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研究,有效地缓解市场需求压力,提高山核桃林下套种黄精栽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和先进水平。从种苗类型、林分林龄、保留株数、种植坡位等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山核桃林冠下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块茎和实生苗除保存率差异显著,其他标指均存在极显著水平(P≤0.01);山核桃树龄25 a以内林分,多花黄精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异,树龄26 a以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山核桃林冠下,不同坡位套种多花黄精其生长指标不同,下坡位生长指标均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其块茎鲜重分别提高26.8%和29.5%,差异显著;山核桃保存密度≤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适宜套种,尤以保存密度300株·hm-2,郁闭度0.5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最佳。因此,建议实践中选择多花黄精块茎种苗,山核桃林分下坡位、保留株数≤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杉木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多花黄精生长的各时期延迟且持续时间延长;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基本上为30~40 d,从出土至枯萎 220~240 d。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及根茎鲜重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海拔500~600 m的多花黄精的生长量最高,多花黄精的地径、高度、根茎株产量的平均值分别达0.63 cm、85.21 cm、251.94 kg·株-1。不同海拔下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差异显著;海拔500~600 m与800~900 m、海拔800~9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不显著,海拔500~6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显著。多花黄精在不同海拔下的成活率都在91%以上,说明本区域适宜多花黄精生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在毛竹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以半阴坡和下坡的生长量最高。其中:半阴坡的平均保存率、地径、高、根茎总质量等各项生长指标分别达90.1%、0.54 cm、59.5 cm、1 195.7 kg/hm2(干重),下坡的平均保存率、地径、高、根茎总质量各项生长指标分别达91.4%、0.53 cm、58.6cm、1 211.0 kg/hm2(干重)。多花黄精的保存率、高径生长量和根茎质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半阴坡阴坡阳坡,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4.
黄精属传统道地药食两用植物,适宜在林下、灌丛等荫蔽处生长。为探讨香榧林下套种黄精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本文研究香榧林龄、坡位、密度对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多花黄精、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和地径差异极显著(P<0.01),多花黄精与黄精和长梗黄精间根茎大小、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未成造(1~5 a)、幼龄林(6~10 a)和投产林(≥11 a)林下套种,同种类黄精在不同香榧林龄间,保存率、地径、植株高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种林龄类型比较,多花黄精与黄精间及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地径和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在下坡位,同一种类黄精各项生长指标均略高于上坡位、中坡位,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下坡位土质和水肥条件较中坡位和上坡位好;同一坡位比较,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间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以香榧密度450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 625.5、2 365.8和1 780.2 kg·hm-2,且相互间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香榧林下套种,黄精产量多花黄精>黄精>长梗黄精,套种多花黄精是践行"一亩山万元钱”的创新生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节数对多花黄精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多花黄精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种不同规格结节数的多花黄精种茎为材料进行栽培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多花黄精种茎按照结节数从2~7分为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多花黄精的产量,种茎出苗时间、成活率,病虫害,田间长势,块茎外观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节数3为多花黄精产出最适规格;结节数为4出苗最快;结节数3~5的成活率均大于96%;结节数小于6个发病率低;结节数在3~5节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结论]不同结节数处理对多花黄精其产量和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其中3~5节结节数的种茎为最适规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最适合离体多花黄精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配方。[方法]以多花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在激素种类、水平数较多的情况下,采用了均匀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筛选出最适合黄精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配方。[结果]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KT 1.49 mg/L+NAA 0.29 mg/L+琼脂0.7%+蔗糖3%(pH=5.8),平均增殖系数高达7.09以上。[结论]研究结果为多花黄精规模化、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MS+NAA 1.0 mg/L+KT 1.5 mg/L为基本培养基,多花黄精根茎芽为材料,研究MS培养基中5种大量元素浓度对多花黄精根茎芽生长及黄精多糖和总皂苷2种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多花黄精根茎芽生长的培养基中硝酸铵和硝酸钾浓度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的1.5倍,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氯化钙浓度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的2倍;最适合多花黄精总多糖合成的培养基中磷酸二氢钾浓度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的2倍,其他元素均是MS培养基中的标准浓度;最适合多花黄精总皂苷合成的培养基中5种大量元素浓度均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  相似文献   

8.
以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根茎长外,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等农艺性状及其根茎多糖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与其根茎长、根茎粗、根茎鲜质量均呈正相关,根茎多糖含量与株高、地径、根茎粗均呈负相关;多花黄精不同种源间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除株高外,多花黄精不同种源的其他农艺性状与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遗传方差均小于其环境方差,遗传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其环境变异系数;除株高和根茎多糖含量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均比较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筛选出石门壶瓶山、沅陵火场、安化仙溪、溆浦低庄和恩施咸丰等5个多花黄精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肥料减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究减量施肥的可行性及减施潜力,为多花黄精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CK)、常量施肥(农民习惯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180,90 kg/hm2)和减量施肥(氮、磷、钾单量减施分别为常量施肥的33%,67%,100%)11个施肥处理,于采收期(10月下旬)进行采样,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多花黄精地上部分生理指标(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根茎质量及根茎多糖、皂苷含量的变化,不同生长时期的根茎产量研究分别在开花期(6月上旬)、果实期(8月中旬)和采收期(10月下旬)采样,测定根茎干(鲜)质量。【结果】施肥能促进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生长,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减量33%施氮对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无显著影响,但会导致根茎干质量明显降低;施磷量与产量间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减量67%施磷时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最大;采收期根茎鲜质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加,且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各时期常量施肥的根茎干质量明显大于其他施肥处理。磷、钾肥减量33%时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均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除茎叶干质量外,氮肥减施33%时其余指标与常量施肥间也无显著差异。施肥均能增加多花黄精根茎中多糖和皂苷含量,随氮、磷肥施肥量增加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磷、钾减施33%时根茎中多糖含量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但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常量施肥。【结论】氮、磷、钾单量减施(与农民习惯施肥量相比)33%时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无显著影响,减施33%磷肥还可提高干物质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磷钾肥适量减施有利于提高多花黄精品质,促进多糖和皂苷的累积;基于成本投入及环境效益等综合分析,在重庆地区常量施肥的基础上,氮、磷、钾单量减施33%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在海南省中部丘陵地区的加勒比松林下种植白藤和益智,研究了不同的坡向、坡位以及郁闭度对林下白藤和益智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东坡和南坡对白藤及益智的生长影响不大,但东坡的益智座果多于南坡;(2)坡上、坡中和坡下3种不同的坡位对白藤和益智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在坡中的生长最好,其次为坡下,坡上最差;(3)在加勒比松林下种植益智,林木的郁闭度以50%以下为宜;白藤较耐阴,林木郁闭度的大小对其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李德利  王瑄  邱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71-21974
[目的]分析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植被坡的产沙产流特征。[方法]以10°、15°裸坡和植被坡为试验对象,分析了裸坡、植被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的产沙产流特征,以及裸坡与植被坡的降雨量与产沙量关系。[结果]裸坡与植被坡的产沙量、产流量都与降雨量、坡度、坡面植被有关。各坡面累积产沙量、产流量的大小关系均为15°裸坡〉10°裸坡〉15°植被坡〉10°植被坡。天然降雨情况下,各坡面产沙量与降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结论]在相同坡度条件下,植被坡的产沙量、产流量都比裸坡要小,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3种立竹密度D1(1 500~2 500株·hm-2),D2(2 500~3 500株·hm-2),D3(3 500~4 500株·hm-2)的陡坡地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地下块茎>根、叶、地上茎,地下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占70%以上,显著大于生物量分配比例差异不明显的其他器官(P<0.05)。立竹密度是影响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试验毛竹林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情况下,毛竹?鄄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1 500~2 500株·hm-2。图1表6参2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保持理论及技术基础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考虑降雨初期和降雨后期水平沟内溢流或者横垄坍塌破坏的横坡垄作的2种状态,从坡度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的角度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在不同坡度上的水土保持性,并针对不同坡度下的水平沟沟底0~30 cm的耕层,分析体积含水量随时间和坡度的变化规律。[结果]从水土保持性和耕层含水量变化分析得出横坡措施的水土保持性优于其他措施,且临界坡度在15°~20°。[结论]紫色土丘陵区要采取横坡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玉米芯和羊粪混配基质对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发利用当地农业有机废弃物发展豌豆无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豌豆为研究对象,以玉米芯和羊粪为基质材料,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5个基质配方,以常规土壤栽培和不施加羊粪的玉米芯为对照。[结果]配方1(羊粪∶玉米芯=1∶5)极显著提高了豌豆出苗率和幼苗叶面积,显著增加了豌豆幼苗的株高、茎粗和根长;配方2(羊粪∶玉米芯=2∶4)极显著增加了豌豆幼苗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了其茎粗。配方1在豌豆苗的叶干重、根鲜重、茎鲜重和叶鲜重方面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土壤和玉米芯配方;配方2在豌豆苗的茎干重、叶干重、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和根冠比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土壤和玉米芯。[结论]羊粪∶玉米芯为1∶5和2∶4是比较理想的豌豆苗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5.
模拟降雨下重庆喀斯特槽谷区径流氮磷元素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降雨强度和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耕层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可变坡钢槽进行模拟试验,设计坡面坡度为25°,岩石裸露率为15%,岩层倾角为30°,地下孔裂隙度为3%,降雨强度分别为30、60和90mm/h,模拟降雨持续时间为1h。结果表明:1)产流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地表产流量表现为裸坡顺层坡逆层坡;地下产流量表现为逆层坡顺层坡裸坡。2)在3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径流全氮浓度最高;在6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铵态氮浓度和硝态氮浓度最高;磷浓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逆层坡的径流氮磷浓度最高。3)氮磷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且地下流失量高于地上流失量;不同岩层倾向条件下,氮磷流失量地上表现为裸坡顺层坡逆层坡,地下表现为逆层坡顺层坡裸坡;氮在逆层坡的流失量最多,磷在顺层坡的流失量最多。本研究可为在喀斯特槽谷区布设保水保土措施以及改善土壤质量上针对不同岩层倾向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士丘陵沟壑区封禁流域立地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陕西吴起县内封禁流域进行植被调查,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内植被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调查区域内植被群落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组成相对单一,结构简单。地带性植被类型为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茭蒿(Ar-temisiagiraldii)群落;植物多样性在不同地貌部位表现为梁顶〉沟底〉梁坡〉沟坡,在不同坡向表现为:半阴坡〉阴坡〉半阳坡〉阳坡的顺序;阳坡多样性指数随坡度的增加表现为"S"形变化趋势,37°左右达到最大值。[结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物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莺  齐建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82+2084-2082,2084
[目的]比较黄精愈伤组织、新鲜黄精和炮制黄精中多糖的含量,为黄精多糖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声细胞粉碎法提取组织培养黄精愈伤组织、新鲜黄精和炮制黄精中的多糖。[结果]新鲜黄精中多糖含量最高,愈伤组织中其含量与新鲜黄精接近,炮制黄精中多糖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为黄精多糖的开发利用及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进一步筛选出苗期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方法]以河北省主推和新审定的20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通过苗期沙培试验,测量苗期根条数、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总生物量、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8个根系性状。[结果]干旱胁迫对苗期8个根系性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长、根表面积和干重根冠比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处理间均表现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旱指标。综合3个抗旱指标的分类结果,认为农单08-5为强抗旱品种,伟科702和郑单958为中度抗旱品种,先玉335为弱抗旱品种。[结论]该研究筛选出苗期抗旱性玉米品种,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