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辣椒核心种质资源园艺性状多样性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1份我国辣椒核心种质资源的43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31份辣椒核心种质的性状表现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1.4%;其中最长侧枝长度、果肉厚、单果质量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了70%。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为0.17~2.41,平均值为1.30,果形的Shannon信息指数最高,其性状表现也最丰富。植物学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331份辣椒种质材料区分为两大群体,群组之间表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搜集中,从湖北省17个县市搜集到120份辣椒材料。对地方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地方辣椒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4.65,变异范围为2.47~4.80,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的是心室、叶色和辣味,遗传多样性指数为4.8,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的是株型、株高、株幅、青熟果色、果面光泽、果面特征、果梗长度和老熟果色,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的是茎茸毛,果脐附属物和单果质量,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小的是叶片茸毛。地方辣椒资源植株性状在株高、株幅、首花节位等上存在丰富变异,对120份辣椒资源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经过聚类分析,120份辣椒种质资源的相似系数在0.15~0.56之间,在0.50处将湖北省地方辣椒资源分为7个组群,有116份辣椒归为第一类群。本研究可为湖北省辣椒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系统地鉴定草莓种质资源表型变异,明确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优异资源,为草莓品种改良及理论研究奠定材料基础。【方法】对来源于国内、日韩及欧美的73份草莓种质资源的58个植物学、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结果】51个表型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包括34个描述型性状和17个数值型性状。描述型性状共检测出115个变异类型,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达到0.85;数量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异范围为1.68~2.92,表明供试草莓资源性状变异丰富,尤其是果实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05)远高于非果实性状(0.61)。PCA分析结果均表明,日韩草莓与中国草莓在表型上较为相似,欧美草莓与亚洲草莓在表型上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通过综合指标评价值D鉴定出7份优等种质,长势和产量均强于和高于其他种质。【结论】初步构建了草莓种质资源在湖北省的综合评价体系,为草莓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收集的283份辣椒种质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方法进行CMV抗性鉴定,在抗性筛选基础上进一步对鉴定出的抗性种质进行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辣椒抗CMV相关育种的亲本选择选配、抗性遗传改良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从283份辣椒种质中筛选出抗CMV辣椒种质1份、中抗CMV辣椒种质28份,为辣椒抗CMV育种提供物质材料;SRAP分析将抗性辣椒种质分为两大类,明确了29份辣椒种质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掌叶覆盆子优异种质,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生资源,以30份不同种源的掌叶覆盆子为材料,观察了物候期、植物学和经济性状,表明掌叶覆盆子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了P29、P1和P303个优良种源,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收集的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异水平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各性状的关系及其对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2.47%~81.54%,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0.37~2.03。大部分表型性状存在相关性,其中植株大小、叶片大小分别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果色分别与株型、果实大小、未成熟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3个表型性状转化成6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5.14%。聚类分析将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植株高,叶片大,果长锥形,果色暗红。第Ⅱ类群植株矮,叶片小,果细长,易制干,坐果数多。第Ⅲ类群植株矮且株型紧凑,节间有绒毛,叶片小、果短锥形且果顶凹,果肉薄。第Ⅳ类群株型半张开,叶片大,果大牛角、单果质量大,果肉厚,不易制干。第Ⅴ类群包含种质较多,果多为羊角,果顶尖。  相似文献   

7.
以保存的857份辣椒资源为材料,对首花节位、株高、株幅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资源的23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75,平均变异系数为75.95%,表明857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相关性上熟性与首花节位呈极显著相关,单果质量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厚度与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与果肉厚及单果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商品果横径与果肉厚及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商品果纵径与商品果横径、果形指数及果肉厚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苹果种质资源部分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0份苹果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野生种质资源与品种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征差异不明显;二者生物学特性与果实品质性状差异显著;野生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品种资源;与果实相关的性状较多;通过主成分分析,能够提取6个表型性状,可以作为苹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必选性状。  相似文献   

9.
盛祥参 《北方园艺》2011,(18):196-198
在辣椒遗传基础日益狭窄的情况下,远缘杂交成为科研育种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引起重视,而国内外关于辣椒种质资源的分类始终没能达成共识.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中将其分为甜椒和辣椒二大类,这对于专业性的研究工作过于笼统,无法满足需要.目前的辣椒种质资源分类系统仍然混乱,给学习、育种、材料收集以及科研交流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且介绍辣椒分类的文献没有对应的园艺学分类,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现着重阐述目前我国辣椒种质资源存在的主要分类系统,将辣椒种质资源的园艺学和植物学分类相衔接进行描述,为科研育种工作提供一个基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辣椒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2份辣椒材料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2份辣椒种质间的距离系数分布在1.25~33.37之间,在14的距离系数处,可将92份辣椒材料分为七大类群,将一些来源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材料聚在一起,其辣椒多样性分布和种质来源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2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穗和果实的外观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枇杷在果实着生姿态、果实整齐度、果实排列紧密度、果形、果基、果顶、果皮颜色、果面茸毛密度、果面茸毛长短、果粉、条斑、果点密度、果点大小、萼片姿态和萼孔等15个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近圆或倒卵形、橙黄色、茸毛稀疏且短、果粉薄、条斑不明显、萼片外凸、萼孔闭合等性状的资源较多。  相似文献   

12.
套袋对苹果果皮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10年生寒富苹果为试材,进行了不同的套袋(反光膜袋、双层纸袋、塑膜袋)处理,以不套袋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微域环境下寒富苹果果皮的外观特征和解剖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套反光膜袋能明显提高果实的光洁度,改善果实的着色,果点不明显;套双层纸袋的次之;套塑膜袋和不套袋果实光洁度差,着色过浓,果点多且大,果面粗糙,不利于生产优质果;套不同类型的果袋,果皮解剖结构差异明显,套反光膜袋,角质层变薄,角质层光滑均匀度好,个别处有“V”型凹陷,表皮细胞变大,形状近圆形;套双层纸袋和塑膜袋,角质层均变厚,有较深的“V”型凹陷,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不套袋果,角质层较均匀光滑,表皮细胞狭长且小。另外,套袋后,果实的表皮细胞变大且细胞壁变厚,改变了表皮细胞的排列方式,减少了表皮细胞层数,降低了机械组织的厚度及层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黄瓜畸形果产生的原因和发生规律,以不同类型的8个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田间黄瓜畸形果种类及其不同采收时期的发生率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黄瓜畸形果主要类型有曲形瓜、尖嘴瓜、大肚瓜、蜂腰瓜、瘦肩瓜和钩子瓜6种,其中除无籽黄瓜外,大肚瓜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曲形瓜和尖嘴瓜,钩子瓜比例最低;(2)不同品种黄瓜畸形果发生率差异显著,其中超市2号品种畸形果发生率最低,其次是无籽黄瓜和南抗1号,美洲豹品种畸形果发生率最高;(3)不同采收时期黄瓜畸形果发生率不同,前期和中期黄瓜畸形果发生率低,后期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果袋对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选用了18种不同果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后砀山酥梨果实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均显著降低,平均比对照分别降低10.57%,11.74%,27.96%;套袋梨果的石细胞含量比对照降低10%~52.7%;套三层果袋的果实内在品质比套双层果袋和单层果袋果实的内在品质降低更显著;套袋对果实光洁度和果点等外观品质明显改善,三层果袋和双层果袋效果显著优于单层果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番茄果形指数、果形、果色、第一花序结果数等11个性状的数据,对41个番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个番茄品种被聚为4个类群,大果型聚成一类,中等大、长圆形果聚成一类,大红色长圆形果、矮秆、低产的樱桃番茄聚成一类,单果重最小、黄色长圆形果、高产、高秆型的樱桃番茄聚成一类。  相似文献   

16.
果实大小对白肉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日本冈山市套袋桃主栽品种桥场白凤(早熟)、白凤(早中熟)等的果肉品质。不同品种果实分大、中、小(L、M、S)3种规格,放置于25℃室温至完熟状态(皮可用手剥离)后进行品质差异的探讨。桥场白凤S果实底色暗,清水白桃L果实着色浓但底色暗,白丽L果实着色浅,黄色深,外观均不好。果汁中主要甜味成分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在白凤、清水白桃、白丽的S和L果实中高,酸味成分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以这3个品种的L果实最低,果实大小对桥场白凤的糖、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影响果实苦味的天门冬酰胺含量以桥场白凤和白凤的L果实高,但在清水白桃和白丽大小果实中含量均较低。影响桃香味的主要香气成分r-decalactone,在早熟品种桥场白凤L果实中含量高,但白凤和清水白桃的M果实、晚熟品种白丽的S果实中含量高。清水白桃的L果实肉质较差。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白凤L果实与白丽S果实风味差。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代表日本冈山地区的白桃品种白凤、清水白桃、白丽的大果(L)比中等大小的果实甜味和酸味低、香气弱、风味淡、肉质也差。  相似文献   

17.
番石榴果实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东山月拔和二十一世纪这2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果实的发育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番石榴的果实发育呈现双“S”型;果实重量和果核重量的发育呈显著的正相关;推测果实发育后期为进行果实产期调控的关键时期;建议以果实发育的直径大小以及果实转蒂下垂作为确定进行产期调控的田间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山茱萸果实为试材,采用果实形态结构观察以及植物生理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对山茱萸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期为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物质积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依据果实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特征,可以将山茱萸果实发育划分为3个时期,依次为幼果期、中果期和成熟期。不同发育时期山茱萸果实品质指标呈规律性变化。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项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幼果期为山茱萸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成熟期果实纵、横径和单果干质量的变化趋于稳定,可以为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向阳 《果树学报》2005,22(3):216-219
分析了椪柑萎缩型枯水与粒化型枯水以及正常果的生理差异。发现萎缩型枯水果的失重、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粒化型枯水果,但其果肉水势和出汁率显著低于粒化型枯水果和正常果;萎缩型枯水与粒化型枯水一样,其脱落酸大量积累,14C-葡萄糖大量转化为不溶性物质。认为萎缩型枯水机理在于椪柑果实大量失水引发了逆境生理代谢,导致大量可溶性营养消耗,汁胞萎缩崩溃。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果实外观发育与枣果胚败育的关系,对87个枣品种花期、坐果时间、前期坐果率、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果实含仁率等15个指标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主成分聚类分析,然后将直接反映胚败育的果实含仁率(3个指标)与其余12个指标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将15个指标用7个主成分(果实生长速度、大果果实生长特性、中果果实生长特性、花期、小果果实生长特性、中果含仁率、小果含仁率)来表示,累计贡献率高达85.67%(≥85%);利用上述7个主成分对87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综合SPRSQ、CCC、PSF、PST2 4个统计变量可将87个品种分为3类,分别为果实快速发育型、中间型、慢速发育型。相关分析表明,大果含仁率可作为枣胚败育的主要衡量指标,而大果果实的前期坐果速度和果实形状与其含仁率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