有足够的时间熟悉环境,尽快从迁移应激中恢复过来。育成鸡上笼前,应将病、弱和有恶癖、脱肛、跛脚鸡挑出,进行单笼饲养或淘汰。  相似文献   

8.
所谓产蛋期是指蛋用鸡到20周龄,即由育成期转入产蛋期饲养阶段,即开产前后是指开产的前几周到约有80%的鸡开产这段时间。在这个阶段,鸡的生理变化是很大的,加上转舍、上笼、改变饲料、增加光照等一系列环境变化对鸡的刺激很大。所以,在管理上必须特别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在新鸡转舍或上笼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新鸡进舍后,舍内应保持安静,使鸡早日适应环境,尽快达到产蛋高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不少养殖户反映,饲养的蛋鸡在产蛋率达 10%~ 70%时常出现零星死亡,每天少则 1~ 2只,多则 7~ 8只。鸡发病初期呼吸短促,张口喘息,体温高达 42.5~ 43.5℃,后期双腿麻痹、瘫痪,排乳白色蛋清样的稀便或白、绿、黄色粘稠粪便,手触泄殖腔可摸到鸡蛋,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常会迅速死亡,给养鸡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什么原因导致疾病发生,生产中又如何进行预防呢 ? 1育成鸡饲养管理差,上笼时间早。生产中应严格控制上笼时间,一般应在开产前 2周将育成鸡入笼。 2产蛋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太高或维生素含量不足。应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户养鸡采用立体笼养的越来越多。笼养蛋鸡有很多好处,既扩大了空间利用率,又减少鸡患病。同时,便于实行机械化管理,节约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一、选购鸡笼全阶梯式三层蛋鸡笼适宜农户采用,每笼可装3~4只鸡。这种三层笼,鸡粪可直接落地,不需再安装承粪板和接粪装置,很适合规模养鸡使用。鸡笼市场有售一购买回来后即可安装使用。二、适时上笼育成鸡应从门~18周龄时转入产蛋策中饲养,使其在开产前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新环境,尽快从迁移应激中恢复过来。育成鸡上箱前,应将病、弱和有啄病、脱肛、破脚鸡挑出,进行单箱饲养或…  相似文献   

11.
3 饲养方式、密度 建议全程使用笼养,育雏期间采用4层育雏笼,育成期间使用育成鸡笼,也可以使用育雏育成一段式笼具。产蛋期父母代种鸡使用普通蛋鸡笼,商品代小型鸡使用小型鸡专用笼。小型鸡专用笼和普通鸡笼的主要区别是底网丝间距稍小,笼的高度低约10厘米。如果无小型鸡专用笼,也可以使用已有的普通蛋鸡笼,但不建议增加每个小笼中的鸡只数。饲养规模比较小的饲养户如果无育雏育成设备,也可以采用平养。平养需要注意鸡舍环境,要彻底消毒和预防寄生虫,定期投放驱虫药。  相似文献   

12.
育成鸡即7~20周龄的鸡只。鸡群在育成期主要完成骨骼、体质量、输卯管及卵巢发育。雏鸡生长到5-6w后.就应从育雏室转入育成室,直到18~20w才能上笼饲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鸡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户的小规模养鸡已由地面平养逐步过渡到目前的立体笼养。笼养蛋鸡,不但扩大了空间利用率,而且减少了鸡群患病的机会。同时,便于操作管理,节约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一、选购合适的鸡笼。现在普遍认为较好的蛋鸡笼为全阶梯式三层笼,每宪能装了3~4只鸡。这种三层笼鸡粪可直接落地,不需再安装承粪板和利粪装置.很适合规模养鸡户采用。蛋鸡笼市场有售,购回后即可安装使用。二、适时上笼。育成鸡应从门~18周龄时转入产蛋宠中饲养,以便在开产前有足够的时间熟悉环境,尽快从迁移应激中恢复过来。育成鸡康笼…  相似文献   

14.
蛋鸡开产前后是指开产前3周至产蛋率达65%左右这段时间,一般为18~24周龄。这时期,青年鸡由育成舍转入产蛋鸡舍,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都有所改变,因此,这阶段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蛋鸡开产日龄的迟早和以后产蛋量的高低。 一、转群准备 1、测定体重:在15~16周龄时,要测定青年鸡的体重,看是否能在以后1~2周的饲养下,达到该品种上笼时的标准体重。 2、调整饲养:把体重过重和过轻的鸡分开,重新组合鸡群。体重过轻的鸡,应加强饲养管理,使它们处在一个较高营养水平下生长;体重过重的鸡,使它们处  相似文献   

15.
欧美养鸡最新技术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进育成鸡笼,提高饲养密度   高密度饲养育成鸡是近年美国商品鸡场普遍采用的方式。宾西伐尼亚洲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用 61× 61厘米的标准育成鸡笼,分别饲养 38、 32、 26和 20只雏鸡,进行了比较试验。到 6周龄,平均每只鸡所占笼位面积分别为 98、 116、 143和 186平方厘米。另一组笼容鸡量是前者的一倍,平均每只鸡笼位面积分别为 196、 232、 286和 372平方厘米。试验使用了白羽鸡 A、 B两个品种。从收容密度看, B群鸡到 12周龄、 A群鸡到 6周龄,体重大;而高密度笼育的 A群鸡,体重略轻,到 18周龄,与标准比, A、 B鸡群…  相似文献   

16.
在蛋鸡的整个饲养管理过程中,人们对育雏期(0~6周龄)的饲养管理比较重视,而对育成期(7~19周龄)的饲养管理比较粗放。鸡雏生长到6周龄时,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和消化功能等已基本发育健全。育成期生长发育的好坏对鸡性成熟后的体质和产蛋性能有很大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1转群准备转群前必须先打扫鸡舍,清洗、消毒育成笼,调整好供水供料设备。准备足够的笼位,以每平方米笼底16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在鸡的饲养管理上,光照管理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养鸡时,由于鸡的品种不同、育成期所处的季节不同以及饲养方式不同,在供种单位没有具体的光照程序时,应灵活运用各种人工光照方法来调节鸡的性成熟日龄。  相似文献   

18.
魏刚才  陈永跃 《中国家禽》2001,23(19):30-30
育成蛋鸡一般在17~18周龄时上笼比较适宜,提前入笼有利有弊,应予注意。1 提前入笼的利处1.1 增加育雏育成舍育雏批次如果在110天左右入笼,每年可育3批,如果再提前上笼,每年可养更多批。育成舍面积可适当减少。1.2 育成新母鸡均匀度高生产中许多鸡场为减少基建投入,育雏育成舍面积严重不足,饲养密度过大,采食、饮水和活动空间不能满足要求,造成鸡群生长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如提前上笼,采食、饮水位置充足,鸡群生长发育好,均匀整齐。1.3 减少饲料浪费地面、网上育成,无论是用料槽还是料筒均易造成饲料浪费:添料时鸡拥…  相似文献   

19.
青年鸡养到120日龄后就应转入笼养。这时入笼可使鸡在开产之前,有一段适应新环境的时间,避免延迟产蛋。为尽量避免鸡受惊,抓鸡入笼应在天黑时进行,因为鸡在黑暗中不易惊动。在入笼时对育成鸡要进行严格挑选,把体重不合标准、发育不好和病残鸡淘汰掉。把性成熟早、体重较大的鸡与发育较晚、体型较小的鸡分别装笼,区别喂养,保证采食均匀,使体型小、采食量少的鸡也能保证产蛋的营养需要。另外,还要进行如下几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鸡病防治第三讲育成阶段的鸡病防治兰州军区西安北关农场黄大为,张玲雏鸡养到6周龄或者8周龄以后即转入育成阶段。这个阶段持续到20周龄(140天)。育成鸡尽管饲养管理工作可以比其它阶段粗放上些,但也必须根据育成鸡的特点,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把育成鸡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