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006~2008年对星湖鱼类区系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星湖5个湖区共设15个监测点,进行了12次调查。结果表明,有鱼类45种,隶属于8目、21科、37属;其中,鲤形目2科、8亚科、18属、19种,占星湖鱼种类的42%;其次是鲈形目7科、7属、11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24%;土著鱼类32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71%;外来物种13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29%。星湖鱼类可分3种生态类型,即洄游型鱼类3种、半洄游型13种、定居性型29种;地理区划为3个区系复合体,即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古代第3世纪鱼类区系复合体。星湖鱼类种群变化受制于人类的各项活动,主要经济鱼类为人工放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鳙、鲢;其中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经过近10年自然繁殖,已发展为绝对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西藏尼洋河鱼类组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尼洋河流域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获得鱼类19种,隶属于3目4科11属,其中以鲤科为11种,占总数的57.8%,为典型的高原型鱼类区系,结构简,多样性指数为0.985 6。区域内的主要经济鱼类主要有以下特点:1.种群年龄结构呈倒金子塔型,资源量可能呈下降趋势;2.长缓慢;3.性成熟晚,怀卵量低。  相似文献   

3.
广东星湖鱼类区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域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006~2008年对星湖鱼类区系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本调查在星湖5个湖区共设15个监测点,j进行了12次调查。结果:采集到鱼类45种,隶属于8目21科37属;其中鲤形目2科8亚科18属,19种,占星湖鱼种类的42%;其次是鲈形目7科7属,11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24%;土著鱼类32种,占星湖鱼类种数71%,外来物种13种,占星湖鱼类种数29%;星湖鱼类可分3种生态类型:洄游型鱼类3种、半洄游型13种、定居性型29种;地理区划为3个区系复合体: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古代第3世纪鱼类区系复合体。星湖鱼类种群变化受制于人类的各项活动,主要经济鱼类为人工放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鳙、鲢,其中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经过近10年自然繁殖,已发展为绝对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资源的变化及其管理备受关注。为探究三峡水库鱼类群落空间格局及主要鱼类种群生态学特征, 于 2015—2016 年调查了三峡水库的鱼类资源, 分析了 12 种鱼类的年龄结构。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 89 种, 其中库首、库中和库尾分别采集到 62、62 和 85 种。鱼类群落结构呈现空间差异, 从生物量来看, 库首以鲤 (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yhys molitrix)、?属(Helmiculter spp.)等为优势类群; 库中为黄颡鱼属 (Pelteobagrus spp.)、蛇鮈属(Saurogobio spp.)和银鮈属(Squalidus spp.)、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 库尾则是吻鮈属(Rhinogobio spp.)和铜鱼属(Coreius spp.)等。基于定居类型、生活水层和摄食习性, 三个江段鱼类群落均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12 种鱼类的年龄为 1~7 龄, 以 1~3 龄为优势年龄组, 比例占到了 88.51%。研究结果表明, 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群落呈现空间梯度变化, 重要鱼类种群呈现低龄化现象, 本研究可为禁渔生态效益评估和鱼类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具有肉质好。生长快,产量高,饲料来源广,成本较低等优点。也是群众喜食,市场需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的优质鱼类。在生产上草鱼与鲤鱼相比,草鱼吃青饲料,属节粮型鱼类;鲤鱼吃精饲料,属吃粮型鱼类。因为节粮型鱼类可以大量节约精饲料.比吃粮型鱼类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因此,草鱼应是当前主要的发展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鲂、又名法罗(Megalobramaskolkovii Dybowsky),为黑龙江水系唯一的一种鲂属鱼类,该鱼属中国平原复合体,是河流——湖泊洄游型鱼类。这种鱼肉嫩、多脂,是我省特有名贵鱼类“三花五罗”之一。黑龙江鲂生长速度快、耐低温,是一种有引入池塘养殖前途的鱼类。但由于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2021,51(3)
为查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境内鱼类资源现状,2019年7-11月在思茅区各主要河流开展鱼类资源调查。根据思茅区水系分布特征,共设置13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共采集土著鱼类25种,隶属于4目9科20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共16种,占土著鱼类总种数的64%;其次为鲇形目,5种,占20%;鲈形目3种,占12%,合鳃目仅黄鳝1种,占4%。另采集到外来物种12种。对思茅区土著鱼类整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思茅区境内鱼类总体分布不均衡,澜沧江干流土著鱼类组成以定居型鱼类为主;支流中,曼老江鱼类种类最多。思茅区土著鱼类以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为主;外来物种主要为东亚类群和老第三纪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8.
代应贵 《水产学报》2011,35(6):871-879
为了全面深入研究都柳江的鱼类区系并为开展其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通过2002年10月—2010年6月的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出都柳江共分布有鱼类4目13科56属88种(亚种)。其中,四须盘鮈、粗唇鮠和月鳢等28种鱼类为本次调查都柳江鱼类的新记录,而横纹南鳅、短鳔盘鮈、云南盘鮈、棒花鱼、长脂拟鲿和黄等6种鱼类为柳江水系鱼类新记录。多鳞盘口鲮、中间爬岩鳅和麻鳜为都柳江鱼类特有种。都柳江鱼类区系以鲤形目鲤科为主。都柳江鱼类区系具有物种多样性丰富、富于特有种和受威胁种、缺乏裂腹鱼亚科和高原鳅属等高原鱼类、无洄游鱼类和洞穴鱼类等特点。都柳江鱼类区系起源于第三纪早期,并分别来源于老第三纪鱼类、中印山区鱼类、南方热带鱼类和中国江河平原鱼类等4种区系成分,都柳江鱼类区系属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华南小区。  相似文献   

9.
斑鲮属鲇形目,鳞科,鲮属,俗称西江钳、白须钳,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的西江和北江,是江河中名贵鱼类。斑鲮主要以虾类、小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食,属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  相似文献   

10.
孙鹏  彭士明  尹飞  施兆鸿 《海洋渔业》2011,33(4):398-404
通过对CO Ⅰ和Cytb序列的分析,研究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cinereus)和翎鲳(P.punctatissimus)3种东海区重要鲳属鱼类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在62个鲳属鱼类样本中分别检出CO Ⅰ和Cytb单倍型21个和27个,发现变异位点125个和176个.东海区的3种鲳属鱼类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