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对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世界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也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简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概况,以及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湖南省鼎城区主要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病死动物、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药包装物、废旧农膜等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鼎城区农业废弃物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资源可供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鼎城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并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承德市农业生产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中药材、玉米以及畜禽养殖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承德市农业经济有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农业废弃资源再利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业废弃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农业的研究仍处于发展较慢时期。为了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速度、创新农业废弃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途径。以承德为例,结合该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已有资源化再利用方式等,分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无害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仍然较低,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分析总结我国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途径和主要模式的基础上,理清了支撑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装备体系,明确了技术装备支撑体系中的"短板",从而进一步明确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发重点,以期支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废弃物资源分类及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5,(1):8-9
自然资源日趋短缺和废弃物数量剧增,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分类和国内外利用技术分析,总结了对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开发利用前景,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潜在经济价值,使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实现无公害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探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促进江苏省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废弃物数量庞大,是影响环境、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其利用程度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快慢。根据国家关于深化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通过对西安市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分布、产量及其资源化利用情况的调研及计算分析,总结西安市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探索适合西安市农业有机废弃物实现最大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农业废弃物分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两大类。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安徽阜阳和上海崇明城桥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绘制出区域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全产业链物质流梯次循环利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循环利用2个低碳模式图。前者以农业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形成生物天然气能源产业系统,系统内碳、氮、磷营养梯次回收利用、种养结合能肥联产物质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后者综合考虑了秸秆还田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了以稻麦轮作秸秆适当还田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四川省广安市主要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广安市农业废弃物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资源可利用潜能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广安市畜禽年可回收排泄物数量为276.635万吨,可转化的标准煤量为42.7万吨;秸秆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86.39万吨,可转化的标准煤数量为91.71万吨。最后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安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潜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四川省广安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主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广安市农业废弃物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资源可利用潜能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广安市年可回收畜禽排泄物数量为276.64万t,可转化的标准煤量为42.07万t;秸秆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86.39万t,可转化的标准煤数量为91.71万t。最后,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论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特点和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战略思路和发展重点。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三环循环模式,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手,发展生物质产业对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加快农业工业化进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谦  刘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2-12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自然资源贫乏、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业资源核算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潜力、产业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地区耕地广袤、秸秆资源量巨大,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炭技术及其产业化有助于系统综合解决东北地区存在的秸秆焚烧、利用及土壤退化等突出问题,是当今研究领域热点。本文在系统分析近20年东北秸秆资源动态变化、可利用资源量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的资源基础、技术途径及发展潜力,从产业化视角综合分析评述了东北秸秆生物炭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优势、市场及开发潜力等,认为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的资源丰富,产业化条件成熟,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对促进东北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并结合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基于全产业链的东北秸秆生物炭产业模式,提出了东北生物炭产业发展建议,旨在为解决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和农业生产现实问题,促进生物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s a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traw-biochar technolog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are beneficial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straw burning, straw utilization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has large cultivated land and crop straws resource, thu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nearly 20 years in the Northeast China of straw resources dynamic change, availability utilization resour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source base, technic approach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traw-biochar utilization, and from an industrialization perspective to comprehensive analyze the resources, technology, conditions, advantages, market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s of the biochar-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Our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w-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had rich available utilization biomass resources, mature industri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hu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space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had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n promoting the straws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Finall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constructed the straw-biochar industry model including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suggestions to the 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straws processing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秸秆高值化利用现状与困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重要生物质资源。我国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正处于初始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秸秆资源化利用面临着总量大,但区域特色明显、产品附加值低、商业化应用不足的困境。基于我国农业秸秆资源现状和高值化利用视角,重点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中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困境,并提出发展路径,即围绕秸秆的高值化利用,重点加强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坚,拓宽和提升秸秆转化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和能力。可为下一阶段我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陕西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为了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加快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在调研陕西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陕西实际,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陕西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评价、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加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实现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自然资源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围绕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的动态过程,提出并构建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全过程、多维度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框架与指标体系面向气候、土地、水和生物四大农业自然资源在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与核心内容,具体涵盖9个准则层、111个单项指标。研究表明,该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全过程性、系统性及与自然资源管理实务充分衔接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现了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立体空间的连动式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8.
潘丹  应瑞瑶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2):3837-3845
生态效率是衡量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基于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的考量,在对传统DEA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并给出了农业生态效率的改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9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虽然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除北京、上海、海南、重庆外,其余省市都需要改变投入和产出来优化农业生态效率;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物的过量排放是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量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农业生态效率改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包括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量大、粪污有效处理率低;农田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还有差距。从综合配套治理技术尚不成熟,防治管理制度缺乏,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未形成良性循环几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最后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农药减控工程,治理农药残留污染;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实施畜禽养殖提升工程,建立畜牧生态产业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