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神汤是人医《局方》里治疗时行感冒的方剂。笔者将该方灵活运用于兽医临床治疗家畜感冒358例,治愈347例,有效率达97%;治疗外感咳嗽276例,治愈240例,有效率达87%。疗效满意。现简述如下,供参考。1方药葛根45 g,升麻30 g,炙甘草30 g,陈皮30 g,紫苏叶30 g,川芎30 g,白芷30 g,麻黄24 g,赤芍30 g,香附30 g,加生姜30 g,连须葱白30 g。共研细末,开水冲服。2主治发汗解表,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等。3方解风寒之邪,四时皆有,本方所治时行感冒,即今之流行性感冒。方中麻黄、白芷、紫苏叶辛温发散,解表发汗;葛根、升麻升散解肌;…  相似文献   

2.
14兽用主要中药性能简介 14.1清热药用于治疗各种热症。分为:清热降火药,如黄连、黄苓、黄柏,知母、栀子、石膏,茵陈、苦参等;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山豆根、连翘;清热凉血药,如生地、地骨皮、白头翁。 14.2解表药用于发散表邪,主治感冒类。分为:发散风寒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细辛、白芷、葱白、生姜;发散风热药,如柴胡、升麻、葛根、菊花、薄荷、蝉蜕、牛蒡子。这类药多汗、大泻或大出血患羊慎用,发热无汗患羊冬季用药量加大,夏季减量。弱羊应补养之。  相似文献   

3.
一条黑色成年牧羊警犬患病求诊。症见:外感高烧,间或狂躁,昼轻夜重,不思饮食,颈项强直,能俯不能仰,左右失灵,两腿不能行走,呈弯曲状,爪似鸡爪抽风。呕利并作,右肋作痛。主诉:已在一家兽医院治疗3天无效,看其处方,以清热解毒、抗炎解痉镇痛为主。辨证柔痉病(重伤心阳,邪结少阳枢纽重症)。   治疗:针刺期门穴(位于第六肋间隙,与同侧乳头连线的相交点),平刺0.5~1cm,慎勿刺入胸腔。中药以泻肝胆郁热之结,疏通枢纽之锁为主,药用桂枝汤:桂枝15g,甘草30g,煅牡蛎15g,煅龙骨30g,蜀漆10g,生姜30g,大枣12枚,柴胡12g,黄芩6g,黄连10g,干姜15g,先重煎蜀漆,后纳诸药,一日三服。   二日症状基本消失,后又开两剂。处方:党参20g,茯苓10g,焦白术15g,白扁豆10g,陈皮6g,焦山药20g,石莲子12g,砂仁10g,炒苡米20g,桔梗10g,甘草10g。四日内痊愈。   病例分析:痉病皆由太阳过汗,损伤津液,导致阳气大虚,阳不化阴,阴不敛阳,心阳浮越,热扰神明,心无所注,故扰躁不安,阴液不足筋脉失润,则发“痉病”,颈背强直,能俯不能仰,湿困脾阳,故腹满呕利并作,寒湿停着,经脉不利,牵引而痛,左右转动不灵,乃津伤亡阳重证。痉病属太阳部位,右胁下痛,为肝胆经输郁结,乃痰热互结,首先刺“期门”,泻肝胆郁结之邪热,输通募穴之枢纽,热散痰解,经络疏通。   方剂分析:仲景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为太阳表而虚而设,桂枝汤变法,而治痉病奇效。桂枝辛温归心肺膀胱经,龙牡蛎滋阴潜阳,镇惊安魂,蜀漆消痰散结以治惊谵,甘草调和诸药,去芍药之阴柔酸敛,免留病邪,柴胡黄芩疏解少阳之邪,黄连与干姜,寒热并用,平调阴阳疏通气机。桂枝为君药,甘草主臣药,助桂枝救阳撞心,以推动血流运行,又缓筋脉之挛急疼痛,佐龙牡敛正镇潜,使柴胡黄芩入少阳和解痰热之结;蜀漆别名黄常山,苦、辛、温,有毒,主治、用法、成分、药理均同常山,本药内助柴芩,散结以开痰;黄连与干姜,平调全身之气机;生姜大枣健脾益气,补充化源,扶正祛邪,调和营卫,辛开苦降,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4.
寒实症由阳虚阴盛所致,病因不外乎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前者引起表寒症,后者引起里寒症.笔者对10年来临床上所见的107例寒实症病例的分析结果表明,患畜往往是即有表症又有里症.治疗时若只顾解表,而不清里,病邪留恋不除,久之里症愈重,若一味清里而不解表,则越清越虚,阳气不能布化周身,外邪则不断入里,形成表不解里难清.治疗延误预后不良.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五积散治疗寒实症患畜107例(马属动物89匹,牛28头),除1头牛延误治疗无效外,余均治愈,治愈率98%.介绍如下:一,方剂组成当归30g 苍术30g 川芎20g 白芷25g  相似文献   

5.
牛外伤寒邪后 ,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 ,导致寒邪入里 ,引起持续高烧 ,一般为 4 0℃~ 4 1.5℃ ,用西药退热药及抗生素治疗无效。近年来 ,笔者收治该病 12例 ,用大柴胡汤治疗 ,收效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方药组成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黄、枳实、白芍、大枣组成。2 方解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柴胡解在表之热 ,黄芩清在里之热 ,为主药。大黄泻下通便 ,枳实破积行气 ,攻在里之燥热 ,助黄芩上清热 ,为辅药。邪在少阳为肝胆之经 ,白芍为肝胆之药 ,能柔肝养血顺其肝胆条达之性 ,诸药合用 ,共奏和…  相似文献   

6.
少阳证病位在半表半里,其病因一是邪人肌表,未及时治疗。表邪未解而传人少阳经;二是外邪直中半表半里;三是里邪外出,阳明经病邪传人半表半里而致。当邪入少阳致使少阳机枢不利,正邪纷争,故见寒热往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这些主证也是诊断少阳经病证的主要依据,现就临证体会分析浅述。  相似文献   

7.
天麻散是裴耀卿先生治疗家畜外感风寒,胃寒慢草病的验方,我们曾减味加量试用效果甚好。   症状:病畜表现精神萎靡,毛色焦不正,食欲减少,日渐消瘦,特点是上唇微黄色。   病例:1992年7月,本乡柏杨树村洼根社李生繁的9岁麻色骟驴,患病前后请医三人治疗,过一月余,无效果。   后邀余诊治,西药10%葡萄糖500ml,葡萄糖氯化钠500ml,内加10%安钠咖10ml×3支,Vc 10ml×2支,30%安乃近10ml×3支,碳酸氢钠20ml×4支,一次静注输液。中兽医宜解表升脾阳降胃气为治则。药用:天麻、荆芥、当归、防风各30g,白芷20g,黄芪50g,苍术、柴胡、槟榔、陈皮、厚朴、姜片各25g,生石膏80g,细辛20g,山楂50g,水煎两次服,一日一剂,连服两剂,效果明显,粪便多了,粪球大了,食欲倍增。   方义:因本病系由感冒所致,故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如天麻、白芷、荆芥、防风、细辛等,加当归活血以解风邪,又因病久传入脾胃表现食欲大减,故又宜调理脾胃,宜升脾阳,清降胃气,不可一味地用热性药健脾暖胃,方中黄芪、苍术、姜片、陈皮、厚朴等药升腾脾阳,石膏、槟榔、山楂等清降胃气,故收到解表,脾胃调和而病除之效,笔者认为方中天麻、黄芪、石膏三味药作用极大,尤其是生石膏一药,裴氏方中所无,是经多次验证后加上的。  相似文献   

8.
麻黄汤、桂枝汤对小白鼠发汗作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汤、桂枝汤在兽医临床上作为治疗表寒证的基础代表方,麻黄汤重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重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功效进行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动物小白鼠120只,由河北北方学院物资供应科提供,体重18~22 g,雌雄各半。1.2药品与器材生理盐水、麻黄、杏仁、桂枝、甘草、芍药、大枣、生姜;砂锅、电炉、纱布、滤纸、注射器、针头、托盘天平、鼠笼。1.3中药的煎煮法将配好的麻黄汤药剂置砂锅内,加入6~8倍的冷水浸泡30~60 m in,用火加热,开始用强火,沸后改用文火,煮沸30 m in,用…  相似文献   

9.
1.归脾汤的来源和方解 归脾汤源于《济生方》。组成有:黄芪、白术、茯神、a党参、甘草、木香、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生姜、大枣等十二味中药。本方乃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方剂,主治心脾两虚、气虚血少、倦怠少食、心悸气短、舌淡脉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各种慢性出血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血无以化生,血少则心失所养,脾虚又可致气不摄血。故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补脾为主药;当归、龙眼肉养心充脉为辅药;远志、茯神、酸枣仁补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  相似文献   

10.
1归脾汤方解归脾汤源于《济生方》。组成有:黄芪、白术、茯神、党参、甘草、木香、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生姜、大枣共12味中药。本方乃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方剂。主治心脾两虚、气虚血少、倦怠少食、心悸气短、舌淡脉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各种慢性出血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血无以化生,血少则心失所养,脾虚又可致气不摄血。故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补脾为主药;当归、龙眼肉养心充脉为辅药;远志、茯神、酸枣仁补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相合,健脾养心…  相似文献   

11.
防风通圣散是金代医学家刘完素用于表里双解的代表处方,主治外感表证而兼有里热的表里俱实之症.近年来,我们曾采用此方治疗家畜外感、内热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于下,请同道参考. 1 原方组成 荆芥15g、防风15g、薄荷15g、麻黄15g、栀子15g、黄芩30g、连翘15g、桔梗30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15g、白术15g、大黄15g、甘草30g、石膏30g、滑石60g、芒硝15g为末,开水冲调,或煎液,候温灌服.  相似文献   

12.
风湿、寒湿、湿热,三者均有湿,所异者兼邪不同,或挟风,或挟寒,或挟热也。由于病因有同有异,故临诊表现有似(或同)有殊。笔者浅述如下,供同道参考。风、湿相合,虽然和其它邪气一样,由外而侵袭畜体之肌表,但是多留滞肌肉、经络、关节,故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相似文献   

13.
“温热顾阴”是中医治温热病的一个法则,语简义深。“温热顾阴”的理论来源如喻嘉言说:“寒病之伤人十之三,温病之伤人十之七……缘真阴为热邪久耗,无以制元阳,而燎原不熄也,故病之人,邪退而阴气存一线者,方可得去……总当回护之根底……”。又一说,“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温病宜刻刻顾其津液”,从这些理论可悟温热顾阴的论据。   “顾阴”包括护阴、救阴两方面,护阴、救阴有先后的区别,未伤护阴,已伤败救阴,当斑出热不解时,认为“胃津亡也”主以甘寒供救胃津,这是救阴的法则。更考虑“或肾水素亏”,维未及下焦,先自彷徨,在甘寒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这是护阴的法则,是救中然已伤之阴而护下然未伤之阴。又“夏月之热淫,必僭而犯上,伤其肺金,耗其津液,治宜救肺金,存津液也”。从这些理论到具体措施,可体会未伤护阴,以安未受邪之地;已伤救阴,以挽病势危机,更从温热病的不同病侯、三焦及营、卫、气、血可看到护阴救阴的重要性。   “温热顾阴”在临床上的应用,上焦以护阴为主,有直接、间接之别,如辛凉解达,或清气解热均可间接护阴;热退表解,阴即不伤,如滋阴解表或清营退热是直接护阴。中焦可包括护、救阴两方面,清气分热邪,下阳明实积则为护阴;清营分热邪育阴以凉血则为救阴。下焦以救阴为主,必须壮水滋阴,尚邪在上中二焦以安未受邪之地,即为顾护下焦之阴。  相似文献   

14.
1表证渐罢主用大黄荡涤肠胃患畜出汗后,恶寒、体痛等表证有所改善或已解除,但发热仍不解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明它不是一般感冒,而且可以预计到病势很可能还要向前发展.这时就应仿凉隔散方,一面情解其肌表无形之热邪,一面清导其肠胃有形之积滞,免得邪入手里,胶结不化,酿成难解难分之势.如能及时清理其腑,即使外邪感受较重,其势亦自然消失.在临证中,除一发病就伴有大便水泄症状者外,均用凉隔散或小承气汤加减(大黄必用)进行治疗.若进便下色深而臭味重者,即使大便不实,也按热结旁流法处理,继续应用大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仔猪红、黄痢主要发生在初生至3~5日龄内的仔猪,下痢红色或黄色,死亡迅速,死亡率达90%~100%。对初生仔猪危害严重。材料:三黄片0.25g×20片/包平胃散50g/包、健脾糕片0.5g×100片/包处方:三黄片4~6包/头母猪/次平胃散2包/头母猪/次健脾糕片1包/头母猪/次方法:将以上药物研细混合拌于少量精料中,于哺乳母猪饲喂前1h空腹喂给,每1d两次,连喂2d。方解:方中三黄片具有清热泻火燥湿的作用,而健脾糕片、平胃散有健脾开胃,止泻除湿的作用,故三药合用可使湿仔猪红黄痢的治疗热去除,脾得健运…  相似文献   

16.
国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一年四季之中,气温、气流等气象变化都可能影响畜体生物钟发生变化。只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则备体安康无病。中兽医学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春天多风病”。风常与其他病邪相兼为患,成为致病因素之一。由于畜体阳气不足,卫气不固,逢气候突变,牲畜劳役以后身热出汗,遭受风吹雨淋,运行乘热渡河,或带汗揭鞍,以及夜卧于寒湿处等,致使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凑里及经络.发生气血凝滞,以致发生风湿痹。如(素问·五脏生成论):“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表为痹”。故又有(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为痹…  相似文献   

17.
牛湿热证是春夏季的常发病,几年来在兽医临床上笔者应用《温病学》的理、法、方、药辨证施治,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发病机理湿为阴邪,其性腻滞,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为患,首困脾阳,致使脾阳不振,运化无力使患畜食欲减退或废绝,肠鸣泄泻。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春夏之交,阳热之气下降,土之湿气上腾,湿热相合,充斥畜体,由表传里,湿热内蕴,以致患畜拘急,低头难行。湿热之邪由脾传肺,肺病及肾。脾主运化,肺主肃降,肾司气化,三脏失调,致患畜肠鸣,便秘或泄泻呼吸粗厉,尿少而赤。2临床症状患畜由…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的回顾 关于猪高热病的防治,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医界防治乙脑流行的一件事,值得我界参考。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刚刚成立(1955年),石家庄流行乙脑,中医界采用近代名医张锡纯弟子郭可民的经验以清热,解暑、养阴法用白虎汤、白虎加入参汤防治取得良效。1956年7月,北京流行乙脑,生搬硬套郭氏经验效不显著,于是中医研究院组织专家实地调查研讨,专家组成员四川晋京名医蒲辅周先生提出:1955年石家庄流行乙脑时气候燥热,证也显燥热,故用白虎汤可取良效。1956年北京多雨潮湿,乙脑之发为暑湿所致,症见高热无汗,渴而不欲饮,苔白腻或黄腻、腹泻,脉浮濡数,故石家庄经验不能奏效,须针对偏湿之证先用芳香开窍药宣解湿热(如藿香、佩兰、郁金、荷叶、黄连、香薷),从而使疗效大大提高。随后(1957年)蒲氏又总结了乙脑防治的辛凉透邪、逐秽通里、清热解毒、开窍豁痰、镇肝熄风、通阳利湿、生津益胃、清燥养阴等系列原则和方法(共8法66方,详参蒲氏弟子中医研究院薛伯寿著《继承心悟》)。  相似文献   

19.
儿时随父领症常见使用神灵般的“五虎入川丸”和“九龙转江丹”,就连我祖父年迈卧床不起,家父忙不过来,令我的师兄弟们应诊时总是嘱托再三:“用五虎、九龙;”待吾辈独立工作及以后我对徒儿们交待亦然,用五虎、九龙……,因本地区每逢水稻收割季节,耕牛疾病颇多,尤其宿草不转更为多见,此地以往因脱粒方法皆以打生籽场为主,耕牛劳作不带兜嘴,边役边食,大积大聚,加之供水不足,外温之高,热邪灼津,致使草谷结肚,胃脘停滞,气机不开,胀满拒按,草叫停止,粪燥便涩。令兽鼻燥无汗,直尾摇头,顾腹打肋,哽气呻吟,口燥舌红,脉象沉实,此属形病俱实的里实证。治宜破积消滞,泻下通便为法;对此类病症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我们惯用祖传秘方中的五虎入川丸及九龙转江丹二则,临床验证,屡验屡效(病例从略),以为胜任,故飨同道:   ① 五虎入川丸:大黄250g,朴硝200g,大戟100g,甘草50g,生二丑100g。   ② 九龙转江丹:大戟100g,甘草100g,巴豆30粒,牵牛100g,大黄250g,朴硝200g,厚朴100g,枳实100g,槟榔150g。   上二则炼蜜为丸,每服100g,得效即止,防克伐太过,损伤胃肠而适得其反;另则由于攻逐竣猛,对老、弱、孕畜慎(忌)用,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