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省级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原则和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省级农业信息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四项原则,即客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提出了面向不同信息用户、以地方特色经济为整合内容、基于学科信息门户的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概述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情况.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态学理论指导原则、全面规划原则、旅游资源保护优先原则、景观协调性原则和区内旅游、区外服务原则。针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现状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应进行的旅游环境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对生态旅游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利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江  胡银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16-6017
提出了水利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导向模式,并对其包含的保护性原则、资源有价原则、循环性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文章提出了构建保护性开发导向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的人文理念与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农业除充当"经济农业"的角色外,还应体现人文理念,实现"人文农业"的目标。本文分析并提出,休闲农业应体现"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文美学理念以及人的自身需求理念。同时,根据这一理念,提出休闲农业发展的5项设计原则。即农业人文理念原则、经济农业原则、高起点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农游共兴"原则。  相似文献   

5.
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庆丰 《北京农业》2011,(9):161-162
从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入手,论述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的管理原则,即系统化原则、法制化原则、社会化原则、科学化原则,以为林业生物灾害的管理与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内涵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入手,论述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的管理原则,即系统化原则、法制化原则、社会化原则、科学化原则,以为林业生物灾害的管理与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安徽农村税费改革的局限:税率增幅较大、税基过狭;税改要贯彻税收的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社会福利原则、调节经济原则、中性原则、收入原则;根据税收原则,提出农村税改模式:双税种、低税率、宽税基,使农民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竹木家具设计的原则和造型方法,提出了适合新型竹木家具的人体工效学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人性化设计原则、本地化设计原则和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以及借鉴、置换、重构和移植的新型竹木家具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出发 ,提出了虚拟现实教学法。强调这种教学法应遵循真实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生动性原则 ,并总结归纳了 4种主要的教学方式 ,即计算机仿真教学、典型案例教学、模型演示教学和事件重构教学。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旱作农业区的土壤肥力管理原则和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 ,提出了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土壤肥力管理过程中的四条原则 ,即“量水施肥”原则、平衡施肥原则、土壤培肥原则和高效可持续原则 ,并介绍了与上述原则有关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求和估算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本文分析了30多年来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现状和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化肥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1 269.4万t增长到2014年的5 995.9万t,增长了4.7倍,年均增长率为4.67%。谷类作物化肥用量仍然是农作物化肥使用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化肥用量从1980年2 712.41万t增加到2014年的3 415.35万t,但其所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的比重却下降明显,从60.02%(1998年)降至49.75%(2014年)。蔬菜和水果的化肥用量增长最为迅速,其中蔬菜化肥用量1998年为604.51万t,2014年增加到1 291.36万t,增加了2.1倍,其化肥用量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从1998年的13.38%增加至2014年的18.81%;水果化肥用量1998年为531.55万t,至2014年增加到1 223.42万t,增加了2.4倍,其化肥用量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从1998年的11.76%增长到2014年的17.82%。同时,我国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差异较大,从化肥施用总量来看,大体上呈现从东到西的递减趋势,其中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用量较高,从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来看,呈现从东到西递减趋势,同时从南到北也呈现了递减趋势,用量较高区为华南和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邓庆华  牛二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59-6560
2007年4~11月通过样带和定点观察以及对当地保护站的保护人员调查发现,白琵鹭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从南方越冬地迁到乌兰诺尔,成群营巢,营巢在有厚密芦苇、蒲草等植物和附近有灌丛或树木的水域及其附近地区,5月底至7月中为繁殖期,每窝产卵通常3~4枚。秋季于9月末至10月南迁。体大(84 cm)的白色琵鹭,长长的嘴灰色而呈琵琶形,头部裸出部位呈黄色。与冬季黑脸琵鹭相比,其体型较大,脸部黑色少,白色羽毛延伸过嘴基,嘴色较浅。喜泥泞水塘、湖泊或泥滩,在水中缓慢前进,嘴往两旁甩动以寻找食物。一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部分夜行性。  相似文献   

13.
棉花营养物质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物质的含量,旨在明确棉花体内这些物质与品种抗性的关系。【方法】以12个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抗性鉴定确定这些棉花品种的抗性水平;然后分别采用Bradford法、蒽酮-硫酸法和香草醛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各生育期不同组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的含量;最后进行12个棉花品种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黄绒土棉和美中棉为高抗品种(综合抗性指数<1),AH-510、苏联棉、荆7516-1和池州红叶棉为高感品种(综合抗性指数>3)。棉蕾和棉铃中蛋白质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但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单宁含量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但在铃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12个棉花品种中云南黄绒土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强,池州红叶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弱。蕾期棉蕾及铃期棉铃中蛋白质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苗期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而蕾期棉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蕾期棉蕾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铃期顶叶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保护和发展甘肃省现有森林,改善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甘肃林区1971~2003年气象要素、1988~2003年森林火灾及1990~2001年植被指数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甘肃11个主要林区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林区气象条件与火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甘肃林区气温自东南向西北、由盆地向高山逐渐递减,各林区气温在1971~2003年总体呈上升趋势;林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各林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有春低秋高和冬低秋高2种类型,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3~10月植物生长期,干旱现象明显,近十几年来干旱状况较严重。气象要素及干旱指数与森林火险密切相关。【结论】在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多、干旱指数高的季节,火灾发生率较低,而在天气寒冷、空气干燥、降水量稀少、干旱指数低的季节,火灾发生率较高。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及干旱指数,可用于甘肃森林火险的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2010年和2011年春小麦生长季,选用宁春50号,研究高产条件下特殊气候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0年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株高、水分利用效率、总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显著高于2011年;在不同生育阶段,播种至二棱的阶段耗水量、播种至二棱、拔节至开花的耗水模系数2011年显著高于2010年,二棱至拔节、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阶段耗水量、开花至成熟的耗水模系数2010年显著高于2011年;2011年春小麦的土壤耗水量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层,2010年春小麦土壤耗水量主要集中在20~80 cm土层,表明2010年春小麦能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②2010年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为开花至成熟>拔节至开花>播种至二棱>二棱至拔节,2011年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为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播种至二棱>二棱至拔节, 2个年份的耗水强度均为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二棱至拔节>播种至二棱,且2个年份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强度变化规律均与生育期基本吻合;③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和土壤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为2011年>2010年,降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和土壤耗水量为2010年>2011年;水分利用效率(WUE)、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为2010年>2011年,降水利用效率为2011年>2010年,且差异显著。综合表明,2010年明显高于2011年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能由于2010年气候条件促进春小麦具有较高的总耗水量、耗水强度、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以及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较多的降水和较高的土壤耗水量。  相似文献   

16.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耐霜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霜冻的抗性。[方法]采用露地自然霜冻法,对宁夏西吉县14个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耐霜冻性评价研究,霜冻损伤程度调查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晋薯7号、新大平、内薯7号表现为耐霜冻,其他品种均表现为中耐霜冻和霜冻敏感,未发现强耐霜冻性的品种;历年西吉县、固原市的最低气温日数资料表明,西吉县出现低温日数多于固原市。[结论]西吉县遭受霜冻的次数要远多于固原市,相应西吉县气温对马铃薯品种的耐霜冻性压力更大,生产中对品种耐霜冻性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7.
在0、8、16、24、32 5个盐度梯度下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进行驯化,研究了盐度对虹鳟血清中3种激素含量、渗透压以及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中虹鳟的血清渗透压最低,但进入盐度为8、16的水体中时,其渗透压迅速升高,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盐度为24时其渗透压变化较小,盐度为32时其渗透压稍有下降并稳定在(327.0±2.7)mOsm/kg;随着盐度的升高,虹鳟血清中的皮质醇(COR)含量明显增加,在盐度为24时又开始下降;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整体上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在盐度为16时最低,之后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盐度的提高,虹鳟血清中Na+、Cl-浓度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血清中K+浓度在盐度升至8时的第4 h出现急剧下降,之后在第96 h又有所回升,在盐度为24的第96 h上升到最高(3.76 mmol/L±0.05mmol/L),在盐度为32的第4 h又下降至最低(1.14 mmol/L±0.15 mmol/L);血清中Ca2+浓度在盐度为0~16时的变化趋势与K+相似,从盐度为24时开始显著上升,到盐度为32时的第96 h上升至最高值(3.39 mmol/L±0.01 mmol/L);除盐度为32时的Ca2+〉K+之外,各盐度条件下虹鳟血清中Na+、K+、Cl-、Ca2+4种离子浓度的高低顺序均为Na+〉Cl-〉K+〉Ca2+。本研究结果表明:虹鳟在高渗环境下,能迅速启动海水中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在皮质醇、T3、T4等几种激素共同作用下增强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太谷县玉米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高俊明  李红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51-54,96
对山西省太谷县玉米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126份土壤样品中共鉴定出4个属5个种的植物寄生线虫,分别为米卡垫刃线虫(Miculenchus sp),马舒德矮化线虫(Tmashhoodi),燕麦真滑刃线虫(A avenae),普通丝尾线虫(F vulgaris)和裂片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ar-sus),其中,马舒德矮化线虫和普通丝尾线虫为山西省新记录种。这些线虫在0~50 cm土层内均有分布,但不同种类的线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不同的趋向性。裂片真滑刃线虫在10~20 cm土层中最多;马舒德矮化线虫主要聚集于0~10 cm的表层土壤中;米卡垫刃线虫在各土层中分布较均匀,40~50 cm土层中稍多;普通丝尾线虫主要分布于0~20 cm土层中;燕麦真滑刃线虫在30~40 cm土层中分布最多。总的来说,玉米根际线虫主要集中于10~20 cm土层中,占0~50 cm土层线虫总数的22.9%。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分布在中国海域45种钵水母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地理分布及其各海区区系特点,并与邻近海域相比较.研究表明:南海区钵水母类属于印度一马来区系,与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海域的十分相似;东海区钵水母类属于亚热带区系,与日本南部海域的较为相似;而渤海-黄海区的钵水母类属暖温带区系,与日本北部海域的十分相似.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和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是中国沿岸大型水母的优势种;近岸暖水性类群是中国海域的优势类群.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地理分布与中国沿岸流和暖流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在湖南湘阴县兰岭茶厂古桐岭10年生有机茶园,于2003和2004年3月—11月,分别对土壤中的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好气性固氮菌进行了种群数量的分离测定。结果表明,霉菌从早春3月开始大量繁殖,5月达全年高峰,随后逐月下降,至10月种群数量又再次升高,11月降至全年最低点。细菌变化状况呈两个高峰,6、7月和9、10月,11月后数量下降至次年5月后再次升高。放线菌变化,早春3、4月种群数量较高,随后逐步下降,至秋季9、10月再次升高,达全年高峰,入冬后数量减至最低水平。酵母菌变化以9、10月数量最高,11月数量下降,至第二年3月为最低,全年呈一个高峰。芽孢杆菌年度变化曲线呈漏斗状,6月份数量为全年最高,7、8、9月明显下降。好气性固氮菌为茶园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变化曲线在6月和9月有两个明显高峰,以9—11月高峰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