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检测重庆市长江沿岸表层土壤(0-5cm)和深层土壤(0-20cm)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含量发现,表层土壤中总六六六(包括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和总滴滴涕(包括p,p-DDE、p,p-DDD、o,p-DDT、p,p-DDT)含量范围为0.185-1.374ng/g和0.807-38.281ng/g,分别对应深层的总六六六含量0.0795-1.692ng/g和总滴滴涕含量0.308-88.306ng/g.研究区内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反应了滴滴涕残留是"老"的来源,并证实了林丹的使用对该区域的有机氯农药污染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16份西湖雨水中的30种有机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分析了其残留情况和来源。结果显示,西湖雨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以六六六和滴滴涕为主,多氯联苯检出较少,未发现环氧七氯和氯丹残留。此外,夏秋季节雨水中的有机氯污染物含量显著高于春秋季节;异构体分析表明,除早期的六六六、滴滴涕农药使用之外,仍可能存在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胜生  谭浩  陈园园  余兴  黄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69-73,117
[目的]研究升金湖湿地保护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方法]按照网格布点,采集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表层沉积物样品37个,利用HPLC和GC-ECD测定了样品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等3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组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升金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是苯并(a)芘,浓度为0.19~2.43 ng/g,均值为(1.01±0.54)ng/g(n=36),来源主要是近岸污水排放和周围村民生活中对煤等燃料的利用;多氯联苯浓度为0.14~5.71 ng/g,均值为(1.10±1.14)ng/g(n=37),来源主要是周围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于含PCBs物品的使用和使用过后对其不合理的处置;有机氯农药以滴滴涕和七氯为主,其中,滴滴涕浓度为0.15~4.70 ng/g,均值为(2.09±1.35)ng/g(n=35),七氯浓度为0.14~2.21 ng/g,均值为(1.13±0.05)ng/g(n=35)。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六六六类有机氯农药的存在,滴滴涕和七氯主要来自于早期农业输入的残留。[结论]与国内外其他的湿地湖泊表层沉积物相比,升金湖湿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处于较低水平,生态风险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北京官厅水库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北京官厅水库中有机氯农药(OCPs)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从位于官厅水库、洋河和妫水河的9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样中,17种有机氯化合物的总浓度范围为10.06~87.37 ng·L-1,其中六六六(HCHs,即:α-HCH、β-HCH、γ-HCH和δ-HCH)和滴滴涕(DDTs,即:o,p'-DDT、p,p'-DDT、p,p'-DDE和p,p'-DDD)的含量范嗣分别为3.93~38.94 ng·L-1和3.71~16.03 ng·L-1,官厅水库及其支流水体受到有机氯农药轻度污染,其周边地区农田排放水是水库中农药的重要来源.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总含量范嗣为8.48~24.40 ng·g-1,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高于其他OCPs的含量,其含量范围分别为1.11~7.73 ng·g-1和2.97~10.52 ng·g-1,沉积物中六六六异构体和滴滴涕类似物的含量组成表明这些农药来自环境中的早期残留.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官厅水库表层水体中的OCPs所致健康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官厅水库中有机氯农药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有机氯农药被广泛地作为农药施用,其残留成分仍稳定地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本文综述有机氯农药的种类、污染现状、降解微生物种类及降解典型有机氯农药的机理等。不同土壤利用类型中,耕地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明显高于林地和果园地,其中六六六(DDTs)残留量明显高于滴滴涕(HCHs)。目前,微生物降解是最有效、低耗的一种有机氯农药降解方式,其主要降解机理在于开苯环和脱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与各种技术的综合联用,来大规模、高效地降解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东枣庄地区蔬菜种植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及植物杀菌剂代森锌的残留情况。[方法]选取山东枣庄地区3个较为典型的蔬菜种植区为调查对象,采用土壤系统布点法,对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氯丹、七氯及代森锌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六六六、DDT、氯丹、七氯全部被检出,残留量为低浓度水平,代森锌未检出。DDT、六六六、七氯、氯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值分别为0.648 0、0.269 0、0.044 0、0.000 4,属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Ⅰ级,为无污染级别。采样区1、2、3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14 7、0.191 8、0.122 7,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结论]3个典型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7.
使用GC/ECD分别对海南五指山地区11个采样点水中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获得了3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其在该地区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有机氯农药组分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五指山地区水环境中HCHs和DDTs主要来自于早期残留和历史积累,尽管个别采样点DDTs仍有新的污染源输入,而该地区水环境中的PCBs可能是由大气长距离输送而来的。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较,五指山地区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含量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生态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8.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在我国曾经广为使用,虽然已经禁用多年,但由于其自然衰减周期长,存在于土壤中被作物所吸收,导致农业加工品农药残留的超标。文章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茶叶中10种有机氯农药多残留的气相色谱法(ECD)。实验表明,当农药的添加水平在20μg/kg时,10种机氯类农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7.9%,加标回收率为94.0-105.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现性好、能满足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玉米对土壤中老化滴滴涕和六六六的累积、迁移和转化能力。[方法]温室盆栽试验。取均匀掺入梯度浓度滴滴涕和六六六农药的科研土壤装盆,收集持续盆栽过程中不同时段的土壤和植物样品进行残留测试。[结果]所选择的玉米植株在所设计的土壤污染浓度范围内具有宽域的滴滴涕和六氯环己烷清除能力,其茎秆、根系的生物浓缩系数分别介于0.004至0.027和0.036到0.097之间,但去除率均低于0.1,滴滴涕和六六六梯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滴滴涕可通过被动吸附和主动吸收被玉米植体积累,且由还原性脱卤化介导,p,p’-DDT向p,p’-DDE转化。[结论]玉米对土壤有机氯农药具有清除修复能力,且有机氯农药的对玉米脂肪的亲和力是影响其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转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青菜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用固相萃取、液液分配的提取净化方法 ,用配有石英毛细管柱及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 ,一次测定小青菜中 8种类型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 (敌敌畏 ,α 六六六 ,β 六六六 ,γ 六六六 ,δ 六六六 ,五氯硝基苯 ,甲基对硫磷 ,三唑酮 ,op′ 滴滴滴 (op′ DDD) ,pp′ 滴滴滴 (pp′ DDD) ,op′ 滴滴涕 (op′ DDT) ,pp′ 滴滴涕 (pp′ DDT) ,氰戊菊酯 ,溴氰菊酯 )的残留量。结果表明 :8种类型农药在 4 0min内可得到很好的分离。检测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0 992 0 ,回收率为 70 87%~ 85 85 % ,最低检测限为 0 5 0~ 1 4 0 μg·kg-1 。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崇明岛不同功能区(农场、普通农业区、城镇和自然保护区)表层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对其残留现状、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土壤中OCPs残留水平为农场(39.2 ng·g~(-1))>普通农业区(8.0 ng·g~(-1))>城镇区(6.7 ng·g~(-1))>自然保护区(4.7 ng·g~(-1)).与HCHs相比,DDTs残留污染要较高一些.不同功能地区土壤中HCHs没有新的污染源,而DDTs则仍有少量新污染源输入.农场(前进农场、富民农场)和城镇(堡镇长江边湿地)表层土壤中DDTs对鸟类和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而普通农业区和自然保护区土壤中DDTs对该地区鸟类生态风险则较低.  相似文献   

12.
京杭大运河(徐州铜山段)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路线上,利用GC-ECD检测了该段河流7个断面上的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主要检测出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六氯苯等.结果表明,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是57.80~236.65 ng·g~(-1),其中HCHs、DDT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2.19-43.08 ng·g~(-1)和3.29~135.08 ng·g~(-1),从蔺家坝到解台闸沿程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显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物可能主要来自于农田壤的残留,并且近期无新的污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13.
微山湖地区农田土壤中残留有机氯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文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26-1127
利用GC-ECD法对微山湖流域各种类型土壤(园地、水田、旱田、菜地)中有机氯农药进行分析测定。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DDTs、HCHs每个采样点均有检出。与国内其他地区土壤/沉积物中DDTs、HCHs的含量相比,微山湖流域土壤中机氯农药含量相对较低。DDT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明显高于HCH的同系物。不同土壤利用类型之间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水田土壤高于菜地土壤。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gilent 7890-5975C GC-MSD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1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DDTs残留范围为0.22~53.69 ng·g-1,平均值为8.58ng· g-1; HCHs残留范围为0.07~9.16 ng·g-1,平均值为1.32 ng·g-1;DDTs的残留较HCHs占优势,约占二者总残留量的87%.(DDE+DDD)/DDT比值介于0.12~0.48之间,平均值为0.27,o,p'-DDT/p,p'-DDT比值在0.11~0.79之间,平均值为0.34,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DDTs残留.α-HCH/γ-HCH介于0.64~15.5间,平均值为3.19,可推断研究区近期内不存在HCHs的使用,土壤中的HCHs残留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工业HCHs和林丹的共同输入.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土壤相比,该地区HCHs和DDTs的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依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研究区各采样点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江佛山段饮用水源HCHs和DDTs的含量和季节分布。[方法]在不同季节北江佛山段的北江、石塘、金沙和石湾4个饮用水厂取水口取水样,参照美国EPA方法进行HCHs、DDTs检测分析。[结果]HCHs平均含量为1.125 ng/L,DDTs平均含量为0.267 ng/L,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不同结构HCHs中,α/γ平均比值为0.99,(α+γ)/β平均比值为1.99;(DDD+DDE)/DDT平均比值为1.03,DDD/DDE平均比值为1.10。[结论]北江佛山段饮用水源中HCHs和DDTs污染水平均低于国标(GB3838-2002),北江佛山段流域存在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水体处于厌氧环境。  相似文献   

16.
应用PUF材料空气被动采样技术,研究了密闭温室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有机氯农药[DDT和六六六(HCH)]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向空气中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和∑DDTs总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空气中HCH和DDT浓度在20d时达到峰值,20d以后浓度逐渐降低。培养60d后,土壤中∑HCHs的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2cm土层中∑HCHs的浓度(9.4±0.69)mg·kg-1显著低于6~8cm土层中的浓度(12.11±0.83)mg·kg-1;∑DDTs在土壤中浓度随土壤层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温室条件下有机氯农药的异构体和降解产物的组成也发生一定变化,土壤中HCHs和DDTs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温室条件也可能促进HCHs和DDTs的土-气交换过程;温室环境促进了p,p′-DDT和o,p′-DDT向p,p′-DDD和p,p′-DDE转化,从而增大DDT和HCH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津市辖区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2种灌溉类型的188个点位进行野外实地采样及定量分析,分析了天津市土壤环境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系统研究了天津市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各异构体单体在土壤中的残留水平、空间和剖面的分布特征,以及残留量今昔情况比较。结果表明:天津市土壤环境中HCHs和DDTs含量均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天津市HCHs污染空间分布特征为近郊区、滨海地区相对较重,市区次之,远郊区较轻;DDTs污染空间分布特征为近郊区、市区相对较重,远郊区次之,滨海地区较轻;不同的土壤利用类型中,城市绿地的OCPs残留量最高,清灌区和污灌区的OCPs残留量差异不大。剖面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总量主要集中在0~30 cm的耕作层中。通过比较HCHs和DDTs的残留情况发现,DDTs的降解率高于HCHs,天津个别地区出现残留水平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会仙湿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现状,于2019年11月,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桂林会仙湿地18个点位分别采集了不同深度的表层土壤样品,采用GC-ECD法对土壤中24种OCPs进行检测分析,对其残留特征、可能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24种OCPs检出率均高于80%,总OCPs含量范围为3.56~69.7 ng·g-1,均值为14.0 ng·g-1,与其他研究区相比,OCP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主要组分为滴滴涕(DDTs)和甲氧滴滴涕(MXC)。农用地土壤中OCPs残留量较高,且OCPs在0~10 cm深度残留量高于其他深度。研究区土壤中OCPs主要来源于工业DDTs等传统农药的历史残留。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六六六(HCHs)生态风险较低,DDT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崇明岛东北部表层土壤和大气中HCHs和DDTs两类有机氯农药的测定,对其残留现状和环境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浓度为0.40~20.0ng·g-1,DDTs浓度为0.78~163.2ng·g-1,绝大部分地区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近期没有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输入;近地面大气中气相HCHs和DDT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2.26ng·m-3和0.17~0.98ng·m-3。研究表明大气长距离传输对该区域的有机氯农药污染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初步运用逸度概念模型对该区域进行分析,发现HCHs和DDTs的逸出方向绝大部分地区为从土壤向大气挥发。  相似文献   

20.
福建茶园茶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水平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福建茶园茶叶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等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组成和来源。结果表明,∑OCPs浓度为0.764~10.561ng.g-1,永泰最高,福鼎最低,一般而言,老叶中∑OCPs浓度高于嫩叶;∑HCHs浓度为0.373~7.427ng.g-1,永泰最高,政和最低,老叶中HCHs浓度显著高于嫩叶;茶叶中HCHs同系物以γ-HCH为主,占总量的51.3%~94.1%;α-/γ-HCH表明所有茶园均存在林丹的使用或输入,β-(/α+γ)-HCH表明所有茶园均非HCHs历史污染,可能存在HCHs其他新的来源。∑DDTs浓度为0.123~5.168ng.g-1,政和最高,福鼎最低,老叶和嫩叶中无显著差异;与土壤类似,茶叶中DDTs同系物以p,p′-DDT和o,p′-DDT为主,两者之和占总量的67.3%~96.0%;p,p′-DDE/p,p′-DDT表明,除福鼎、永泰和安溪外,其他茶园均存在工业DDTs的使用或输入;o,p′-DDT/p,p′-DDT表明,除政和外,其他茶园均存在大量的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或输入,以安溪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