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蓉油8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8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熟期早、抗逆  相似文献   

2.
国审油菜品种豫油 5号 (原名杂一 )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油菜室选育的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于 1 99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998年被评为国家“九五”农作物后补助品种。 1 999~ 2 0 0 1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 ,2 0 0 1~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区油菜生产试验 ,2 0 0 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号为2 0 0 3 0 0 5 )。该品种苗期发苗快 ,长势强 ,茎秆粗壮 ,具有较强的抗 (耐 )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 ,抗倒伏 ,群体一致性好 ,产量高 ,品质优 (芥酸 0 .4%,硫苷 2 3μmol/ g ,达到国家双低优质油菜标准 )。但是…  相似文献   

3.
“秦油10号”是由咸阳市农科所育成的双低中熟杂交油菜品种,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2006003),由陕西荣华杂交油菜种子有限公司推出。海门市三阳镇2006年引进种植,一般每667m^2产量250kg,最高田块每667m^2产量300kg。该品种在本地成熟期适中,全生育期248d。表现出抗逆性强,在2007年底、2008年初遇特大雪灾情况下,冻害较轻;在菌核病大发生时,病株率30%,  相似文献   

4.
超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建明 《中国农技推广》2011,27(10):20-20,19
中双11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科研人员经过8年多的努力选育出的品质优异、适合于长江流域两熟或三熟地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是我国通过品种审定的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具有超高含油、高抗倒伏、高抗病、高抗裂角、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5.
蓉油12号是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蓉油系列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2004年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12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种,具有双低优质、高产稳产、高含油率、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中熟等特点。2006年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业科技》2004,(5):13-13
川农油2号系由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2001年以P25A与R3-4杂交组配而成的一个多抗、广适、高产、中熟、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川油审2003009)。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获权独家生产经营。一、特征特性1.生育期适宜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7.
“秦优7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8年选育的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株高适中,分枝较多、角多,耐菌核病能力较强,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低芥酸、低硫苷)、含油量高(40%以上)。本市2003年开始引进试种,2004、2005年参加品比、示范试验,单产均居参试品种第二位,大面积种植表现较好。2005年进行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居应用品种首位,已成为本市油菜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8.
蓉油9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9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熟期早、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515.0kg/hm^2,比对照增产6.67%。在长江中游区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01%。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4.63μmol/g(饼),含油量41.9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长江中游区及邻近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沣油52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515.0kg/hm^2,比对照增产6.67%。在长江中游区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01%。芥酸含量O.15%、硫苷含量24.63μmol/g(饼),含油量41.9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长江中游区及邻近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11.
《农家顾问》2004,(8):1-1
为推动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发展,农业部种植业司组织了有关专家对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进行了评选,确定15个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沪油15人选其中。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法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级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川农油2号系由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2001年以P25A与R3-4杂交组配而成的一个多抗、广适、高产、中熟、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川油审2003009)。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获权独家生产经营。一、特征特性1.生育期适宜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  相似文献   

13.
“赣两优2号”是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4,(16):26-27
中油杂2号(778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陕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油20040l”。中油杂2号适宜在长江流域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5,(15):24-25
秦优7号是著名育种专家李殿荣研究员继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上的杂交油菜秦油二号之后,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该品种2001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黄淮区审定;2003年国家长江下游区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长江中游区审定,四川省区域认定;2005年通过贵州省和新疆自治区区域认定,是我国目前推广区域最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6.
宁杂9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中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父本是双低品系P65,2002年育成,200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71.90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61%;成熟期比对照早1.8 d;芥酸含量0.69%,饼粉硫苷含量23.05μmol/g,含油率41.06%。宁杂9号适宜于江苏省及长江下游邻近省市种植。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学》2007,(8):42-42
华油杂10号(原代号H9905)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杨光圣教授用双低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110A作母本、双低恢复系8759作父本配制而成的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浙江农业科学》2014,1(7):1132-1132
正浙油5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优质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3017)。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2014001)。该品种熟期适中,丰产性好,商品性较好,综合抗性好,适宜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  相似文献   

19.
“沪油17号”油菜2005年1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06,(13):25-25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出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中油杂2号适宜在长江流域地区种植,是农业部推荐的长江流域主推油菜品种之一,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