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在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对草地进行各种改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草地松耙不适宜于在宁南半干旱区进行草地改良;各种改良措施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2.
齐宝林 《现代农业科技》2014,(6):271-271,277
应用深松、施肥等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施肥措施可明显改善盐碱退化羊草草地土壤理化性质,恢复草地生产力。深松+施肥处理羊草的粗蛋白达11.69%,较未处理的有很大提高,其他处理则无显著性差异。深松处理后第2年的密度有显著性增加,产草量提高与未处理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容重、孔隙度和含水量等为指标,对云南省马龙县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的退化灌草丛草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浅耕翻+补播和自然封育措施综合得分较高,表明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植被重建措施综合得分较低,尤其在重度退化样地,其植被重建措施综合得分最低,表明在云南省马龙县特定条件下,重度退化草地不适于采用全垦改良措施,自然封育或浅耕翻+补播有利于退化草地土壤质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研究退化天然草地改良对草地生态恢复和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进行了封育、施肥、地表不处理补播、带状划破补播和水平沟整地补播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各改良措施均可使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优化,可食牧草数量、产量及草地载牧量增加.改良后,土壤0~20cm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的质量分数均有所上升.综合考虑各改良措施的实施难易和效果,封育和带状划破补播可为该区典型草原首选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建植5 a的紫花苜蓿草地,研究了人工草地对内陆盐碱地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地相比,苜蓿人工草地0~40 cm土层的脱盐率分别达42.4%,盐分离子的降低幅度顺序为SO42->Na+>Cl->Ca2+>HCO3->CO32-,60~100 cm土层SO42-,Na+,Cl-,Ca2+,HCO3-和CO32-含量均大量积累,1 m土体K+和Mg2+含量相对稳定;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4.6%,全氮含量提高了53.1%。种植苜蓿是生物措施改良内陆盐碱地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大棚土壤采用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和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 2种改良措施研究土壤的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2种改良技术均能明显改善和消除一些土壤障碍因子 ,能使土壤 >0 .2 5mm水稳性团粒含量显著增加 ,表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明显下降 ,土壤通透性改善 ,土壤疏松不板结 ,显著提高黄瓜经济效益。以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及区系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种羊场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2019年直接改良(DR)草地与轮作改良(CR)草地,以围封(NG)草地为对照,借助高通量测序、菌丝测定与孢子密度测定技术,测定AMF群落特征。【结果】直接改良草地中孢子密度、球囊霉属(Glomus)显著高于轮作改良方式。孢子密度与土壤硝态氮、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菌丝长度、菌丝密度与土壤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直接改良方式比轮作改良方式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增加,更有利于AMF与植物共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盐渍化改良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对土壤剖面盐分和0~80 cm耕层脱盐效果,为实现重度盐渍化土壤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改良方案(T1:农业改良措施、T2:根区隔离土壤盐分+农业改良措施、T3:暗管排水处理+农业改良措施),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分析0~80 cm土壤剖面盐分分布与盐分含量变化。【结果】不同改良措施地下水埋深随着生育期的灌溉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暗管排水措施对地下水埋深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根区隔离、暗管排水措施与农业改良措施相结合均能够快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根区隔离措施底层(40~80 cm)土壤脱盐效果较强,盐分含量降低了8.92 g/kg,暗管排水措施在表层(0~40 cm)土壤盐分含量降低了6.30 g/kg,具有较强的脱盐效果,农业改良措施在耕层(40~80 cm)土壤整体盐分含量降幅相对较低;结合3年的脱盐率变化来看,2016年脱盐率较低, 2017年研究区脱盐率大幅度提升,根区隔离措施、暗管排水措施耕层(0~80 cm)土壤平均脱盐率分别为63.30 %、52.47 %,明显高于农业改良措施脱盐率30.67%,2018年农业改良措施、根区隔离措施以及暗管排水措施在0~80 cm土层脱盐率分别为5.28 %、20.00 %、3.89 %。【结论】根区隔离、暗管排水工程措施结合农业改良措施,能够快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重度盐渍化土壤。  相似文献   

9.
不同改良措施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吉林省西部退化草地的治理修复技术,复壮退化草地,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措施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其中施用秸秆处理对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效果最好,比对照提高了34.5%,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比对照降低了22.7%;各处理对降低土壤容重均有较好效果,围栏内土壤的碱化度比不围栏降低了31.7%,其它各改良措施降低碱化度的作用更明显;草原土壤磷、钾肥较为缺乏,而且单纯的施用化肥效果并不好,需要配合有机肥的施用才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采煤扰动致使矿区耕地受损,土壤改良措施缺乏使耕地进一步退化。为揭示有机肥、保水剂、绿肥及间作等土壤改良措施对采煤扰动区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综合肥力的改良效果,以大柳塔煤矿区内受损耕地为研究对象,设计有机肥梯度试验、保水剂改良试验、种植豆科绿肥试验及间作试验对土壤改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中,133.33 kg/hm~2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改善NH_4~+-N、碱解氮和速效磷(P0.05);保水剂试验中,保水剂+有机肥可显著改善速效钾(P0.05);豆科绿肥试验中,紫花苜蓿可显著提高碱解氮含量(P0.05);间作处理中,玉米+大豆间作可显著提高物理性黏粒含量(P0.05);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保水剂对土壤综合肥力有所改良。研究结果可为干旱风沙区采煤扰动耕地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及种子库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土壤特征,了解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程度,从而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原可持续利用前提下已经开始进行研究。介绍了土壤动物研究方法的改进、群落的生态特征、生物指示的作用、微量气体代谢的调控以及简要讨论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火烧频率下草原土壤养分与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揭示不同火烧处理下土壤养分及GRSP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火烧措施改良草原植被和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火烧频率的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及GRSP含量。[结果]表层土壤(0~5 cm)有机碳含量随火烧频率增加呈降低趋势。低频火烧(每4 a火烧1次)可使1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高频火烧(每2 a火烧1次)则使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火烧处理对0~40 cm土壤全氮、全磷无显著影响(P0.05)。低频火烧既可以提高表层(0~5 cm)土壤EE-GRSP产生量(P0.05),又显著增加0~40 cm土层T-GRSP的积累量(P0.05),同时GRSP、有机碳、全氮相互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采用每4 a进行1次火烧的低频火烧,有利于深层土壤碳库的积累,同时提高GRSP的产生量和积累量,能够充分发挥改善退化草原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田育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00-15602
[目的]明确影响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方法]在参阅大量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从播种方式、放牧强度、种植时限和施肥4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它们对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混播方式比单播方式更有利于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系统健康,而单播或隔行混播对增加土壤有机碳要比同行混播更为有利,同时隔行混播的草地产生的牧草产量要大于同行混播的草地,牧草产量最低的为单播草地;轻度和中度放牧有利于维持牧草的高产和高质以及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重度放牧则导致草地的退化;种植时限对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则具明显区域差异;长期施肥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以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但确定特定区域特定牧草的施肥量、施肥类型和比例是施肥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结论]在进行人工草地种植时,要合理利用各因素的正面效应,有效控制人为干扰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或减弱负面作用的影响,为人工草地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survey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of Cu, Mn, Fe, and Zn in the surface layer (0-20 cm) in the soil, pasture and serum of sheep in Huangcheng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grassland, China. Also the soil-plantanimal continuum was analyzed. Soil (n=300), pasture (n=60), and blood serum samples from sheep (n=480) were collected from Huangcheng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grassland, China. Th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 in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after digestion. The soil trace elements density distribution shows a ladder-like pattern distribution. Equations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study for prediction of Fe (R2=0.943) and Zn (R2=0.882) had significant R2 values.  相似文献   

16.
代士良  马礼  刘云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19-8121
研究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养分的相互关系,可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以位于冀北高原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康保县为例,对其3个综合农业区相互毗邻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样采集,通过土样的化验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退耕还林地〈撂荒地〈耕地〈退耕还草地〈天然草地;土壤全氮含量为退耕还林地〈退耕还草地〈撂荒地〈天然草地〈耕地;土壤速效氮含量为退耕还林地〈耕地〈退耕还草地〈天然草地〈撂荒地;土壤速效磷含量为天然草地〈退耕还林地〈退耕还草地〈耕地〈撂荒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为退耕还林地〈耕地〈退耕还草地〈天然草地〈撂荒地。综合可知,3个不同农业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北部低山丘陵区〈中南部波状平原区〈东部缓坡丘陵区;土壤全氮含量为北部低山丘陵区〈中南部波状平原区〈东部缓坡丘陵区;土壤速效氮的含量为北部低山丘陵区〈中南部波状平原区〈东部缓坡丘陵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北部低山丘陵区〈东部缓坡丘陵区〈中南部波状平原区;土壤速效钾在3个农业区含量相当。对比分析不同农业区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经济效益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典型半干旱农牧交错带为例,选择小叶杨纯林、樟子松纯林、柠条纯林、小叶杨+山杏混交林、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和荒草地6种立地类型,对其在风沙土和栗钙土中的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土壤容重表现为:小叶杨纯林>樟子松纯林>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小叶杨+山杏混交林>柠条纯林>荒草地;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则表现为:荒草地>柠条纯林>小叶杨+山杏混交林>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樟子松纯林>小叶杨纯林。在垂直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种生态群落条件下的土壤容重逐渐增加,而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南京城郊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南京市城郊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草地, 分别在地下土壤5, 15, 30 cm深度埋设土壤水分探头, 在2.0 m高度处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 所有数据按照15 min间隔连续记录。研究了降雨间隔期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受植物根系和凋落物影响, 相应层次间土壤体积含水量差异很大。草地相应层次土壤年平均体积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毛竹林相应层次, 有凋落物覆盖的毛竹林0~4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草地多9.12%, 提高43.41%。②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变异系数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内均和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毛竹林:R2=0.77;草地:R2=0.986 4)负相关, 草地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8.70%~16.80%, 毛竹林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13.9%~16.4%, 下限显著高于草地, 波动幅度小, 表明毛竹林地土壤具有显著高于草地的水分涵养能力, 适合作为水源涵养林建设林种。③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降雨间隔期呈指数显著(R2>0.9)相关关系消退。利用不同季节不同层次间土壤含水率指数模型, 可以预测森林抗旱能力并依次作出经营管理预案。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半干旱区草地生产力进一步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该文采用3因素2水平析因设计对草地进行水(0,80 mm)、氮(0,20 g/(m[[sup]]2[[/sup]]·a))、磷(P2O5)(0,10 g/(m[[sup]]2[[/sup]]·a))添加实验,研究了2004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土壤呼吸的响应. 8种处理分别为添加水(W)、加氮肥(N)、加磷肥(P)、加水+氮肥(WN)、加水+磷肥(WP)、加氮肥+磷肥(NP)、加水+氮肥+磷肥(WNP)和对照(CK),每种处理6次重复,随机分配在48个4 m × 4 m的样方中. 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不仅增加了ANPP,而且推迟了植物生长高峰期; 草地生产力明显受到氮素的制约,水分和磷素并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土壤呼吸7月份最高;干旱期添加水与不添加水处理的CO2排放速率差异显著; 添加水增加了土壤CO2的排放速率,但是施磷肥对土壤呼吸存在抑制效应. 建议对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的管理应以施氮肥为主,辅以磷肥,不宜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