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智慧乡村旅游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乡村旅游的高度融合,是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智慧乡村旅游的评价要素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服务平台和价值核算四个维度建立智慧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以及权重设置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李向农  延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0-7231,7234
以西安市上王村、白鹿塬及大峪口的乡村旅游者为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者在评价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时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农家特色、活动体验、自然环境、设备设施和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不同家庭收入组的旅游者在活动体验、自然环境和人员素质3个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旅游动机的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在其他4个评价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的结论能够帮助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好地进行市场和产品决策,提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在影响乡村旅游体验的众多因素中,住宿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旅游住宿行业尚未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有待探索。通过对江苏省216家乡村民宿的在线评论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出环境、服务和设施3个主范畴下7个自范畴、23项评价指标,建立乡村旅游住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BP神经网络,以江苏省的乡村民宿为例,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房间布局、建筑类型、装修风格、交通便利程度等环境因素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方面。另外,经营者以及服务人员的态度和专业水平相较于其他因素也较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社会评价的必要性,总结了开展社会评价的方法原则;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社会经济影响、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生态影响、项目与当地社会互适性、社会风险五个方面开展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并构建了一整套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针对指标体系的完善和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马骞  宋保平  田祥利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4):186-188,191
优质的旅游服务是保证客流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旅游主题公园树立良好市场形象的根本。本文基于旅游的基本要素及旅游主题公园的特点,以西安大唐芙蓉园为例,通过构建旅游主题公园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得出服务质量总体得分为3.507,处于中值水平,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特征,从资源要素、区位要素和设施要素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3.96分,属于二级资源。这表明建辉村乡村旅游资源总体状况良好,开发价值较大,并据此为该村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乡村综合景观,合理开发景观资源,采用AVC(Attraction Vitality Capacity)理论、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乡村景观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权重,从乡村景观及旅游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这3个角度,对福建省长汀县张地村乡村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层乡村社会吸引力权重最高(0.6250),其因素层权重值较高的3个指标分别是植物资源丰富度(0.1699)、民居建筑(0.1346)和景观季节特色(0.1201),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条件,而区位条件(0.0770)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限制因素;项目层乡村经济生命力(0.2385)较低,其因素层社会经济(0.6667)发展情况良好,产业结构(0.3333)也较完善;乡村承载力(0.1365)权重最低,由于其乡村旅游业处于发展初期,暂无生态承载力超负荷现象。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关系着当地农村建设、原生态文化保护、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在和谐社会构建的浪潮中,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建立了乡村旅游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状态层、和谐层、趋势层3个评价综合层,其中又包含旅游资源概况、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者满意度等多个评价项目层),采用因子分析与投影寻踪的模糊评价法,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对袁家村乡村旅游和谐度进行评价,得出袁家村乡村旅游目前处于旅游和谐发展初期,针对不和谐影响因子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促进袁家村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从乡村景观的内涵出发,并根据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5个乡镇,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房琳  王甜甜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140-142
对大连仙浴湾周边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以SO+WO为主的组合策略,提出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优化乡村旅游体系,与景区联动,打造"浴场+海岛村"一体化发展的乡村旅游品牌;丰富乡村旅游活动,营造目的地情感形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员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保护主景区生态资源,促进仙浴湾周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乡村地区为游客提供游览、休闲、度假服务的总称,是一个内含广泛的术语。导游人员只有真正认知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透彻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此类旅游活动的服务中施展导游艺术,满足旅游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评价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0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对各类景观进行生态综合评价,并以此为条件分析研究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景观生态综合指数(Ei)的范围为2.10~4.48,四级生态分区和五级生态分区比重占到一半以上,三级生态分区约为整个区域的1/5,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质量总体上较好;热带荒草地景观、热带灌丛景观、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水体景观生态质量相对较差,滨海红树林景观和热带农田景观生态质量一般,热带田园景观和热带疏林景观生态质量较好甚至优异;在景观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背景提出4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观光型乡村旅游、体验型乡村旅游、康乐型乡村旅游和人文型乡村旅游,并建议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强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东省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数据的采集、提取及集成分析,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逻辑模型和B/S模式体系结构,完善系统功能,为游客、管理者以及旅游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该系统将有效提升广东省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Kano模型进行问卷设计和调研,对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要素进行了分类,结合AHP法研究不同质量要素下属维度、指标对顾客的影响程度,为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改善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互存互促关系。以海口周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现状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为依据,探讨该地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路径,提出应以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为基础,注重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文化促进和民生服务等多重功能发挥,通过提高居民主体意识、制定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质量、保护乡村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宣传等,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找出驱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源以及驱动力,并构建目的地供给侧视角下的驱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机制。根据驱动机制,结合苏北乡村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诊断苏北乡村旅游业发展驱动力以及驱动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苏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改革供给侧驱动源主体,提升驱动源动力水平;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提升其旅游吸引力;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拉力;树立整体营销理念,提升乡村旅游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从广州市从化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现存问题,结合全域旅游 给当地发展带来新优势,进一步提出了广州从化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 平;挖掘文化内涵,凸显品牌特色;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合理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23-13025,13079
分析了浙江省乡村旅游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产业萌芽发展、产业快速扩张和产业质量提升3个发展阶段,突出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在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主要在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风貌建设、推动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和保障农村民生、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总结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在领导、制度、产品、标准化和营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制度创新和标准化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化战略、强化旅游产品的营销推广。在此基础上,深化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给其他地区带来的启示,主要在于创新乡村旅游组织领导体制、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力度、实施乡村旅游强力营销工程、引导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发展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ASEB 栅格分析理论,分析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阐述其存在的服务质量低 下、内容单一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促使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且有利于整体行业的 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